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争了。

    “只能坐看袁术与董卓相争”,这看起来是“坐山观虎斗”,好像和文、孙没什么关系,似是无害於颍川,可实则不然。

    鲁阳挨着颍川,袁术部队的战斗力不知道怎么样,万一他战败,唇亡齿寒,下一个被董卓全力进攻的就极可能会是颍川了。所以,尽管文丑对袁术的观感不佳,为大局起见,倘使董卓此次的目的真是要进击袁绍、袁术兄弟,却也是不能冒着袁术战败的危险,坐视不理的。。

第一百零四章 长安讯息() 
基于以上多方面原因,所以文丑以为孙坚此策虽算是好计,却难以称的上是上策,也因此,田丰等人皆不赞同孙坚的这个提议。

    当下诸人议论定,先以周路镇守郡西,以卢亮坐镇郡南,守好郡界,然后遣斥候往去河内,探看有无董军动静,再观望轘辕关、伊阙关两部董军的具体动向,待形势明朗之后,再议出兵之事。

    遣去河内附近探视有无董军动向的斥候方离军营,奉命西去阳城、轮氏的周路刚带部开拔,阳城那边忽有人来报。来的是阳城县的县主簿。他却不是来找文丑,而是来找孙坚的。

    不管怎么说,孙坚现在是颍川太守,所以县中有事,县吏肯定是先来找孙坚禀报。他先去了孙坚的军营,闻得孙坚来了文丑帐中,遂又赶来文丑营里。孙坚、文丑对顾一眼,两人不约而同想道:“阳城主簿忽赶来求见,莫不是轘辕关的董军来袭?”

    孙坚说道:“快叫他进来。”

    阳城主簿入到帐中,头上汗水涔涔的,身上穿的官衣也都被汗水溻透,脸上灰头土脸,一道汗、一道尘土,一看就是刚从阳城到的阳翟,来不及休息,≥√便赶着来求见了。

    只是,文丑心中稍有狐疑,他心道:“刚接报说董军出了轘辕关、轘辕关到阳城数十里地,便是骑兵,也不可能奔袭得这么快啊。”

    孙坚问道:“有何要紧之事?让你这么急匆匆的?”

    阳城主簿拜倒行礼,旋即起身,答道:“府君、将军,少府阴公到了阳城。”少府阴功说的却是曾经担任过颍川太守的阴修其人,而他的到来也无非是前来担当董卓的说客,前来劝降文、孙的。不过很显然他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虽说阴修并不能成功的劝说文、孙降了董卓。但是阴修作为从长安来的人物却是可以给文、孙带来不少长安的人的讯息来。首要的就是关于皇甫嵩的信息,因为皇甫嵩的信息关系到董卓兵势!

    令文丑、孙坚惊讶的是皇甫嵩在这段时间里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是为董卓夺了兵权,接着被打入牢狱,眼看就要为董卓所斩杀,却幸好为其子向董卓求情所救。而在这一事件之中。也能够展现出性格不同,为人处世不同,交的朋友也就不同。

    董卓忌恨皇甫嵩,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曾建议皇甫嵩杀了董卓,可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却和董卓的交情一向不错,而今也正是得亏了皇甫坚寿和董卓有交情,皇甫嵩也才侥幸免了一死。

    孙坚喟然叹道:“皇甫公固当代之楷模也,但有些时却未免太过、太过……,唉。”

    当年讨黄巾时。孙坚曾效命军中,不过孙坚当时是朱俊的部将,不过也得到了皇甫嵩的另眼相待,深受其拔擢之恩,所以孙坚觉得皇甫嵩有时未免太过迂腐,但也不好臧否这个名将,最终只是长叹了口气。

    老实说,别说孙坚了。就是文丑本人,他也觉得皇甫嵩虽然知兵善战。堪称当代第一名将,并且收名敛策,不争战功,当年讨黄巾时,把豫州之战的战功让给朱俊,又把冀州之战的战功劳让给卢植。可称谦厚君子,但有些时,的确是太过迂腐。皇甫嵩至少有两次可以杀掉、或者至少大大削弱董卓实力的机会。

    一次是在董卓不奉灵帝诏令,不肯把兵马交给皇甫嵩时。当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在军中,对皇甫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强烈建议皇甫嵩抓住这个“董卓逆命”的机会,把董卓给杀了,可皇甫嵩却以“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为由,也即“董卓不从诏书是有罪的,可我如擅杀他,却也是有过错的”,不肯从皇甫郦之谏。

