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人杰矣!”

第五十三章 募兵首日() 
翌日。

    食过早饭,文丑即命人将写好的公告张贴于各亭亭舍处及流民聚集的粥棚之地了,兼令亭长赴里中通告乡民。

    沙河乡一亭舍处。布告刚一张贴,就引来三五个亭卒等前来观看,不时有过往黔首上前观看。

    “杜君,杜君,这布告上说的什么?”一生的粗壮之人,身着的袴袍,其上多有修补。没有戴冠的头上,胡乱的裹了条簪巾。

    “不会看么?”一身着青布儒袍之人,颇有些厌烦的颦眉言道。

    “俺粗人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还是杜君才高,何不为大伙说教一二?”那壮汉道。在旁的诸多乡民亦是点头赞同。

    这儒士不耐烦念道:“桃林校尉文丑布告如下,自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后又黑山贼寇欺君罔上,聚众造反,多有侵扰我县乡地界,残害生灵,荼毒百姓。为防县乡防备之不周密,特出此告以招募四方精壮之事,以从军守土,保境安民。另凡我袍泽,均一日三餐,月响百钱,其家税赋皆除!”

    “一日三餐,月响百钱?”那壮汉双目一亮询问道。

    “不错,一日三餐,月响百钱,其家税赋皆除!”那儒士重复道。

    “可写有在哪里招募?”那壮汉急道。围观的乡民也多有意动者,此等乱世,能一日两餐已属不易,更不要说不仅能一日三餐,还有月响百钱,赋税皆免了!乡民自是积极,这是一入军门,便衣食无忧矣!

    “桃林粥棚之处。看样文君主要是面向流民而为?”那儒士言道。

    “桃林粥棚,好好,俺这就去……”那壮汉一听就匆忙离去,多有乡民随其而去者,有些则虽有意动,但扔迟疑不定,站在亭舍外,权衡一二。

    这一幕在沙河乡境内各个乡亭皆有发生,闻讯前去观看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当听得从军后的优厚待遇,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前往桃林粥棚之处的人也越来越多。

    ……

    整个流民聚集之地,已经沸腾了!自公告张贴后,就引来了大批人员前来观看,当知晓其上内容后,顿时轰动。

    “凡我乡民,其年在十六至三十五岁之间者,皆有从军之资!”文丑出言喊道。

    又命一乡卒,持铜锣,于乡民中,广而告之。

    待得案几、牍简等一一摆放完毕,文丑谓众人道:“可以开始招募了。”俄儿,又嘱咐道:“务必从严!”

    “诺!”众人应道。

    整个考核按年龄分为两部,年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的,因其身体还未完全长成,力气还有增长的空间,单独有一个标准,二十一岁至三十五岁的是一个标准。

    不论那个年龄,均有力气、武艺、骑术、射术共四项测试,有一项过关者,均可入军籍!

    “呔!”一壮汉报名后,拱手向前,行至最为厚重的那枚石锁前,挽了挽袖子,双脚站定,伏下身来,双手扣住石锁,掂量一二,发了一声喊!慢慢将之抬起,进而猛得反手翻转,将之高举头顶。虽说憋的满脸通红,但端是一壮士!顿时引得周围一片赞誉叫好声。

    文丑举目看去,亦是稍感惊讶,不为其他,只那石锁也有百五十斤的分量!文丑心想:“若是我与颜良、文霸等人举之,自是轻松。但这流民本来就食不果腹,如此尚能将至举起,若是饱食后,更是不在话下,倒是生得好气力!”

    “壮士好气力!”文丑待得那壮士将石锁当下,出声赞到。

    “呵呵,就生了些气力,能入文君眼不?”这壮汉认得文丑,笑呵呵问道。

    “哈哈,入得、入得!”文丑长笑一声,喜道。文丑本不欲将那最厚重的石锁带来的,是颜良提议分如此,不想还真有人能将之举起,自是高兴。

    话说回来,那一排石锁,共有四个层次,三百斤最高,二百斤次之、百五十斤再次、百斤最低是年少者入军的资格线,成人以百五斤为准!当然这是汉时的斤两,若是后世,则为一百五十斤、一百斤、七十五斤、五十斤四个层次。

