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这样,勤劳的百姓和那些占少数的有识之士们也能从日积月累地劳动中,发现和总结出种种经验,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

    在现代,种地其实已经变成了一项不需要太多经验就能成功的事情,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农科人员的安排,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最后,在收获的季节总能得到一个不差的结果。而在古代,这却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为了保证自家那几亩养家糊口的土地的肥力,农夫们是想尽了方法。

    他们不知道什么氮肥、磷肥,也不知道什么微量元素,但他们却总结出了轮耕、套种和深耕的方法,也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着种种考验帮助他们的资源,即使他们对于这些资源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完全说不清楚,但并不妨碍他们去使用这些手段。

    当初李天养一直以为,村里种地的那些农夫们连家里猪牛圈里的那些排泄物都不懂得利用,谁知道真当他了解了种地之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肤浅。村里人虽然不是那么的讲卫生,每家每户外都会散发出阵阵恶臭,而这些恶臭的来源,当然就是从那些露天的猪牛圈里传出来的。

    当圈里的粪便积攒到了一定程度和时间的时候,农夫们就会把这些已经发酵过的粪便收集起来,撒到自己家的地里去。而当吴道力带着大家用村里吃剩的鱼骨等骨头,焚烧成一堆一堆的骨灰,研磨成分,挥洒到田间地头的时候;当他带着少年们在饲养场旁边引小溪的溪水挖掘出一个鱼塘,定时带着大家清理鱼塘里的淤泥,挑到地里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让李天养掩面而逃,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而当吴道力带着大家,利用琼州独特的气候,施展了一番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套耕技巧,更是让李天养瞠目结舌。一块土地,在吴道力的手里,被他压榨出了每一分潜力,玩出了花儿来。再加上他到处收集的有关农业的书籍,总算让他大开眼界,知道了这个农耕大国的深厚底蕴。

    今天,李天养他们要为番薯施的肥料是已经发酵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农家肥。平常人家,总是等到需要施肥的时候才把猪牛圈里的粪便收集起来,运到田地里去,原因在于他们家里的猪牛不多,即使加上他们家人的排泄物,肥料的累积速度也快不起来。而李天养他们营地里则不同,加上一班小孩和在他们营地里打工的大人们,营地里一天要积累下500多人的排泄物。更别说他们还有一个庞大的饲养场,鸡鸭等家禽家畜排泄看起来不多,但是顶不住它们数量庞大啊,每日打扫收集起来的粪便也要好几百斤呢!

    别人家是担心肥料不够,他们却要担心自家的肥料用不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营地上下想了很多的办法,毕竟这样的玩意儿,丢了实在可惜,但是堆积太多的话又会给营地带来太多的麻烦。且不提这些肥料在太阳暴晒下腐败发酵,味道可以传到很远,光是因为这些东西可能给营地少年们带来疾病的危险,就不是李天养所能接受的。

    营地里,差不多有一半是12岁以下的小孩,大家都知道,小孩的身体并不健全,因此更容易被病毒入侵,在这个医疗并不发达的时代,哪怕是一场小病,都可能会带来死亡的阴影。在解决粪便问题的时候,李天养才知道,原来这些玩意儿在这个时代竟然是可以卖钱的,这让李天养瞠目结舌。而更让他想不到,也让他分外自责的是,这些粪便竟然是制作火药的一味重要原材料……硝石的出处。

    而这,其实在他当初所看的网络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火药、玻璃和水泥,这可是穿越者的三大法宝啊!李天养为自己当初看小说,太过囫囵吞枣而懊恼后悔,如今再想要回想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聪明人们,早就已经知道了通过在阴凉处堆积粪便,从而收集硝土制作硝石的办法。而在谭门村里,恰恰就有一个专门制作烟花爆竹的手艺人知道这些办法。硝石、硫磺,在大明朝,也是属于管制品,绝对不允许拿来大规模买卖的,硫磺还好些,药行里作为一味药材可以买到少量的成品,而硝石就只能靠这些手艺人们自己收集了。

