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山,因其石色苍黑,故得名。南北走向,始自元氏西北约仈jiu十里,蜿蜒绵亘南下,过元氏,贯穿常山国南边的赵国。深入到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长数百里,其山幽深险绝,巉岩峻璧,山中曲涧回溪,盘纡缭绕,向来是盗贼丛起之地,亡命逋逃之渊

    西山且不说,只说这黑山,这黑山便是ri后张飞燕等太行山两侧义军得名之所由来。

    文丑起初不知黑山就在常山国境内。上月底从辰来上任,路经黑山,见此山险峻雄大,峭壁高耸,层峦叠嶂,罔陇绵延,乃询问当地乡民,方知此山即是黑山。

    黑山既在常山国境内,就算在常山国的只是一部分,哪怕只有几万人。他上任后就马上开始着手了解郡兵的情况,并令田畴抓紧时间核查郡中诸县各地的武装力量,又令戏元皓即刻遣人去侦察山中现在的“贼情”

    他非常有“时不我待”之感

    于此,一骑从元氏近郊的乡中驰出。披星戴月地向西北去,经灵山,过紫山,连续奔行了六十余里,到次日上午,到了黑山某处山谷外谷外有放哨警戒戒的武士这人从马上跳下。抓住迎出来的一个武士,急声问道:“将军在哪里?”这武士答道:“在谷中洞里”这人弃马不顾,匆匆地冲入谷中

    这处山谷占地颇大,三面环山,唯西北方有一出口谷中矮树高木,遮天蔽日,山石崎岖,溪流潺潺往日间,这里常有鹿兔狐狼出没,而如今在山壁树下,石上溪边,却搭起了许多简陋的棚屋,棚屋外立坐行卧着甚多的青壮年男子这些男子衣服各异,有的穿着褴褛的粗衣,有的披着黑色的轻甲,有的索性光着膀子,也有的却是穿着妇人的衣服,但却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都带着兵器,尽管五花八门,另一个是都披散头发。

    这些人正是在围攻文丑势力而战败的黑山贼众

    见有人冲入谷中,谷中的这些男子纷纷举目观瞧,大多认得此人,有人高声问话,有的给他打招呼,这人却一概不理,沿着从山谷深处流出来的一条溪水径往谷内奔山谷深约两三里,尽头有个山洞,洞口原本藤蔓缠绕,现在都被清理干净了十几个披甲持矛的壮汉守在外边

    这人说道:“我有紧急军报要报给将军”

    壮汉分出一人进去通报,很快出来,说道:“将军唤你进去”

    因为带来的军报太重要了,这人尽管一夜未眠,驱马奔行了六十余里,但精神却仍很好,快步走入洞中

    洞深五六丈,宽二三丈,阴暗潮湿,两壁插了不少火把地上洒了厚土,土上铺了七八领草席正中的席前摆了个案几席与案几尽皆粗陋,案几只削去了树皮,连漆都没有涂,一看即知是就地取材临时赶制的此时,这几面席上皆有人坐正中席上箕坐着一个壮年男子。

    这男子年约三旬,眉短嘴阔,紫红脸,胡须黑茂如果典韦李典在,他俩会发现这人有些面熟,似与丈八左豹长得有点像这人正是丈八左豹之弟,因其须浓,黄巾军中呼为“左须”

    这时,右边席上一个黄巾小帅说道:“将军,我军兵少,只千余人元氏大城,先时黄巾别部屡攻不破我等要不要通知一下黄髯和王当,叫他们齐来助战?”却是前去探查了文丑势力的斥候。

    王当,是常山国境内山中的另一股势力,不过却不是黄巾,而是寇贼。

    此人是常山国本郡人,数年前杀人犯法,畏惧刑诛,遂与同伴逃入黑山黑山险峻深幽,从前秦时起就是犯法亡命之徒的逃亡藏匿地,并且有一些不愿受州郡管制逃避赋役的强民也多遁身山中,成群结伙,打猎为生,人一多,又悉为强梁不法之辈,难免就会聚集成寇这王党有勇力,轻侠好客,在常山国很有些名气,便被一股寇贼推为了首领随后,山中其它的盗贼或来投奔他,或被他吞并,渐渐的成为山中最大的一股盗寇,拥众千余黄巾乱起,他亦趁机出掠郡县,裹挟丁壮,壮大声势,如今其众已达五千余,远超过左须黄髯两部之众

