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丑叹道:“先时,我使反间之计,乃是因两军对阵,为了取胜,迫不得已,今徐荣兵败,他如归洛阳,却或就会因为我的反间计而受小人谗言,万一董卓信之,他怕难保性命。今我欲得徐荣,非是因他善战,而是实不愿因我之计而使他被害啊!”

    郭嘉方知文丑心意,不觉赞叹说道:“如明公这般仁厚的,我只在史籍里见过啊。”

    眼看日落近暮,文丑都快要放弃之时,赵云遣人来报:“得获徐荣!”

    文丑大喜。

    赵云知文丑对徐荣的重视,得获徐荣之后,一方面以礼待之,一方面亲自把他送到了中军,送至文丑面前。

    见徐荣来到,文丑亲上前迎之。

    却看徐荣,虽是激战了多半日,然因赵云礼遇之故,却是铠甲齐全,发髻不乱,乃至腰剑还在身上。典韦紧随在文丑身侧,见他宝剑在腰,忙赶上几步,想抢在文丑前头先把他的剑给取了,文丑拦住典韦,笑道:“我与徐将军,虽不不见,而书信常有也!”

    徐荣看着笑吟吟的文丑,想想他施的反间之计,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何感受。

    他自己把剑解下,交给身边的赵云,长叹了一声。说道:“明公害苦我了!”

    文丑来到他前头,从赵云手上把他的剑拿过来,亲手又给徐荣配上,然后引徐荣入帐。请他上座,自己则到他座前,对他下拜行礼。

    徐荣唬了一跳,万没想到文丑一见面竟然就对他行大礼,下意识地连忙从座上跳起。让到一边,伸手向去扶,手伸了一半又顿住,——毕竟他和文丑现下是“敌对”的关系,文丑便是屈己待人地向他下拜,他似乎也没有道理去扶。

    文丑下拜行礼毕,起身说道:“我这一拜,将军可知为何?”

    “明公请说。”

    “正是因知我此前之反间计害苦了将军,故而我才有方才一拜,为将军赔礼啊!”

    文丑是什么身份?就不说韩馥表的、那个不得朝廷承认的“行武猛将军”号。就是比较文丑、徐荣两人的实权,文丑是一军之主,帐下两万余步骑虎士,徐荣只是董卓麾下的一个将校,本部不过数千人罢了。也就是说,不论是身份、还是实权,文丑都远在徐荣之上。

    而文丑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居然当众行大礼,给徐荣道歉赔礼。

    徐荣便是仍对文丑之前的“反间计”心怀不满,可现下得了文丑如此对待。这点不满也早消失不见了。

    文丑在这时又诚恳地说道:“先之反间计,乃是为取胜,不得已而为之,我实怀愧。今因胡轸之故,将军败北,将军如归洛阳,我深忧将军或会因此而被董卓杀害,故而再三传令军中:‘务必要找到将军!’今终得将军於阵上,我心方宽。”

    徐荣感文丑之诚。无话可对,又长叹一声,说道:“今我兵败,为明公所获,无它所言,唯求速死。”

    文丑说道:“我素敬将军,以为将军乃明时事者也,将军今为何出此昏聩之言?”

    “我与明公为敌,今兵败被擒,自当受死。这是败将的本分所言,何来昏聩?”

    “吾素来敬仰将军,未得将军前,已深忧将军或为董卓所害,今得将军,又怎会亲手害之?此其一也。将军今次兵败,太谷已是我与孙侯的囊中之物,太谷一下,至洛阳再无阻碍,区区百里,一日可至,我与孙侯联兵五万余众,冀州袁本初遣兵五千已渡大河,后续主力不日也会将至,又有鲁阳袁公路,亦拥兵数万,张孟卓诸公,很快也都会再次起兵,与我等共取洛阳,以我此数十万兵马步骑,董卓岂能抵挡?他败亡在即了!将军素来明智,观今之形势,难道还不知道该怎么取舍么?却何必居然求死?此其二也。……因此二故,我说将军昏聩。”

    徐荣默然不语。

    文丑拉起他的手,又慨然说道:“方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乱,正英雄用命之时!将军如肯与我同讨叛逆,扶助汉家,以将军之能,来日万户侯何足道哉!”

    徐荣低下头,不说话。

    文丑问道:“将军何意?”