    虽然李天养还没有专门的团队研发火器,可是作为火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本并不算高的火药倒是可以从现在好好研究并加以改进一番了。从知道硝石的生产方式的那一刻起,李天养就决定要建立一个硝石生产场,即便现在并没有大量的火药消耗,可真要等到那个时候的时候,李天养担心怕是要为这些原材料的来源而烦恼了。

    所以李天养在远离营地的一座小山山腰附近,寻了一个背阴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硝石场,由专人管理。而因为生产硝石,放置时间太久他们营地又用不完的肥料,则被他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营地少年们的家人,这样既让他们承了情,又能给李天养他们营地带来一点点收入。

    不是李天养舍不得免费送出这些玩意儿,只是当初救灾时,他见过了太多流民们以怨报德的事情,让他从此对明朝的这些贫苦大众们多了一些心眼。有些时候,你跟他们正大光明地做着买卖,反倒是在帮助他们,让他们心里能够心安理得。本来李天养就不在乎这点东西,所以他的价格定得就极低,一个铜板就能得到一百多斤的肥料,这绝对是村里所有人家都能够负担得起的价格。

    只是这些肥料,却要每天定时定量的供应,要不然李天养他们还真的没办法满足整个村子的乡亲,而且还会被像吴永康这种地主老财给一家就包圆了。

    对不起,17…21章我用的是作家助手上传的,传到第一卷去了,现在重新删除上传的,费了好大的劲儿!

    (本章完)

第133章 突然而至的辞职() 
少年们分工合作之下,施肥除草就在同一时间给完成了。新栽种的这十几亩番薯,也没有花费大家太多的时间,在吴道力的监督指导之下,这些本就已经掌握了的种植技巧的少年们,干的活计那是相当的漂亮。虽然说比起像吴道力这样的积年老手来说,是差了一筹,但是跟村里大多数的乡亲们比起来,那也相差仿佛了。

    哪怕以后这些少年当中有人最终也没有选择跟李天养他们出去闯荡,但是光是在营地里学到的这些个手艺,也能让他们再以后的日子里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了。

    看着这一大片整整齐齐地沟壑,仍在地里忙碌收尾的少年们,李天养心里充满了满足感。他没有大的本事,但是能预见到身边的这些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那也就不枉他费尽心力开办出这个营地了。

    “好了好了,大家都过来集合了。”活干的差不多了,吴道力看看天色,也是该到下课、或者说下工的时候了。

    “今天的活儿干得不错,我这些手艺也差不多全都交给你们了,再没有什么能交给你们的东西了。以后剩下的,也就是你们大家多去地里劳动劳动,多熟悉熟悉一下活计和庄稼的习性了。”吴道力说出这话的时候,其实有些黯然。因为他知道,当他说出这话时,那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再不能回到营地里来教授这群少年了,最起码,在营地里那些尚未成年的小孩们长大之前,他再没机会拿到每月半两多银子的收入了。

    虽然他已经有心拖了好一段日子了,李天养也没有跟他说些什么,可淳朴的性格,让他再不好意思继续拖下去,霸着这个位置不放了。当今天他鼓起勇气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虽然有些难受,但是内心也松了好大一口气。这两个多月以来,他都没有再教过少年们一点新鲜的东西,每天上课都提心吊胆的,生怕李天养会提出疑问,责怪他没有尽到责任。

    李天养听到这话的时候,其实也有些意外的,其实他也早有所察觉吴道力这段时间上课心神不安,又没什么建树。本来他还想再等一段时间,让吴道力有所准备,他可不想别人在背后说他过河拆桥什么的。不过如今既然吴道力自己提出来,倒省的李天养去当这个恶人了,让他在意外之余还多了一丝窃喜。

    只是接下来的生物这门课程,还要教授些什么知识,让李天养有些头疼。他本来已经有些眉目了的,可是当他在村里打听的时候,却是一无所获。嫁接水果和蔬菜,这是李天养为生物准备的下一个课程,可是琼州偏僻,人丁稀少,像这样的相对高端的手艺,全村里的农夫没有一个人会的。

