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到如今为止,大明朝军方几乎没有大的败绩,同时相较于后世历史当中的农民暴动,因为少了不少到生力军关系,其暴动队伍实力确实削弱了几分。

    可是随着黄河决口之后,之前李天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此刻确实化为了乌有,自此以后,有了更多生力军加入的农民起义队伍,即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当然,对于南洋商会的人来说,这一场黄河决口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反而是积极地。

    之前招募人手南下吕宋,很多乡亲或许还会犹疑不定,未必愿意离开大明朝故土,可是如今这一决口,带给大家更多的流民选择,也让诸多流民为了一口活下去的希望,再也顾不得什么蛮荒海外的传说了,踊跃地加入到南下的队伍当中来。

    而洪门同样获得了很多好处,不仅仅是齐三他们的招募工作在稳步有序地进行,同时早就提上了议程到洪堂水师扩编计划,也得到了极大的帮助。

    有机会不把握,这不是李天养得风格,既然如今大明朝流民四起,风雨连连,一副乱世景象,李天养也在加紧步骤开始准备着他的扩张计划。

    原本还只打算扩张洪门水师到两万数目,现在一看有充足到壮劳力让自己招募,那么李天养大手一挥,洪门水师的扩编计划增加一倍,直接扩编到三万人!

    至于澎湖水师那边,倒是没有变化,依然只是扩张到一万六千人左右,因为这一万六千人是占据了澎湖水师六千人和原洪堂水师一万人的正式士兵名额,因此这一万六千人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朝廷在供养着的,倒也不费洪门多大的消耗。

    与此同时,在大元岛上,各种中小型到村落,沿着笨港、大安、鸡笼等大型城镇辐射开去,在大元岛的南北海岸线之间遍地开花。

    当然,因为南部海岸线那边地势偏临中央、雪山山脉的关系,更多的新开据点,都是居于笨港与基隆镇之间。

    原本幅员辽阔,却因为没有足够人手来开发建设的大元岛,到如今却是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诸多从北方北招募收容过来的乡亲们,勤劳地在田间地头中工作着,一片片原始丛林、茂密草原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整齐的土地。

    现今的洪门,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更多需要外界资源补助的团队了,随着洪门这两年一直致力于种植更多的粮食,暂缓了极多经济作物都种植,使得洪门再也不会出现像以前那样的粮食荒了。

    更别说,还有笨港联盟都土著成员们种植着大量粮食,由洪门派人前去收购,形成了极好的互利互惠贸易,进一步拉近了土著与洪门融汇一体的时间。

    当然,随之而来的,则是齐心堂作坊因为缺乏大量的商品原材料,产量下滑,收入减少。

    但是在南洋商会现今开始着力发展吕宋都农庄,采集棉兰岛上富庶金脉的新活动当中,大量的船只来往南洋与大明之间,同时也让洪堂水上的收入大量增加,此消彼长之下,洪门整体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极大提升。

    远洋贸易持续稳步地进行着,随着南洋商会与西班牙人完成了谈判之后,洪门受益之下,整体利润又有小幅提升,加上孙聚勇开辟了极远的阿卡普尔科港与基隆镇之间的贸易,远洋贸易收徒同样在上涨,使得洪门收益大增。

    但实际,这收入的增加,却远远比不上洪门大量招募人手带来的巨大负担,洪门得财政负担依然沉重。

    不过,让人庆幸得一件事情是,由南洋商会主导的棉兰岛砂金矿点开采,在这大半年时间里,步入了正轨。

    得益于大明朝当中天灾人祸,南洋商会在棉兰岛上的砂金矿场中,并不缺乏采金人,在这个还处于低贱低效点人力采金作业情况下,充足的采金人带来的是巨量的黄金收入。

    采金场在四月中旬正式投入生产,在数以千计的采金人工作下,五月六月两个月的黄金收入就达到了一万两之巨,且其效率还没有达到最高值。

    虽然这巨量的收入,实际按照大家各自分成比例来看的话,南洋商会每个成员到手的黄金其实不过数百两而已,最多的也不过千两而已,受益并不算太过出奇。

    但是别忘了,这仅仅是矿场开业初起带来的收益,等到矿场步入正轨,并逐步加大场区、人手的话,未来每月都收益将数倍、数十倍于此,前景不可限量。

    最重要的一点,黄金矿场这个东西是一个稳定得收益,除非矿脉断绝了,否则的话它不会因为天气等因素而减低产量,日积月累之下带来点收益,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鸡笼山矿场也终于暴露在了大家面前,洪门要扩张,基隆镇同样在稳步往外拓展,自然而然地鸡笼山矿场里面都秘密也就再也守不住了。

