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116章 好事成双() 
将近五十吨钢材,石碌矿场小半年的积累,换来这么一个不成熟的蒸汽火车的技术,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极不值得的,可是在李天养看来,这却是必要的付出。

    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存在,那这个时代的科技又怎么进步呢?

    大明朝本身而要,在科技方面的累积,就已经落后了西方国家,只有像李天养这样着重于研究西方科技,追求西方先进技术的人才明白,西方人在物理、天文等新兴学科上面的成就,是何等卓越。

    比如如今洪门笨港学堂的物理课本,已经从李天养那个东拉西扯拼凑出来的物理启蒙,变成了从第谷。布拉赫、约翰尼斯。开普勒等西方科学家研究发现的,有着完整体系的物理科学。

    而真的是东方文明曾经没有辉煌过吗?

    那也不见得。

    曾经李天养自以为自己从后世带来点数学知识可以完全碾压这个时代,可是直到他们洪门对东方文明的古籍进行研究发掘,诸如跺积术、会圆术、天元术等等数学计算方式,让李天养这个自认经历了十二年教育的厚实穿越人才,都感到瞠目结舌。

    只是可惜的是,有宋以前还占领着数学研究先进前列,在改朝换代以后,这些蓬勃发展地学科就此断档,最终被西方所超越。

    李天养自然是个实用主义者,可是这也并不妨碍他因为民族自豪感,希望能让华夏大陆历朝历代备受打压的自然科学能够追上西方人的研究水平,这样至少在自己离世之后,能够为华夏留下些什么。

    当然,以李天养那功利性子,更多的投入是放在能够对洪门,对自己有着重大作用的学科上面,其他诸如收集西方科学著作、思想的事情,虽然他一直都在坚持,但是相比之下,力度却是小了不少。

    蒸汽火车的实验在李天养看来还算是圆满,接下来他在向陈材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以后,剩下的则是看着陈材他们忙碌着收集各种实验资料。

    至于李天养同样关注的蒸汽轮船研制工作,因为研发院这边虽然地处笨港溪一条支流,可是他们却也无法在这座支流大坝上方修建一艘船只来坐实验吧,这样花销不小。

    所以研发院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也能跟更有经验的造船师傅们共同探讨关于船下螺旋桨的防水方式,他们派了一支研究小组,前往笨港造船厂,与杨志所领导的造船厂师傅们进行合作开发。

    杨志这几年过得很充实,洪门如今已经有了三个大型造船掺厂,同时准备在吕宋马尼拉城池开设第四个造船厂,而三个造船厂的生产订单如今都已经订到了崇祯八年去了,说不出的繁忙。

    但是作为从研发院出来的人,杨志内心里依然对于亲手开发出新的及时有着强大的兴趣,如今他手握大权,在造船厂也同样没有放弃对科研的研究。

    当然,他们造船厂的研究方向自然要狭小得多,更多的是在研究新的海船,以及有关海洋方面的造物,“杨帆式”、“蛟龙式”西洋战船的仿造成功,其中杨志功不可没,到如今杨志更是将研究目标放在建造一艘比“蛟龙式”更大更坚固的海船上。

    蒸汽机的研发成功,让李天养提了新建蒸汽轮船的想法,研发院的成员极为重视的同时,杨志他更是非常上心。

    他组织了一批造船工匠师傅当中最顶尖的匠师,以及自己在造船厂中搭建起来的研究团队,与研发院派来的研究小组,日以继夜地进行着研究开发。

    洪门对于蒸汽火车的投入力度强大,自然对于蒸汽轮船这边的投入力度就要小了太多,如今洪门看起来不错,可是真心讲,像这样重大的研究项目,供养一个就已经让洪门吃不消了,哪里能够一次性供养两个项目。

    但是李天养却是低估了杨志他们对于研究新式海船动力系统的强大兴趣,即便没有李天养他们来自洪门本部的投入,杨志他们利用废弃的海船、货船进行改造,结合研发小组带来的唯一一台第五代蒸汽机,硬是达到了跟陈材领导的蒸汽火车相差仿佛的研究进度。

