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途。再言退者斩!”

    他牢牢地站在军旗下,任对面董军攻势如潮,半步不退。

    颜良的阵地挨着董直,见他事急,果如董直所说,立即点了两百精锐赶去支援,得了这股精兵的援助,董直阵中所受到的压力立时为之一轻,对面的董军再攻,顺利将其抵挡下来。

    将近午时,丘陵南口外的董骑被全部歼灭,丘陵中道上的董军也或亡或降,文丑、孙坚抽出了手,遣人去董直、颜良、周路这边支援,两面夹击,很快就把剩存的这股董骑给消灭掉了。(。)

第八十九章 文丑之忧() 
这一战虽说经胡轸的援兵尽数消灭了,但是文丑、孙坚之兵也有不小的伤亡,这也算是此次出兵以来,打得最为艰难的一仗了,由此可见董卓之军的精锐程度。

    战罢,没有怎么参战的新卒上来打扫战场,参战的兵士到一边儿休息。

    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打扫战场的新卒们从战场上小心翼翼地抬下来,集中到一处,军医匠李当之更是一身血污,亲自上手,带着军医匠们加紧给伤者裹创治疗。

    文丑、孙坚等人巡视伤营,因是临时建筑,营中甚是简陋,上边没什么遮掩物,地上也极少有铺垫,只在外围扎了一圈木栏,以与外界相隔,足有好几百的伤兵就这么露天地坐、卧於土上,伤口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脚下,轻者箭伤刀创,重者臂断腹开,有的伤员伤势较轻,或意志力较强,还好点,只是在低声的**,有的伤势较重,疼痛难耐,发出刺耳的惨叫,更有那伤势太重了,疼得受不了,偏又还没有昏过去,恨不得满地打滚,两三个医匠都按不住。

    跟着文丑来伤营巡视的有几个在颍川时来投的文士,目睹此状,都是脸色发白,早先因大胜而产生的兴奋之情早不翼而飞了。

    不久文丑、孙坚等在巡视完毕之后,就回到中军,开始商议下一步方案策略。

    “今战既胜,伊阙以南已无大敌,以我之见,我军当高奏凯歌,趁胜勇进,休整个一日半天后就拔营起军,直去伊阙诸关。以扣洛阳之门。”文霸兴奋言道。

    颜良同意他的建议,言道:“董兵号为凶悍,而将军连胜之,我等连战连胜,士气正高,正应该再接再厉。此去伊阙诸关不到百里,我愿领兵先行,为大兄开道。”

    文丑转而问孙坚道:“文台兄,卿以为呢?”

    孙坚虽是猛鸷,可他久经沙场,又是亲眼见过董卓部中精卒的骁悍程度的,所以并不赞成颜良、文霸的乐观,他说道:“我军虽是连胜,可那是因为历战上阵者多是老卒。新卒多旁观而已,因是才能与董兵抗衡,数胜之。伊阙诸关中董军三万,就算并非全为精卒,可倚诸关之险,兵马又多过於我,而我连战之下,兵卒已疲。当此之时,却非是进击伊阙之时。”

    颜良问道:“那以将军之见。我军现下该当如何?撤回去么?我军三日两胜,歼敌近万,士气正高,此时后撤,恐有伤士气啊。”颜良虽说因为文丑的缘故,对于孙坚颇为尊重。不过却并不怯懦。

    文霸亦道:“不错,士气可用,如此时后撤,似为不妥。以我看来,与其后撤。不如进军,

    另一豫州校尉亦提议道:“我连胜董兵,想那胡轸定已震惧,料来是绝不敢再出关来与我战的,便是如将军所言,我军累战,军卒已疲,可既无胡轸出关之虞,我军便自可先到关外,然后筑营,再从容休养体力。”

    孙坚不以为然,觉得颜良、文霸等太盲目乐观了说道,“昔我从故太尉张公讨边章、韩遂,董卓同在军中,屯营虽不在一处,可我也是见过胡轸的,此人虽难与我和子孝相比,却亦沙场一老将,岂会料不到我军连战,兵马已疲?我军如现在就进军伊阙诸关,他连败之下,为提振士气,必然会遣精兵逆击,以我连战之卒,又行近百里之地,一旦遇袭,必败无疑,……断然不可於此时进军!”

