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之乱臣贼子-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坐起向儿子问道:“洋人攻城没有?”

    “没有。”翁同龢摇头,如实答道:“但洋人的炮船也没走,就停在租界旁边的江面上,还派军队守住了进租界的路。还有,下午时收到消息,今天早上洋人的炮船为了开进黄浦江,在吴淞口那边开了炮,逼着吴淞口守军让了路。”

    “在吴淞口开了炮?”翁心存一惊,然后又一下子躺回了床上去,哀叹道:“完了,这次是想瞒都瞒不住了!吴淞口那边肯定会把事情禀报给陆建瀛,陆建瀛也肯定会派人来查问原因,无论如何都瞒不过去了。”

    “父亲,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翁同龢也知道形势严峻,说道:“吴健彰祖孙通夷卖国,固然罪该万死,但西方诸夷的外交照会上却声称他们祖孙无辜,要求朝廷承认他们祖孙无罪,还不惜为了这件事向我们大清宣战,这朝廷如果扛不住洋人的压力做出妥协,那吴健彰祖孙就此逍遥法外姑且不说,处事不当和冤枉无辜这口大黑锅你可就背定了。兹事体大,我们得赶紧想办法应对这一局面啊。”

    “还能有什么办法?”翁心存哀叹着有气无力的说道:“难道要为父向朝廷奏报吴健彰祖孙无罪?再要为父奏请朝廷派人与洋人谈判?为父这么做了,不是黑锅背得更大?死得更惨?”

    “当然不能这样做。”翁同龢摇头,然后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但父亲你也绝对不能向朝廷如实奏报上海的事,只能是先把吴健彰卖国通夷的罪名坐实,让朝廷和皇上觉得洋人炮打吴淞口是因为吴健彰通夷卖国,认定是吴健彰祖孙引洋人进黄浦江,然后再把洋人的外交照会递交给朝廷,朝廷和皇上才只会更恨吴健彰祖孙,不会责怪于你。”

    “先让吴健彰坐实通夷卖国的罪名,然后再把洋人的外交照会递交给朝廷?”翁心存复述了儿子建议的重点,又疑惑问道:“这么做有用吗?”

    “绝对有用。”翁同龢很是自信的说道:“父亲你可以想想,只要朝廷和皇上认定了吴健彰祖孙通夷卖国,那么再听到洋人炮打吴淞口的消息,还有洋人抢走吴健彰祖孙的消息,最后再看到洋人要求朝廷承认吴家祖孙无罪的什么外交照会,朝廷和皇上能不认定这一切都是因为吴健彰祖孙卖国求荣导致?又怎么还会让你背激怒洋人这个罪名?”

    盘算了一下,翁心存发现儿子这个建议确实可行——只要先给吴健彰祖孙扣上通夷卖国的罪名,那么先入为主之下,朝廷和咸丰肯定会认为洋人炮打吴淞口和扬言宣战都是因为吴健彰祖孙卖国所致,不会再怎么责怪自己。所以点了点头后,翁心存也是压低了声音,问道:“那具体怎么做?”

    “请父亲马上写一道奏章,声称说你在上海查访发现吴健彰祖孙与洋人勾结极紧,还暗中唆使洋人以坚船利炮逼迫我大清朝廷向洋人让步,甚至还有把上海献给洋人的打算。”翁同龢的声音十分阴狠,道:“总之就是往狠里说,然后用六百里加急立即送往京城呈交军机处,再然后朝廷不管是收到什么奏报,都只会认定是吴家祖孙勾结洋人所为!”

    翁心存不再说话,又盘算了片刻后,翁心存直接披衣起身,径直走到书桌旁边提笔写折子,翁同龢又赶紧提醒道:“父亲,这道折子不能直接送进军机处,要先送给通政司再转递军机处,让越多的京官知道这件事越好,京城里有的是闲着没事干的清流言官,听到了这么重大的消息,自然会给我们帮腔帮忙。”

    翁心存再次点头,又随口说道:“你也别闲着,替笔给你的兄长写道书信,让他在京城里多联络一些御史言官上表弹劾吴健彰,直接告诉他,弹劾吴健彰的人越多越好。”

    翁同龢含笑应诺,暗暗佩服父亲的手腕伎俩——因为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虽然只是一个六品京官,却偏偏是在闲官刺头最多的翰林院担任编修,让翁同书出手联络御史言官弹劾吴健彰,那么弹劾奏章自然是要多少有多少。

