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问题是,他如果不去孟津,只韩浩一人在孟津,靠他的那点兵力,守城尚且勉强,又哪里还会有余力再出击董军,策应文丑、孙坚和曹操?

    文丑闻之,心中不由想道:“今我三路击董,而淳于琼留驻河北,不肯南渡,这就是先自折了一路,幸亏我先前没有直接进军到伊阙关下,否则,前途难料。”又想道,“袁本初身为此次讨董的盟主,却是真没有担当,纵其有粮秣不继、韩公不配合等种种的困难,但现下我、曹操、孙坚共同进击,他作为盟主却也不该坐视而已,论其胸怀胆略,远不如曹操和孙坚。这兴许就是其最终不成事的缘故之一吧!”

    由此问出更是坚定了决心。除非是等到曹操获胜的消息,他绝不会再往北进军一步。

    伊阙关中,胡轸召集了帐下诸将,正在商议军事。文丑、孙坚的这一系列大胜,可是使得他叫苦不迭。

    正此,只见胡轸出示了董卓的军令,言道:“相国刚下了一道军令,言说此番关东州郡起兵。诸路皆不足忧,大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不能成事之徒,只有文丑颇为狡黠、悍猛,孙坚颇为小戆,不可小觑之,如今他两人联兵北上,扣我关卡,我部万不可轻易于战,应该严守关门,如此只要能把文、孙阻在关外。就是汝等的大功一件。”

    “文丑狡黠、悍猛”,换句话说,就是文丑多智勇猛;“孙坚颇为小戆”,换句话说,就是孙坚不知保存实力,只知一味进战,是个不要命的莽夫。不得不说,董卓对文丑、孙坚的这两句评语还是颇为贴切的。

    胡轸宣示完董卓的军令,对诸将言道:“相国之令如此,汝等还有何异议?”

    前几天。杨定战败、援兵覆灭的消息传到关中后,关中的董军守将素来骄横惯了的,哪里忍得下这口气,尽皆哗然。许多请战,不少人都嚷嚷着要带兵出关,去狠狠收拾文丑、孙坚。胡轸作为一方之主将,好不容易才把这股军中的忿气给震压了下去,今日得了董卓军令,便立刻宣读给他们。

    董卓在自家军中的威望无人可比。他帐下的凉州将士与其说是国家的部队,不如说早已成了他的私兵,见他如此的一道军令下来,那些此前嚷嚷着出战的将校们也都无话可说,只能从令了。

    如此也就达成了胡轸镇压众人之意,胡轸见诸将皆无话说了,也不多言,便就欲要散会。

    就在这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传来,一人挟风冲入室内。

    胡轸抬眼看去,见是亲信的一个谋士,不悦言道:“我正在军议,你这慌慌忙忙的是作甚?”

    那亲信谋事却喘声言道:“捷报,捷报!”可见其来之急。

    胡轸闻听,顿时一喜,忙问道:“什么捷报?”

    “徐将军大破曹操、张邈、鲍信,阵斩鲍韬、卫兹、张悌,曹、鲍部卒伤亡殆尽,曹、鲍二人仅以身免,仅有张邈率半部人马留守后方得以幸免,其尤龟缩而不敢进也!”

    鲍韬是鲍信的弟弟,张悌是张邈的族弟,卫兹是张邈的部将,他三人是曹操、张邈、鲍信军中仅次於曹、张、鲍三人的军官,连他三人都阵亡了,可见曹操与徐荣的这一仗是何等的激烈,而张邈其人并没有十分的激进,是以没有落得完全败亡之地。

    闻得此报,室内本要离散的诸将登时精神大振,立即就有人叫道:“曹操、张邈、鲍信兵败,淳于琼屯於河阳而只步不敢南下,现今三路逆兵就只存文丑、孙坚这一路了!将军,我等既已后顾无忧,便可全力击文、孙,还不速速发兵,即往奔袭之?”

    胡轸迟疑不决,说道:“相国的军令刚下,我等怎可便就贸然出战?”

