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丑没有召卢亮和韩猛回来,因为他这一出兵,颍川郡就只剩下了孔伷的部队,兵力少上不少,而留下韩猛、卢亮则是为了以防万一,简单的来说就是,一来能保证退路,二来卢亮所驻的父城在梁县的东南边,也就是在梁县的后方,离梁县不是很远,只有一二百里地,万一有事,比如大败了,有卢亮在此,至少也能得到一个支援。

    从军出击的除了田丰、田畴、颜良、赵云等文丑倚仗的诸人,如已早从阳翟投奔的郭嘉、江显和被文丑从荀氏门生里带出来的一些年轻人也一并被文丑带在了身边。

    同日,河内的袁绍亦于遣兵千,命由淳于琼统之,向孟津进发。

    淳于琼是当年的西园校尉之一,名列第,为西园右校尉,袁绍出逃洛阳时,他作为坚定的袁党一员,也跟着出逃了,跟着袁绍一起到了冀州。除曾为西园校尉,与曹操做过同事外,他又是颍川人,袁绍选他统军与曹操、文丑共进,却是非常合适,因为颍川算是此次进击董卓之势的骨干力量。

    文丑、孙坚诸人出兵之日,阳翟县人闻之,乡人、士人俱出来观望,遥见诸军兵甲炫日,耀武扬威,又得知孔伷屯军不动,不敢击董,乡人、士人无不敬佩文丑等人。

    只不过,敬佩归敬佩,人人皆知董卓兵强,对文丑等此次的出击,却不是每个人都看好的,有不少人都和孔伷是一样的心思,觉得文丑这是在找死。孔伷没有来看文丑出兵,只是在闻报后冷笑了几声。

    不管观者如何想。也不管孔伷如何看,却说文丑等人拔营出县。

    经过商议之后,文丑之军作为先锋,这却是因为文丑军冀州闻名之故。使得孙坚也谦让三分。对于这个先锋之位,文丑自是欢喜的,因为先锋也就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声望’,当然这都需要你能够获胜而归,纵使不能大胜。最起码不能惨败之。

    如是,文丑部排行第一,其次是孙坚部,最后是那三支从孔豫州处‘借’来的郡国兵殿后。

    四五万步骑,加上辎重,再加上各军、各部、各曲间的行军间隔,队伍绵延逶迤长达几十里。

    出了阳翟,文丑等一路向西,行军并不快,日行十里而已。两天半后,前头汝水在望。

    汝水是从颍川郡的西南边入的境,到了汝水,再前行不远,就是颍川郡界,而一出郡,只需再行二三十里便是梁县了。

    梁县离颍川太近,离袁术屯兵的鲁阳也不远,这里没有董卓兵马屯驻,但是在梁县西北数十里外。却有一支董军屯扎,——这支董军倒不是早前袭掠阳城的那支董兵,袭掠阳城的是驻守轘辕关的董军,轘辕关离阳城很近。四五十里地而已,骑兵朝发午至。说到轘辕关,其实孔伷不出兵对文丑等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有他这支人马在阳翟,阳翟离轘辕关也不远,二百多里。那么轘辕关的董军就不会轻动,不会从轘辕关西南下,插过来击文丑、孙坚部的侧翼。

    方才接报,说前头就是汝水,又有一军报送来:军前三十里外,探查到了一支董军,约有千骑。

    文丑得报,立即遣派亲兵赶去正在行军的各部,召集诸将。

    颜良、赵云等各骑马从本部赶来,汇于中军。

    道上部队正在行军,为不挡住后续部队的前进,在亲卫虎士的扈卫下,文丑下了大道,针对刚接到的敌情,在路边的野地上和应命而来的诸将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军议。

    他言简意赅,先简单叙述了一下军情,说道:“接军报,前三十里处有一支董军,约千骑上下,料应是从梁西北那处董军驻营里来的。”说完军情,他环顾围在他身边的诸将,按剑慨声说道,“今我与孙将军、诸校尉共举兵击董,尚未出郡,而董兵即先来犯,气焰嚣张,彼辈凉州子,实目无我,我欲迎击之,以败其锋,沮其气,扬我山东兵威。诸将谁愿为先?”

    从年初起兵到现在,一两个月了,无有一战,空在颍川消耗时日,文丑麾下诸多猛将早就憋得气闷,好容易出兵,一个个心劲儿正高,这时闻得自家部队还没出郡,那董军却就居然敢先跑过来挑衅,更是无人能忍。文霸第一个出来,大声说道:“我愿为大兄斩来犯贼首献!”

