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之乱臣贼子-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要求咸丰大帝派遣全权代表与西方六国就之前照会提出的各项内容展开谈判。咸丰大帝被迫无奈,只能是赶紧召开朝会,与群臣商议对策。

    这个朝会完全就变成了一个吵架会,以穆荫、麟魁和僧格林沁为代表的排外派坚决主张与洋人开战,但是也有许多朝臣畏惧洋人的船坚炮利,更不愿在太平军越闹越欢腾的情况下再开对外战场,主张谈判言和,适当让步换取和平。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休,吵得差点在金銮殿上打起来,商议半天都没有商议出任何结果。

    也是凑巧,就在咸丰大帝对是否再与洋人开战这件事犹豫不绝的时候,湖南那边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说是一直在湘桂交界与清军捉迷藏的太平军突出奇兵,攻占了湖南的军事重镇道州县城,受命封堵的湖南提督余万清连太平军的面都不敢见,抢了民船直接逃往蓝山,赛尚阿和向荣等人等清军将领则是直到道州沦陷才知道太平军主力所在,一时半会根本来不及向道州发起反扑,湖南腹地门户大开,连累旁边的广东也跟着告急。

    收到这个消息,龙颜大怒的咸丰大帝立即下旨处斩余万清之余,也就更没了再和洋人开战的心思,只能是决定委屈求全,派遣全权大臣与洋人展开谈判,争取和平处理此事。然而令咸丰大帝吐血的是,他在朝会上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愿意担任这个代表去和洋人谈判,全都是你推我让,互相谦虚,半天都不见一人自告奋勇。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件事还真不能怪朝廷上的大清臣子不肯尽忠尽职,而是此前受命与洋人谈判的大清臣子就没有一个能有什么好下场,签订《穿鼻草约》的琦善差点被道光砍了脑袋,权倾朝野的穆彰阿被咸丰大帝亲自撸倒,然后咸丰大帝又亲笔手诏要砍答应让洋人进出广州城的耆英脑袋,最终虽然在众人力劝下只撸了耆英的官职,但这些也足以让文武百官引以为鉴,不敢再有什么人去接这个注定要背黑锅的差使。

    最后没办法了,咸丰大帝只能是直接点名下旨,让礼部尚书花沙纳去背这口大黑锅,然而花沙纳哭丧着脸跑到了大沽口去和洋人谈判后,却又很快送来折子,说洋人这次不是狮子大张口,而是鲸鱼张口!提出了包括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允许洋人在天津驻军和允许洋人在京城建立大使馆等等苛刻条件!花沙纳再是全权大臣,也没胆子答应让洋人驻军在天子脚下,只能是乖乖的如实向咸丰大帝奏报,请咸丰大帝定夺。

    还是很凑巧,花沙纳这道折子被祁寯藻送到咸丰面前时,和上一次一样,咸丰大帝又是正好和最宠爱的妃子兰贵人在一起,而看完了花沙纳的折子后,咸丰大帝龙颜震怒之余,难免又再一次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有心打没胆量,想谈判又无法接受洋人的条件。无可奈何之下,咸丰大帝也只能向送折子来的祁寯藻问道:“祁爱卿,以你之见,此事应当如何是好?”

    事情太大,一句话说不好就有可能背上大黑锅,所以祁寯藻的回答得十分油滑,答道:“皇上,微臣于通夷之事并不熟悉,难有意见可供万岁参考,但皇上不妨再开朝会,再与群臣讨论此事。”

    咸丰皱着眉头不说话,既不想再听群臣吵架,也不愿当朝讨论如何向洋人低头认栽。而旁边的兰贵人却是欲言又止,几次想要开口说话却又强行忍住,最后咸丰发现了这点后,便主动说道:“爱妃,你怎么看?”

    “皇上,后宫不得干政,臣妾不敢妄言。”兰贵人假惺惺的回答——也确实假得够可以。

    “直言无妨,朕只是问你怎么看。”咸丰大帝挥挥手,并不在意最宠爱的妃子在这件事上发表议论。

    “那臣妾就斗胆直言了。”兰贵人倒也没有怎么谦虚,直接就说道:“臣妾认为不妨让花沙纳与洋人争上一争,洋人漫天要价,我们就地还钱,未必就不能让洋人让步。”

    “洋人都是海外蛮夷,不识义礼,无可理喻。想让花爱卿与他们据理力争,怕是很难。”咸丰摇头,对花沙纳也对自己的外交能力毫无信心。

    “皇上,臣妾认为未必。”兰贵人又说道:“洋人固然都是蛮夷不假,但前段时间他们炮轰吴淞口之后,还不是照样在吴健彰的交涉下如数向我大清海关交纳关税,有例在前。”

    “那是因为那个吴健彰有点通夷之才,与洋人素有水乳之和。”咸丰顺口答道。

    “皇上,那你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让吴健彰进京,帮着花沙纳与洋人谈判?”