    再一次就是盖勋建议皇甫嵩和他自己共起兵响应袁绍等时。当时皇甫嵩麾下有三万精卒,屯驻三辅,与盖勋联兵,两部人马三万余众,且多善战老卒,如与袁绍等人呼应,便等同是断了董卓西去长安的退路,不但不会有天子西迁的事情再发生,在文丑、孙坚、曹操、张邈、鲍信联兵进击时,他和盖勋还有与之东西呼应,两面夹击董卓的大好机会,说不定就能一战获胜。可这两次机会,皇甫嵩都因想做一个“汉家忠臣”的缘故而将之放过了。

    念及此,文丑心头不由浮起了一句话:“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

    孙坚面见文丑皱眉苦笑,最终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如是皇甫公肯从盖元固之谏,董卓恐早无今日之猖狂;又或如是故太尉张公肯从我之谏,更不会有今日之董卓为患!”

    “又或如是故太尉张公肯从我之谏”,孙坚说的这是张温讨边章、韩遂时的事了,当时董卓对张温不敬、言出不逊,孙坚时在张温军中,便建议张温把董卓扣下,行军法杀之,可张温因顾及董卓熟悉羌人情况,又勇猛能战,还想着要倚仗他平定叛乱,所以没听。

    文丑不想在旧事上多讲,拉回了话题,笑道:“皇甫将军、张公当时或是各有别虑,故使董卓苟延至今,文台兄,往事已矣,今朝为国‘讨逆’,当看你我!”

    孙坚的将军衔是“行讨逆将军”,文丑这一句“今朝为国‘讨逆’,当看你我”却是一语双关,是在暗指孙坚定能在此次讨董之战中大放异彩,成就功勋。孙坚哈哈一笑,不再说过往的旧事。

    在接待完阴修,在其口中打探到足够的信息之后,孙坚、文丑两人来到前院堂上。

    孙坚皱眉说道:“子孝,按阴少府所言推测,胡轸此次遣军南下,其意必在鲁阳。你说,你我两部眼下该如何行事?”

    文丑反问道:“以卿之见呢?”

    孙坚言道:“一面集结兵马,遣人去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与之联兵击敌;一面叫周校尉严守阳城、轮氏一线,不得使轘辕关董军有一兵一卒入境。”依照这一观点来看,孙坚还是很有大局观的,在判断出胡轸部的攻击方向可能将会是鲁阳后,主动就提出了“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与之联兵击敌”。(。)

    。。。

第一百零五章 再得敌讯() 
对于孙坚的大局观,文丑还是很欣赏的。正所谓“‘唇’亡齿寒”,文丑尽管看不大起袁术这个人,可却也是和孙坚一样的想法,如果胡轸部真是要进击鲁阳的话,他肯定是会遣兵过去相助的。

    只是,只凭目前并不是很明确的军事行动来断定胡轸部是要南击鲁阳,着实有点不太稳当,就算是有九成把握,可兵者凶事也,却也不能就此便下绝对的判断,万一判断有误?

    文丑想了下“判断有误”的后果,心道:“如是万一判断有误,……只要不出击轘辕关,按孙坚说的‘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联兵击敌’,对我颍川却倒也无碍。”只要不进击轘辕关,只是“备战”的话,确是不管胡轸部‘欲’击何处,对颍川都无妨碍。

    文丑因道:“卿言甚是,便依卿言。”

    文丑嘴上说话,心中想道:“胡轸部五千兵马南下,行迹难掩,袁公路想来也应早知,却是不必再专程遣人过去告之,只需派人过去商议联兵事即可了。”

    “遣人去鲁阳告之军情”和“遣人去鲁阳商议联兵击敌事”是不同的。如是前者,可随便派遣一人,但得快≧马赶去;如是后者,胡轸部南下的兵马尚在新城一带,距离鲁阳、颍川都还各有一段距离,却是不需太过着急,但得挑一个合适人选。

    文丑沉‘吟’稍顷,问孙坚:“文台兄,你觉得遣谁去见袁公路最为合适?”