    不过就像之前李天养所预计到的一样,鸡笼山矿场都暴露,若是发生在棉兰金矿没有公诸于众、棉兰矿场没有建成之前的话,南洋商会当中不少的团伙恐怕都会别有用心地找洪门的麻烦,给洪门下跘子。

    但是如今棉兰矿场已经开始稳定生产出了黄金以后,鸡笼山金矿暴露于世,对于此刻几乎被南洋商会一网打尽的各家海上商号帮派来说,他们大多只是羡慕洪门得运气,以及私底下酸溜溜地抱怨几句之外,确实没有人愿意去找洪门的麻烦,或是将这个消息暗中报上朝廷等等。

    追根到底,此时大家在南洋吕宋当中的利益,相比较现今洪门所占的便宜来说,那都是不值一提的,为了大家日后在南洋中能够有一个强大的靠山,一个互利互惠得合作伙伴,只要不是脑子有毛病得商人,都不会做出损人不利己得事情来。

    (本章完)

第1048章 父亲病重() 
    李天养还没有准备好南下的时间,可是从吕宋阿帕镇传来的消息,让李天养不得不将这一事情列入最紧急的行列。

    原因很简单,李天养那已经步入五十岁关口的父亲李德,在回到阿帕镇不过两三月的时间,突然传来了他病倒的消息。

    这是李天养没有想到的情况,他第一时间就将此事往最坏的方面去猜想,认为是自己的弟弟和他亲娘朱娟两人不甘心李天养接手狂鲨,背地里做出了最后一搏。

    可是内心里,李天养却又不敢相信,自己这位弟弟真的会下得去这个手,亲手残害自己的亲身父亲,这若是传扬开去的话,就算他这弟弟坐实了狂鲨帮帮主的位置,也恐怕会立即被推翻。

    噬亲这一罪责,是华夏数千年文化当中法理都不能容忍最大的原罪,但凡走到这一步的,就算是像唐太宗这样普天之下最大的一人,可也成为了他辉煌历史当中永远抹不去的污点,永传青史。

    父亲病重的消息传来,李天养只能打乱原有计划,在基隆镇中所有事情交给了陈玉墨和其他副手之后,这就带着五艘“杨帆式”海船南下了。

    之所以这般行色匆匆,是李天养既希望又害怕自己心里最担忧的事情成真的话,那样他或许还有机会挽救一下自己父亲的生命,来弥补他们很有可能因此分崩离析的家庭裂缝,至少将这最大的危机给掩盖过去。

    而这次出行南洋,李天养还带上了包括特战营三个连在内的近千名将士,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真到了要动刀戈的时候,李天养也有自保之力,以及一击必杀的实力。

    第一次来到南洋,李天养都没有心思好生观赏一下南洋的风土人情,唯一让他有点印象的,便是航线当中每隔一两天就能遇到一次的行船,在面对悬挂着斗大洪字锦旗的时候,大家总是率先热情地打着招呼。

    管中窥豹,从中能够看到洪门如今在南海一带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可也无法让李天养太过欣慰,因为他此时所有都心神都落在了遥远的阿帕镇中。

    仅仅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五艘“杨帆式”战船就来到了吕宋群岛的海域,并很快靠近了阿帕镇那相对狭小的码头。

    在码头上迎接李天养的,是李天养的三叔甘兴志和军师张冲,两人都已是中年之身,相比之下作为军师的张冲这些年渐渐退居二线,基本上很出外经历风吹雨打,原本年纪跟李德他们相仿的他,反而是他们这几个人当中看起来精神面貌、身体素质是最好的。

