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少见的狠辣,刷新了众将对他的认知。

    大火一起,贼寇要么投降、要么拼死出来于文丑大军拼杀、要么被烧死。文丑没有时间和他们墨迹,所以才出了这一狠招。不多时就有大部分的贼寇选择了投降,只有三四百贼寇贼心不死冲杀了出来,被文丑大军乱刀砍死。

    至此文丑军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贼寇出城一万两千贼寇,基本全军覆没,四千高邑县民被策反。文丑六千精锐伤亡近半!收降俘虏两千五六百人。再者还有郭大贤部贼寇大多数的将官都在这一场的战斗之中陨落了。

    大军稍微整顿了一番,文丑就率众人向着高邑县赶去。大有将高邑县一举拿下之势。深夜行军,文丑令颜良率骑兵当先出发,高邑县参与两三千精壮在后看押贼寇俘虏。

    深夜行军的当然不止文丑这一部,剩下的各县乡精壮,也走在奔赴高邑县的官道之上,并且是急行军。

    而赵云所率五百骑卒,也紧紧咬着郭大贤骑兵不放,一路之上就斩杀了其之骑卒近百,并且还没有结束!

    就是高邑县城此时也不是很太平,有不少的高邑县民被柳仲等人说服,欲要从内部将高邑县守军斩杀、驱赶之,最不济也要在文丑大军到来之时,占据一方城门,使得大军进入其中!这就是文丑留下的夺取高邑县的后手!

    总之,一张天罗地网正在缓缓的铺开,正要将郭大贤所率贼寇包含在内。不怕他兵力强,只怕他不敢战!这一次文丑要将他打疼、打哭!

    翌日,天刚蒙蒙亮,郭大贤终于在赵云的无限追击、骚扰中赶回到了高邑县城外,不过其所存不足百员的骑兵,也说明了他的狼狈不堪的现状。其紧急的喝令守卫之贼寇,赶紧打开城门,使其进去,因为赵云部并没有被他甩远。

    守卫之贼寇虽说疑惑自己的大帅怎么如此狼狈的返回了,不过也不敢问,只是吩咐守卒赶快打开城门。

    郭大贤进了城后,方才有些安心了,也不多说,只管下令手下通令全城,严加防守,聚集其城内所有贼兵,以待文丑来袭。

    由于郭大贤临走之时,勒令守城之人严加防守,使得柳仲虽说在暗地里组织了不少人手,但是一直没有捉到什么好的良机,所以一直按兵未动,观察事态的发展。而今闻听“大帅”领残兵归来,就知道,机会来了。当下就暗中传令众人下心准备,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这个时机,并没有使柳仲众人等多久,因为高邑县城之外,陆续出现了两三万的精壮!正是连夜赶来的各县乡精壮!这下,高邑县城之内的贼寇慌了神,一时间接受不了这角色的迅速转变。

    本来该是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形,怎么一夜之间,尽显败势了呢?不多时颜良、文丑众将率领精锐亦相继赶到。只待进攻了。

    于此同时,城内的暴动也渐渐多了起来,仅有的万余贼寇,大多都是普通贼寇,现对于城内暴动的县民来说,没有什么超绝的战斗力,所以镇压之势,很是勉强。

    城墙之上的郭大贤,面色阴沉如水,其知晓,大势已去,是考虑率军突围了。正此时,县城之内,的西北方面,升起了滚滚浓烟!却是柳仲率人开始行动了!

    一百“高邑县民”迅速转变为精锐的桃林塞军士!普通的贼寇怎是他们的对手呢!一路势如破竹般的向着北城门杀去!一路之上,不断有高邑县民加入起来,很快就突破五百人、一千人、两千人。。。。。。直向五千之数奔去。

    城中浓烟升起之时,原本眯着双眼的文丑,豁然睁开双眼,大手一挥,率着精锐之卒向着高邑县杀奔而去!没有云梯、没有冲车,就这样向着高邑县城冲去。众将虽说疑惑,但也随其杀了上去,他们认为,文丑定然有后手,那城中浓烟恐怕就是信号了吧!

