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刘公此言差矣,先不说此事并未定型,就是公言属实,韩公这不正在同众君讨论应对此事之策么?公道自在人心,吾等皆为其力也!若证传闻言,当兵峰所指也!”骑都尉沮授笑道。算是辞了刘子惠之言,解了韩馥之围,又能阐述了自家意见。端的是一言数得也!

    文丑不禁在心底大呼,对沮授之智,之机感叹不已。不止文丑感叹之,就是韩馥听闻沮授此言,对其也是大加赞赏之。就是孤高如刘子惠般,其也没有再对同样在冀州广有名声的沮授言说什么。由此可见,沮授其人,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也!

    “麯都督有何见解?”韩馥看向这个冀州军事第一人询问道。按说上面众人所言,都是文人议政也,就是担任骑都尉一职的沮授也大多是站在文人士子的角度言谈的。而要做实事。还需要军方人物的出力,所以韩馥才有了如此一问。

    “要吾言说,正是发兵之时也!董卓乱政,较之中平初之黄巾事危害更重!当尽早阻止之!”麯义面无表情的言道。倒是让文丑小吃一惊!因为他所说的正切中了此时之事的要点!可谓一针见血!这又怎能不使文丑震惊呢?

    文丑震惊的同时。韩馥闻言之面色也颇为不虞,却是因为韩馥现在还不能经冀州牢牢掌握到手里,又怎么能够发兵于他处呢?更何况韩馥召开这一会议的本意是要解决袁绍在渤海日收人心之难事!而不是要攻击他的‘举主’董卓,虽说董卓在洛阳所行之事,乃是袁绍事的起因。

    “嗯,麴将军所言也有道理。不过吾等冀州大军也不能这么就如此出军洛阳的,文武猛对于此事有何见解?”韩馥略有些失望的问道,这其中还有些无奈的意味,虽说前面诸人所言也尽有道理,不过都是围绕着‘董卓’此人,而没有依照韩馥的意愿扯到‘袁绍、冀州’这一事上来。

    不过那些人所说的言都有道理不是,紧紧的围绕着韩馥最先提出的‘董卓在圣都洛阳之作为!’是以韩馥略有些无奈,这是典型的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韩公,董并州于神都洛阳之所为,广有传闻,可谓天人公愤也!以至于坊间减有流传关东诸牧守有联兵西向之意!由此更有传闻‘四世三公’之袁氏本初公,名望德隆,当为天下领袖,可解此‘董贼’之乱也!”文丑见着韩馥模样,眼珠一转,当下试探谨慎言道。

    韩馥闻听文丑之言,正是从‘董卓’转向了‘袁氏本初’当下心头一喜,心想终于有一个能够了解到自家苦心了,不由转目关注文丑起来,见着文丑言及此,忽然停顿之,不由言道:“子孝,不必避讳,尽可言来。”

    “诺,‘董贼之乱’远在神都洛阳,再者其坐拥中央之兵卒,是以非是吾等一州,甚至仅仅之半州所能破之!是以麴武猛所言不妥。”文丑得到了韩馥的首肯,当下言道。

    缓了一缓,不等麴义有所反应,接着又道:“只所以说是半州之力,却是‘袁氏本初公’以其袁氏‘四世三公’之位,并未从韩公此朝堂之命州牧也!独占渤海,映射河间、安平、清河诸郡国,岂不是冀州之半数哉?若其妄为,韩公当何存焉?”(。)

第二十二章 韩馥决议() 
文丑这一番言谈,倒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下冀州之畸形状态也!韩馥虽然在名义上辖管渤海袁绍,但是袁绍却凭借着渤海一郡,渐渐影响到周边诸郡,使得他的影响力扩展开来,渐渐有了同韩馥平起平坐的资质!若是再放任其一段时间,那么冀州就没有韩馥这个冀州牧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不论如何,对袁绍的限制之事,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这也是韩馥所纠结的问题所在,一是袁氏那是‘四世三公’之家,在当今天下士子党人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若是他韩馥限制了袁绍的发展,会不会成为天下士子的公敌呢?但是其限制袁绍的发展,在名义之上却是合乎名义的。因为他韩馥那是冀州牧,袁绍乃是冀州治下的渤海郡郡守,乃是要受到韩馥统辖的。