    当李天养走下甲板的第一眼,他就看到了甘兴志和张冲两位长辈眼神当中淡淡的哀伤之意,以及看到李天养之后长松一口气的模样。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在李天养心中占据重大嫌疑的弟弟李天生,以及他们两人的妹妹李玉珠。

    几人简单在码头当中叙了叙旧,然后李天养接受到了来自三叔和军师张冲两人有所意味得眼神之后,这才在弟弟李天生的引路下,往自家庄园当中行去。

    一路上,李天养悄悄观察着自己这个弟弟的表情,他的脸上除了偶然显露出来对李天养到来的反感以外,在李天养问及父亲病情的时候,李天生却是一五一十将大夫所看病情说了出来,同时脸上还带着浓浓的悲伤之情,以及关心老人家身体的心意。

    李天养不敢相信自己这个弟弟的城府会这么深,深到自己这双饱经历练的双眸都无法察觉出一丝一毫虚情假意的地步。

    自家庄园给李天养得第一感觉,一个字:大!

    有多大呢?

    曾经李天养生长的潭门村,当初年少之时生活了数千的人口,可是就这么一个村落所有居住土地面积加起来,也就堪堪跟现在李德他们家的庄园面积相当。

    曾经李德在潭门村中韬光养晦,虽有薄田百亩,可是相较于吴永康这样的大地主土豪来说,还真是小儿科了些。

    随着年纪渐长,李德深埋在华夏民族当中心底关于土地得那份眷恋,在来到了吕宋群岛之后,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在潭门之时,李德他们为了掩盖他们狂鲨帮藏匪与民的秘密,空有大把的钱银在手却不能肆意花销,扩充家中的土地。

    在李家庄园当中,为李德他们干活的长工短工加在一起,足有近百人,在庄园里辛勤地耕作着。

    庄园当中,种植最多的是甘蔗、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也有不少的土地种植着洪门引进的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

    阿帕镇的李宅,再也不是当初潭门李家那个三进的青砖瓦房,而是一片连绵不绝得建筑群。受到洪门的影响,李德也奢侈地使用了水泥来建造房屋,两三层高的建筑用原木打建起来有些难度,可是用水泥和青砖作为原材料修剪起来,难度却是锐减,而且建筑体相当坚固,足以当做一般的堡垒使用。

    李家客厅很大,都快比得上洪门一般十数人议事的小型会议室了;而服侍李家的下人依然同样补啥课,李天养只是粗粗一扫,就有十余个当地吕宋土著面容和大明朝装扮的下人丫鬟进进出出。

    屋中满是一股中药味道,在偏远一点的厨房里还能看到有下人在生火熬药,扑鼻的热气和烟熏之气四散漂移而去。

    家中自有朱娟这位二姨娘在家主持着局势,见到李天养从遥远的大院带赶过来,她却只是一脸得客气与淡漠,既不显得亲近也不过分敌对,这让李天养有些意外,更多的,朱娟脸上却是对于李德病情的关心。

    当初的朱娟,在面对李天养得时候,虽然是个长辈,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淡漠对待过李天养,而是很热情地招待着李天养。

    可若是朱娟真的做了对李德身体不好得事情的话,李天养相信这位姨娘不会如此没有心机地,连最起码的亲切表情都欠奉。

    而且,若是真得心中有鬼的话,朱娟怎么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摆明了对李天养的疏远,完全是提前给李天养反应机会一样。

    朱娟母子两人的表情和态度,让李天养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心底那个猜测是不是真的杞人忧天了。

    (本章完)

第1049章 就是这么突然() 
    不怪李天养一直觉得父亲病重这件事情太过蹊跷,实在是他父亲这病情发生的太巧了,就在他有心想要退位,却还没有安排好继承人的时候。

    李天养早早察觉了自己弟弟的野心和向往,从而能够猜到自己这个弟弟对于父亲接下来的安排,恐怕内心当中会是绝对不满的情况。

    而朱娟这个姨娘,李天养早年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她的感觉却是比他自己的亲身母亲三娘却要高上几分。

    三娘为人性格淡漠而与世无争,除了身边这几个亲人能勾起她的关怀意外,其他身外之事之物与她而言,并无大碍,只要能够衣食无忧,膝下儿女陪伴,对她来说就满足了。

    加上李天养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