    顿时两三万人的冲锋喊杀声,气势直冲九霄。城内众人遥想高呼,以为应答。

    这下郭大贤傻眼了,也不顾其他,忙令人阻挡柳仲等人的攻击,自己却带着五六千的精锐,向着难面的城门而去,这是想要弃城而逃啊!不过他倒是果断的很,知事不可为,当下就逃。

    不过可惜的是,南向已有颜良率领五百骑兵把守,虽说不见得能够留下郭大贤,但是也定然不会使其好过。同样赵云率五百骑兵把守着西门,而唯独东门没有人把守。是料定其必不会选择从东门奔逃,因为东门是沙河乡方向,也是文丑大军最容易调向追击的方向。

    这边郭大贤还没有赶到南门口,那边柳仲就率人攻克了贼寇再北门的守卒,打开了北门,文丑趁势率人攻入其内,自是不在话下,留守万人剿灭余寇,剩余之人追击郭大贤而去。

    郭大贤打开南门之时,以一千贼寇在前,欲要抵挡颜良的骑兵,颜良不为所动,驻马不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颜良这是打着擒贼先擒王的心思。

    郭大贤把心一横,使得五千贼寇一拥而出,自己率领千余精锐居中,直朝着南面逃去。颜良见状,率领骑兵纵马来追,正冲击到贼寇阵中。以颜良这个猛将为阵尖的骑兵队伍,不多时就能将贼寇凿了个对穿!

    而此时郭大贤已经率领二百骑卒、八百精锐步卒向着南部走了一阵了,但是他并不孤独,因为赵云已经率领骑卒从西面绕了过来了。赵云路过颜良同贼寇所战之地,高声言道:“颜将军,吾先去也,若是侥幸得了功劳,定与君分享之!”

    见着赵云率军追来,郭大贤无奈只能再次抛弃八百精锐步卒,以抵挡赵云一二。

    不多时,颜良顺利将哪部贼寇摆脱,再也不管身后叫嚣的普通贼寇,当下率领骑兵向着南面追去,见着赵云已被缠住,笑言道:“赵君,吾亦先去也!若得了功劳,定与君分享之。”

第一百二十九章 总结表彰() 
有了文丑及董江的严容言说,众人自是知晓了文丑军对于贼寇俘虏所持的态度,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了,想来文丑自会妥善处理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前去山里,搜寻避世隐居之人!”高邑县丞,皱眉片刻,言道。其久居高邑县城,对于高邑县的状况很是了解,此言当真是一针见血之语。只是其并不愿意说出此言,因为,那些人既然选择遁入深山‘避世隐居’,定然不喜他人前去打扰。

    “程君此言甚是,若是我等能够保民生、安民意,想来那些避世之人,对于出世也不会太反对吧。”文丑言道,他同样想到了哪一点。但是其对于自己很是自信,因为已经有了沙河乡,这个使得三万人口安稳居住的珠玉在前了。

    “有文君此言,定然会给高邑县一个好的前程!”县城程君言道。

    “再者就是眼下流落在外的黔首很多,约莫算来,也有数千之口。可以使人于各要道之上张贴文告,使人归来,重建乡亭。”一县吏建议道。

    “嗯,此策甚好!”文丑闻言,点头道。

    “听闻贵乡之中,有人三四万之多,以致荒田不足,何不迁移些人口至此呢?”一县吏建议道。却是打起了沙河乡的念头。不过他说的倒也不错,沙河乡周边却是没有来看足够多的荒地使得越来越多的流民、俘虏来开垦了。

    “吾县亦有数乡遭了贼寇,荒地不少,亦可迁到那处。断无荒地不足之说。”平棘县尉刘君闻言,还不等文丑有什么动作,当下言道。生怕文丑就这样同意了高邑县吏的建议一般。

    “诚如刘君所言,吾乡之民,多为远近慕名而来者,乡里虽说荒地不足,但是友邻数乡之人口缺口甚大,定能容之。此策不足取。”文丑自是知晓刘君担心所在,当下言道。算是安了平棘县众人之心,也表明了文丑的处事为公的准则。众人赞之。

    高邑县人虽说略显失望,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沙河乡隶属于平棘县,再怎么说,也轮不到他他们。不过若是郡朝主持迁移民众,那就是另说了。

    随后众人又谈论了一些其他事项,事关高邑县的民生、经济、建设、储备、军卒等等,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得到了一些临时性的决策,使得元气大伤的高邑县正式进入到了一种有序的恢复中了。