    不过在另一方面,若是韩馥碍于自己是袁氏旧臣的缘故,不对袁绍进行限制,那么袁绍得到成长之后,这个冀州也就没有他韩馥的立足之地了,这也不是他所想要的。正是进退皆畏也!而韩馥之心态,还真不能决断之,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议会之事。而这一次,文丑给韩馥打了一针镇定剂,也是一支预防剂!使得韩馥的心态,渐渐的向着限制袁绍方面倾斜。

    文丑趁着在座众人正在紧急思索之时,韩馥心头震动之间,接着又下猛药道:“韩公久为朝官,九卿之副也!对于朝堂之危,自当担任救援之责也!袁氏本初‘四世三公’之家,有先天之利,合为上人也!但是如今袁氏本初身为韩公之属,非但不行属事,却行阻公掌州之行!此乃下属所行之事呼?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袁氏本初行此僭越之事,又怎应其‘四世三公’之德行否?如是德行有亏,又怎能领天下志士焉!!!”

    文丑这一番话说的那是一声比一声大,用的是欲抑先扬之策。使得众人闻之愣然,心头激荡不已。因为在当下之时代,不论是士子文人,还是武将豪杰。对于这个在朝堂之上久居高位,有着‘四世三公’之称的袁氏,一般是不会言谈甚多的,就是略有提及也是大加赞赏之,那有人会职责他们呢?这就是袁氏在这个时代的积威所在也!也是汝南袁氏的影响力所在。

    不过文丑的这一番话却是直指此代袁氏重任袁绍的德行。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又怎能不使众人吃惊呢?这一番言论也使得韩馥的心头激荡不已,也有了一些恍然之意,更使得他好似找到了限制袁绍的理由一般。

    也是先前韩馥思考此事之事,在最一开始就是站在了一个较低的位置,并不是冀州牧,而是袁氏门生的位置,在先天上就低了袁绍一头,所以一直觉得自己若是限制了袁绍会显得自己的德行有亏,岂不知他限制袁绍正是正当之为也!而袁绍不服其之管制。才是德行有亏的。

    文丑的这一繁华,使得在场众人颇为喧闹了起来,多有持不同言论之人起身言说之,袒护袁绍,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员站在了文丑这一方,因为文丑带给了他们一个超越‘袁氏’的希望、曙光。在之前他们对待袁氏,就如同韩馥那般,那是低人一等的!

    文丑见着堂上众人喧闹之言论,颇为吃惊,他也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一番言论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虽然最为重要的那几人。如同耿武、沮授、刘子惠、闵纯等,虽说略显震动,皱眉思索之,但却并没有为文丑之言说所左右。这才是大智之人。

    “咳,子孝之意,是要行限制袁本初之策喽?”韩馥轻咳了一声,使得堂内众人肃然,接着向文丑询问道。

    “正是,此乃正当之为也!一行天子所赋之职责。二来可以使人验证董并州于洛阳所行之事,三也不会耽搁伐董西向之准备。如此岂不三全其美焉?!”文丑肯定道。反正他是要同袁绍闹翻的,也不用担心得罪了袁绍,是以有此建言。再者这也能够显出自己对韩馥之忠心也!正是行属下之事也!

    韩馥已有意动之色,但还是不能决断之,思索良久接着又看向耿武、闵纯、沮授等人询问道:“诸君以为子孝方才所言如何?鄙人虽居州牧之职,但也是袁氏门生旧臣,若是行此事。。。。。。”

    文丑闻听韩馥如此言说,心头黯然想到:“韩文节果非人杰,素性恇怯也,行事如此,怎能掌冀州之强实?”纵使是自己想要辅助之,想来也不能成事。这是天性使然。

    “韩公曾为党人之标也,受党锢之难,数年不的举,后又高居御史中丞之职,实乃士子之表率也!虽曾为袁氏门生,但亦非是袁氏本初之下也!再者公行天子所赋予职责,有何担忧之处?”别驾闵纯言道。他的话语对韩馥的影响力是极大的,不然韩馥也不会使得他处于别驾之重位。

