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就是这样好的待遇,洪门招募收收容在大元岛上各个地方的人家,仍然优不少人不愿意将家里孩童送上来,直到被洪门和各个居委会强制执行,他们才会悔改。

    张子懿何等人物,虽然没有李天养这样深沉的心机和见识,但是想要看穿这普通老百姓心里想法,还是易如反掌。

    不过他也不点穿着罗氏的心思,普通百姓之家很多时候你跟他讲道理未必说的通透,却只有让他们吃些苦头撞上南墙以后他们才会回心转意,他们回去以后如何行事张子懿不管,反正到时候只要验明情况以后,自有洪门成员和居委会的人士让这些新人们知道,这不遵从洪门规矩的后果的。

    罗氏三人前来,却只有一人回去,两个小孩却是当场就被留在了学堂当中,入读启蒙班去了。

    这个小插曲其实本不会惊动到张子懿这位部首,只是适逢其会而已,他只是稍微耽误了些时间以后,就慢慢摇摇地走出了小学部,往大学部中他仅次于小学部喜欢转悠的地方行去。

    大学部中分类到现在也不是很多,而且很多学科都是重叠关系,从学子当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子弟很多都是专精几门学科,比如数学和物理,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练习,若不兼顾怕是不好往那深处研究,所以反倒让大学部里有着鱼龙混杂之感。

    张子懿除了喜欢小学部孩童们天真无邪都笑容以及发自内心对先生和知识的尊重,也很是喜欢从学问当中推陈出新,看着大学部的精英们去发掘位被仁了解的新知识。

    作为洪门的精英人才摇篮,笨港学堂大学部模仿着洪门研发园的章程,算是提前实习组建了一个神机处,那里优诸多的笨港学堂子弟集思广益,去了解、发现各种新知识,去见证实践他们所学所知。

    为此,张子懿曾跑到李天养面前,摆上他作为名义上师兄的架子,死乞白赖的讨要了一笔经费,作为神机处学生们专研知识技术的本钱。

    同时,但凡是张子懿自觉对神机处有所帮助的物件儿,他都愿意自掏腰包去采买,送与神机处学生们手中,由得他们折腾,哪怕这些东西最后换不来任何回报。

    价值千金的自鸣钟、及其稀少难得保存到绿矾油,等等等等,几乎让张子懿花光了他的积蓄,唐唐一个部首每年薪奉加分成等足有千两,最后却余不下多少钱,日子过得跟普通老百姓家里一般模样,但是张子懿却是甘之如饴。

    神机处中,到处是奇形怪状的工具,透明宛如无物的玻璃器皿,带着齿轮轴承的传动系统,挂在天顶上到滑轮组件,若是一个后世人来到这里,说不得会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工具很是齐全的五金店一样。

    当然,付出的总归有所回报,神机处的学生们虽然知识量未必充分,行为见识爷还幼稚,但是他们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力,配合上着神机处里的各式工具和同僚之间共同协作,依然研究出了不少使用的东西。

    新改进的纺织机,操作更为简单且效率提升数成以上;能够提炼出更加坚硬、更加耐磨的合金钢生产配方;打磨钢材刀具的砂轮制具,等等等等,在将这些研发上交给洪门都同时,他们获得都回报则是更多、更大比的资金投入和分到每个研发成员手中实际奖励,以及其中出类拔萃的学生提早加入研发园的机会。

    而且,为了鼓舞神机处的研发热情,像新改进的纺织机在被洪门交授给齐心堂使用的事后,每一具改进纺织机的产出,笨港学堂同样能够获得一定量的分成。

    虽然单具纺织机分成不算多,可是在总数目逐渐扩大以后,细水长流之下,却也成为笨港学堂很是重要的收入进项。

    本章完

第1100章 土著渐归心() 
崇祯六年三月初十,天气晴朗,难得出现的一轮明日冲破了多日来的阴雨绵绵,招摇在大元岛上。

    李天养自从从南阳归来以后,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回到笨港视察过了,笨港事务全权交给了笨港县令章宇彦。