    下课的时候,李天养先找到吴道力,跟他好好谈了一番,再让他带着自己开的条子去营地的账房处多支取了两个月的工资,算是他这几年来的奖励。

    “谢谢小爷,谢谢小爷了。以后要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找个人给我传个话就行。”拿着新到手的银子,吴道力脸上笑开了花。

    “这几年辛苦吴叔你了,教育我们这群不成器的小子也费了你不少的心力!只是你这一走,我们这门课程怕是要落下了,不知吴叔你有没有好的先生推荐,继续教授我们这些小子。”趁着吴道力刚得到一笔不错的工资,心情大好的机会,李天养想找他打听一下。

    “其实种地这些手艺,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彼此之间都相差不大,最多也就是熟练程度的不同而已。倒不是我吴道力说大话,如今村里还有资格和能耐教授你们新东西的,基本上是没有了。”听见李天养询问,吴道力收拢了一下笑容,正色回道。是人都好面子,谁也不会说自己吃饭的手艺不如别人,更别说他吴道力对于自己种地的能耐,那是相当的自信。

    “那我想打听一下,听说有人会使用嫁接这门技巧来种瓜栽果,种出来的庄稼别有一番滋味,这可是真的?”前面铺垫一番,现在李天养才接入正题。他其实早就想跟吴道力打听了,只是以前吴道力还是他们的先生,他怕贸然说出来,会让吴道力有什么别的想法。

    “是有这门技巧,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乡下村夫来说,这些东西太过华而不实了,学了也没有大用,所以也就没什么人去学它了。不过我听说,在琼州府衙那边,有位瓜农种出来的西瓜等物,相当不凡,估计他可能就会这门技巧。”听到李天养打听这个,吴道力有点失落,又有一点庆幸,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是吗?过段时日,等下面那些小家伙们长大些,有力气了,恐怕还要麻烦吴叔你继续教导他们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李天养表面上不动声色,可心底却是兴奋不已。

    “哪里哪里,都没帮上你什么忙,还白拿了你这些银子,让我哪里好意思!”吴道力从李天养嘴里得到以后继续请他教授下一批小孩的答复后,比他刚刚得到那几两银子还有高兴,嘴里一直谦虚,身形也越发的卑微了。

    送走吴道力,里天养就开始思索起吴道力嘴里那位瓜农起来。

    古代农民们其实一直都在对种植的庄稼进行优化,可是在他们的固定思维当中,其实很少会想到过利用不同种属的粮食物种来培育出全新的物种。而嫁接,却是他们几千年来墨守成规当中的一朵奇葩,但却被他们利用到了果树和瓜菜当中去了。作为后世而来的李天养,虽然并不知道杂交粮食是怎么一回事情,但并不妨碍他想要通过当前时代所有的技术和技巧,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粮食品种来。

    当然,像这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培育的事情,李天养肯定不可能让一群人都参与进来。他早就下定决心,把他私下观察到的那几个有天赋和兴趣的少年给培养成专职的研究人员。

    (本章完)

第134章 身边的人() 
现在要去琼州府衙那边找到这位瓜农,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李天养只是把这个消息给记在了自己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然后就把它放到了另一边。今天,他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安排。

    种地、割红薯藤喂养家畜家禽也算是每日必做劳动之一,今天上课也算是一方两便了,省了大家课后劳动的强度了。所以,今天应该集体劳动的时候,需要大家下力的地方也就少了很多,劳动密度也就比平日要少上许多。既然有了空余的劳力,李天养也就蹭上了这点便利,偷了稍许的懒,独自往作坊仓库里行去。

    作坊仓库里早已堆积了许多这段日子以来生产出来的成品,按着各自产品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竹篮、竹筐伙食木箱里,堆积成山,不时还有人进进出出把今日生产处的成品往里面运。在仓库的门口,早已嫁为人妇的丫鬟二丫正拿着一本厚厚地账簿仔仔细细地盯着进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