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此刻这个闯王不是李天养认知当中好那位李闯王,但是李天养相信这个闯王与后世历史当中那位闯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相信这次农民起义军只会越闹越大,而不会被洪承畴、孙传庭等大明名将所绞杀。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李天养才会想要在农民起义军当中安插人手,此时的农民起义军,大多数的领袖都只是普通百姓、甚至是地痞游侠儿出身,或许在好勇斗狠方面有些能力,但是在真正的指挥战斗等方面,怕是没有洪门当中都将士们有经验。

    若是此时能够将洪门的优秀战士安插进去,那么有很大机会让这些战士在农民起义军当中出人头地,获得起义军领袖的厚遇,这是一个前景不错的机会。

    当然,在强大机遇的背后,便是同样强烈的风险,稍不注意这些洪门将士就有可能在大明朝军队的围剿当中牺牲,落得个尸骨无存的境遇。

    李天养此时已经算是一个合格得首领,在他看来,牺牲是值得的,哪怕未来安排到农民起义军当中的人员牺牲七八成,只要能有一两成的成员位居日后起义军的中高层,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连同未来很有可能因为武举而被安置在大明朝兵部的成员,若是能够有人爬上参将、总兵等位置的话,对于洪门来说,那些牺牲也都值得了。

    故而,这回安先国被调到大兴镇这个偏僻而守卫深严的谍战所中来,就是要执行洪门这个有着伟大展望的计划。

    这也同样是这谍战所,从一开始就保密严格的原因,在李天养看来,就算是日后的同僚,谍战所的这些学子们彼此爷不能有任何的关联,以免日后在战场之后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谍战所第一批两百四十七名学员,四天都时间里,被分别接送到了这片建筑当中,或许在大兴镇、笨港等地都时候,他们彼此插肩而过,神之浩劫很可能有所交流,但是在这里,他们却永远不会知道身边三尺之外那位默不作声,戴着面罩的同伴都真实面容。

    在谍战所当中,这些学子要开始学习这个时代洪门所特制的密码译制、密码翻译方式,学习着如何利用身边都材料制作各种隐蔽的陷阱,学习着如何与人交流,博取对方的好感等等。

    当然,或许半年都时间,对于培养一个真正合格的谍报人员,时间有些不足,不过毕竟这第一批的成员,都是从洪门麾下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本身素质就有利于作为一个情报人员。

    他们当中,有人心思机敏,有人貌似憨厚,有人平凡无奇,但是却都无一不是有着良好文化基础,心理素质过硬之辈,短暂学习一些必要的间谍基础之后,基本能够达到这个时代最精锐的谍报人员水平。

    更别说,这些谍报学子当中,很多都是有着其他重要任务,他们需要学习的,很多都是基本的隐藏自己身份,博取对方好感,以及如何分辨身边危险情况等,半年时间也勉强算是足够了。

    李天养反倒是有些担心,这些谍战人员撒出去之后,日后又该让他们一直不变心,不抛弃洪门这个培养他们的团队。

    《民主宣言》如今已经成为了洪门都指导方针,对于洪门体系当中的中青年一层,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可是对于那些从普通百姓、从边疆少数民族当中选拔出来的成员,这有些超前的思想和他们自己早已成型稳定的三观,有着天然的冲突,对方不会向洪门子弟一样明白其中的意味。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牢牢掌控住这些外来成员,就需要其他的辅助手段,比如金钱、人质、威胁等等方式,才能达到让对方在未来有着强大地位之后,依然能为洪门所用。

    (本章完)

第1002章 成果() 
    崇祯三年七月,此时又是一年过去了一半,洪门继续躲在海外之地悄然发展。

    亏得了有之前疯狂收敛人口得红利,这半年多来,洪门各个地方都发展不错,尤其是李天养现在给以关注目光的静浦。

    静浦传来好消息,今春二月播种下去的橡胶树种已经发芽生长了,虽然种下去的树籽当中,有将近两三成没有发芽,但是依然有三千多株树苗发芽成长,如今已是有一尺多高了,据说法医还不错。