第二十七章 事件进展() 
如吴家祖孙所料,尽管已经把军舰开进了黄浦江和开枪示了威,但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上海租界的进出口贸易,救出吴家祖孙的第二天早上,西方诸国的大小商船照样停靠到了码头上装货卸货——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洋人军队也全副武装的到了码头站岗设卡,防范上海守军出城袭击。

    各国领事完全是白担心,只有几百绿营兵的上海守军除了只会趴在城墙上向码头张望外,压根就没有一个人敢出城和洋人交战,县城四门紧闭,城外的大小店铺也基本上都已经关门歇业,住在城外的百姓也几乎都没敢怎么出门,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全没了往日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

    还好,老吴家的帮会打手刘丽川还算得力,威逼利诱好歹还是弄来了两百多工人在码头上接活,西方商船才不至于连装货卸货的工人都不找到,上海码头也因此勉强还能维持部分正常运转。

    让刘丽川和吴超越都十分震惊的还是吴健彰所预言的关税征收情况,尽管昨天才把吴家祖孙从清军手里救回来,但是当吴健彰与西方各国的公使领事交涉,要求各国商船继续向交纳关税时,布尔布隆和阿礼国等人竟然都一口答应,同意让吴健彰继续向他们国家的商人继续征税。

    当然,唯利是图的西方商人并非也没有想过就此赖掉关税,就连已经和吴超越签了合同准备合资建厂的英国商人比利,也跑到阿礼国的面前反对让吴健彰继续征收关税,然而阿礼国却直接告诉比利道:“我亲爱的比利先生,现在赖掉关税只会让你一时受益,但是长远来看,却会让你受到巨大的商业损失,因为一旦取消了关税,肯定会引发各国商人的恶性竞争,于市场稳定十分不利,你是希望在一个动荡无序的市场里经商盈利?还是想在一个稳定有序的市场里做生意?”(史实,历史上的阿礼国可真是这么说这么做的。)

    外交权限更大的法国驻华全权公使布尔布隆和阿礼国的看法一致,还有美国领事祁理蕴也认为应该维护中国的市场稳定和将来开拓更大的中国市场而同意照常纳税,结果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目光长远的公使领事全力支持,连印章都是连夜赶刻出来的吴健彰才得以继续履行职责,继续替满清朝廷征收已经越来越重要的上海关税。——同时为了讨好满清朝廷多争取一点官复原职的希望,吴健彰在贪污关税这方面也主动收敛了许多。

    对此,并不熟悉晚清海关历史的吴超越在大吃一惊之余,难免也有些暗暗佩服西方人的这点自觉自律。倒是吴健彰对这件事并没有任何的奇怪,吴超越和刘丽川向他的先见之明表示恭维时,吴健彰还十分不屑的说道:“这算什么?当年老夫追随文忠公时,连仗都已经打起来了,老夫还不是照样说服了除英国外的各国洋船继续向我们大清的广州海关交税?”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以前怎么没听爷爷你说过?”

    吴超越既是糊涂又是好奇的向吴健彰问道:“还有,文忠公是谁?”

    让吴超越失望的是,吴健彰似乎并不愿意过于提起以前那件事,转移话题道:“过去的事,你不知道就用不着知道了。对了,你给我老实在租界呆着,到租界外收税的事老夫去就行了,要防着翁心存他们派人出城抓人,老夫一个人脱身方便。”

    说罢,吴健彰领了刘丽川和几个住在城外的海关小吏匆匆出了租界,留下吴超越在原地疑惑琢磨,暗道:“文忠公是谁?历史上好象没有这个名字啊?”

    吴健彰也是白担心,又过了一天多时间后,虽然松江府治娄县那边派来了几百绿营兵增援上海,但这些绿营兵到来后却连码头都不敢靠近,直接就住进了上海城,然后就再没出城过一步。而又过了几天,虽然上海城门一直紧闭不开,但是看到洋人军舰一直与清军相安无事,因为害怕战乱而关门闭户的城外居民还是逐渐壮着胆子重新走出家门,或是继续经商营业,或是继续到码头上揽活求生,上海码头也因此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