    当接到杨志发来的视察请求的事后,李天养都有些不敢置信的味道,整个人都被这突然到来的大好消息给砸懵了圈,直到醒悟过来以后,匆匆跟陈材说了几句话,就此离去。

    笨港造船厂建在笨港西北方向十里左右的海岸线上,与笨港入海口的位置滨海没有多远,只是这几年来李天养因为各种原因,却是少有来到这里视察过,而是放心地交给了杨志打理。

    如今的笨港造船厂,怕是可以说是大明朝周边最大的造船厂了,光是建造“蛟龙式”海船的大型船坞,就有三座之多,而相对较小的中型船坞,则有五座。

    也就是说,若是笨港造船厂火力全开建造大中型海船的话,他们能够同时开工建造八艘各式规模地海船。

    而现在李天养到来的时候,造船厂八个船坞当中,却是有五个船坞在忙碌着,船坞当中依稀能够看到崭新海船的龙骨、甲板、护甲等事物。

    “头儿!”

    杨志与李天养之间,倒不像李天养与笨港造船厂这样生疏,杨志总要时不时地前往其他两处造船厂走动走动,了解其中情况,自然总是会回到基隆镇与李天养一聚的。

    可是在杨志内心里,依然希望李天养能够对自己这些年来的心血给予评价,让李天养了解到这些年他杨志为洪门做出的贡献。

    “行啊你,杨志,不声不响就给我搞出这么大的一个惊喜,你说说,想要什么奖励,只要符合规矩,我一应满足你!!”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杨志信息里的蒸汽轮船造物,可是依据李天养对于杨志的了解,他相信杨志不会无敌放肆,欺瞒自己的,所以这一上来,惊喜交加的李天养当场就拍下海口,想要重赏杨志这位发小了。

    本章完

第1117章 笨港造船厂()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不敢揽功,蒸汽船的成功还离不开我身后这群师傅们的集思广益!”

    杨志倒是谦虚,连连婉拒了李天养的奖赏之言,而是简化他身后几个研发人员代表现了出来,指着他们说道。

    “这个我自然是心里有数的,可是你的功劳也是不容抹杀的。我自己心里清楚,实际上在你们研发蒸汽轮船的时候,不管事从物资金钱上,还是从关注力度上来说,我这个头儿做得还是很欠缺的。”

    “可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依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攻克难关,有所成就,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李天养侃侃而谈,但是眼神望向杨志和他身后都这一群或年老、或年少的工作人员,充满了诚恳和敬佩,让他们感到这一切因为李天养的肯定,都已经值得了。

    难得来一次笨港造船厂,有了之前在研发院视察蒸汽火车的兴奋之后,李天养此时倒是也不是那么心急火燎地区查看杨志他们的成果,而是让杨志他们带着自己,在各个船坞里转了一圈。

    “这几艘在建海船,两艘‘蛟龙式’是我们自己的,一艘是为德福轩建造的,剩下的两艘‘杨帆式’则是另外两家海商预定的。”

    杨志带着李天养在五个船坞在建船坞当中转了一圈,李天养才蓦然发现,原来己方如今的造船实力已经如此强大了。

    光是笨港造船厂这一家,就拥有上千人规模的造船工人,其中三百人为有着正式船匠、木匠技能证书的熟练员工,其余的人手不是干粗活的劳力就是前来实习的学徒们。

    随着笨港学堂当中毕业学子们的人数渐渐增多,在李天养的建议下,学堂学子在毕业之前,按照他们所学习的技能们能进行考核,考核成功的,颁发他们相应的技工证书,比如木匠、铁匠、船工等等等等!

    这样一来,有着相应技能的笨港学子们,在毕业之后寻求谋生之道上就有了明确目标,也让用工单位能够在招募人手的时候,在初见之时有一个较明确的认知。

    甚至连带着,笨港学堂学子们的技工证书也被大明沿海一带新兴起来的各式作坊、工厂东主们所认可,只牙科有一本洪门发放的合格技工证书,在沿海这些东主工厂作坊当中寻求工作,一开始的工钱就比旁人要高出不少。

    如此一来,反倒让洪门笨港学堂因此打出了不少名声,吸引了大明朝不少穷苦百姓人家拖家带口前来大元岛定居,倒是免去了齐三他们苦口婆心地招募工作,还为洪门带来了更多人口。

    “现在一艘‘蛟龙式’海船的建造周期是多长时间,一艘‘杨帆式’海船的周期又是几何?”

