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承父业这个思维,不管李天养如何转变自己团队成员的思想,怕也不是一两代人能够转变得过来的,直到李天养第二个孩子的落地之后,就如同一颗定心丸一样让整个团队上下大半人有了主心骨,不用担心这个美好的团队会出现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了。

    至于这个刚刚出世没多久,可以说万众瞩目的小奶娃子将有怎样的未来,那就是后话,在这里就不说了。

    在生产、坐完月子以后,玉墨就开始吵闹着要出来干点事情了,本身玉墨就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主儿,连续两年多乖乖闲在家里生孩子、带孩子已经是她所能忍受的极限了。

    其实在怀着孩子的时候,玉墨就已经在私底下找李天养吐了好多口水,不过李天养碍于此时玉墨的身子,还有吴老夫人和三娘的态度,迟迟不敢让玉墨太过劳累,转头就想到了让她解闷得事情,就是从笨港学堂鸡笼港分校的学子当中挑选些人手出来,组建了这么一个戏剧社,既能丰富团队当中的日常生活,又能让玉墨找些事情来做,也不会太劳累。

    (本章完)

第968章 戏目反响不错() 
    《白毛女》的演出很成功,虽然在李天养这种后世经历了太多影视剧的人来说,新搭建起来到剧目班子成员到演技有待商榷,可是朴实而接近地气的剧目本身,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连十余天,只要下午、晚间没有下雨,鸡笼港中心广场中的戏台子前,就是雷打不动地大量百姓们前来围看这出剧目的。

    其间,感性而多思的女性们总是看得泪眼婆娑,嘴中不由然地发出诅咒地主黄世仁到话语;男人们虽然有泪不轻弹,但是看到剧目中被逼迫的家破人亡的杨白劳一家,再想想自己曾经所遭受到的各种不公平,心中一股愤然总是长久萦绕心间,迟迟不散。

    特别是当整个剧目终止与一头白发的喜儿姑娘躲避深山,孤独一人存活与茫茫原野之时,整个剧目压抑的情形,总是让前来看戏都乡亲们冲们悲伤和愤恨。

    这个时代并没有救助苦难的八路军,李天养以为并没有想要通过这出剧目来拔高洪门团队的形象的意图,这本是用来打发他妻子陈玉墨无聊时光的剧组喝剧本,若是能因此让百姓们学会反思过去生活的错误、比较现在生活都美好,这就已经算是值得了。

    当然,若是能因此让民众们的民智开启,渐渐懂得并理解李天养所书的《民主宣言》的话,那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民主宣言》虽然只是在洪门内部宣传、学习,可是两年多过去了,在团队之外都百姓和乡亲们,也活多火烧的对此有了些耳闻,特别是学堂中的学子们,时不时总是能从先生们的言传身教当中,了解到不少关于《民主宣言》的新思想,又将它们传播到自己的亲人耳中,总是能带来不少新旧思想的碰撞!

    接档《白毛女》的剧目,又是一部耳熟能详、但又多有改动的《梁祝》,大致相同的剧情,但又并不完全一致的细节构造,让刚刚感同身受的百姓们体会了什么叫做男欢女爱!

    这是陈玉墨最喜欢的一部剧目,因为这里面展现了一个旧时代女子,为了爱情而冲破一切封建束缚,追寻自由恋爱的脚步,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放眼整个大明朝,深受整个陈朱理学荼毒的时代,广大的妇女早已不似前朝隋唐时期那样有着较大自由度,还能二婚三婚等等。

    也就只有洪门,如今正在与整个时代作对,让女孩子们学习文化、学习技能,并允许她们抛头露面,给她们准备了很多的工作,让她们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甚至于对待自己的家人,李天养也是一视同仁:李家的二小姐蒹葭小妹妹,也终于于去岁在笨港成婚了,成婚对象竟然是一个由她自己挑选、并自由恋爱的恋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先生,其本家原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流民人家。

    陈玉墨在李天养的熏陶下,早就拥有了不少后世女性得独立、自主性格,再加上她以女子之身长期处于高位,更是对底层百姓们愚昧地作为多有耳闻,同时也一直在帮助洪门麾下的妇女门争取着属于她们的权益,可以说是一个古代版的女权主义者。