    文丑先对颜良、文霸等说道:“二位贤弟及张校尉所言不错,我军目前士气正高。”又对孙坚说道,“然文台兄所言亦对,我军连战之下,已成疲兵,不可冒进。”文丑却是采用了中庸之策。

    对文丑,颜良、文霸是很服气的,颜良说道:“那么,大兄我等现在该怎么办?撤军么?”

    “此次击董,非只有我等一路,孟德、本初亦各为一路。我军现既已打开了通往伊阙的道路,那么以我之见,暂时就不必着急,可先遣骑去孟德、本初处,看看他们两路现下的情形如何,都各是进到了何处,等探清楚了之后,可再商议击伊阙之事。”

    文丑说着这番话时,心中想道:“我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孟德似乎击董不利,兵败险亡,他如仍与原本的历史进程一样差点战死,那只我与本初这两路人马是断难获胜的。”

    袁绍只遣了八千人去孟津,人数少不说,离文丑这里还颇远,文丑是指不上他这一路来帮忙的,唯独能指望的只有曹操这一路。

    如果因为自己的参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文丑依稀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中,袁绍好像是根本就没有派兵进战,而现下虽然少,可好歹也是遣了八千人出战,这应该已算是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一点历史的进程,那么曹操在原本历史上的命运会不会也因此而得到一点改变?不再战败?如果会,曹操这次没有兵败,那么有他在荥阳、轘辕关一带顶住徐荣,同时分走部分坐镇洛阳的董卓的注意力,文丑和孙坚倒是可以进击伊阙,试试看能否取胜,可如果曹操仍与原本的历史进程一样,兵败了,文丑自忖之:“我也就唯有立刻撤退一途了。”

    “唯有撤退一途”,这不是因为文丑怯战,而是形势使然。

    曹操如没有败,他一方面可以拖住徐荣这一路人马,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董卓的注意力,可他如果败了,一方面,徐荣这一路董兵就空出来了,另一方面,董卓也就可以不再考虑轘辕关的安危,而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袁绍和文丑了。

    袁绍派出的兵马只有八千,又是在黄河对岸,对洛阳的威胁实在不大,董卓十有八|九会先对付文丑。

    因为现今是三面受敌,文、曹、袁三路兵马初起不久,各处战场的战况尚未明了,所以董卓留在洛阳的精锐都还没有出动,在静观变化,李傕、郭汜这些董卓亲信的悍将就不用多说了,只说那吕布,吕布这个人的气节虽不怎么样,可在战场上却是一个强敌,“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带的并州兵,论精悍程度绝不在凉州兵下,他本人的武勇更是出众,麾下又有高顺、宋宪、魏续、郝萌、成廉、魏越等一班猛士,皆号为健将,远非杨定诸辈可相比。(。。)

第九十章 曹操讯息() 
按照目前之状况来看,若是曹操仍旧如同历史上那般的落败之,仅以身免,那么董卓很有可能就会调徐荣部来与胡轸合兵,并极有可能会再遣出吕布等将也来与文丑战,以图给文丑以雷霆打击,震慑河内、酸枣、颍川、鲁阳的诸路义军,到得那时,凭着麾下这些兵卒,文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他还是有着这样的一个自知之明的。…

    所以,文丑早在这次出兵前就已经暗里定下了此回进战的总体方针:曹操如不败,可试攻伊阙,曹操如败,便立即撤军,待时局变化,然后再说二次讨董之事。

    所谓“二次讨董”,这也是文丑早就想好的,如果这一次失利,那就先退回颍川,等董卓退出洛阳后再二次出郡,去争个“光复洛阳”的美名。

    总而言之一句话,文丑现今手头上的实力就这么多,有取胜机会的时候,他不怯战,可如甚取胜机会的时候,他却也不会浪战。

    颜良、文霸虽很想趁胜再进,可因服膺文丑的军略智谋,见文丑既然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再强求,都说道:“大兄所言乃是持重之言,就依大兄之略。”

    文丑说道:“今虽非进军之时,可却也不是就此偃旗息鼓,那梁县、注城二城中各有董兵,我既已灭了杨定、又灭了伊阙援兵,现在可以腾出手来,把这两城夺下了,也算是为来日进军伊阙做个前期的准备。”

    来日如进击伊阙,必是硬仗,这后路必须要先薄安稳,所以梁县、注城二地先下。

    文丑遣了几骑,分去北边、东北边找袁绍、曹操,问他们的情况。于是全军休整了一夜。次日南下返回。于此文丑等也知晓了梁县董军已经提前撤走的讯息,使得文丑好一阵惋惜,不能将这数千董军一同拿下,显得全功有亏。