    在此期间,吴健彰也先后两次派人赶赴江宁,向两江总督陆建瀛递交了两道奏折,然而陆建瀛却始终没有任何的答复。对此,吴健彰一度还有些担心宝贝孙子的计划不能成功,吴超越却十分自信的说道:“没答复才正常,这么大的事,朝廷没有态度之前,陆建瀛绝对不敢随便站队,但我可以肯定,陆建瀛一定会替爷爷你转递奏折,不然爷爷你的第二道表功奏折就送不进两江总督府,陆建瀛绝不会收。”

    觉得宝贝孙子的话有道理,吴健彰便也耐下了心来继续等待消息,可是已经习惯了满清官场办事效率的吴健彰有耐心,布尔布隆和阿礼国等人却没有什么耐心,足足等了十天都没有回音后,布尔布隆和阿礼国等一大帮子洋人干脆又找到了吴家祖孙交涉,还一见面就问道:“吴,你们的朝廷为什么效率如此之慢?我们的照会都已经递交了整整十天了,你们的朝廷为什么还不给我们答复?我们的照会,到底有没有递交到你们的皇帝面前?”

    吴健彰和吴超越当然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是尽力劝说安慰,让布尔布隆和阿礼国等人耐心等候,但布尔布隆和阿礼国却还是不依,又说道:“吴,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你们的朝廷快点处理我们的照会要求?我们可以等,但我们的舰队可不能等,尤其是那些武装商船,他们每等一天都要付出经济损失,再这么等下去,他们的损失谁来承担?”

    “九成九又是野猪皮家拿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来承担。”吴超越心里嘀咕,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只能是摊手说道:“各位尊敬的公使领事先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们也知道,清国的交通和通讯都十分落后,没有铁路更没有电报,传递消息全靠驿站,所以我们朝廷的答复肯定会非常慢。还有,说不定我们的朝廷都还不知道上海的发生的事,所以你们必须得继续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吴超越这话既是推托,也是陈述事实,但一帮子洋人却不干了,全都操着各种各样的语言抗议抱怨,其中一个脸很大的白人声音最大,用英语吼叫道:“我认为不必再等了,直接开炮!用大炮让清国朝廷立即给我们答复!”

    还别说,这个脸大白人的吼叫还真引起了不少共鸣,马上就有好几个领事赞同附和,西班牙领事劳瑞欧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态度还出起了馊主意,建议道:“说得对,是应该开炮,象四年前的青浦教案一样,把我们的联合舰队直接开到江宁城下,炮轰江宁城,逼清国朝廷立即给我们答复!”

    那脸大白人一听叫好,还马上要求其他国家的领事同意这么做,良心还没被狗吃光的吴超越则被吓得魂飞魄散,心说南京在历史上已经够惨了,真要是来这么一下,那我将来还有什么脸去炎黄老祖?所以吴超越也赶紧冲那脸大白人连连拱手,说道:“这位先生,请你冷静,请你听我一言。对了,请问你的姓名,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马修·培里!美国准将!”那脸大白人傲然回答。(熟悉鬼子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家伙是什么货色。)

    “原来是培里将军。”吴超越赶紧又拱手,说道:“培里将军,你请冷静,你还是太不熟悉我们清国的朝廷制度了,四年前青浦那件事是地方民政,归两江官府管理,所以英国的军舰开到江宁城下,马上就得到了答复。但你们这次要求建厂、通商和自由进出港口城市,只有我们清国的朝廷才能决定如何答复,所以你们就算把联合舰队开到江宁城下,两江官府也没有办法和权力给你们任何的答复。”

    说罢,吴超越又赶紧把满清朝廷的大概制度对培里说了一下,好不容易才让培里明白把军舰开到南京城下也没用的道理。然而吴超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培里虽然接受了自己的解释,但是再稍一考虑后,培里竟然又提议道:“各位先生,既然我们把军舰开到江宁没用,那我们直接把联合舰队开到清国的京城附近,直接向清国的朝廷施压如何?”

    “不会吧?这不是八国联军提前成立么?”

    吴超越一听更是叫苦,刚想继续反对时,唯恐天下不乱的西班牙搅屎棍劳瑞欧却已经抢先开口叫好,“好办法!我赞同!我记得当年鸦片战争时,英国的军舰就是直接开到了清国的天津大沽口开炮,才成功逼迫了清国朝廷与英国代表展开谈判,那里距离清国的京城又只有不到两百公里,和清国朝廷联络十分方便,在那里向清国朝廷施加压力,最直接也最方便!”

    劳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