    一部下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相国之令下时,徐将军还未大败曹操、张邈、鲍信,相国自就会令我等严守关卡,不得出战,可现今曹操、张邈、鲍信已败,文丑、孙坚孤掌难鸣,正是我进击之时。”

    胡轸犹且疑虑道:“且待我报信给相国,等相国决断。”

    另一将官言道:“伊阙离洛阳往返近百里,等相国的军令下来,文丑、孙坚必也已得知了曹操、张邈、鲍信兵败的消息,我军便是那时出关,也追之不及了。”

    “追之不及?”胡轸喃喃自语,心中想道,“不错,曹操、张邈、鲍信如此一败,文丑、孙坚部的确就孤掌难鸣,唯有退军一途。如能在其退军之时,我军追杀一阵,定然是一场大的军功啊。”

    撤退和进攻比起来,撤退更难,尤其是在得知友军大败的消息时,军心浮动,撤退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后有追兵,那一着不慎,就是全军覆灭的结局。

    胡轸也是个当机立断的人,既想到了这点,马上就做出了决定,言道:“诸将听令,马上点精卒万人,立即出关,我亲带之,往击文、孙!”

    连着被文丑、孙坚败了两三阵,胡轸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的,这个尾敌追击、大胜凯旋的军功他要亲自去拿。。

第九十二章 两军对垒() 
既然做了决定,那么胡轸也算是雷厉风行之辈,当下就点兵出关,来袭文、孙。

    一来因为文丑筑营处比伊阙关离荥阳远,二来因为曹操大败,仅以身免,一时间连自家性命都差点难保,自也就顾不上想起给文丑报讯,三来因为张邈本就不是什么能够成大事的人杰,跟着群雄加势助威还行,一遇大事那能自主,是以文丑得知曹操他们兵败的消息却是比胡轸晚了一天。

    闻得曹操兵败,豫州校尉们和颜良、文霸等人皆是大惊。

    孙坚亦颜色微变,说道:“前番得讯,曹将军、张将军、鲍将军方与徐荣对阵荥阳,没想到短短数日,他三人就兵败了。”

    文丑心道:“曹操却还是如同历史上一般的败了。”言道,“孟德、孟卓等兵败,淳于琼驻於河北,洛阳八关之外,而今就只存下了我等一路兵马,董卓再无它忧,我料他定会点大军来与我战,我部连经鏖战,兵不如他众,亦不如他精,难是他的敌手,以我之意,我军当先退回颍川,然后再议进止。”

    诸人皆同意文丑的意见,遂各传下军令,预备拔营回郡。

    军令刚下,斥候飞马来报:“赵将军营外二十里发现了一支董军。”

    赵将军说的是赵云,文丑举他为了中郎将,故军中亦以将军称他。

    文丑心头一跳,心道:“如是从洛阳发兵,难以如此迅捷,此必是伊阙关的胡轸闻知孟德兵败,知我将会撤军,故遣兵来击。”问道,“打的谁人旗号?”

    那斥候言道:“胡轸。”

    文丑心道:“果然如此。”又问道,“兵马多少?”

    斥候恭谨言道:“约有万人之众,步骑各半。”

    文丑心思微转,言道:“传我军令,命子龙不得妄动。既不许出击,亦不许撤退,叫他安然在营中,等我接应。”

    赵云之部在文丑军中是新卒最多的一部。约有近半之多,此时如果仓促撤退,必然仓皇,那么就只有败亡一途了。这却不是文丑怀疑赵云的统兵能力,而是担心兵卒素质差距!

    这斥候接令。飞马赶去赵云营传令去了。

    孙坚等人这时还没有走,文丑对孙坚说道:“文台兄,今胡轸来袭,子龙不可轻动,我自带兵前去接应之,请兄为我压阵。”

    孙坚爽朗应道:“有吾在,子孝勿忧也。”

    和孙坚说定由自己带兵去接应,而孙坚留在此处为压阵,文丑却没有立刻就带兵出营,而是略显踌躇。

    帐中的田丰、田畴等人很了解他。皆知他定是在想该如何去接应赵云才是上策。

    田丰在听到胡轸兵离赵云营只有二十里时,就起身走到了地图前,他拈着胡须察看了片刻地图,已然得计,转对文丑说道:“明公,曹将军兵败,董兵士气正高,明公如以堂堂之阵前去接应子龙,恐难免会要与董兵战上一场,一旦交战。我军就难速退。我有一计,可使明公不但不用与董兵交战,还能将之吓退。”

    胡轸带了万众精锐,一旦被他缠住。文丑、孙坚就难以迅速脱身,而洛阳的董卓又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然会遣兵来助胡轸,等到那时,一旦董卓的大军杀至,文丑、孙坚就不再是脱身的问题。而是该怎么保命的问题了。

    文丑喜道:“噢?何计也?”