    文丑大喜,说道:“好!”

    这是首战,当然得要打胜,一个是振奋士气,再一个也是让颍川的士人、百姓和豫州军看看,孔伷不敢出兵,可他文丑却敢,而且一出军就打胜仗。

    既然想要打一个胜仗,那自然就最好是选派一员猛将去战。文霸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文霸本曲人马略少,仅是千骑,但却是文丑之军的精锐所在,面对同是千骑的董卓之军,文丑还是颇为不放心的,又拨给他一千精锐,合计两千甲士,俱皆英锐。

    增兵完毕,文丑命他先行,自统军在后为援。

    左右有士劝谏,说道:“董卓兵强,今千骑来犯,而将军却只遣二千之兵往击,恐将败矣。不如召文霸回来,再给增兵,方才稳妥。”这却是董卓积威久矣,已经在颍川士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文丑笑而不言,只看田丰送文霸出去。

    田丰亲送文霸到了人群外,笑道:“昔君从明公讨贼灭寇,同明公共得号为‘文氏双杰’,今从明公讨董,又得首战,望君能再扬昔威。”田丰对于文霸倒是自信的紧,这也是因为他知道文丑兵卒战力的缘故,并不同颍川士子一般的只知董卓军猛,不知文丑军强!

    文霸手提重头枪,昂首挺胸,雄赳赳地应诺,说道:“必不辱昔日之威,必不堕大兄之名。先生只管在军陪从大兄,候我捷报就是!”(。)

    。。。

第七十一章 运筹帷幄() 
见着文霸如此,田丰接着又给文霸支招道:“现今吾等之军卒尚未出郡,而董兵即来袭,以吾料来,必是因闻我出兵,故先来试我军虚实。。xm既是为我试我虚实,则其军必然谨慎,董军兵强,今来者又皆骑兵,若再谨慎,不易取也。以我之见,君趋前,见敌后,不必即率兵猛进,与之硬战,不妨先示弱于敌,则敌必骄,待其骄后,可诱其入伏,再以精卒击之,胜之不难也。”

    关东联军数十万,连月按兵无人敢进,董卓部的兵士本多百战悍卒,目观此状,必早轻视联军,如果文霸在接敌后再示弱于先,加上他带去的人马只有两千兵卒,那么身为骑兵的董军肯定就会以为文霸可欺,为取军功,十有就会如田丰所说的“必骄”,骄兵必败。

    文霸以为然,读头称是。

    田丰又对文霸说道:“君请附耳过来,我有一伏兵、诱敌之计,可告与君。”

    文霸附耳过去,听了田丰之计,欣然欢喜,说道:“得先生妙计,胜之易耳!”

    别了田丰,文霸点齐兵马,遂乃率部先出,脱离了正在行军的主力部队,径往前迎敌。

    此次首战,文丑是决意要全歼来敌,漂漂亮亮取胜的,所以除了文霸这两千人先发,待文霸离开后,又点了周路,命其带熟悉地况的本部四千郡兵亦立刻出发,为文霸后援,又召来中军之部的军司马刘庆,令之统一千精骑也立刻出发,命他务必要赶在文霸前绕到来敌的后边埋伏,以堵截这千人董骑的退路。——这一千精骑却是文丑在来到颍川之后,得到颍川士人、官吏门的支持之后,方才组建的精锐之卒!出于扩充中军威势的缘由,并没有将这些骑兵归入文霸所率领的骑部。

    布置妥当,各路相继脱离主力,出发迎敌。

    文丑自带主力徐徐在后从之。

    左右有士此时赞道:“难怪将军先前只遣文霸二千甲士先行。却原来是留了周校尉、刘司马的后手在此啊。”

    文丑一笑,没有解释周路、刘庆两路只是为全歼来敌,真正败敌的杀手锏其实是田丰的诱敌、伏兵之计。——田丰的此计是在文丑召诸将到前就筹划好了,与文丑商量过的。

    行有十里余。闻得前头来报,文霸部已与敌接触。

    董卓兵精,又皆骑士,实为强敌,虽有伏兵计在。文丑也不知文霸这一战胜负究竟会是如何,心存担忧,表面上却从容自若,笑对左右说道:“昔子勇随鄙人身经百战,灭贼驱寇,战功卓著,今疾击董兵,必不落昔日之威名。”

    再行两三里,又得前头军报,刘庆带的精骑虽然出营晚于文霸。然而行速快,毕竟一个全是骑兵,一个还有半数步卒,而且又有本地人为前导,已经绕到了来敌之后,堵截住了董卓兵的后路。

