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这几天的菜蔬消耗还是蛮大,如果要去村民地里采摘的话是不是要跟大家商量一下,该如何去进行分配。

    这倒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李天养当初也没想到过还有蔬菜的问题,不过有了在粮食上的经验,他准备就按着同样的方法来跟村民们坦白,这样大家心里才不会觉得自己吃亏了。流水席般的晚饭整整耗费了大家一个多时辰,等到大家都吃完了以后,村子离没有加入到李天养他们当中来的人们也都陆续地集合了过来。这是李天养让吴道斌给吴永康带的话,因为宅基地的草图已经画了下来,所以今天晚上要把大家的宅基地给安排妥当,也好让大家心里有个数。到明天开始,大家就要推举几个信得过的村民来开始丈量土地,按照图纸吧地基给分发下去。

    收拾好了饭桌以后,每家每户的当家都留了下来,李天养把画好的草图挂在了一张大木板上竖了起来,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到,他特地找了一张特大号的白纸。首先先给大家解释了一下如此设计的原因,然后把大家丈量好的地基尺寸给统统再报了一遍,看大家对此是否还有异议。

    没人吱声,说明这次丈量的方案,大家都没有问题,那就该他按照尺寸大小来分配地基了。为了尽量统一规格,他都以四舍五入的方法大家的宅基地进行了划分,为此有些人家少了一点面积,儿有些则多了一点,很多人家心里都不大满意了。但是最后在李天养一再的强调如此做所获得的好处和吴永康、吴道福他们的鼎力支持下,才勉强平息了大家的骚动,不过很多当家脸都垮了下去。

    最后,为了大家的公平,少了部分面积的人家可以优先挑选他的宅基地,而多了的则要等别人挑选完了以后才能再选,这样才让一些人家心里舒服了一点。整个宅基地的分配工作持续到了亥时末才完成,期间有高兴的,也有失落的,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算比较成功的,大家也都对此没有太多的抱怨。

    繁琐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大家也都各回各家去了,而李天养他们则还没办法休息,吴道福、赵兴斗他们还要汇报整合一下今天的进度,为明天得工作做好安排。李天养也对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一些了解,死者都已经被赵兴斗和赵有福他们给找了一个地方掩埋了,死者家属也都比较通情达理,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为了这些死者消耗了一批木材,这段时间修房木材可能会有紧缺,需要组织人手上山去伐木。

    还有砖瓦窑那边的事情也进入了加班加点的状态,现在晚上也有人守在窑口看护着,天气放晴了,制作砖胚的时间也缩短了,正好帮大家节约了一些时间。但是烧窑的速度是怎么也没法缩减下来,每窑怎么也要5…6天的时间,完了再进行冷却得2…3天,这都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才达到这样的速度,要不然的话一般烧窑没个半个月你都别想出砖。

    吴道福他们现在也都上路了,知道该如何管理手下的一帮子人,不再像刚开始一样事事都来找李天养商量,很多事情他们都自己把决定做好了以后,等到晚饭再跟李天养说一下。

    三天以后,三间最早修建的房屋终于可以封顶了,一大早地,几位师傅就爬上了屋梁开始盖瓦,娴熟的技艺再加上底下足够的人手帮忙,一个早上的功夫,完整的新房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为此,午饭的时候几位厨娘还专门申请了几封熏肉来给大家加菜,大家看着这几间作品也都高兴的很,在这房间里到处转悠,和周围的人评头论足一番。

    (本章完)

第43章 李德归来() 
(终于签约了,浪费了我好长的时间,第一次合同签了以后笔名写错了,又重发了第二份合同过去!!为这,大家给点推荐和收藏安慰一下吧!!)

