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行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足有十几人!除了文丑、王冲等两三个乡吏和颜良、文霸随行外,剩下的就是柳仲、铁千、董江等一干乡中轻侠了。――铁千、董江在乡市那夜就赶来了。

    文丑同王冲在前骑马缓行,一开始还是谈些乡中政事,到了后来就是乡中的各色传闻轶事了,说到兴尽时,不时朗笑几声。

    而颜良、文霸同柳仲等一干轻侠,脾性相投,聚在后面,相谈甚欢,一时传出哄堂大笑,却不知是那位轻侠又讲了一件怎样的趣事!

    诸事皆毕,众人都是放开了心怀,任意闲谈,一扫近月的压抑紧迫之气氛!

    很快文丑等人就来到官道上,官道两旁则是大片大片的麦田。

    今年的年景不错,冬雪丰盈,春雨充沛,地里的冬小麦也是穗重粒满,风一吹,黄色的麦苗起伏不定,一股清香混着热气扑鼻袭来。行至官道上可以看到有三三两两的田奴、徒附穿着犊鼻裤,光着膀子在其间劳作。也有良家民户,在田地间呼东喝西忙的不亦乐乎!

    文丑一干人行在路上,多有农户认得文丑,纷纷上前招呼一二。

    “文君这是做什么去呢?”一农夫将刚割下的麦子堆好后,又拍了拍身子,方才恭瑾询问道。

    “噢,是你?怎么样,看样收成不错么!”这人文丑认得,正是乡市那日率人欲向文丑禀报的那中年汉子,文丑扫了一眼田地内,一堆堆的麦子,笑言道。

    “呵呵,托文君您的福啊,若不然,不敢设想,不敢设想。”那汉子笑逐颜开,心想:“文君竟然记得我”,忙拱手恭敬言道。这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是文丑使得他有了一个丰收之年,免遭贼寇之祸。

    “噢,我们打算去桃林瞧瞧,新来的乡民不是大都安排在那了么。”文丑亦是笑道。能够赢得乡民敬重,说明他这个有秩,还是比较成功的。自无悲苦一理了。

    “哦,这样啊,那下民就不扰文君了,愿君此行顺利。”那中年笑道。

    “呵呵,我也愿老乡丰收满仓!”文丑亦是言道。

    ……

    “啧啧,文君当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啊!”那中年见着一路行过,不时止步同田地乡民交谈的文丑一行,感叹道。

    而这不止是他一人的心声,而是大多说数乡人的心声!文丑亲民的形象在百姓中流传开来,“仁义孝三郎”之名更盛。

    ……

    一干人赶到桃林临时搭建的施粥棚处时已是午时了。六七十个乡民正忙着给来往饥民施舍粥食。

    这个粥棚搭建月余间,每日午时一顿粥食从未间断,不知救助了多少饥民,使多少泯灭了心火的黔首,重燃了希望之火!

    一顿粥食并不能帮助这些走投无路的难民多少,但却能吊住他们那一口生机。只要这一口生机还在,他们就有重新生活的希望。而多数受到救助的难民,也纷纷加入到沙河乡中,努力做些事来,以还活命之恩!

    民众淳朴,心地善良,由是桃林此地,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中。

    文丑一行人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那高头大马的是谁人?”

    “没看到张头恭敬的向他招呼了么,莫非是传闻中的有秩文君?”

    “不就是他为咱们争取筹集的灾粮么?”

    “听说,他是个猛将呢!”

    “嘘,都少说两句。别触了贵人霉头!”

    “没事,文君仁义厚德!怎会通我等小民一般见识呢?”

    ……

    现场约莫有两三千人的样子,分成五六个聚落,远处还有不少人持着木碗前来。想是刚从乡中工地归来。

    多数决定就此定居的流民,都在临近沙河乡处,择一处土地,搭建房屋,虽说都是木屋茅房,但也比露宿野外要强的多。

    而棚中支着七八口大锅,正煮着粥食。不时有煮好的,被乡民抬着倒至不远处的木桶中,那里就是流民领取粥食所在了。

    “粮物还能维持多长时间?”文丑下马对赶来的管事人张头询问道。

    “文君,本来粥棚已经快维持不住了,幸而前些天那千石精粮,若是省着点,难民增幅不大的话,倒是还能撑个两旬有余。”张头恭瑾道。

    “千石精粮,万人要吃食,能够撑到两旬余么?”文丑疑问道。

    “若是平常,肯定是不能的,一般而言,一石粮食足四十人一天的饭食,千石也就是四万人一天的饭食,若是万人,足食足饭,也就能撑个四、五天罢了。”张头瞧得文丑紧皱的眉头恭瑾言道。