    孙坚言道:“如说最合适,自是元皓、子泰,然今胡轸兵将临,他二人不宜远行,想来以文若最佳。”却是打着荀氏那是颍川名门望族。再者同汝南的袁氏袁术也算是相近,不会输多少阵势。

    文丑经孙坚这么提醒,立马决定遣荀彧去鲁阳见袁术,商议联兵事。

    文丑交代荀彧:今胡轸部南下,我与文台虽然暂断定他是‘欲’攻鲁阳,可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来攻我颍川之可能。你到了鲁阳后,可与袁将军相约,如是胡轸部击鲁阳,我与文台则出兵助之,如是胡轸部击我颍川,则请袁将军亦出兵,由后击之,与我合力,共破此敌。

    荀彧自是接令。赶往鲁阳而去。

    四月十三,得来军报,胡轸部那南下的五千步骑到了梁县附近。

    已至阳城、轮氏驻防的周路部也传来军报,说是轘辕关外的那三千董军仍按兵不动。

    文丑帐中,孙坚诸人齐至,议论军事。

    孙坚说道:“子孝,胡轸部南下,已至梁县西。而轘辕关董军却仍按兵不动,董卓的意图很明显了。他这就是想用轘辕关的董军吸引、牵制我颍川义军,然后以胡轸部击鲁阳。”

    文丑问田丰、田畴等人:“卿等以为呢?”

    田畴说道:“应是如此。”问道,“河内附近的董军可有动静?”

    文丑答道:“尚无最新军报。”

    目前为止,最后一道有关河内董军的军报是前天晚上传来的,那时黄河南岸的董军还没有动静。

    田丰说道:“梁县离鲁阳不远,距父城、郏县也近。好有一比。南下的那五千胡轸部兵马就好像是一张弓,已然拉开,可是弓上的箭究竟要射向何处,不等箭矢出弦,终难知也。……明公。纵是有九成把握,他们要攻击的可能是鲁阳,我军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啊。”

    为将者,行事当重。

    这个重,也可以理解慎重。

    兵事常被人以下棋来做比喻,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可真实的战争到底与下棋不同。下棋输了,也就是输掉几个棋子,输掉一盘棋,可打仗如果输了,输掉的就不是棋子,而是成千上万兵士的性命,而且一旦大输,便是想翻盘恐怕也会再无机会。

    所以,能带兵打仗、且能打胜仗的将军们,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常人比不上的,那就是他们的胆略和心理素质,逢变不惊,遇事稳重。

    有的人纸上谈兵,滔滔不绝,一上战场,却就手忙脚乱,还没怎么着就慌了,稍有风声鹤唳便忙着下军令,进退失据,左右不是,心理素质不行,那肯定是要打败仗的。

    故而,眼下虽有九成把握断定胡轸部的那五千步骑,很有可能是去攻击鲁阳的,文丑这边却也不能放松。

    文丑点头说道:“元皓所言甚是。”召来帐外典韦,令道,“即刻遣人,赶去父城,告诉卢亮,命他务必谨守城池,不得妄动。”

    之前,文丑已经给卢亮传过一道命令了,现下胡轸部开始了异动,需得给卢亮再传一道军令,以示事态之严肃性。

    典韦接令,自出帐遣人去父城传令。

    由阳翟到郏县十里地,到父城百余里,传令的兵士快马兼程,次日一早到了父城县中。

    文丑刚到颍川不久就把卢亮、韩猛两人分别派去了郡南的父城一带和郡北的鄢陵一带。

    卢亮在父城已经待了好几个月。

    他所带之兵卒,这几个月里,他日日操练不息,虽然没有参加上次的讨董之战,可却也过得十分充实,最主要的是经过这几个月的操练,他麾下的部曲将士已有了一个不小的变化,尽管还远不能与文丑帐下的精锐义从相比,可至少也已经算的上是县兵精锐了。

    闻得文丑军令传到,他忙叫传令兵士进来。

    卢亮急切问道:“主公有何军令?”

    那兵卒言道:“伊阙关胡轸部五千步骑已至梁县西,主公令:命卢亮谨守城池,不得妄动。”

    卢亮接过军令,叫这个传来兵下去休息,召来左右,先是出示了文丑的命令,然后说道:“胡轸部五千步骑到了梁县西,梁县距我父城不远,百数十里而已,离郏县更近,只有百余里。明公叫我等谨守城池,不得妄动,父城这里有我亲自坐镇,郏县那里谁愿代我去守?”

    卢亮部下五千人,主力在父城,在郏县的兵马不多,以眼下形势而言,需要再派部分兵卒过去。

    卢亮帐下的兵士众多,而且左右的军官多是久从文丑、征战沙场的宿将。这几个月在父城,这些军官看着文丑带兵击董,数战取胜,斩获甚多,跟从在文丑帐中的诸将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