    左须听了这个小帅的建议,心道,“元氏大城,我部人少,打它的确不易,可是如果叫了黄髯王当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赵云主阵() 
这谋士对那小帅的建议不以为然,说道:“元氏虽是大城,然前常山中尉屡战屡败,至战败身亡,郡兵或死或逃,现在也没剩下多少了此常败窘促之军,不足为虑,这元氏早就被我黑山别部夺下了

    “将军,正因为元氏是大城,所以县内存储之粮谷财货肯定很多与其分与黄髯王当,何不独占之?围攻虽败,尚有十万众散入山中,冬将至,山中寒,各部缺衣食我部若能独击元氏,破之,则将军既扬了情义之威名,又得了粮谷兵械财货,就可以趁机招揽诸部,诸部就算不为将军威名,只为衣食,也会趋之如骛,得此十万众,何愁不能成大事?

    “将军若嫌兵少,可以沿路多打旗帜,行军时以树枝绑马尾,纵马扬尘待至县外,裹挟乡民,号称万人,击之荀贼死,其部无主,县中震骇,我大军至,城定惊乱,取之易矣”

    左须乃从此谋士之言,率本部三千余出山。

    对于黑山、古籍中所记之“(邢州沙河县)黑山,在县西四十里”“(邢州青山县)黑山,一名青山,在县西二十里,幽深险绝,为逋逃之渊,以周太祖讳黑,改黑山为青山”“墨子尝居汲郡黑山”“犊子邺人在黑山,常一黄犊来邺城沽酒”,“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浚县黑山)西北八十里,周五十里,数峰环峙,形如展箕,石se苍黑,巉岩峻璧,曲涧回溪,盘纡缭绕汉献帝初平初,黑山贼张燕等聚众於此,掠河北诸郡县……,或谓之墨山其西又有陈家山,连亘而南,下临淇水石壁屹立,高二十仞又鹿肠山。在县西北,与黑山相接后汉初平四年,袁绍引兵入朝歌鹿肠山,讨於毒等贼是也”“(卫州卫县)黑山。在县北五十五里,汉末眭固白绕等起黑山,聚众十余万,号黑山贼”

    元氏在今之河北,浚县汤阴在今之河南北部。这些地区均有黑山由此,黑山大约是条傍太行山东麓,从河北南部蜿蜒南下及於今河南北部的大山

    当晚,左须带兵出谷。。;

    谷外远处埋伏了两个骑士,见他们借助夜色,出谷向东南边的元氏方向迤逦行去,当即抄小道,亦往东南边打马疾去。

    这两个骑士人带两马,马歇人不歇,疾驰了一个多时辰后先渡过了一条河水。继而到了一处山下。此山名叫紫山,古老相传,昔尝有紫气,与此山接,故此得名。因为山上有战国赵时马服君赵奢的坟冢,亦谓之马服山。

    此山在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处,占地甚广,方圆四五十里,是距离元氏最近的一处大山,其主峰高百余丈。亦是元氏近处最高的一座山峰。其山也,山势耸拔,岭麓回复。立在主峰上南北观之,北边群岫堆螺。南边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山北四五里外有条数丈宽的河曲折流过。

    既占山水之形胜,又临南北之官道◇须部从西北边黑山的山谷里出来,人马众多,为便於行军,不能走小路,只能走大路。欲去元氏,必经此山下。

    这两个骑士驰马至山下,没有往主峰去,而是径直奔到主峰南边的丘岗地区。丘岗者,山丘土岗。较之北边的群山诸峰,这边的地势较为平缓,外有山丘土岗遮掩,实为藏兵之佳地。此两骑士奔入丘岗中,行不多远,绕过一处数丈高的山丘,转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是一大片沙石空地。夜色下,空地上黑压压坐五千余甲衣矛剑的兵卒。

    从兵卒队伍中,出来七八人。这七八人多披重甲,带红披风,当先一人身,脸上蒙着个黑巾,却正是赵云,在他身后是个儒生打扮的人,乃是荀彧,再其后分别是典韦、柳仲、李典、李宣、董直等人。

    赵云、荀彧等从兵卒中穿行出,迎上这两个骑士。这两个骑士风尘仆仆,驰行了数十里地,旁边有人递来水,他两人却不接,急至颜良面前,低声说道:“左须带部出山谷了!”

    “何时出的山谷?”

    “不到两个时辰前。”

    “有多少人?”