    徐荣答道:“相国对我有旧恩,我不能叛之。”

    跟在文丑左近的田畴出口说道:“将军此言谬矣。”

    文丑给徐荣介绍:“此乃吾之主簿子泰。”

    田畴说道:“董卓对将军有恩,汉室对将军就没有恩了么?设无汉室,又何来将军之今日?董卓之恩,私恩是也,汉家之恩,国恩是也。焉有为私恩而弃国恩的?”

    田丰亦道:“将军如肯弃暗从明,天下只会说将军识大义,不会说将军叛董逆。”

    “此乃吾之军师元皓先生是也!”文丑简单介绍道,对于文丑帐下的这些能人智士,作为对手的徐荣虽说不曾见过,但却都是久闻其名了。

    听得荀彧、田畴这么说,徐荣乃下拜说道:“愿从明公取洛阳。”

    董卓对徐荣有恩,可徐荣不是凉州人,在凉州军里久受排挤,被排挤得久了,董卓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他,董卓对他的“恩”自也就难免慢慢地就淡了,而反过来看文丑,情深意切,足见其诚,相比董卓不知强上多少,又正如文丑所说,太谷一下,至洛阳再无阻碍,以袁绍、袁术、张邈等整个山东州郡之力,董卓显是难逃败亡,再又如田畴、田丰所说,董卓为天下士人所恨,便是叛了董卓也不会有人骂他,三个缘故结合在一起,徐荣改投文丑自理所当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徐荣请战() 


    文丑大喜,把他扶起,请他入座,自也回位上坐下,笑道:“前边阵上来报,说得了胡轸,便是十个胡轸也比不上一个你!”问道,“将军本部尚存几何?”

    徐荣也不知道,只能回答个概数,说道:“倘若收拢,或可得千余、两千之数。△¢,”

    “我给将军补足三千,仍由将军统带。”

    被文丑的部将抓获后,徐荣已经料到文丑不会杀他,可文丑在众人面前给他下拜赔礼,这却是徐荣没想到的,文丑主动提出给他补足三千人,仍交给他统带,这又是徐荣没想到的。

    徐荣虽被擒获的晚,但因为知文丑重视他,故而他被送到文丑面前的时间反比胡轸为早,过了稍顷,胡轸也被李典派人送来。

    文丑却不是随便见个谁都肯招降,如胡轸这等,他是毫无兴趣的,等徐荣确认过,这被擒之人确是胡轸后,文丑连和他多说几句的兴趣都没有,直接令人推出斩了。

    胡轸发髻蓬乱,衣铠不整,一边身不由己地踉跄被人推出,一边哀求乞活地大叫道:“明公!明公!?……徐将军!徐将军!公既已得为明公座上宾,何忍见我死乎?”

    徐荣也是有脾气的,胡轸此前在营中,当着众人的面斥骂他,说他“通敌”,他当时不能发作,现下却又怎肯为胡轸求情?一句话也不说。

    文丑看徐荣神色,笑对他道:“如此无用之徒,却竟位居将军之上,董卓太没有识人之明了,岂能不败?待明日取下太谷,愿与将军并力击洛!”

    徐荣离席下拜。说道:“太谷守将与荣相熟,荣愿为明公招降。”

    徐荣愿为文丑招降太谷守将。

    文丑大喜,问道:“此去招降太谷守将,将军可需要什么?只管讲来。”

    徐荣说道:“什么也不需要,只要胡轸首级,荣单骑入关。必就能为明公取下太谷。”

    文丑帐下文吏中,有人咳嗽了一声。

    文丑何等聪明,岂会不知这咳嗽之人是何意?明显是因听得徐荣说要“单骑入关”,故而怀疑徐荣是不是要趁机逃跑,所以咳嗽,以提醒文丑不要答应。文丑却是连看也不看这文吏一眼,当即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将军打算何时动身入关?”

    “今董军新破,胡轸授首,我亦为明公所得。逃走的只有吕布一人,太谷关中此时定然军心浮动,上下畏惧,正好招降。荣愿现在就入关中去。”

    文丑即令人把胡轸的首级取来,盛入盒中,交给徐荣,亲握着徐荣的手,把他送出中军。临别说道:“我便在关外等候将军佳讯。”

    徐荣行了一揖,提着盛装胡轸首级的盒子。自翻身上马,一个随从也没带,驰马而行,径往太谷而去。

    看他单骑远去,适才咳嗽的那个文吏说道:“徐荣此去,恐难归矣!”