    自那壮士举起石锁后,兼之文丑出言赞叹,引起了一阵热潮,虽多有黔首上前试探者,但终究是没有能够将至举起的,倒是二百斤的石锁尚有几人举起。文丑命人将这些力气大的都另行记录,自是不在话下。

    文丑又观察一阵,也没见着再有谁能使他眼前一亮的,与颜良、文霸言说一番,自去他处探看去了。

    相对于测试力气的火爆场面,射击、骑术、武艺三样的考核现场就略显冷清了。虽说这冀州地界,民风悍勇,但真正能够走上几招的毕竟是少数。

    “柳君,董君,怎样,可有武艺出众的?”文丑询问道。武艺考核由柳仲、董江二人总领,三五个善于手博的轻侠辅助。

    “若以文君为准,则皆不值一提,若以我等为准,则尚能一观。”董江上前言道。一句话即恭维了文丑,又道明了参与考核乡民的整体水平。

    “到目前为止,共约有六七百人参与测试,合格的有三十五人,能够称得上优秀的有七人。”柳仲则就比较务实的言道。

    “六七百人,也就三十余人合格?”文丑皱眉疑问道。

    “嗯,想我们乡中,人有五千,轻侠不过半百之数,这六七百人有三十余人,已经不少了。”柳仲出言道。

    “嗯,看来是我太过急功近利了。”文丑尴尬道。

    “文君一心忧民,自是盼军雄壮。”董江笑言道。

    “呵呵,董君取笑我否?”文丑闻言笑道。

    “非也,是实情就是如此啊!”董江拱手敬道。

    文丑见董江肃容拱手,知此乃其肺腑之言,也不做作,坦然受之,并言:“董君之德,亦人少有!”

    又说了会话,期间有数人前来考核,皆未能通过,文丑辞别。

    又观射术、骑术两项,合格者也是不多,前者不过二十之数,皆因弓弩昂贵,非寻常人家所能拥有的,后者稍多,约有六十之数,虽谈不上娴熟,但若是训练一番,倒也能登得上厅堂。

    红日西落,夜幕降临,桃林之地募兵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文丑众人风尘仆仆的来到官寺,又是一番的整理讨论,至月上中天,方才散去。

    ps:根据班固《汉书·律历志》:“千二百黍(shu),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那么实际称下来。汉代的一斤=现在的250克,也就是半斤。

    汉代的一两(除以16的话)≈15。625克≈15克

第五十四章 募兵结束() 
连着三天,文丑一边率人修葺桃林塞诸多关口、房屋、校场等一应建筑,一边命人招募士卒,倒是忙的脚底朝天。

    话说,这一校尉之职来之不易,若非他逢此大功,兼之其家世代从军,于常山此地颇有些名望,就是桃林塞重设,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入主,实在是贼寇猖獗,帝国对于军事管制放松,相国亦是急需用人之时,方才让文丑得了这一便宜!他自是倍感珍惜。

    如此三天已过,前来应募的乡民倒是不少,但经过各项考核一卡,最后能够留下的就不多了。

    通过力气考核的最多,共五百五十三人,其中优秀的有七十八人,扛举三百斤石锁的仅有两人,一个即为首日的那个壮汉,再一个则是一短小精悍之人。这五百多人是文丑最看中的一不部分了,在冷兵器时代,普通士卒间的战斗,往往一力降十会,力气大的,占有很大的便宜,而且力气大的一般耐性也较强,续战能力很高。

    相较力气而言,骑术、武艺、射术就是小头了。骑术精湛者两人、尚可者八十五人;武艺优秀的有十人、过关者四十一人;射术更少,共三十三人。其中还有数十人不止一项考核通过。

    总之,此次招募共得士卒六百三十一人。这其中不包括柳仲等一干轻侠,以及文霸等文氏族人。

    文丑于官寺听得堂内众人一一汇报完毕,言道:“六百三十一人,若是算上诸轻侠、文氏后生定能凑足七百之数。”文氏族人,他身为族长,自是可以号召其参军的,就是他文丑不提,以文氏世代从军之风尚而言,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这乡内轻侠们愿不愿意参军,他文丑是不能强求的,毕竟轻侠崇尚侠义、自由,不拘法规。顿了顿面对柳仲询问道:“只是不知柳兄你的意思?”