    不过此番李天养在处理好多时以来基隆镇中的各项事务以后,终于抽出时间,一路西进,经甘大彪的大安镇考察过来。

    张子懿与张冲父子两成为了同僚,甘兴志与甘大彪两父子也不例外,不过就像吴巨仁与李天养的关系那样,张冲和甘兴志两人虽然已经属意李天养了,可是李天养对待他们这些长辈,却不像对待吴道福、关居雄那样随意差遣。

    甘大彪这两年在大安镇中,从一开始颇带怨言地混吃等死,到现在兢兢业业地发展扩张着大安镇子的基业,已经成为了洪门中少有能够真正独挡一面的人物了。

    在甘大彪的经营下,大安镇中的牧场规模蓬勃发展,为基隆镇、笨港等各个据点提供了无数家畜牛马,缓解了洪门中的牲畜危机。

    与此同时,随着洪门扩张军队的脚步,洪堂骑兵队伍也有扩充到了五千人的规模,人人可以说是骑术精湛,再不复当初那样战战兢兢地模样。

    当然,这支骑兵座下战马,仍然是个头相对矮小的蒙古马、高丽马,高大健壮的河套马随着毛文龙这位东江都督被袁崇焕给砍掉脑袋以后,洪门就少了门路,只能依靠大安镇中那数百匹河套种马缓慢繁育,真要想要有所建树,还得有好几年的好生经营才可以。

    如今的大安镇,人口规模已然达到两万余人,这也是甘大彪再也不跟李天养闹别扭,发挥自己才干努力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笨港这边,作为洪门真正的大本营,这些年的经营也从来没有懈怠过,作为大明朝正式置县的存在,笨港当中属于大明官场中的所有官员属吏一应俱全,不过私底下依然执行的是洪门自己这一套,天高皇帝远之下,大明朝也真心管不着。

    作为洪门中唯一一个在册的七品文官,章宇彦这些年身处笨港县令这个职位上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笨港现如今的大好气象,至少有小半功劳要挂在他的头上。

    县中除了洪门这个地头蛇以外,另外一个庞然大物笨港联盟,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快要达到两百数目的联盟成员,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所发展,反而是有所缩减,如今只有了不到一百五十个成员存在,但是其包含的地盘面积,却是以前的一倍有余。

    或许有人疑惑,难道还有土著人不知好歹地脱离笨港联盟这个大好前景团体不成?

    恰恰相反,笨港联盟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吸纳其他部族,不过其中吸纳的方式却是有所不同了,大多是以部族吞并融合的原则。

    如今联盟当只不过消失的数十各部族,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而消失在联盟当中的。

    因此,如今的联盟成员数量少了,但是其中的实力却是更大了,以前占据多数的小型部族成员最少三四百人规模而已,可现在最低都在一千五百人以上,更别说像侏罗山社、玉山等部族了。

    笨港也吞并接纳了差不多十几个小部族,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洪门保持公平和善所得到的收获。

    而且,这十余个部族成员,大多都是主动投奔的洪门,洪门至少明面上没有做过任何手段,这也让黑豹、莱克等部族成员无话可说,也并未引起他们的反感和紧惕。

    现如今,联盟数年一度组织大军东进西征,已经成了惯例,换来的是大量俘虏人口充斥到各部族当中,以及庞大的未开发土地成为联盟的储备资源。

    笨港被众多部族夹在了中间,好不容易吞融十几个部族打开了一个狭小的缺口,可是耽误了太多时间,又要照顾其他联盟成员的态度,因此实际上这几年的地盘扩张反倒落后于其他部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笨港的发展缓慢,周边原本属于洪门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开发了出来,原来的五个卫星村扩张到八个,而其中最早又距离笨港最近的两个自然村被笨港吞并,只有三个算是老村子,每个村子人口放在大明朝中都能够称得上镇子了,足有将近万人之多。

    大部分占地面积庞大的产业,比如养殖场、水泥作坊、石灰作坊等等,都被迁移到联盟其他成员部族当中去,美名其曰帮助他们的发展,可又何尝不是祸水东引,将污染严重的产业撤离了笨港,还笨港一个山清水秀之景。

    后世穿越而来的李天养,受到后世华夏发展经济而牺牲了自然环境的影响,虽然只是出现了些许自然污染的苗头,可是也同样不遗余力地做出了很多操作来减少污染的产生,尽量不让后人为今日的发展买单。

