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都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钱,如何不让她小心谨慎再三的拉着李天养过来。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尽快将这回因战事阵亡的士兵们的抚恤给发下去,对于因战残疾的队员的后勤工作也要做好,不能让他们失去了生活来源。”李天养的感叹只是一瞬,虽然没有做足功课,但是随口提出来的几个建议,也确实能花费不少的银钱。

    “接下来的整备和换装工作,我们也不用再拖拉下去了,正好这回咱们有钱了,那么久应该把这些银钱用在刀刃上。接下来除了换装,还有新人招募工作,训练工作也要及时展开。上次吴叔他们东征一战,损失的人手将近两千,我们这回要再招募两千人来,可未必能有那么多的海贼前来投靠了,最后还不是需要月港齐三他们去大明内陆招募吗?”

    “还有个事儿,你们财政后勤也去跟他们行政的商量个举措出来,我准备效仿咱们笨港那边,找一座高一点的山头,修建出一块纪念碑和一片陵园出来,让咱们因公牺牲的队员们能有一块安宁的葬身之所。”李天养想着纪念碑和陵园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先前事情多而且繁琐,没有时间去跟下面的人说,正好此时财政一把手桃姐儿在这儿,李天养看到团队资金又很是充足,这才提了出来。

    “嗯,好!”此时团队上下整个跟个暴发户一般,吴昌桃作为财政总管,也希望能尽快笑话一下库存的资金,对于李天养这个提议,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

    “对了,记得将这些金银全都重新铸造成咱们自己的钱币再发出去啊,别嫌麻烦!”临了,李天养还不忘叮嘱吴昌桃一句才放心。

    “知道了!”

    随着泥范铸模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笨港团队自己的铸币技术也是突飞猛进,比之之前最开始的时候铸造的钱币,如今笨港铸币厂所铸造的钱币不但在笨港鸡笼港中通用,甚至都流传到了月港当中,不少商家都更愿意使用银元来收付款,而不愿意使用银锭来收付款。

    原因很简单,除了大明官造银锭以外,大明民间所流通的银锭更多都是很多私人铸造而成的银锭,其中掺杂的杂物太多,致使银锭的含银两下降,许多正常流通的合格银锭含银量不过八成都已经算是极好的了,甚至还有含银量不足六成的残次品。

    因此,含银量保证在九成以上的银元,也就依靠它精湛的铸币工艺,使得很多私营铸币厂无法假冒,这样大家使用和流通起来也方便得太多了。

    这样一来,就使得笨港银元在很多时候,甚至不能满足笨港、鸡笼港的日常消费,大家甚至都还通过使用前些日子因为没钱而想出来的抵扣卷来弥补真金白银在世面上的不足。原因就在于,许多来往的商号、海客们,都不愿意在齐心堂钱庄当中,将他们所得的银元兑换成大明朝通用的银锭,就这样将银元给带出鸡笼港、笨港去。

    (本章完)

第702章 藏富于民() 
    李天养从来不信奉中国古人的优良传统,将自己过得跟个葛朗台、铁公鸡以及神兽貔貅一样,只进不出。

    他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开源节流才是一个团队,一个势力能做大做强的根本。特别是在经营一个庞大地盘的时候,你只有让手底下的百姓们都富裕起来了,那么你们自己的团队才能够富裕起来。

    作为后世当中一个普普通通的80后,和70后一样,恐怕是感觉到祖国发展变化最深的两代人,也是身处其间亲眼见证了一个国家崛起的一代人。

    或许网上有很多人在肆意谩骂国家的某些制度上的纰漏,某些人事上的丑闻,但是你永远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却是,祖国的政府,只花了30多年的时间,就让一个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国家,一跃成为一个经济体谅最大的几个经济体之一。

    对比之下,与祖国仅有一山之隔的某一个阿三国家,他们国家当中贫富差距之悬殊,制度之涣散糜烂,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李天养从后世祖国的崛起当中所学到的一丁点儿东西,那就是要让百姓们都富起来。