    如是文丑、孙坚等带部南下,回到了注城附近。

    赵云仍留在注城西边的董营里,与文丑、孙坚部成犄角之势。以防胡轸遣兵出关来袭。

    在注城这边扎好营地,文丑等开始攻城。

    注城小而坚,城中守军虽不多,可皆精卒,不易速攻,反正要等曹操、袁绍那边的消息,文丑也不着急,先是由豫州校尉们带部围攻,随之。让他们下来,又换本部和孙坚部的新卒上去围攻,——没了梁县,而今只剩下了这么一个现成的练兵之地,文丑自是要善加利用。

    要说这注城里的董兵守军和那梁县的守军比起来,倒称得上“节操满满”,几百人困在城中,眼看是死路一条。却宁死不降,竟是任由文丑等部轮换猛攻。纵伤亡渐多,而仍坚守不懈。

    打到后来,文丑都起了爱才之心。

    注城的守将在董卓麾下并无大名,文丑以前没听说过他,对他本是并不在意,可见他御兵有术。——城中的董兵只有数百,外边的义军有数万,两下相差悬殊,并且城中的守兵现在是外无援军,没有援兵的守军往往都是士气低沉的。注城此时已可被称为“死地”,此兵家之绝地也,可在这么个情况下,城里的那数百董兵却竟无人哗乱,在明知必死的局面下,还肯依旧听从守将的命令,死战不降,由此足可见此守将的御兵手腕了。

    拿文丑部中的诸将来说,单在御兵、得部曲死力这一条上,没几个人能比得上这个注城守将。

    有能力的将校不一定位高兵众,想那吕布帐下的高顺,统带陷阵营,军纪严明,甲械精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他本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既作战凌厉,又德行高出,非寻常将校可比,可谓名将了,然其部下的陷阵营也不过才只有七百余人罢了,尚不足千。

    文丑心道:“这注城守将莫非便是如高顺一般的人物?”

    起了爱才之心,文丑遂有招降之意。这日攻罢,他叫来帐中掌领文书的田畴,命写招降书一封,绑在弩上,遣士射入城中。田畴文采斐然,招降书写得既申明大义,又情深意切,奈何这注城守将却是个忠子孝士,并没有投降之意。

    这守将既然不肯降,虽然可惜,却也是没办法,只能继续攻城了。

    豫州三部、文丑和孙坚两部的新卒,替换进攻,攻了五天,注城到底是城小兵少,这日午时城破。此时主攻的是孙坚部曲,文丑见他的部卒冲入城中,急找孙坚,叫他传令:见到那城中守将时,叫部下兵卒万不可失礼,更不可杀之,当请来中军,与文丑相见。

    文丑在中军翘足以待,等了多时,不见孙坚部曲送城中守将来,却只听到了一道禀报:城破兵败当时,守将就自刎当场了。文丑不禁连连喟叹,为之惋惜,厚葬而已。

    注城已破,城中苦战数日,守卒存者无几,文丑敬重那城中守将,吩咐军中善待彼辈,不可因其为俘而辱之,又令道,如有欲归者,可给钱与赠,任之离去。

    孙坚笑道:“杨定诸辈皆董卓帐下校尉,各有勇武之名,此城中不过一别部司马罢了,默然无闻,子孝却缘何对杨定诸辈颇视若无物,而对此司马却甚是雅重?”

    文丑正容答道:“杨定诸辈,徒有勇名,此城中司马有古君子之风也,正我辈中人,他们两者怎能相比?”

    孙坚则打趣道:“卿既敬其有古君子风,又为何还一定要攻破其城?城不如破,他也不一定会死。”

    文丑洒然一笑:“城中司马安雅,我辈起兵是为天下,风骨虽同,志向不同。”

    孙坚颇以为然,哈哈大笑。如是,文丑联军攻下了注城,全军得以休整一日。

    不久,遣去找袁绍、曹操部的使骑先后归来。

    文丑召来询问之:“曹将军现兵在何处?”

    那人回道:“曹将军出酸枣后,进军甚顺,现已将至轘辕关,正与董将徐荣对阵。”

    文丑讶然,焦急问道:“可有交战?胜负如何?”这可是此种之关键,关乎到他未来策略的谋划布局,由不得文丑不紧张,焦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