    田丰施施然言道:“明公不必去子龙营外,可亲领兵往北去,摆出要与董兵野战的架势。董兵士气虽高,然明公连胜,彼辈定亦忌明公威名,见明公亲至,肯定就不会再袭子龙营,而是会改与明公对阵了。明公可於此时,令子龙出营列阵,摆出要与明公合力共击董兵之态。”

    文丑皱眉问道:“然后呢?”

    田丰不紧不慢言道:“明公与子龙摆开阵势后,可先与董兵对阵,待到入夜,子龙就可趁此机会,带兵从容东撤,与孙将军会师了。”

    文霸问道:“按先生此计,子龙将军固然可以脱身了,可大兄呢?”

    田丰解道:“等子龙撤归后,明公可布疑兵,迷惑胡轸,然后徐徐退归。”

    颜良提问道:“那么大兄又将如何布疑兵呢?”

    田丰回道:“入夜后,明公可选精卒数百,诈夜袭之,董兵不知虚实,必集结自固,明公便可借机后撤。”

    文丑最后提问道:“如董兵获悉,尾随追击,该当如何是好?”

    田丰豪言道:“可设伏兵於道,冲杀一阵,他肯定就不敢再追了。”

    文丑大喜,说道:“元皓此真妙计也!”

    田丰的这条计策确实不错,把握住了人心,胡轸部虽是来占便宜的,可文丑本就有善战之名,今又连胜,胡轸等将肯定也会很忌惮他,一旦被文丑迎面拦住,必定会万事小心,他们这一小心,文丑就有机可趁了。

    即按田丰此计,文丑点本部三千精锐,又问孙坚借了两千精卒,合计五千敢战之士,立刻出营,赶去拦截胡轸。

    胡轸在半道上闻得文丑亲带兵来截,果如田丰所料,不再前进,而是停了下来,等文丑带部到来。

    文丑到后,在胡轸部的侧面摆开阵势,又叫赵云从营中出来,亦在营外摆开阵势,做出一副要合力与胡轸死战的模样。

    胡轸驰马阵前,观望文丑阵型,感叹地对左右诸将说道:“不意文武猛胆勇至斯!今曹操、张邈、鲍信兵败,唯余他这一路,他还敢与我军逆战,而不思急撤。”吩咐左右,“文武猛能战、悍勇,不可轻敌,命步骑各部小心警惕之。”

    有将说道:“文武猛两阵合兵,计有兵卒万五千余,虽兵多于我等,然精卒却是不如我,而今我两军阵势已开,何不现就冲杀文阵?”

    “文武猛精兵虽不如我众,然其两阵隐成犄角势,我如冲其一,必受另一阵之攻,不可冒然进战之,而且我部驰近百里而来,将士也需要休整一下,并且,相国的大军很快就能至,等到相国之军至,优势就稳在我军之手了,现下急战的是文武猛,而不是我等,敌之所欲,我怎么能给?”

    胡轸不肯立即进军,两军就这样对垒野上。。

第九十三章 士人相迎() 
两军对垒之后,谁人也不曾先击之,如此半日即过,入夜后,三更时分,文丑拣选了一千猛士,以董直、颜良分统带之,奔袭胡轸阵,自己和典韦率领百亲卫往而击之,又叫文霸、刘庆统五百骑兵,绕在胡轸阵的外围奔腾卷驰,又叫赵云阵鼓噪呐喊,开始执行起田丰之良计优谋的第二步了。

    胡轸闻乱,急登高望之。他隐约看到近处有数股文兵来袭本阵,又依稀见到远处似有群马奔驰,再往赵云营看去,见其营中灯火通明,闻得喊声如雷。不禁大惊失色,但也吃不透文丑的用意,于是忙令三军,切忌稳固本部,不得擅动之,这却是打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如意算盘。

    赵云营的鼓噪声响了半个多时辰,渐渐停歇。不久,来夜袭的文兵在破了几个董兵营垒后就逐渐撤退而会。远处的马蹄声亦渐不闻。

    待到天亮,胡轸又登高远眺,文丑、赵云的阵在远处,他看不清楚,遣人去探,得报,文丑、赵云阵中不知何时已是人去阵空。

    胡轸愕然,已知昨晚中了文丑的计,顿足扼腕,急召诸将,说道:“文武猛昨夜使计,已与赵云共遁去。”诸将闻之,一片哗然。

    有将提议道:“文部多步卒,现下应还没有回到注城大营,将军可点骑兵急追之,或能有所斩获。”

    胡轸却不肯听从,说道:“文武猛能战,相国以之为‘狡黠、悍猛’。今我等出关来袭,皆谓其将撤,谁知他忽复来进,再谓其将战,谁知他又忽复而去,何其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