    这说明,至少静浦这里的气候,还是适合橡胶树生长的,这也是李天养一直担心的问题,物种因为气候等关系无法自然生长点事情,时有发生。

    就连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刚刚引进到大明朝的时候,不论是收益还是生长闪婚,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随后数代之后才稳定下来。

    因此,哪怕此时橡胶树随后陆续依然会有死亡等情况,只要最后能够茁壮成长超过三成,都可以说橡胶树适宜在静浦镇生长。

    当然,栽种橡胶树是长远发展,现在洪门也向澳门葡萄牙人发出了大量采购橡胶成品的意向,并给出了一个合理的价格。

    对于西方人来说,大明朝从来都是贸易逆差的强大存在,这也就是说每每西方人从东方运输大量香料、瓷器、生丝、棉布等等商品前往世界各地赚取银钱的同时,他们返回远东大明朝的时候,因为大明朝本身地大物博的关系,除了少数奢侈品以外,很少会有其他的需求,那么西方人只能拿着真金白银回到大明朝采购物资。

    这也是有宋以来,华夏大陆虽然缺乏金银矿脉,但是民间白银储备却越来越多,华夏商业朝着银本位质方向发展,而不虞有白银不足的重要原因。

    现在洪门主动提出采购橡胶成品的意思,在葡萄牙人看老,却是打开了一个能够再一次赚钱的重要渠道,而不是傻巴巴地运送大批的白银回到东方来交易。

    至于洪门为什么需要采购这种,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看来只是有趣,实际使用效果却不算太大的货物,就算引起了西方人的关注,但是在西方人没有想到使用硫化方法来改变天然橡胶的性质之前,他们恐怕不会对其有着太大的兴趣的。

    李天养本以为,把橡胶使用在轮胎这个方向上,应该是橡胶制品最大的用途,然而事实告诉他,反倒是他一直觉得用途普通的防水性,才是橡胶制品,在洪门当中最大的使用价值。

    洪门如今使用高炉(再提醒一次,此高炉非彼高炉,因为李天养自己混淆而模糊的记忆,将功效更趋近于平炉、转炉的炼钢方式叫成了高炉,日后不再提醒。)炼钢,使用的燃料,是从玉山部族开采出来的煤炭。

    而这煤炭,也并没有直接使用到炼钢当中,在研发院的研究成果当真好,直接使用煤炭炼制出来的钢材,与将煤炭再加工一次,炼制成焦煤以后炼制钢材,两种钢材之间,后者不论是从硬度,还是从韧性、延展性上,都远远高于前者。

    此时化学知识在洪门,还属于一个神秘的学科,虽然有着李天养那浅薄记忆关于化学方面,给予了洪门子弟们一个启蒙,但是他们现在还达不到明白含硫的煤炭炼钢对于钢材有着很大的影响。

    炼制焦煤,让洪门收集到了许多煤焦油,之前研发院对于煤焦油的研究中,得出的最简单的利用方式,就是将其当做日常燃料,或是用来作为油漆代替桐油等,使用在制船工艺上。

    同时,煤焦油当中还有一样衍生品,那就是沥青,是李天养现今能在大元岛上找到少有可以在某些方面代替水泥得东西。

    特别是在修筑道路和广场上,以及修建楼房用以防水上,这沥青的作用可比水泥要强大得多。

    水泥实在太硬了,之前的马车、牛车等运输工具,以及马匹跑在水泥路面上,马掌、木质滚轮与坚硬的水泥路面之间的摩擦力相对不足,让人不敢畅快地在马路闪婚奔驰,否则难免会出现翻车或是刹车不足的情况。

    而沥青铺设的路面,地面较软,且摩擦力更强,使得马掌、车轮与之摩擦,更容易掌握好速度,唯一的缺陷便是,这沥青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产量一直不足,不可能满足笨港周边如今繁杂的马路线。

    如今倒好,研发院又发现了一种对于煤焦油的使用方法,这种方式一经发现,不管是对于洪门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对于洪门日常,都有着极为强大的作用。