    “近日招募士卒之时,因仰慕文君之名,多有轻侠意欲投效,只是不知文君意思,我都未曾答应。”柳仲出言道。

    “噢,怎的不答应?”文丑诧异道。

    “轻侠多不拘于法。”柳仲只此一言,文丑当即明白,柳仲是担心这些轻侠从军后,不服管教,惹出事来。

    “无妨,但从军者,必以军规束之,此当与众轻侠言明。或有前来应募的,我定欢迎!”文丑沉思片刻后道。

    “大兄,这招募完了也招募完了,要啥事候开始训练啊?”颜良边摩拳擦掌,边兴奋问道。

    “噢,此事尚需些时日吧,一来桃林塞诸多房屋修葺未毕,二来多有流民安家未稳,三来军规细则尚未议定。这些都是问题啊!”文丑皱眉道。他何尝不想快点让这些军卒进入训练状态,毕竟早一天训练,就能够早一天拥有战斗力。

    “唉。”颜良一听,顿时怏怏叹道。

    “还有军服之事,尚未完全做出吧?”董江趁机道。

    “这个倒也不急,幸亏尚有刀具一千余口,只是弓弩、铠甲、马匹急缺。”文丑闻言道。

    “弓弩、铠甲、马匹都是贵重之物,咱们仅是一乡之人,那能有多少呢?”柳仲埋怨道。

    ……

    众人又是一番讨论,良久方去。

    当日文丑总结近些时日之事务,多有感慨。心想:“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草创基业,钱粮先行!没有豪族大姓的钱粮供给,无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罢,都是寸步难行的!也怨不得历史上袁绍明知河北士族豪强之间相互攻讦,也不愿动他们了,实是动不得,唉,国情如此,士族豪强林立,帝国焉能不亡?”当然着只是文丑个人的想法,外人自是不知的。

    ……

    翌日,大清早的,文丑就起身赶往陈棚里了。近几日多事扰心,心想,终是一人智短,众人智长,但其身侧多是颜良、文霸之流,好点如董江、王冲般亦非大才,智长也长不到哪里去!是以欲寻姜承解疑一二,这是文丑昨日就想好的。

    这边文丑欲去陈棚里寻姜承讨教一二,而姜承家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止明,这些时日来,家中可都安顿好了?”姜承跪坐于席上,关切的询问伏拜于下的陈宁道。

    “回先生的话,自前些时日辞了监门之职,历经麦忙粟种,今日方得空闲,即来拜谒先生了。”陈宁恭敬道。

    “我建议你去拜访文君之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姜承笑问道。

    “听闻文君新得军职桃林校尉,前几日忙于乡中招募士卒,昨日方事毕,是故学生正欲下午前去拜访。”陈宁言道。

    “嗯,说到文君新得桃林校尉之职,你对此有何看法?”姜承温言道。

    “诚如先生先前所言,文君忠勇兼备、胆智具存,又有世代从军之家世,于郡县之中略有名望,是此职的最佳之选,兼其身为本乡有秩,多爱惜民力,至此,其必更得乡民之爱戴。”陈宁想了想道。

    “嗯,止明所言确有道理。”姜承闻言点头赞同道。转而又对跪坐于陈宁身侧的张驰道:“腾云,你以为呢?”

    “观近日来文君之所为,若安流民、假粟种、募士卒、备沟渠,确实不是那日我曾说的断本毁源的异叛之徒。若其能掌此一部之兵,上报朝廷,下安黎民,当为人杰也。只是……”张驰恭瑾言道。

    “只是什么?”姜承接口道。

    “只是听闻郡中并未发放粮饷,兵甲等一应事物,只有一纸任命文书而已!如此,养军之钱粮当从何出?”张驰忧虑道。

    “听闻其募兵之优待,比之县卒更甚,只不知能撑到几时?”一约三旬余,身着长袍的书生接口道。

    “止明如何看呢?”姜承也没发表意见,只将手中盛浆的木碗放下,抬头问道。

    “文君兼资文武,曾言欲要藏富于民,今其既已大肆募兵,自当有妙法解之,君不闻,‘人无信,而不立’,想来其必不会失信于民,我等何苦为其担忧呢?”陈宁沉默片刻笑道。

    “呵呵,止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吧,欲以此糊弄我等?”张驰笑指陈宁言道。

    “我之所言,句句肺腑,何来糊弄之说?”陈宁肃容言道。

    “这么说来,止明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