    “隔得远,看不清楚,只见行伍似拉得挺长。”

    赵云是个话不多的人,两句话问清敌情,便不再问,令左右:“取地图来。”

    刘庆随身带着地图,当下拿出,铺在地上。

    今晚的月色不错,光华如水,洒落地上,赵云也不打火把,先请荀彧蹲下,接着自己也蹲到图边,就着月色,凑近细看。董直、柳仲、刘庆、李典、李宣等也蹲将下来,围成了一团。

    地图上绘制的是常山国山川地势。董直找到马服山,又找到左须等藏身的那个黑山山谷,顺着山谷往东南划,停在了马服山和山谷之间偏西北的一处位置上,说道:“此地距左须藏身处约有六十里,左须部主要是步卒,晚上又行军慢,不到两个时辰他们最多走到了这里。”

    荀彧颔首说道:“等他们来到马服山外,最早也是明天中午了。我等有足够的时间布置设伏!”

    柳仲满脸喜色,说道:“果如文君所料,这左须真的率部出谷了!”

    柳仲笑道:“据斥候探查左须部总共不到三千六百人,我部以逸待劳,又是设伏突袭,消灭他们不难啊!”

    赵云目注地图,不说话。他脸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双眼在外,别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在场诸人里边,董直和颜良的交情最为莫逆,当年在真定时他俩就义同兄弟。董直笑问道:“子龙,你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

    “我在想主公的交代。”

    文丑的叮嘱交代在赵云脑中浮现而过,他对荀彧说道:“荀君,贼已出谷,我部开始设伏吧。”

    赵云是文丑的旧交,荀彧与其相识,知其忠孝勇敢,本就敬他三分。文丑起兵以来,赵云充任爪牙,冲锋陷阵,助文丑掌控部曲,功甚高焉,文丑以他为心腹重将,荀彧对他更是礼敬。听得赵云客气地询问,他笑道:“君为主将,彧但听命而已。”(。)

地一百六十七章 埋伏待定() 
来前文丑已经做了具体的部署。便按照文丑的部署,颜良把部下五千二百分为四部。

    一部千人,由刘庆统带,去北边的马服山主峰附近埋伏。两部各千二百人,分由李典、典韦统带,李典埋伏在官道西边的丘岗里,典韦埋伏在官道东边的林中。剩余两千人,由赵云亲自统带,埋伏在李典部的南边。

    整个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左须带部渡河到后,刘庆放他们过去,待其至李典、典韦的设伏点,董直、典韦击之◇须部若向前突围,则赵云拦之,他们若向后逃跑,则刘庆凭河阻之。

    依照此部署计划,李典、董直、刘庆诸人领命,各带本部分去预定的设伏地点,赵云亦带三百人向南边行了一段,停下歇息等待。荀彧、典韦在赵云部中。

    赵云、刘庆、李典、董直都是文丑军中出名的勇将,其所部也都是文丑军中的精锐。文丑把他们全部派来设伏,对此战是志在必得。

    赵云等人才勇不同,在对给他们的任务的安排上,文丑也是煞费苦心。“穷寇莫追”,逃跑求生的兵卒很可能会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所以把勇猛的刘庆放在拦截的位置上;在诸将中李典有心机,董直稳重谨密,用他两人做主攻最为合适;赵云是主将,适宜在前拦击。

    诸将率部各就其位,等待左须自投罗网。

    左须部的行军速度不快,直到次日下午才抵达马服山北的河边。河面不算太宽,然亦数丈,渡之不易。好在岸边有船,左须部搜罗到了十二三艘,用了小半个时辰,千余步骑悉数过河。

    河离马服山约有五里地,刘庆距河最近,相距约五六里,李典、董直较远。相距约十来里。因为离河远,看不到左须部渡河的情况,在接到刘庆遣人急报,说左须已在渡河的消息后。李典索性悄悄登上高处,极目眺望,远望之,只见长河如带,船行河上如蚁。瞧不真切。

    等了多时,好容易左须部离开河岸,整好队伍,继续沿官道向东南行进。

    越走越近,随着距离的缩小,从只能看到些黑点,慢慢地可以大概看清其队伍。李典手搭凉棚,眯着眼望了会儿,说道:“咦?似乎不太对头。”

    跟着他登到高处的有几个偏裨之将,一人问道:“怎么不对头?”

    “荀君说贼只三千五百余人。你们看,他们行军的队伍拉得那么长,尘土飞扬,怎么看也不像是只有三千五百余人啊。”

    诸将细看之,点头称是。他们跟着文丑打了半年的仗,小场面见过,大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