    兰贵人这句话差点没让咸丰大帝跳起来,然后咸丰大帝吃惊的扭头去看心爱妃子,道:“让吴健彰进京?爱妃你胡说什么,你难道不知道,洋人这次兵犯大沽口,就是因为他和他的那个孙子而起?”

    “正因为这件事是因他而起,所以臣妾才建议皇上你起用他。”兰贵人妩媚一笑,说道:“皇上,难道你忘了有一句话,叫做解铃还需系铃人?吴健彰有通夷之才,这件事又是因他而起,调他进京帮着花大人与洋人谈判,岂不是方便许多?”

    “那个狗贼与洋人勾结甚紧,如果他利用谈判之便,乘机向洋人出卖大清怎么办?”咸丰大帝厉声问道。

    “那就一刀砍了他。”兰贵人回答得无比直接,道:“他纵容子孙帮助洋人传教建厂,洋人为他喊冤,皇上你不方便杀他,但他如果在谈判中勾结洋夷出卖大清,皇上你将他斩首问罪,洋人自然没什么话说。而且这件事的最终裁定权还在皇上你的手里,皇上你如果觉得吴健彰谈下来的结果不满意,不许花沙纳签字就是了,******还不是丝毫无损?”

    说到这,兰贵人抿嘴嫣然一笑,又说道:“但如果吴健彰协助花沙纳和洋人谈下来的结果让皇上满意,皇上也可以顺水推舟赦免他的前罪,岂不是一举两得?”

    咸丰终于明白小老婆的真正意思了,让吴健彰参与谈判是有可能给他通夷卖国的机会,但最终的决定权是在自己手里,吴健彰真要是干出什么通夷卖国的勾当,自己不许花沙纳在条约上签字就是了,还可以乘机一刀砍了听着名字就觉得不顺心的吴三桂家门吴健彰,大大出口恶气。但如果吴健彰帮着花沙纳和洋人谈得好了,自己顺水推舟下旨赦免他的前罪,既满足了洋人要求承认吴家祖孙无罪的要求,又可以不丢面子不让外人觉得大清朝廷是被洋人逼着赦免了吴家祖孙,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看出咸丰已经动摇,兰贵人便又乘机说道:“皇上,臣妾再斗胆提醒你一件事,上次吴健彰负责解决的青浦夷务,洋人都把炮船开到江宁城下了,但吴健彰只是奏请朝廷罢免了一个七品县令,让肇事百姓赔偿了三百两银子,既没签什么条约,也没开什么港口,就让洋人的炮船退出了长江,彻底了结了那件夷务。与之相比,其他的夷事……。”

    说到这,兰贵人乖巧的放低声音住了嘴,没再去戳咸丰心头关于各种条约的道道伤疤,咸丰则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也这才发现吴健彰上次负责处理的青浦教案确实干得相当不错——起码没被逼着开什么港口,赔什么军费,签什么让大清朝廷颜面丧尽的条约。

    这时,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祁寯藻突然开口了,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关于吴健彰,微臣也有一件小事要向你禀报。昔日林文忠公在广州时,就是点名以吴健彰为通译,帮着他处理夷务,带着他全程参与了广州禁烟和虎门销烟,期间吴健彰还不无微功……。”

    “有这事?”

    咸丰和兰贵人都是一惊,然后兰贵人还忍不住又多追问了一句,“林文忠公是何等正直之人?还能点名用吴健彰这样的人为通译?”

    “千真万确,文忠公看中的是吴健彰家世清白,还有吴健彰为人还算讲点节操道义,是当时唯一不肯做鸦片生意祸国殃民的广东十三行商人,所以文忠公才挑中了他。后来五口通商,广州的洋行纷纷破产倒闭,就连十三行首富伍秉鉴都身死家败,吴健彰的生意却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就是因为文忠公念在吴健彰的功劳节操份上,对他多加提携照顾。”

    祁寯藻如实回答,又说道:“微臣与林文忠公熟识,这事是他亲口告诉的微臣,先皇时青浦夷案之所以委派吴健彰与洋人交涉,也是因为时任云贵总督的林文忠公大力举荐,先皇才破格启用仅是候补道的吴健彰全权负责青浦夷务。”