    李天养点了点头,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情,同时对于不解的东西不耻下问道。

    “随着造船工艺的改进,咱们船厂建造一艘‘杨帆式’海船只要五到六个月时间,而一艘‘蛟龙式则不超过九个月时间。”

    “若是出售给外人的简易版本的话,咱们的建造速度还要更快,至少提前一到两个月!”

    杨志自豪地回答道,他敢保证,在他领导下的洪门三大造船厂,造船速度可以说是冠绝整个大明朝,至少就他了解,东方海域的之多造船厂,就没有能比得过他们的。

    能有这样的造船速度,自然是多亏了杨志他们的努力,他们在仿制成功了“蛟龙式”、“杨帆式”海船以后,从来就没有懈怠过,依然对于这两款仿西式海船进行各种改进,从实践当真好寻找其中的缺点,同时对造船步骤进行细化分割,每样部件都尽可能地达到统一,使得构筑龙骨等步骤容易太多。

    虽然因此对于原材料的成本支出多了一点,材料浪费更多,可是又因为可以让不通、粗通木工的劳力们参与进来,减少了木匠、船师们的工作强度,同样也节约了不少人力成本,各有各的好处。

    “那这三座空闲下来的船坞,是不是因为没有活计啊?”

    李天养指着三座空置下来的海船,疑惑地问道:“要上课没有活计的话,你完全可以打报告上去,我们本部那边可以下订单继续造船的!”

    吕宋群岛一役,洪门赶跑了西班牙人,击败了颜郑一伙和自己的弟弟一派,可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洪门二十三艘由“蛟龙式”、“杨帆式”组成的主力舰队也损失殆尽,最后能够平安返回洪门基隆镇的战船,不足五艘。

    因此,此时洪门其实也是在休养生息,向养自己的三大造船厂采购来的大批的战船,弥补之前海战中的损失。

    “没,这三个船坞之所以现在空着,是因为其中两艘海船刚刚下水试航,寻找缺陷之处,还有一艘则是刚刚交付给吉仁堂,我让这船坞种的人手休息两日,随后又要开工建造海船了!”

    听到李天养的话,样子好看是大惊失色,连忙拒绝道:“头儿,你是不知道啊,我们这造船厂的订单,满负荷运情况下,完成订单都要两年多的时间,哪里还吃的下本部那边給的订单啊!!”

    “哦,那好吧!”

    李天养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他只是不希望这大好船坞空着,这会让他觉得有些可惜。丹水坑真要让他下订单隔空杨志他们的话,恐怕第一个跑到李天养面前的哭诉的,就是二丫、四喜她们这两个姐姐了。

    洪门现在可是勒紧裤腰带在生产,不说研发院那个吃钱的研究,洪堂舰队战船补充、火炮配备、齐三他们招募流民,哪一个不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啊。

    李天养说的轻巧,可是一艘“杨帆式”海船近万两白银,一艘“蛟龙式”海船三万两银子的投入,怕是以现在洪门财政情况,东拼西凑都难以凑出来。

    至于为什么洪门自己的造船厂,为自己的团队造船,竟然还要收费的问题,这就请参考后世的军工、国有企业,他们的运作方式,李天养可不希望自己麾下的作坊、工厂,最终成为一群蛀虫,没有竞争力。

    本章完

第1118章 初航() 
参观完整个笨港造船厂的五个船坞,花去了李天养他们一个半时辰的功夫,其他的地方李天养也没有时间在磨蹭,而是转头让杨志带着他们去看看新研制出来的蒸汽轮船。

    之所以叫轮船,是李天养的惯性使然,在提出这个概念的事后不由自主地久想到了后世的名称,使得这蒸汽船还没出世称谓就已经定了下来。

    然而后世当中叫做轮船,大致是因为第一代的蒸汽船多是以蒸汽机带动明轮,就好比一艘海船左右两侧或是尾部安装了一个轮子一样。

    而在这个李天养穿越的时代,从一开始李天养他们就摒弃了明轮牵引的方式,这样做固然会让杨志他们的研究更加简单,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