    在她背后,又站着力图这么一个洪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支持着她,无形中位她加油打气,指点迷津,让她早早就脱离了古代妇女的劳苦形象。

    如今这一曲《梁祝》,虽然更多是讴歌爱情之美,但是同样也是在向当今世道对于女子不公平待遇的控诉,让孜孜不倦为洪门女子们争取权益的陈玉墨产生了极大共鸣,就此在剧目上下了很大心血,却比之前的《白毛女》更要精彩几分。

    悲剧总是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之前的白毛女如是,现在这一剧《梁祝》更是如此,从一开始的温馨欢喜,到后来的抵死缠绵,最终双双化蝶而去,人生总是在缺陷当中才能感受到美好的意味。

    剧目再一次获得了成功,几乎场场爆满的广场当中,一到晚上的时候就人满为患,人们总是意犹未尽地为着台上痴情的两位主人翁欢喜、悲伤,底下人群的情绪总是伴随剧情地走向而辗转反侧。

    最后,看到剧目影响颇大,陈玉墨甚至动用了自己的权利,将原本只演出半个月到剧目,愣是演了一个月才罢休。

    第三支、第四支剧目,如出一辙地引起了巨大到反响,就连鸡笼港中许多茶肆、酒楼的说书人,也在看完剧目之后,将剧目中的故事改编成书评,在茶肆、酒楼间传唱。

    同时间,诸如“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小白菜呀,地里黄呀”等等由民歌曲调改编而成到歌曲,也在百姓当中传唱,成为大家田间地头中劳作的时候又一消遣。

    李天养也就只有这点油水了,这些歌曲还是他曾经作为小学生的时候所学到的,好多歌词记不清了,都还是临时编上去的,与后世有着很大区别。

    而像梁祝这种李天养不记得歌曲的,他也有办法,其实《白毛女》等剧目当中都歌曲,很多都是改编民间都民谣,故而李天养只要从这些民谣当中找到一曲意境能与《梁祝》相符的民歌曲子搭上去,重新编写一下歌词便好了。

    这样的好处还在于,不像昆曲、黄梅戏那样太过专业的曲目,这些来源民间、通俗易懂的歌曲能更快被相亲们接受,连带的让这些剧目也被乡亲们给牢牢记住了。

    鸡笼港这边反响不错,笨港那边也随之展开了剧目的开幕,正好出演《白毛女》、《梁祝》等剧目的成员间彼此并没有交集,因此这边演着《小白菜》的演员继续开演,那边已经在鸡笼港出演过了的剧目成员,则急急忙忙打包东西,坐着西去笨港的船只,往笨港驶去。

    没过多久,笨港那边的剧目同样爆燃开来,为枯燥的古代生活增添了一抹新趣的同时,还在慢慢影响着洪门团队中来自天南地北乡亲们的固有思维。

    (本章完)

第969章 小钻头大作用() 
    陈玉墨见到剧幕社反响不错,因此下定决心再接再厉,趁着势头不错的时候,再推出几幕新戏出来,给予百姓们更大的冲击。

    老婆一兴起,倒霉点就是做老公的李天养了,这几天李天养被陈玉墨追赶着讨要新戏剧本,甚至威胁李天养若是没有新戏久别想上她点床,这可苦了诸事繁忙的李天养了。

    土著俘虏的安顿和打理,正在有序的进行着,除了语言不通以外,其他方面洪门队员已经是轻车熟路,谁让他们一直都在吸纳收容流民呢!

    而在语言方面,土著间彼此虽然有着些微差异,但是正常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唯一让李天养有些放心不下的,却是接下来如何让这些土著融入到洪门团队当中去。

    这是一个长期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现在笨港周边的土著部族,其实也仅仅是能说是将洪门视做了他们中点一份子,对于洪门点领导并不抵触,但是真要彼此融入在一起,那就还得新生代成长起来之后,才有可能看到。

    土著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李天养最为关注的燧发枪制造局,经过匠佐坊师傅们的努力,又有着之前制造特战营所用燧发枪点经验,这份已经算是成熟的燧发枪制造技术,很快就被匠佐坊的师傅们给拿了下来。