    他们当然高兴了,这几间房子修好了,就该轮到大家自己的房子了,这几天早就受够了帐篷的苦恼,谁都希望能尽早住进自家的房子里。午饭过后,大家先帮忙着把伤病和粮食运到了分配的房屋里,才去出去工作。现在除了窑口那边需要人加班加点以外,其他地方需要人最多的就是废墟清理了,整个村子都动员了起来,大家把砖、瓦、泥都分门别类地分开,吴永康和李天养则领着几个人在村子里到处划线打桩,根据图纸来划分地基。

    吴道斌这几天一直都跟在李天养的身后,从起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一直诧异,一个五岁的稚童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这些他前所未闻的知识,越是接触时间长了,他越是佩服李天养的学识,这无关年龄和辈分的差距。李天养也有意识地培养着吴道斌对于数学、集合上面的兴趣,一个喜欢研究数术的学子在明朝众多学子中算的上是一个异类,而他本人在这上面的天赋也算得上是一个人才,只是碍于自己的家世和明朝的整体教育体系,没有办法去学到更加深入的知识。

    跟再李天养身边几天,吴道斌就差点把李天养所还记得的那点数学和集合知识给挖了个底朝天,现在什么二元一次方程式之类的数学题目对他来说,完全没有压力了。

    “天、天养,你快去港、港口看看!”吴杰气喘嘘嘘地飞奔过来,急促的气息让他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慢点说,别急!”李天养先让吴杰稳住气息,他要先搞明白发生什么事了才好过去,周围的吴永康等人也都担心地彼此看着对方。

    “你、你爹回来了,马上就进港了!”理顺了气息的吴杰一口气说出了缘由,满脸的高兴之色。

    原来是出海的人们回来了,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这算是一件好事儿,李天养跟吴永康打过招呼,就跟着吴杰朝海边跑去了。

    今天海岸边的小港热闹的很,人们陆陆续续从村里,船上下来,各种声音,各种表情充斥其间。悲伤者有之,哭泣者有之,惊喜欢笑者有之,人生百态,一览无余。李德那粗大的嗓门远远就传了开来,作为老大,他虽然也迫切想知道自己家里怎么样了,但是面对手下百十号的兄弟,他不得不挺起胸膛,故作镇定地发号施令,安抚众人。

    好在有石头事先跑过来跟他打了一下招呼,跟他大概述说了下家里的情况,他才放下一点心来。直到看到自家小子活泼乱跳地从远处赶来,他才算是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父亲!”李天养跑动的速度慢慢变缓,最后来到李德的面前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缓步慢行,掩饰住心里的激动,沉声对着李德打招呼。本以为自己的心已经够强大的了,能够面对一切的困难,直到李德出现了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像松了绑一样,轻松起来。

    “好小子,干得不错!”拍了拍只到自己腰间的儿子头部,李德无比的欣慰。在石头大致的讲述中,他知道了这次地震李天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挽救了多少村民的生命,本来还担心在妻子的照顾下,儿子会变成一个书呆子一般的人物。哪成想他会在最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带领着一群大人做出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他李德的儿子就该是这般模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

    这次出海他们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本来按照李德的计划是在七天前就该返航的,可临到返航的前一天,他们碰到一只从南洋回来的船队,以他们的吃水深度就知道是满载了货物肥羊。在海上飘荡了十几天,一直没有收获,偶尔远远看到一艘帆船,还不等他们靠近,人家就已经落荒而逃了,好不容易碰到这只不算太大的船队,以他们的实力,刚好可以拿下来,众人都是不甘空手而归,故而决定放手开抢。

    估计是里面的货物价值实在是庞大,也或许是是对方觉得以他们的实力未必能收拾得了他们,几只海船在海上打的难舍难分。最后这海商的船员毕竟不是这群刀口添血的海贼的对手,只能下令逃跑,这场战斗不知不觉陷入了持久追击当中。等到李德发现实在是没法拿下对手的时候,他们已经追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只能不甘心底放弃,下令开船回家。

    回家路途遥远,海上又突然翻起了大浪,把一群人折腾的够呛,等到他们在路途中遇见一个同行才知道,琼州府的东北面发生了强大地震,整个琼州东面县乡都受到了剧烈的影响和波及。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弟兄吓得肝肠寸断,再也不顾自身的疲劳,拼了命的往回赶。

    拉着李天养的小手,李德带着弟兄及其家属往村中走着,看着出门前还直直挺立地一栋栋房屋现在变成一片废墟,一群汉子都沉默无语,甚至有几个性情中人当场掉下眼泪。大家提着脑袋出海搏斗,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这一亩三分地吗?