    没有想到,橡胶竟然可溶于煤焦油中,然后再通过转换等方式,让橡胶又从煤焦油中置换出来,附着在布匹等东西上面,就能形成一件完全防水的雨衣、帐篷等物件儿。

    别看这东西似乎很简单,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其作用不可小视。

    火药武器在这个时代,之所以一直难以超越冷兵器,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素,不无因为火药这个东西容易受潮,不易保存,以及钢铁、铜铸造的大炮,容易跟水等发生氧化作用。

    洪门现在还好,因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陆地作战,在水师队伍当中,因为设计和原理关系,洪门舰队当中的火炮,大多都居于甲板靠近水平线一层,少有放置在甲板露天之上。

    但是洪门现在下大力发展的燧发枪队伍,那就没有火炮这么好的运气了,在这个时代仅有油纸、斗笠等挡雨工具的情况下,洪门之前一直使用整张的兽皮来包裹、保护火药和燧发枪等,已经是极为奢侈的东西了。

    然而随着洪门队伍都逐渐壮大,火枪制造局也在紧锣密鼓地赶制,武装到整个团队当中去,那么李天养他们再想像之前那样,奢侈地使用完整点兽皮之类防水工具,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因此,此时橡胶制品出色的防水性,对于即将转化为一支热兵器队伍都洪门来说,那简直就是跟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一样,让洪门的转化进度有了长足进展。

    (本章完)

第1003章 新船下水() 
    百姓们同样也得了利,以前但凡下雨天出门,大家都舍不得穿上布鞋出门,因为只要出门,这布鞋必然会浸水,让人脚难受不说,还影响布鞋都使用寿命。

    现在洪门在物资有余的情况下,开始生产一些橡胶鞋,用橡胶制作出来的鞋子,不用担心鞋子会被雨打湿,脚掌依然保持干燥。

    同时还有,利用橡胶制作的雨衣,在日常生活中,比之以前使用的斗笠、蓑衣之类的东西,那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倒是之前李天养一直倚为重点的轮胎制品,并非后世的空心胎,而是三寸直径的全实胎,在日常使用当中,其抗震性与摩擦度虽然有了强大提升,但是说实话用在火炮的滚轮上,其发挥空间并没有李天养想象的那么巨大。

    唯一可惜都是,虽然洪门向葡萄牙人追加了订单,可是葡萄牙人也是从他老大哥,远在吕宋的西班牙人手里采购橡胶制品,差不多一年半往来吕宋与美洲的西班牙商船,其携带的橡胶成品,肯定不足以满足洪门的需求。

    更别说,在洪门加大力度采购橡胶的情况下,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不是傻子,自然少不了会私自截取一部分天然橡胶,研究它们为什么能够获得洪门的青睐,其是否有他们所不清楚得重要作用。

    因此,求人不如求己,一边洪门自然是加大力度从葡萄牙人手里采购天然橡胶,一边洪门则加紧速度研制属于自己的远洋深海商船。

    八月十一,李天养赶回了笨港,他这次前来,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出席洪门属于自己的第一艘仿西式两千料海船的下水仪式。

    随着笨港造船厂制造的海船越来越大,之前一直被严密隐藏在笨港溪深处的造船厂,现在也迁移到了笨港海岸线上。

    没办法,笨港当初之所以从入海口往内里延伸十数里,是因为当时弱小;现在洪门在南海一家独大,谁也不敢轻易与洪门作对了,那么为了发展,笨港展露大众眼光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华夏的计量单位一直都很混乱,比如征收赋税得时候,作为称量粮食的单位斗和石,因为称量粮食种类的不同,而有着重量上面的差异。

    因为斗和石是以容积来作为衡量单位的,因此像玉米、高粱这样都粮食,因为颗粒较大的关系,实际上会比小麦、小米这样的粮食实际重量要少太多。

    这也是一直以来,后世对于石这个计量单位有着各种各样的估算问题的原因。

    而在造船上锁使用的料这个计量单位,同样是以体积而论,因为制作工艺或是材料厚薄因素影响,使得制造出来的海船的承载量,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向来重视数学这门学科的洪门当中,早已摒弃了料这个计量单位,而是效仿后世的计量单位,以两千斤为一吨,用吨来作为计量一艘海船的载重量。

    当然,因为现时代当中,一斤的重量要超过后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