    可是眼前他们的制造速度,在枪管上面就被拦腰截断了,不比钢铸大炮可以直接多段式熔铸点方式铸造炮管,火绳枪的枪孔更小,枪身狭长,若是采用钢铸大炮点技术的话,恐怕十几年都未必能够突破技术屏障。

    现时代所通用的枪管打造技术,就是在一根通体浑圆的铁棒、钢棒上,裹上一层烧红的铁板,然后多加捶打,最后成型,就算最熟练、最有经验的工匠师傅,一天也未必能打造出一根合格的枪管来,而且这报废率一直是个难题。

    为特战营打造倒还好说,毕竟只有不过七百余人的数量,只要十几个工匠一直不停打造,算上报废率,最多三四个月就能完成枪管的制造了。

    可是李天养现在是准备在全军武装这燧发枪,就算按照现在洪门现有规模来说,虽然没有达到他上交给福建巡抚衙门的名册上的一万多,却也仍有八千余人,而且日后洪门肯定还会扩招的,因此这燧发枪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可是就算将整个洪门匠佐坊所有可堪一用的工匠师傅算上,洪门一个月最多也不过能打造两千出头到枪管,这还得付出暂时停止日常铁器的打造、铸炮厂停工等代价。

    而现在的火枪制造局,人手不过就是小猫两三只,满打满算熟练的工匠师傅也就十几个人,光是打造这枪管怕不得三两年的功夫,更别说还有打造簧片、拉伸膛线之类的步骤,真要想整个洪门武装燧发枪,怕是更遥遥无期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天养一边施压研发院,一边则准备在笨港学堂毕业匠科子弟中,招收些新手进来,以及继续从流民当中寻找有关经验的匠人们。

    自己的重要事情还是一头雾水呢,转头媳妇儿这边却是好不讲理地将新编剧本的问题甩手丢给了自己,让李天养想躲都躲不了。

    李天养还能记住的故事,早年间大半都已经用来诱惑身边那群小伙伴了,现在还能记住的寥寥无几,更别说像之前那几个剧本一样,在受人欢迎都同时,还能成为启迪民智、形成新旧思想碰撞的。

    最后没有办分期的李天养,为了我自己性福着想,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后世诸多文学作品、影视剧,终归还是为玉墨创作出了另外几个还算能用到剧本。

    到最后,为了媳妇儿接下来不再频繁找自己要剧本,李天养还像玉墨提出了建议,让其自己培养编剧,这样她想编出怎么样的剧本都可以嘛,还不用一直找自己。

    陈玉墨眼前一亮,似乎李天养这个建议确实打动了她的芳心,接过李天养交到她手中的本子,带上抱着奶娃娃的丫鬟就往她的剧社行去。

    终于甩脱了大麻烦的李天养,这时才松了口气,继续将目光转向自己眼前所关注的事情上面。

    成才他们倒也不负众望,很快给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出来,却是要将在鸡笼山矿场和笨港炼钢厂的水利设施给照搬过来,只是水力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矿场和炼钢厂使用水力,以其来碾碎矿石,铸炮厂则用水力来拉动巨大风箱鼓风,这搬到火枪制造局中,却是想要用其来钻孔。

    李天养在后世的时候,在沿海打过工,对于五金厂的这些门路其实也很清楚,只是之所以他没有想到这方面去,却是因为他很清楚,想要在钢条上打孔,对于打孔的刀具有极高的要求。

    更别说这个孔位一打就是将近三尺深,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出现断刀等风险,其技术恐怕远远不是现在所能够达成的。

    但是很显然,李天养低估了成才他们研发院得能力,或许这个时代还没有办法生产处诸多特种钢材来,可是对于当前时代所使用的钢材,成才他们这些专业研发人员,却有着超乎李天养想象的研究。

    同样的钢材,只要操作得当,也能够出现不同样的韧性、硬度等,那就要看人们是否了解这些钢材的特性了。

    研发院这几年在批量生产刚才的同时,使用过很多方式,其中就在淬火上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之前就曾说过,在铸炮时研发院使用过淬火技术,以提升钢铸大炮的硬度和韧性,此时在解决枪管的问题上,成才他们同样利用淬火技术研制出了一把可以达到钻通钢条的钻刀。

    李天养拿着成才他们所研发得钻刀,瞳孔不由自主地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