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7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发现帽盔山上耿孔两位副总兵动静诡秘之后,外卫便动用加急快信,将其情况汇报回了大员岛上李天养的手中。

    耿孔二人如今好歹也是东江镇将士重话的四把首领交椅之一,除非有真凭实据摆在大海面前,否则就算是东江镇名义上的头把交椅尚可喜总兵,也不好将这两人怎么样。

    更何况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若是不明不白地将这两个大将给拿下,说不定反会引起洪堂军队人心动荡,让洪堂军力受损。

    为今之计能拿主意的,也就只有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李天养,由其决定如何处置这两位总兵,也能说服此时远在辽东关外的吴杰、尚可喜等人动手。

    李天养陈为此想了很久的时间,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李天养可以说是输不起这场战争,所以他所需要顾虑等东西实在太多,远不是他所展现给大众时的表现那般轻松。

    最终,李天养抬起笔,在一条信纸上开始书写起来:严密监视两人动向,无有任何反叛行动时,绝不可轻举妄动。

    到头来,李天养还是愿意相信这两位总兵对于洪门的忠诚的,虽不是出于什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类的想法,但是李天养相信,凭借洪门所展露出来的前景,以及洪门所给予这两位总兵的厚遇,至少不会让他们在洪堂军队与大清军队主力胜负未分之时,做出决定。

    而此时他们手中上万的东江镇军队,其中可是有不少是他们两人亲信掌握,想要赢得这一场战争等胜利,李天养就需要团结现有手中的每一分力量。

    而正如外卫所汇报回去的预警,大清人确实找上了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个曾经的清朝将领,向其徐下了各种高官厚禄的代价,试图打动这两个从来就意志不够坚决的武将,让其反戈一击,帮助自己打赢这一场战事。

    只是大清人给予的高官厚禄,摆在了两个从来都不算是忠诚之人的面前,虽然确实让这两位总兵大人心有所动,可是却也没有让其将心动化为行动,放手背叛自己当前的主人。

    这却是连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自己都有些没有想到的事情。说来这大清人给予的待遇实在不小了,汉八旗任何一旗旗主的职务由他们两人挑选,赏银数万两,封地两个县等等条件之外,他们还能凭此继续谈判。

    大清人与洪堂军队之间的较量,让多尔衮亲王从一开始的信心十足,转变为开始有些担忧起来。他的担忧,不是害怕自己战胜不了眼前的敌人,而是害怕最终战胜了眼前强敌之后,他们大清八旗战士会损失惨重,进而影响到他们南下攻下幅员辽阔的大明疆土,建立起一座万世不易的大清版图。

    只有将大清版图扩张到这个的地步,他多尔衮才有可能将国内为数众多的对手踩在脚下,才能让自己的威势达到顶峰,进而登上那一座被黄毛小儿所占据的皇位,无人再敢质疑。

    年轻的睿亲王,还没有消灭眼前的敌人,就已经开始在筹谋着未来的大局,为了这一大局,他并不在意付出一些身外之物来拉拢一些敌人,让其为己所用,这样的心胸他多尔衮还是有的。

    连范文程、邓长春、张尚这种前朝皇兄重用的汉臣,多尔衮都能继续重用,更别说拉拢一些敌人,让大清勇士们少些损失的事情了。

    虽然从内心当中,多尔衮看不起汉人的贪生怕死、欺软怕硬等等卑劣性格,可是他却也同样心知肚明未来大清朝想要占据南方富庶的土地,最终还是离不开这些汉人文臣武将,只是多尔衮需要这汉人们明白,他们就算立下赫赫功劳但也都是奴才、下人,而女真勇士才是主子,可以生杀予夺他们这些奴才的性命!!

    这才是年轻的睿亲王,对于身边汉人文臣武将,既有赏赐又有严惩的真实目的。

    “老耿,你倒是给个准话儿啊,咱们到底反还是不反?”

    作为多年的老搭档,孔有德向来是跟耿仲明是同进攻退的,即便其实他内心对于大清任给出的待遇十分心动,但是他依旧还是习惯性地看看耿仲明的选择。

    “……”

    说自己对于大清人许下的诺言不动心,那自然是违心的,可是在大清朝中带过一段日子的耿仲明,对于大清人看待汉人的眼光和态度,却是多有认识的。

    当初他们在大清朝重话,看似掌管着大清唯一的水师,手中权力不比现在来的少,麾下儿郎甚至远比现在还多,但是他们两人却丝毫不敢懈怠,做官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引人注意。

    那点日子里,哪有一丝一毫为官等潇洒与豪迈,更多的还是源自于对大清女真任的恐惧,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哪个女真贵族进而被其砍了脑袋。

    这样的事情,在大清超中不罕见,虽然这清太宗皇太极渐渐拔高了汉人的地位,可是这睿亲王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女真人,耿仲明他们两人在大清为官时却是有所耳闻的。

    而在洪门这些年里,虽然同样要遵守不少的规矩,其规矩之繁琐,甚至远超他们在大清、大明所经历的,但是只要不触犯这些规矩章程,他们却能在洪门当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用担心其他麻烦。

    更让他们所稀罕的,是洪门当中你永远想不到的新奇之物:两个轱辘加在一起,便能跑的飞快的自行车;如同一条长蛇一般,披负数万斤也能健步如飞、不知疲倦地蒸汽火车;没有风帆,却能一去千里的轮船……