    有了钱以后,洪堂换装的动作再也不用分批进行了,财大气粗的李天养一口气找上德福轩、吉仁堂等十数家关系良好的商号,将大量的采购任务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渠道去大名内陆当中为自己采购需要的物资。

    与此同时,许多诸如织布缝衣这样相对简单的工作,李天养也让吴昌桃和甘大彪拿出一个具体的施行措施,将这些步骤繁琐而简单的工作,全都打包给了鸡笼港笨港中数目不少,但是除了持家养孩子之外,少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广大劳动妇女们来做。

    这样一来,齐心堂这边能够减少很多繁琐的工作,而广大的妇女群众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家里赚取到数目不小的银钱,补贴家用。

    随即,笨港、鸡笼港政府这边也有了大的动作,有了钱,政府也能组织大家在农闲的时候展开各种基础设施的建筑工作。

    马路、水井、排污渠和灌溉渠等等基建攻城也纷纷上马,大批农闲时候不是待在家里就是四处闲逛的劳动力们也都有了活计,只要愿卖力气,能吃苦耐劳,每天下来他们所得工酬,都完全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有多余的。

    当然,除了这些,笨港农科院那边,也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方法,以及研发园研究出来的提取方法向广大农夫们推广。从此以后,除了种植粮食以外,笨港鸡笼港的农户们也能有选择的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比如甘蔗、花生、红薯等等。

    于此同时,许多与农作物相关联的作坊,以及作坊工具,也能够自由在笨港鸡笼港开设和贩卖了。很多有头脑的农户摇身一变成了作坊主,一边自己种植农作物,一边将自己的农作物和收购的其他农户农作物变成产品,贩卖给鸡笼港中来往的行商。

    还别说,就这样子,真让笨港鸡笼港生产出了一种极为紧俏的商品……雪白晶莹,又甘甜如颐的白砂糖。

    这个时代,能够吃上细白细白的白砂糖的,都不是普通的主儿。但是在农科院的农业工作者和研发园的研究人员们帮助下,笨港鸡笼港的甘蔗种植户们,将大根大根的甘蔗榨取出汁,熬制成一粒粒细小如沙,雪白如盐的白砂糖来。

    短短不过数百里的海程,就能让着些白砂糖的价格陡涨好几倍,就算如此高昂的价格,往往也是有价无市,每每一运送到港的货船,只要出现白砂糖的身影,月港的商号掌柜们就会挥舞着手里沉甸甸的白银,抢购这价格不菲的产品。

    随之而来的变化,那就是许多因为抢购不到白砂糖的小商号们,最终顺藤摸瓜,找到鸡笼港中来,顿时又让鸡笼港的名声扩张几分,港中贸易也因此更有活力和市场了。

    随后,红薯制成的红薯干儿,红薯、土豆淀粉制成的粉条,皮蛋、变蛋等各式各样的制作简单,储存容易的产品,从鸡笼港,源源不断的流传到大明朝广博的城池中去,成为大明王朝百姓们耳熟能详的小零嘴。

    聚少成多,虽然看起来一样样小零嘴的价格不贵,不如白砂糖这样的奢侈物值钱,可是只要这数量一大,这产量一多,自然而然的,笨港鸡笼港的百姓们的生活也就蒸蒸日上了,有了一份富足安康的日子。

    百姓们富起来了,自然他们也要开始学会消费啊,各大小商号在前来鸡笼港收购产品的同时,他们也将大明朝各地的好东西带到了鸡笼港来,绫罗绸缎、珠宝首饰这样的奢侈品虽然不是每个大元百姓们都能消受得起的东西,但是一般的刺绣,印花的漂亮布匹,大元的百姓还是自问能够买得起的。

    一时间,各种商店货铺有如那春雨当中的竹笋一般,一夜之间就能冒出来无数家,而且生意也都还不错。

    加上鸡笼港本身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口,除了大明内陆的商号以外,与洪堂签署了合作协议的荷兰人,生怕荷兰人一直勾搭上洪堂的葡萄牙人,还有远渡重阳,从倭国经过大元海域的英国人等等西方人,也将鸡笼港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与大明朝内陆的各式商号进行自由贸易,同时将西方的、南洋的各种商品带到了鸡笼港来,为鸡笼港的商品种类平添了无数种。