    “将四、五天延展至二三十天,这就是乱世啊!食不果腹,尸曝荒野。”文丑忧虑更甚,感慨道。

    “按说,他们还是幸运的,遇到文君你,每日还有一粥饭食,若不然饿殍于野的大有人在啊!”张头亦是感慨道。

    “那么房屋建设,做的如何了?”文丑不愿在这个凄惨的话题上多谈了,该想的法子他都想了,粮食也已在乡中富户筹集过了,他自家更是拿出了财资过半!文丑心想:“希望这个丰年之后,能够再筹集些。”

    “这个已经基本建好了,虽说都是木房茅屋,但亦能遮风挡雨了!”张头言道。想了想又道:“文君,现下,可以播种春粟了,只是这粟种……”

    “嗯,这就好,这就好。”文丑点头言道。皱眉片刻又道:“关于粟种问题,我本已备了些,约够五六百户播种,没想到前来的民众竟至万余!这个我会再想办法。”

    “文君仁德!百姓之大幸!”张头闻言伏身拜道。

    流民见状纷纷看来,左右询问发生了啥事,只见张头与那人谈了少许,就伏身拜言。很快,文丑答应提拱粟种的消息就传开了。民众皆感其徳!纷纷下拜,高呼“父母!”

    “至乡民于食不果腹之境,吾文丑已然自愧不已,日日念想,万望乡民见谅,使民富粟种,本有秩之责,怎能受尔等之礼?”文丑见状忙高声喊道。随即躬身亲扶张头起身,并示意流民起身!(《汉末文丑》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五十章 桃林民事(下)() 
随后文丑又率人一一探查了桃林此地的民事建设。百姓感恩戴德自是不必多说的。

    民事凋敝,多有凄凄然之状,文丑来时也没带什么财物,不愿在此多待,兼之粟种之事紧急,就辞了流民,匆匆赶回官寺去了。

    “文君,何来去匆匆也?”田地两旁的农户,也有发现异样,心里发问的。待经过一番打听,方知缘由。皆赞其恩德。

    “文君打算如何筹集粮草、粟种呢?”王冲谨慎问道。

    “嗯,乡里已经凑过一次了,若再令人出资,就显得有些不尽人情了。唉。”文丑紧锁双眉,言道。想了想又道:“至于粟种,倒也简单,我出资收购些就是了。”

    “唉,文君此言亦是在情在里,寻常百姓家确实是余粮不多,不可扰之,但乡中富豪人家,却是多有囤积,可从此下手。”王冲想了想道。乡佐那是有秩的第一副官,掌管税收,对于乡中各家各户的富裕程度自是心中有数。只是如此,他也有些胆大了,如此说,不正是建议文丑拿富户大姓开刀么?若是传出去,可是狠狠的得罪了那些人。

    文丑闻言不由诧异的多看了王冲一眼,不想他竟敢说出如此话来。沉吟了片刻,即没有反对,也没说同意。心想:“我也想从大户人家下手,但刚有林氏族灭、文极家败,若是再寻富户豪族的麻烦,怕是会弄得人心惶惶,极其不利于以后的管理啊!”

    王冲见文丑愁虑模样,欲言又止,也不敢搭话了。心中更是忐忑不已。心想:“据我近些时日观察,文君此人,善待寒士贫民,不喜聚资富户,是故有此一说,但又看他闻言后,阴晴不定的面色,莫不是我看错了么?”

