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朝勤奋努力的海客们,早就对西方人把持东西方繁华富庶的远洋贸易虎视眈眈,期望能从中分一杯羹了。奈何东方海船更便于在近海贸易,在被西方人把持了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后,东方海船想要长时间在深海航行,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了,得不偿失。

    如今洪门自己能够建造出堪比东方两千料福船的西式海船,那岂不是说洪门已经先走一步,能够绕过佛郎机人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往更西方的地域去贸易了。

    这事一份让所有东方海客都心动的庞大财富航线,因此在看到洪门“蛟龙式”海船进入鸡笼镇停靠下来,大家断定洪门已经掌握了西式大海船的建造技术之后,纷纷行动了起来,不是开始找鸡笼镇中高层旁敲侧击,就是赶紧去向各自的头目和当家的汇报这个消息。

    而李天养并不知道己方这艘“蛟龙式”海船第一次展露在打架面前,就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不过就算李天养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他现在也完全不会在意了。

    之前洪门无论做什么都偷偷摸摸,生怕自己的财富暴露,引起别人的觊觎,但是现在的洪门强大起来以后,光是洪门如今多达三十余艘的“杨帆式”战船,就足以将所有敢打自己注意的敌人给绞杀在茫茫大海当中。

    (本章完)

第1010章 开拓之路() 
    “准备得怎么样了,水手们操控这艘海船已经熟练了吗?”李天养在提督府衙门会面孙聚勇,询问起第一艘“蛟龙式”海船事宜。

    “兄弟们都是老手了,之前也有操作‘杨帆式’海船的经验,操作这艘海船其实没有花费大家太多的精力。”孙聚勇恭敬地回答道。

    “那好,给队员们放三天假,让他们回家去跟家人聚聚,然后你们就准备出发东进,去大弗朗机人的阿卡普尔科港口吧!”李天养点点头,一副重托的模样对孙聚勇说道:“你也辛苦了,此去阿卡普尔科路途艰辛,只有一个从吕宋请来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一切就只能拜托你了!”

    “必不负提督大人所托!!”孙聚勇一脸坚毅,同时坚定地向李天养做着保证。

    这事早就已经做好的决定,早在“蛟龙式”海船建造之前,李天养他们就已经定计要打开大明朝与新大陆之间的航线,不让西班牙专美于前。

    当然最主要的,是洪门对于橡胶制品日益增大的需求量,光靠葡萄牙人每年出售给洪门的几千斤产品,根本无法满足洪门的消耗,因此李天养他们只能自己依然加入到远洋航行的队伍当中来。

    其中,李天养自然也有出于对美洲富庶的资源产生觊觎之心的缘由,现在正是大航海时代,大明朝中那些达官显贵们只在意祖宗法度,可是他李天养可没有这样的顾忌,不管是出于对日后退路的准备,还是如今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大元岛,李天养他们都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撑他们一直都没有停歇过的招募流民事宜。

    之前最大规模的两次招募工作之后,李天养他们虽然出于消化之前成果的原因,暂时放缓了流民招募工作,但是他们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招募工作。

    到现在,每隔一两个月,还是会有一艘海船搭载着百余名流民从北方而来,被安置在洪门诸地当中。

    农民暴动带来的生活环境不安定,给洪门带来了极好的招募条件,虽然之前有御史上奏施行保甲法,可是真正施行到基层去,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执行起来也有诸多困难。

    为了继续壮大洪门,开拓依旧有大半处于原始地带的大元岛丛林原野,李天养就需要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让自己团队在即将到来的末世当中,占据先机。

    三天的休闲时间很快过去了,虽然没有隆重地为孙聚勇他们送行,但是当孙聚勇他们准备充分,升帆东行之际依然有不少人或明目张胆观望,或暗地里偷偷摸摸审视。

    孙聚勇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李天养并没有跟往常一样隐瞒,而是大张旗鼓地对外进行宣传。