    好久没有回到笨港,发现其中变化最大的,却是街道和行人当中越来越多的被汉化了的土著人。

    其实土著人很好分辨,因为风俗习性的问题,基本上土著成年男丁脸上都或多或少地刺上各种图案,以彰显他们的武勇;但恰恰就是这些满脸刺着漆黑纹身的土著人,若是忽略了他们脸上的刺青的话,其他地方压根儿就跟大明朝百姓再无区别。

    就连原本说的磕磕碰碰的汉语,在这些年土著人的努力学习之下,除了有些口音之外,却是足以完成日常的深入交流了。

    其汉化的深入地步,竟然达到了人人皆以学习汉人风俗人情为荣,以继续保持土著蛮俗为耻。

    这些变化,却都是洪门一直致力于和平汉化土著人所得到的回报,近二十年的辛勤耕耘,第一第二批土著少年渐渐成长起来并掌权之后,这样的变化越发明显起来。

    这,也是洪门如今能够兵不血刃地吞并十余个笨港联盟部族得关键性原因。

    本章完

第1101章 再见老友() 
走在笨港熟悉又有些陌生到街道上,耳边总是时不时地听到来自周围行人的交流吆喝声,那带着口音的土著人说话,那跟大明人已经没有太多区别的穿戴,此时李天养心中最大的感觉便是骄傲。

    土著人融入到了笨港到各个角落当中,农夫、伙计、水手等等等等,最多土著人聚集的却是在洪门洪堂鲨部队伍当真好,谁让人家成年男丁依然还没有完全摆脱游猎部族天生的箭术和血勇,正是洪门中最好的战士来源。

    而受到洪门的影响,曾经土著人不通水性的最大短板,也在这些年与洪门人都交往当中,渐渐被对方給弥补了回来。

    笨港联盟诸多部族成员中,都在有意识地往沿海地带发展,特别是那十几个曾跟随李天养一起前往大明朝拓展视野的族长,更十几乎人人不落地往北方沿海发展。

    洪门这边为了继续稳定地汉化这些部族成员,同时也是显示他们的公平公正原则,在部族成员们展露出他们想要购买洪门战船意向的事后,洪门爷没有吝惜地敝帚自珍,甚至还在价格上多有优惠。

    当然,即便是打了折扣的价格,对于各部族成员来说,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采购回去以后他们还需要保养改造等,又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开销,各部族其实也购买不了多少战船,顶天就是几艘而已。

    其中,各部族采购最多的,却是洪门淘汰下来的四百料战船,以及稍微大一点的渔船,千料以上的海船对于这些部族来说,基本上都用不了。

    而洪门特有的“杨帆式”、“蛟龙式”战船,不仅战船价格对于如今看起来颇为富有的各部族来说,依然是个天文数字不说,李天养也还没有傻到真的就一点都不顾忌部族威胁的。

    洪门大开方便之门,出售海船给各部族所带来的影响,大多都是正面的,比如让洪门发行的银元拥有更多点用处,要知道土著人、特别是土著上层人物其实到现在为止,对于银钱的概念都还是有些模糊的。

    虽然在洪门采买物资原料,都需要这银钱作为中转之物,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以物易物,可是土著上层人物当中,平时有从部族中收取孝敬,又有洪门时不时地送礼分润利益,或是在自家地头上安身的洪门作坊等以实物抵租,大批量的银钱储存并不被土著高层所看中,故而大家都愿意采买诸多用得着又易于保存的物资堆积在部族当中。

    这样带来的问题,其实就是土著人实际上在经济领域上,无形中对于洪门的依赖性还达不到致命的程度,这也是诸多土著部族到如今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独立性的关键。

    而洪门放开土著人采买海船以后,一艘保存完好,战力不缺的四百料战船数千两银元的价格,使得诸多笨港联盟部族高层不得不开始懂得了银元的珍贵,渐渐开始在部族当中储备这些他们认为没什么用处的银元来。

    洪门同样能够借此淘汰掉不算稀少的海船库存,即便有其他的海上团伙从洪门手中采购二手海船,可是一来这些海船相比新船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