    “大兄,要么再在咱们里中,号召一下,也还能凑出个七八百石来。”文霸策马上前道。

    “唉,子勇,我自得杜公征召以来,多扰里民父老,已是有愧在心,实在开不了这口了啊!”文丑长叹一声道。

    “什么开了口,开不了口的,要我说,咱都是文氏子弟,乡人父老必不怪你!”文霸大咧咧道。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文丑愁思间,不由自嘲嘀咕道。心想:“若是少安抚些流民,也不会有此囧状了!都是想着乱世之秋,人口越多越好,当然这个想法也是不错的,但也要有足够这些人生活的粮食啊!若不然,岂不是一句空话而已。”

    “嗯、……人心……舌吞乡?”文霸在文丑身侧,听得这一句,疑问道。

    “没什么,走吧,先到官寺中去,修书向县里讨要些,若是不成,再想别法!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文丑自是不用对其解释一二的,忙道。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王冲闻言眼睛一亮,心道:“此语虽算不上佳作,可谓俗语谚数之谈,但其中道理却是一种豁达、泰然处之的态度!”

    汉时流行大赋,诗词刚处于萌芽阶段,就是诗词也大多是四言诗,七言更不必多说,五言诗是由在文学史上有“三曹”之称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发扬光大,方才广为流传,进一步成为一时之主要文体的。

    文丑一行赶回官寺,又是同留守官寺的佐吏讨论了一番。定下了如下计议:一是去县里、郡中讨要,二是发动乡民再一次筹集当然大户富豪是重点,三是使流民,挖掘沟渠,以利农事,按劳动领取食粮,四是若郡里的购赏到来,就暂不发放,用之去临近郡县收购粮食。

    如此,文丑连续修书三封,其上详述沙河乡现状,以及困境。封好,命人分别送往郡、县及栾城杜宜处!

    杜宜的那一封,文丑言辞极其委婉,毕竟杜宜上任伊始,多有不便。文丑诸人站在院门口,见着三骑渐行渐远,一时皆静默不语。也不知能不能讨要些许来,总之希望已然放飞。

    不说文丑等人现下静立院门,单说前时文丑兴致盎然得前去桃林棚地,败兴匆匆而归,一路愁眉不展之事,引起了怎样反响。而桃林粥棚所发生的一幕,也很快传遍沙河乡。平头百姓倒也罢了,纵使感念文丑恩德,奈何力不从心,自家果腹尚且困难,更别说其他了。

    但富家大姓之人,却就不同了,多有闻听此事者,匆忙命些后生,提取一二百石的精粮后,向官寺送去。与其等着文丑上门讨要,不若亲自送去,一来多少不论,二来也显得会来事,三来表示了善意。

    文丑等人立在院门不久,就有乡中富豪家的粮草送到,众人惊叹不已,随后又有陆续不断的人驱车前来。

    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前前后后约有千五百石的粮草,如此倒叫文丑一时哭笑不得,不要白不要,再者若是不要了谁家的,必使其家心里不安,是故又都温言勉励、询问一番,方令这些后生归去。

    不仅送来了粮草,粟种之事也顺带着解决了。文丑自是喜不自胜,一改归来时的阴郁之色。

    “看来文君于乡内,恩威已立!可喜可贺。”王冲看着这堆满了粮食的侧房,拱手言道。

    “恭贺文君!”

    “文君大德大才,令在下佩服不已啊!”

    “文君文武兼备,吾不如也!”

    ……

    王冲这一开头,乡中佐吏纷纷拱手恭贺恭维。文丑一一回礼,口中只称不敢当,多亏诸位之鼎力!

    文丑见粟种已然解决,也不加耽搁,忙寻了人,装备停当,送往桃林粥棚处,发放下去。并令人传言:“凡欲安家落户之流民,皆可假粟种播种,按乡中划分之荒田,自行开垦!”又言:“流民不用担心在收获前的吃食问题,因于播种后,乡内将动员民众挖掘沟渠水利,凡积极参与者,皆有所食!”

    流民闻讯,多有感激涕零者。乱世之秋,寻一安身之地,已属不易,又有如此有秩,一心为民,夫复何求?

第五十一章 丰收的四月() 
轰轰烈烈的麦忙时节,终于到来了,历经磨难的乡民黔首,面对着穗重粒满的麦子,也不由的展开了笑颜。收割、脱皮、晾晒、播种等等,一应事务,正有序而又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四月,注定是一个繁忙的月份,也注定是一个丰收的月份!

    月底,郡吏保证的购赏姗姗来迟,但总算是来了。

    “上君远道而来,属下未能远迎,还请见谅啊!”文丑得了讯息,忙出得官寺院门拱手言道。

    “呵呵,文君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