    现在大明朝海疆,随着李旦、颜思齐、郑芝龙这样的海枭渐渐落寞,整体出现一个平和安详的局面以后,越来越多的海客加入到开发海洋的局面当中来。

    后世历史当中,一年前往南洋的大明朝海船不过一两百艘次,而在李天养穿越而来,无形中改变的历史当中,仅去岁崇祯二年一年,前往南洋的海船规模就达到了将近五百余次,更别说还有琉球、倭国、朝鲜航线。

    李天养没有发现这样的变化,他同样没有想到这样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为大明朝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海洋贸易的繁荣,对于大明朝来说,意味着大明朝时期的贸易顺差愈发的巨大,整个大明朝民间的白银储备有着快速的充实,江南等地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无形中可以为江南一地因为土地兼并问题失去土地的百姓找到生机,不至于像北方那样闹得民不聊生。

    而且长江以北地带,有许多的百姓也被江南更加富庶的生活环境吸引,纷纷离开生活艰难的家乡,来到江南寻找活计,以养活家人。

    如此以来,也让江南等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越发迅速,很多大地主、大家族纷纷开设几十上百人规模的纺织厂、织布厂等等商业作坊,第一批完全以工人身份谋生的百姓出现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坏处也不是没有,商业的发达,让本身是大明朝有名的粮食仓库的江南,变成了以种植桑麻为主的经济土地,这样对于正处于小冰河转变时期的多灾多难北方来说,没有来自江南的粮食供给,民间的农民生存危机也愈演愈烈了。

    而李天养对此一无所觉,他现在只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做出一个表率,拉开大明人前往富庶而处于落后愚昧地带的美洲航海线,以此来跟上西方人环绕整个地球掠夺资源的脚步,不至于让大明朝因此渐渐被骄傲自大的西方人甩开。

    而这次的远洋贸易,则是李天养以洪门的名义告诉大明朝海上的商人们,还有远比吕宋、倭国等地更加辽阔的海域需要他们去征服,去开发。

    若是这次航行顺利的话,接下来洪门将会对外出售“蛟龙式”海船,一来可以凭此赚钱,反哺给造船厂,为洪门生产更多的“蛟龙式”、“杨帆式”战船;二来则可以让大明朝富有开拓精神的海客、海商们,跟随自己一起,提前在美洲、非洲,甚至现今还没有人发现的大洋洲上立足,在正蓬勃发展的大航海时期,分取一杯美味的佳肴。

    被命名为“开拓者”的第一艘“蛟龙式”海船渐行渐远,李天养心中既对他们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他们充满了担忧。

    这是一次充满危机的航海之路,虽然有王德财他们从吕宋挖过来的向导,可是洪门上下的战士们也没有在深海航行的经验,同时也不了解这条航线当中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只要稍有不慎,都可能会落得一个船毁人亡的悲惨局面。

    但是洪门上下依然坚定而决然地迎接着这一份挑战,无一人对此产生异议,包括李天养在内的所有洪门成员,早就已经习惯了在海上打拼的岁月,他们的根在茫茫大海之中,若是连最有把握、最亲切都地方他们都不敢冒险的话,那他们又凭什么去开创更美好的生活呢!

    (本章完)

第1011章 出售海船之议() 
    前脚送走谍战所的成员们,后脚又送走孙聚勇他们这一行人,本以为接下来自己也能够轻省几分的李天养,没想到却迎来了更繁琐的人情往来。

    包括与洪门关系极好的吉仁堂、德福轩等商号在内,每天里都有各大海上商号的掌柜和主事人前来鸡笼镇拜会李天养,甚至还有东主亲自拜访的,让李天养推拒不得。

    这些人所为何求,李天养自然是心知肚明,既然李天养打定主意让“开拓者”号海船公之于众,那么他也能够想到,如此行事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别人也不是傻子,或许以前洪门组建“杨帆式”战舰舰队都时候,保密意识做得好,又有西方人很配合地做着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大家多有怀疑洪门造船能力的同时,却也不敢断然认为洪门自己能够建造西式海船。

    但是随着这回“蛟龙式”海船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精明的大明海客们,若是再不能断定洪门已经掌握了西方海船的建造方式的话,那他们就太愚钝了些。