    文丑不以为然。望着徐荣远去的身影,对诸人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徐将军乃我故人,我素知其脾性,他今既已归我。必不反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八个字看起来是在说“既然用了一个人,就不要怀疑他”,而如深究之,“既然用了一个人,就不要怀疑他”其实只是后半句“用人不疑”四个字的意思,前边还有四个字“疑人不用”,这说得却乃是“如怀疑一个人,就不要用他”。

    文丑此时说出这八个字,讲的自是他不怀疑徐荣,故而用他。

    文丑举首望了望天色,正值暮深,乃又对左右说道,“由此地去太谷,往返需两个时辰,至迟明晨,徐将军必有信来。”

    去太谷关需要一个时辰,回来需要一个时辰,加上中间劝降的时间,无论劝降成否,事情顺利的话,差不多明天早上应该就能得到消息。

    文丑、孙坚的部曲一直追杀董兵到夜至,乃才陆续各归本营。

    诸将叙功,各有功劳,只是为他们所斩、所俘的董军百石以上军官多是胡轸、徐荣的部曲,甚少见有吕布的部下。文丑、孙坚问其故,诸将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都回答说道:“并州兵腿快,董营才刚一破,吕布就率其本部当先奔逃,吾等追之不急,故而斩获稍少。”

    胡轸两次放言要“斩一二青绶”,大庭广众之下也不给吕布面子,吕布早怀怨忿,是以今日一战,从开战起,吕布就没出力,在前边厮杀的悉为胡轸、徐荣部,而他的并州兵则一直都没有动,当事急时,胡轸三次传令,调他上阵,他却以种种借口推脱,直到营破也没有出兵,——要非如此,孙坚部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破了董营,亦因此故,当董营一破,趁着文、孙兵暂时被胡轸、徐荣部挡住的空,吕布带着他的并州兵一溜烟地、顺顺利利地就先行逃掉了。

    孙坚有点惋惜,说道:“吕布有‘飞将’之号,实并州猛将,今之战,未能把他斩获,却竟叫他给逃了出去,未免可惜。”

    文丑对今天的战果已很满意,加上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略微了解吕布的为人,因此却不像孙坚这样感到可惜,他笑道:“吕布勇而无谋,虽号‘飞将’,何能与‘故将军李’相比?今其虽逃,兵锋已挫,如虎已丧胆,何足虑也?”

    “故将军李”,这说的自是前汉的飞将军李广了。

    “虎已丧胆,何足虑也”,这说的则是今日一战,吕布没有出死力,最先逃跑,在吕布来说,他这是报复胡轸,可对吕布麾下的并州兵来说,这却是“不战而逃”,就一支军队而言之,

    “不战而逃”是大忌,仗都没打,主将便带着部队当先逃掉,再剽悍的部队碰到这种情况,士气也少不了会变得低落起来,下次再碰到同样的敌人,士兵难免就会生不起强烈的斗志。

    孙坚久带兵士,熟知兵法,对文丑此话十分赞同,点头说道:“子孝所言不差,吕布虽逃,但斗志已丧,下次再碰上他,胜之不难了。”(。)

    9…9…9…w…;sj。9…9…9…w…;。9…9…9…w…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徐荣之机() 
cpa300_4;孙坚和吕布的初战,虽是打了个平手,但当时孙坚是以众击寡,认真说起来,应算是他败了,可因了吕布在此战中的“不战而逃”,现在孙坚却有底气说:下次再碰上吕布,胜他不难了。

    战场上士气很重要,孙坚勇往直前,遇强不退,战至今,未有一败,他麾下部曲的士气现在正是高昂之时,而吕布不战而逃,他麾下部曲的士气却是顿变低落,士气上一出现这个变化,下次再碰上吕布,的确也是胜他不难。

    文丑对孙坚说起徐荣已降,并已主动去太谷为文丑、孙坚招降太谷守将一事。

    孙坚喜道:“我正想和你商议,再接再厉,明天就击太谷,却不意徐荣已招降太谷而去。徐荣既与太谷守将相熟,胡轸、吕布今又大败,那么想来应该是不需再战,即可得太谷了!”

    ……

    徐荣单骑入到太谷关中,很快就见到了太谷守将。

    太谷守将头一句话就问道:“我今天在关上观战,见胡将军兵败……。”

    徐荣打断了他的话,捧着盒子奉上,说道:“我正为校尉送胡轸首级来。”

    太谷守将的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