    其中对于高邑县境内的贼寇清剿任务,全权交由了卢亮,掌高邑县县卒。

    栾城县尉率其所剩千五县卒及千万才资,返回栾城县向杜宜复命。

    平棘县县尉刘君率其所剩千五县卒及八千精壮携带千万财资,返回平棘县中向县君张弛复命。另外,数日后,文丑所答应的十万石精粮也将送到县中黔首手中。当时是以文丑的名声而来的。也算是宣扬了一下,文丑的仁德的名声。

    至于平棘县中其他各乡,也带着其残存之精壮及数百万的财资归乡。不过这些精壮基本上没有参加什么战斗,所以伤亡不大,又得了如此多的财资,自是欢喜,对于文丑的感官也是越来越好了。

    而高邑县俘虏的万余贼寇,则由沙河乡的精壮负责押回沙河乡去。当然,沙河乡人所得财资,较之其他县乡自是要多些,基本上每人都有数千的样子。若是有哪些阵亡的人家,优待更甚,一律按照桃林塞军士阵亡规格对待。

    至于幸存的数百桃林塞军士,则要回到桃林塞上,进行新一轮的兵卒训练任务。因为在各县乡的精壮返回之前,文丑就在他们之中进行了一场严格的军卒招募之事。逢此周边县乡精壮齐聚之机,文丑自是不会放过,当下就进行了一场招募之事。

    因为文丑给出的待遇很是优厚,兼之其在这些人心中的形象不错,所以这一次的招募非常顺利。从三万余人之中,只招募了一千精锐!可见文丑此次招募的要求之严格。如此一来,桃林塞军部的军卒也就重新上升到了千五之数。

    这一场事务的处理就进行了七八日的时间。到了三月中旬,汇聚到高邑县的各县乡精锐总算悉数散去。于此期间,也有逃亡他处的原高邑县民,陆续归来,就是前往深山之中寻觅避世之人的任务,也有了突出的进展。对于高邑县境内的溃贼的清剿任务,也在卢亮的主持之下,稳步而有序的进行着。

    总的来说,高邑县算是踏上了正轨,正慢慢的从贼寇侵袭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此期间,文丑还召集了桃林塞众将士,进行了一场总结表彰大会。

    高邑县,官寺,听事堂。

    文丑居于主坐,姜宣、陈宁、柳仲、赵云等居于左侧;董江、颜良、文霸、铁千等居于右侧。

    “诚如诸君所思,这是一场表彰大会。”文丑笑看堂上众人,言道。

    文丑这一说话,堂上原本言谈在一起的诸人,纷纷正身抬望。闻听此言,欢喜之色,现于面上。

    “军司马姜宣,有献策之大功。当为诸君之首!”文丑点名道。

    “文君明见,江附议。”董江言道。

    堂上众人自是纷纷点头,表态不已。对于姜宣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自是没有什么异议。

    “谢文君,不过在下一酸腐儒生,当不得首功。诸将率军杀敌,其功大矣。”姜宣起身谢道。

    追随文丑做了军司马近一年,姜宣对于董江、颜良这些猛将的看法伴随着他经历的增多,也在逐渐的改变着。

    先是对这些莽夫的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只有匹夫之勇,不能成大事;到认为他们是保境安民、缴击贼寇的主要力量;再到现如今认为他们是较之自己那些‘计谋、奇策’还要重要的依靠、仰仗。

    这其中的转变,正是姜宣见识到在庞大贼寇的威势之下,他所谓的奇谋诡策,起不到定点作用,只能望贼兴叹而已。但是有了这些猛将在前率军士拼杀,就有了另一种生路了。这就是促使姜宣对于这些粗人的感官发生如此改变的缘由。

    “既然诸君都认为谨言你居得首攻,你还谦虚什么呢!”文丑笑道。

    “如此,多谢诸君对在下之谦让了!”姜宣向着堂内众人行了一礼,诚恳言道。先前姜宣可从不曾做过这些,其对于军中众人虽说不会失礼,但除去校尉文丑,还没有那一人受过他的礼呢!如此可见姜宣的转变。

    文丑看出姜宣的转变,不是一天两天了,知晓其定是察觉到了武将的重要性,对于众将也没了哪一种发自骨子里的蔑视,心下自是高兴。

    “姜宣首功,赏赐金饼五枚!上娟三匹!”文丑喜道。

    堂上恭贺之声不断。

    “经此之战,有幸得到赵君、夏侯君五人相助,在下不胜感激。特寻骏马五匹、百炼环首刀五把相赠,还望诸君不弃。”文丑接着看向赵云五人,言道。

    相对于他们五人所做的贡献来说,文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