    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鸡笼港的商业税收也水涨船高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仅是到了天启四年年尾关节的总账当中,鸡笼港港口的贸易税收就创纪录的打到了四十万两白银的收入,也就是相当于每个月光是收税,鸡笼港就能收到三万两银子的税收。

    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其实际这还是在笨港团队的税收政策较为低廉的情况下,这一艘数千料的货船,他们也只征收一千两白银作为税钱。否则若是李天养他们再心黑一点,他们的收入还得增加不少。

    (本章完)

第703章 扩张() 
    鸡笼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商业和税收上的,同时还在民生上带来了重大影响。

    从万历末年开始,随着东林党的逐步上台,其实对于整个大明朝的百姓们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东林党,自诩清廉为民,匡扶社稷,但是他们当中更多的人是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口号喊得极响,但是真当做事儿的时候却又总是一头雾水弄不明白。最可怕的一点,他们在上台之后,但凡是不遵循他们所号召的政策和方针的官僚,纷纷被他们赶出朝堂,却比一般的党争更是恶劣,这也是魏忠贤上台之后很快就能收拢一班党羽与之对抗,甚至很快就占据优势的原因。

    而东林党人,自诩清白身家,可是他们实际上代表的士绅地主阶层的利益,为了这个阶层的诉求,从万历晚年,到如今天启四年,整个国家的土地赋税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原本很多被加诸在士绅地主身上的赋税,最后全都落在了穷苦的老百姓们身上。

    到头来,老百姓种一年的地,反而还不够这些土地所需要缴纳的税赋以及地租等等,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变卖土地,沦为无地的流民。

    长此以往,国家赋税越来越少,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而在民间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沦为流民居无定所,食无定时,加上天灾人祸,这些种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好一副末日王朝的景象。

    如今虽然大明朝还勉力维持,但是说实话这些年里各种起义暴动层出不穷,让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疲于奔命。

    唯一还吊着大明朝一口命的,也就剩下南方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为大明朝输送这仅余不多的几分血液了。若是遇到一场持续数年的大战,最终结果就能将庞大帝国推到悬崖之中。

    古代的华夏百姓食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们留恋故地,屈从权威,而且还固执地坚持着许多的陋习,可真要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却又能够突破自己设定的阻碍,打破固有传统,极富冒险精神。

    四大文明古国当中,有哪个文明古国跟华夏民族一样,有着数十个王朝历史的颠覆与重生。包括西方欧洲人的历史当中,又有几个王朝是由一群群暴民所建立起来的王朝。

    走头无路的华夏百姓,他们敢于揭竿而起,对抗全副武装的国家军队,敢于奔波千里,在数千里的海洋之外,恶土当中披荆斩棘开辟新的容身之所。

    吕宋诸岛,琉球群岛,以及大元岛上,依然不乏勤劳的华夏子弟们的身影。当鸡笼港富足的生活传递到大明沿海的流民和艰苦度日的老百姓的耳中以后,诸多百姓和流民,再也不用齐三他们的哄骗、游说,争相踏上前往大元岛的海船,前往传说中富饶美丽还能养活人的鸡笼港。

    曾经的穷山恶水,乌烟瘴气之地,经过来往海商和海客们的传播,变成了富可流油,良田万顷的淘金之地。

    最重要的是,大元岛上没有大明王朝当中繁重的徭役赋税,没有盘剥血肉的地主,这些才是淳朴的农人们愿意前来大元岛上冒险的重要因素。

    大明天启四年,到了年底之后的人口统计,整个大元岛上鸡笼港笨港两处开发点,人口总数正式迈入十万大关!

    这十万人,可全都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而没有参杂大元本土的土著部族人口,若是再加上笨港联盟当中稳步提升,并正被慢慢同化的成员部族人口的话,受控于李天养他们手中的人口数量,将近十三万人,共计两万多户。

    其中笨港那边人口相对较多,因为那边土地更加肥沃,而且周边土著部族环境更好,联同土著部族在内,一共有一万五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