    李天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准备对外出售“蛟龙式”、“杨帆式”海船的简化版本了。

    所谓简化版本,就是洪门人为地偷工减料,在武装护甲、风帆桅杆方面做出删减,让其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又比大明朝海船的性能优越一筹。

    而且,若是有海商舍得下本钱重新改装,也能够达到洪门自己使用的“杨帆式”、“蛟龙式”海船的性能。

    李天养并不担心如此一来,会让他们还不容易掌握的西方造船技术被大明朝的能工巧匠们给破译,到时候他们就不再在洪门采购海船,而是自己在其他地方建造了。

    大明朝的工匠师傅们虽然聪明,但是他们整体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他们建造海船的师傅们眼力和经验需求极高,同样的图纸很可能两个工头匠师把关建造的海船,规格可能相差三四尺,内里构造也有所不同。

    这是由大明朝匠人师傅对自己独门技艺敝帚自珍的缘故,还有大明朝那不够精密的尺寸测量体系所影响的。

    更不用说西方人建造海船的技艺,与东方海船建造工艺,有着很大的区别,不是东方的造船匠师们一时半会儿能够专研透彻的。

    李天养更不担心,会有其他团队,在获得了来自洪门得西式战船以后,转过头来威胁洪门如今在大明海疆上的霸主地位。

    强者恒强,当洪门掌握了独门的造船工艺之后,他们为别人建造一艘海船的同时,能够从别人的手里赚取到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从而为己方团队建造更多的战船,让别人只能跟着自己的脚步前行。

    更别说洪门还有另外一个别的团队所没有的优势,也是李天养短期内决然不会对外开放的杀手锏,那便是洪门已经步入规模化的炼钢厂和铸炮厂。

    如今大明朝的海战方式随着洪门的强势崛起,已经从之前的接弦肉搏交战,朝着火炮对轰的方式转变了。

    就算别的团队有办法能够纠结其一支坚固的西式海船舰队,但是他们却没有渠道来采购置办一批跟洪门舰队当中所装备的大威力火炮来。

    如此一来,就算西式海船比东方海船更加坚固一些、航行速度更快一些,但是在洪门船速同样迅捷,而火炮威力更猛的舰队面前,也就不过是多浪费几轮炮火罢了。

    同时,洪门现今得财政也不容乐观,李天养花钱如流水,之前数十万两白银储备,如今也被他大手笔的招募流民给消耗一空了。

    而且,李天养还打算在接下来的粮食丰收之后,再次拉起大规模招募流民的计划,让洪门搭上北方愈演愈烈的暴动,尽最大可能地扩张洪门的实力。

    这样的话,那洪门接下来的财政情况会更加紧张,就算远洋舰队、洪门舰队、齐心堂和鸡笼镇的商业活动依然大好,但是恐怕也满足不了李天养接下来的花销。

    那么李天养就只能另外想办法来筹集银钱和物资了,造船就成为现在洪门接下来最有可能大笔赚钱的行当。

    反正大元岛上丛林密布,其中能够作为建造坚固海船的粗大原木数不胜数,只要洪门有精力和动力去丛林当中砍伐,几乎可以说,除了人力成本以外,再不需要其他的成本了。

    在低原材料成本的情况下,一艘海船动辄数千上万两银钱的大手笔买卖,除去洪门造船厂支付给工匠师傅们的工钱以外,照样有至少过半的利益。

    更别说现在洪门建造西式海船是一个独家买卖,就算此时西方人想要插足进来,同意出售西式海船给他们东方海商,可是一时半会儿他们又哪里能从遥远的西方调运新船过来呢!

    如此,李天养这个买卖完全就是卖方市场,李天养定价就算上浮五成以上的利润,别人只要有心想要采购西式海船,那也就之能捏着鼻子认了,没得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洪门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势,那就是当他们自己使用比大明朝更加精密的度量方式以后,以及他们一直以来就已经习惯了的流水线式作业,能够让他们将西式海船的每一个零配件做到规格近乎一致,误差仅在一两毫米之间。

    这样一来,笨港造船厂的造船速度,可比大明朝所有的造船厂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