    “正是,如同子孝所言,公行正义之事,天下人有何可言之?”沮授颇有深意的看了文丑一眼,接着言道。算是代表了冀州名士的意见。

    “不错,行臣事,上同天子,下安黎民,何患之有?”治中刘子惠言道。他是一个热心的、忠心的汉臣,对于一切符合礼仪之事,都很是赞成。

    “韩公正当此为也!袁氏本初虽有‘四世三公’之名,誉满四海、名扬九州,但亦不可罔顾公之州牧职也!”督军从事赵浮同奋武从事程涣相识一眼,之后言道。他们是韩馥的心腹,在任何事情之前,自是以韩馥为主了。、

    其他耿武、董昭、王曦、张郃、高览等人士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虽然不尽是支持文丑之政策的,但也没有明显的偏袒袁绍的意见,他们都是在韩馥手下做事,自是不会胳膊肘往外拐,尤其是刚入韩馥幕府不久。

    “然如此,鄙人就行子孝之建议!”韩馥在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之后,气势也恢复了起来,豪声言道。(。)

第二十三章 兵发渤海() 
话说当日韩馥决定了应对袁绍名胜渐起,势力日渐成熟之对策后,在场众人自是没有谁人反对之。之后其又留下了文丑、耿武、沮授、闵纯、董昭、麴义、赵浮、程涣等核心人员,进行了一番对于具体策略的探讨。

    既然已经决定了是要限制袁绍的发展了,那么该当如何行之,才能够有效的达成此等之目的呢?而且还不能给他人留下口实,这是需要进一步洽谈商议的。而在这一方面,作为提出建议的文丑,是很有话语权的。

    。。。。。。

    经过一天的密议,韩馥最终为了达到袁绍的目的,而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策略,这其中就包括军事、政事、农事、舆论、人才的征辟等,可谓是全方面的一次行动。当然这也是因为韩馥要掌控冀州的需要,这才使得他能够出动如此之精力以达成此事。这也是因为合了他掌控冀州的大势之行。若是使其单一的对付袁绍其人,恐怕他还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这其中犹以军事最为重要,这最为重要一事也就是交给了文丑这个提出建议之人,使其同另一名军事从事昊坤二人,共率领一万军卒前往渤海郡驻扎之,以震慑袁绍。

    这其中,文丑为主帅,领有其之本部武猛义从五千精锐,昊坤为副手,也率领五千之兵卒,这五千兵卒正是从城西、城东的那些军卒中所抽调重组的一支,这其中正有韩猛一部!使得文丑大喜。如此一来,有了韩猛这么一个熟人,文丑在渤海郡的行事,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掣肘可发生了,纵使是副手昊坤不喜自家,也是没有关系的。

    如此,文丑、昊坤、韩猛的这一万兵卒在次日,也就冒着严寒,向着渤海郡耀武扬威般的进发了。在开拔之时。韩馥等一众文臣武将自是亲自送行之。这也算是韩馥上任以来的第三次大的行动举措,是他迈向汉末诸侯的具有标志性的一步。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关乎着韩馥限制袁绍势力发展的成败,若是文丑在此时之上能够完成的较为完美。众人必然能够在韩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此次文丑能够提出如此之建议,已经在韩馥的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了,要不然也不会将此等重要的人物交给他来做!这是文丑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

    这一次的行军极慢,有着对沿途各郡县耀武扬威的意思。他们所打的的旗号那是冀州牧韩馥麾下从事!这是代表了冀州大军,代表了韩馥的威势。好使的沿途郡县人士知晓当下的韩馥可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书生,而是一个掌有数万大军,可以主宰、左右冀州的地方大员!一方牧守!

    如果说一郡之首的郡守也可以称之为郡将的话,那么韩馥作为一州之州牧,了还是比那些郡将的威势更大,权利更胜。这也是韩馥对袁绍这个渤海郡守的警示,一种名义上的威慑。

    到了十二月中旬,文丑、昊坤等人终于来到了渤海郡境内,来到了袁绍的家门口。

    这一路之上。文丑他们的军势、军威着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最起码使得沿途数郡县的郡守、县令们都纷纷出城迎接之,就是不在文丑之军途中的那些郡县,在听到了风声之后,也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州治邺城拜见州牧韩馥,言说服命之意。使得袁绍在这些郡县的影响力大大的削弱了。

    虽说袁绍乃是‘四世三公’之家,对于天下士子、党人的影响力很大,但是这个影响力再大也大不过汉家天子的威势吧!韩馥可是正宗的朝廷任命的冀州牧!汉家积威四百余年的影响力,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能够有此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