    得了这道军报,文丑心中大定。

    即便文霸失利,有了刘庆在后堵截,这一支董兵也是插翅难飞了,等周路部又或自己的主力到达。也足能将之尽数消灭,最多就是不如文霸一战而胜那么好看罢了。

    又前行不远,前头再有军报来到:“文霸部失利兵溃。”

    文丑左右不少人闻言皆惊。

    一个前些时投到文丑帐下的颍川士人失色说道:“文霸之勇冠于军中,实将军帐下之樊哙、灌婴也。而今方接敌未及两刻钟,竟就落败?董卓之兵,强竟至斯?文霸一败,周校尉、刘司马亦难胜也,将军请快派兵驰救吧!”

    文丑却是转顾田丰,哈哈一笑。

    却是文霸果用田丰之计。先示弱于敌,诱敌来攻。

    只是,却不知此计能否得手?

    因为,此计的最重要处却是后半截,是这伏兵之地,不知那董骑会否上当?会不会被诱入?

    又行数里,再有前头军报来到:“敌轻兵而进,被文霸诱至河边,文霸先在河边布了伏兵,见敌骑到,鼓噪齐出,河畔泥泞,敌骑难行,为我伏兵所围。敌我正鏖战河边。”

    文丑、田丰相顾而笑。

    田畴拍手喝彩,说道:“元皓先生慧计成矣!董骑将败。”

    荀彧、郭嘉等人亦面现喜色。

    余下诸多士直到此时,才知了田丰的伏兵之计。

    兵家言战,首讲天时、地利、人和。现今尚在颍川郡内,文丑人熟地熟,占了地利,又兵马众多,乃是以众击寡,且万众一心,再占了人和,两利在手,加上又还有田丰这等谋士,有刘庆、文霸这等猛将,只要计策能够顺利地得到实施,取胜也是很快,也很容易的。

    文霸是午前后出的兵,这时已经暮色将至了。

    文丑得了此报后,望了望天色,便即令军马停住,遣骑通知后边的孙坚等部,今晚就在此地驻扎了,又传令叫各部开始扎营,预备晚饭。

    左右士见文丑先前非常重视来敌,以至有亲自上阵与之交锋的打算,现下闻得前头交战正酣,却叫各部筑营安寨,一副不再去理会前边文霸还在接战的架势,有不解其意的,乃问之。

    文丑答道:“敌已被子勇所围,陷进了河边泥地,以子勇之勇,纵不胜,亦不败也,谦部四千颍川郡兵紧随在子勇之部后,现应已到,敌为泥地所困,又被子勇所围,本已纷乱,见周校尉兵至,旗帜如林,军卒遍野,势必惊惶,肯定会无心再战,夺路而逃,而刘司马引一千骑兵蓄锐在其后,以我之逸击彼之散,此战已胜。”

    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道:“文校尉部仅二千之卒,敌有千骑之众,则文校尉围住的定非敌骑全部,周校尉部曲虽众,可大半为新卒,战力不强,又是疾行了一二十里地,就算能及时赶到,也不一定会是外围敌骑的对手,如果落败,则文校尉部难免会受其影响,恐怕会有转胜为败的可能。”

    文丑笑道:“不妨。我大军在后,今距敌骑仅只十余里了,敌岂会不知?如果他们在与文霸初接战时能够获取大胜,那么他们的胆色或许还能足读,可现下他们交战不利,陷泥入伏,又知我大军在后,哪里还会有胆勇再逆击周校尉之军?我料之,彼辈一见周校尉军到,必就会散逃。”(。)

    。。。

第七十二章 料敌制胜() 
文丑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打过敌我数万兵力的战役,而且有着非同一般的大局观,在这种既占了地利,又是以众击寡,且敌人只有千人之众的小战斗,他虽然也存有担忧,可在具体战术的运用上和在料敌上却根本不需要多做考虑,一念之想,就能找到正确的办法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也正如他所料,这场战斗的进程与他预料的一模一样。

    在见到周路部到后,董兵果然是不敢逆击,先是外围的骑兵逃跑,继而被文霸围住的骑兵也失去了斗志,突围逃窜,有实在是冲不出包围的索性跪地投降。

    逃出去的数百董骑仓皇向西北溃逃,试图逃出颍川,奔回本营,而逃未及远,迎面撞上刘庆的伏兵,被迎面拦住截杀。

    刘庆的骑兵既是负责截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