    直直走到现在村民聚居的帐篷边上,一群人才在李德的招呼下各自去寻找自家的亲人去了,只留下甘大胡子、张冲和吴巨仁他们几个头目跟在身后。甘大彪,吴杰和李天养他们几家的亲人都是聚在一起的,方便大家的照顾,而张冲则是在这村里没有家人,现在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无所谓在什么地方居住的。

    一路上李天养都在给大家介绍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现在正带人在做的许多事情,几个大人都是啧啧称奇,没口子的夸赞他李天养聪明,把他夸得都不好意思了。等到他们看到村边那几间新建起来的房屋时,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才几天的功夫,他李天养一个五岁的小孩就能修葺这几间青砖瓦房出来,他们看李天养的目光就更加的炽烈了。

    (本章完)

第44章 众人惊讶() 
(签约了,大家有票有收藏都丢过来啊!!)

    回来的路上,李德他们其实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的,但没想到等到会到村里,事情比他们想象中好的太多,让他们喜出望外。来到几家人聚居的地方,吴巨仁他们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牵挂,纷纷领着自己的孩子去跟亲人相聚去了,而李德也不再顾及自家的身份冲进帐篷里,拉着母亲和媳妇的手,问这问那。

    张冲一个人站在帐篷外,听着里面各种各样的声音,摆了摆头,也不知道远在绍兴老家的妻儿可都安好。本来想着进去跟各家亲人打声招呼,但想着现在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时机,他们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转身朝村外走去。

    作为李德他们队伍的智囊、军师,虽然他的亲人不在这边,但和李德他们朝夕相处下来的友情让他想着为村里尽一份力。路上虽然大概听到李天养说了一些事情,不过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他也不好做出评论,正好趁着这个时机在村里走走、看看。

    进村的路上他就大概地瞧了一下周围,心里觉得有些地方不大对劲,现在仔细在村里逛了一圈后,他才发现,很多东西并不像李天养嘴里说的那么简单。废墟里所有能够用的上的东西都被村民们整理了出来,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地堆放在了一边,不时还有妇人或抬,或背着一些能用的材料码在上面。一边的工地上,一群壮汉在那干的热火朝天,砌砖的、和泥的、搭手的,一个个人有条不紊的干着收上的活儿。只在那站了一小会儿,他就发现那一间房屋的墙壁高了一截。

    最让他惊讶的是,那新建好的三套房间当中,一套小院里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种粮食和菜蔬,门外有专人在那看守,以他的地位也没法进屋去瞧个究竟,只能通过敞开的窗户看个大概。另外的两栋小院里则是住满了伤员,每间屋里都有几个妇孺和老人在里面帮忙服侍这些病患。

    门外的墙上贴着两张大白纸,用略显稚嫩的笔记记载着一些数字,第一张上面是每家村民所上缴的粮食,种类,然后是大家的粮食总量,下面则记载着这几天每天的粮食使用情况,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第二张白纸上则是记载的是每家人家所测量得到的宅基地尺寸,修建的顺序,后面还附着那户当家的签名或者拇指印押。

    一切都显得是如此的井然有序,如果不是早知道是李天养所为,他几乎都会以为是哪位儒林大儒突然没事特意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帮忙来了。他知道,以他自己的能力,即使穷尽所能也未必能做得比李天养更加出色了。他本就是个自负的人,总认为自己在这个偏僻之地做的这些事情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冒着暴露身份的风险也不愿意把家人亲属给姐到身边来。要知道自从倭寇犯境以来,大明朝廷对于里通海寇的追责都是非常严重的,而他始终相信以自己的才智,等到赚够足够的银钱以后,回去继续参加科举拿到一个更好的告身谁没有问题的。

    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五岁稚童给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