    咸丰有些张口结舌了,祁寯藻则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暗道:“其实上次翁心存弹劾吴健彰通夷卖国时,我马上怀疑翁心存是构陷污蔑,就是因为这些事。”

第三十一章 陈年旧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松太兵备道、江海关监督吴健彰,久沐天恩,职俸累进,然不思回报,未经朝廷允许,纵使其孙吴越私自帮助洋人传教买地,理当交部议罪。﹎_吧》‘。…辜念其忠于职守,办差勤勉,停职期间仍以朝廷赋税为重,未误本职,似尚可挽救,今有洋夷屯兵大沽口,寄书乞和,着吴健彰急赴京师,协助钦差大臣与洋夷诸国商谈议和诸事,将功赎罪。钦此!”

    跪着听完了咸丰大帝这道厚颜无耻的旨意,吴健彰当然是瞠目结舌如在梦中,半晌才回过神来,向念诵圣旨的肃顺连声问道:“肃大人,下官没有听错吧?这次洋人递交的外交照会中涉及到了下官,皇上怎么还要让下官去协助谈判?”

    “就是因为涉及到你,所以皇上才点名让你去京城协助谈判。”肃顺倒也看出了一些端倪,直截了当的对吴健彰说道:“皇上这是给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你把差使办好了,翁心存污蔑你的事自不用说,你孙子未经朝廷允许帮洋人传教买地的事,皇上也一并会给你免了。”

    吴健彰呆滞的点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肃顺则不耐烦的催促道:“吴大人,该领旨谢恩了。然后把你的其他差事向下面安排一下,尽快动身去京城协助钦差大臣和洋人谈判,别让皇上等急了。”

    回过神来磕头谢了恩,按照肃顺的要求,吴健彰赶紧着手安排进京事宜,又派人去租界把情况告诉给至今仍然躲在租界里的宝贝孙子,让吴越留在上海主持家事。结果吴越一听这消息大吃一惊,赶紧回城来和吴健彰见面,也是刚一见面就问事情真假,吴健彰则把圣旨直接递给吴越,微笑着说道:“圣旨在这里,自己看吧。可惜时间太紧,否则爷爷一定带你去京城开开眼界。”

    赶紧接过那道厚颜无耻的圣旨仔细看了,吴越的眉头立即就皱成了一个川字,说道:“爷爷,这件事你是否觉得有点奇怪?洋人的舰队屯驻大沽口威胁开战,追根溯源是因为我们而起,洋人递交的照会里,也明明白白提到了我们祖孙的事,要朝廷承认我们无罪。我们在这件事上牵涉得这么深,朝廷和皇上为什么还点名要你进京参加这次的谈判?”

    “皇上和朝廷那是给我立功赎罪的机会。”吴健彰如实说道:“肃大人在宣旨时把话说得很明白,这件差事办好了,皇上就不再追究你帮洋人传教建厂的事。”

    “那差事如果办砸了,或者没办好,那怎么办?”吴越追问,“那是不是两罪并罚,新帐老帐一起算?”

    吴健彰呆了一呆,然后才摇头说道:“肃大人没说。”

    “他没说,是因为他不想说明白。”吴越冷哼,又举起咸丰大帝那道颇是厚颜的圣旨,指着其中一句说道:“爷爷你看,圣旨上其实就有这个意思,这句‘似尚可挽救’,明明白白就是说皇上和朝廷仍然认为我们祖孙有罪,只是还有挽救的可能,如爷爷你进京参加谈判是给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但如果差事办砸了,那就新帐老帐一起算!”

    吴健彰惊讶的接过圣旨重新细看,用心咀嚼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吴越则又在旁边泼冷水道:“如果孙儿没猜错的话,皇上应该打的是这个心思——把爷爷你叫进京参加谈判,谈得好论功行赏,顺理成章的不再追究我帮洋人传教的事,不让外人觉得朝廷和皇上是被洋人逼着赦免我们。﹎8_﹎>·。谈得不好,或者现爷爷你和洋人暗中勾结,出卖大清朝廷讨好洋人,那皇帝和朝廷就一刀把我们砍了,新帐老帐一起算,出口恶气,洋人也没办法因为我们的事继续纠缠下去。”

    吴健彰的脸色有些变了,盘算了一会才说道:“这么说,我这次进京除非把差事办好,否则就有危险了?”

    吴越点头,然后又说道:“但是想把差事办好也没那么容易,所谓把差事办好,其实就是让皇上满意,皇上不满意,爷爷你在谈判桌上为大清朝廷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