    种种的种种,让耿孔二人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他们两人的后辈子侄,想要选择怎样的人生都可以。而在洪门的地盘当中,任何一个职业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都有各种不可知的可能,登上各种高峰。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失落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手中的特权,将不会像大明朝、大清朝的贵族一样,传承给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后代想要有所作为、成就,那就需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自己能够留给后人的,也就只有那相较普通人,更加富裕一些的身家而已了。

    两个团体,完全不同的地位和待遇,让耿孔二人多有犹豫,既心动于大清人的高官厚禄,同时又舍不得在洪门的温馨自在生活。

    此时此刻他们二人也很明白,若是己方发动叛乱,对于远征东北的洪堂军队来说,打击必然沉重,甚至很可能因此而战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同样的,若是己方继续坚守帽盔山,与凤凰城中的洪堂主力互成犄角,却也未必就怕了这一支大清军队。

    听说,由安先国师长所率领的洪堂骑兵师,如今给大清后防补给线造成了不小压力,使得大清固山额真岳东为了追逐骑兵师脚步之时太过焦急,却是中了一次埋伏,损失不小。

    最后趁着大清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安先国一部骑兵师再次拿下大清一支辎重军队,烧毁大清运送梁超物资的车队,造成如今南下数百里,进入洪堂掌控地盘的大清主力军队粮草吃紧。

    各种各样或有利、或不利的情报,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耿孔他们这样的坐镇大将手中,让其对于大清人、洪堂未来前景判断左右摇摆不定,不知道最终胜者为谁。

    “要不然,咱们还是再等等吧?”

    实话说,正是因为耿仲明的犹豫,让洪门外卫察觉到一些不对劲儿,否则早在开战之前大清人密使造访之时,若是耿仲明他们两人决心反叛的话,怕是这帽盔山都早都已经易主了。

    “在我看来,咱们洪门取胜等几率仍是极大的,你说说看,有着这么多火器在手,各种新奇造物辅助的情形下,这只知道坐在战马上打天下的女真蛮子咋可能是洪门的对手。”

    “更别说这一路上,咱们对大清人的部族、城镇造成了多大的破坏,你心中没有一点估算?”

    “就凭这大清人在关外的部族人口数量,如今遭受重创之后,对方未来能有多大的成就?”

    耿仲明作为两人搭档的军师,它所想所思却是更为深远,远比孔有德更加看重眼前利益想得更多,说出来的话,却也能让那个孔有德服气。

    看起来如今大清人与洪堂军队等较量当中占据了上风,但是这一路上洪堂军队所给大清人造成的破坏力,远不是这么短时间就能展现出来的。

    加上洪门本身所展现出来的前景,还有如今两人的地位、家人亲眷考虑等等,都是耿仲明心中犹疑的重要因素。

    “可是这大清人会不会等咱们呢?过了这个村儿可未必有这个好处了呢!”

    孔有德心中受利益诱惑,却是不甘心地想要再劝一劝搭档。

    “你以为,咱们能在这山上坚持多久?”

    耿仲明抬头笑了笑问道。

    “如果咱们真要坚守,至少一两个月他们女真蛮子别想登上这座山!!”

    孔有德霸气地回答道。

    “那不就得了!连咱们都有这般信心,更不用说在凤凰城的吴杰军长他们这一支主力了,以我的估计啊,他们想要坚守凤凰城的话,怕是这大清睿亲王亲自上阵,也难能打下这座城池呢!”

    “除非城中弹尽粮绝,或是又有其它变数,否则吴军长他们坚守三个月以上完全没有问题。”

    “越是坚守时间足够长,女真人损失足够惨重,他们露出虚弱姿态越久,对于他们统治范围内的其他游牧民族和汉人、朝鲜将领们来说,心中必然会有其他想法,到时候咱们的地位荷选择,也将会越发重要。”

    “所以你不用担心这大清人会收回他们的条件,你反而应该想想,咱们到时候应该要下什么样更好的条件,才是对咱们更有利的事情!!”

    耿仲明老谋深算地一席话,说得孔有德连连点头,深深感慨还是自己这个搭档更加想得深远。

    只是在耿仲明看来,他更希望能够看到,在自己做出选择之前,这陷入到被动状态的洪堂军队能够有其它变化,否则自己真的会为了前程考虑,投效这大清女真蛮夷。

    

第1423章 关内的动静() 
于凤凰城的吴杰一部来说,他们这一场坚守,还是在等待他们另外一支军队的到来。

    关外的战斗情景,已然传播到了关内大顺与大明两大势力当中,大顺朝刚刚吃了大清驻守大将鳌拜的亏,短时间里似乎没有胆量再做小动作了,可是大明王朝数百年王都被占据等耻辱,让崇祯皇帝不可能咽下这一口气。

    对于洪门暴露在外,大明朝廷争论再多,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地是,因为洪堂在军队在关外闹出来的这般大动静,确实给了大明军队一个天赐良机,夺回属于他们大明朝的王都与北方土地。

    迁都南京已经有了快一年的时间,崇祯王朝的财政不但没有因为北方国土的损失而有所削减,反而手辽东边军这个大包袱,以及北方天灾人祸横行之地被大清蛮子占据,让那个户部少了太多负担,进而使得明朝财政渐渐变得有所富余。

    更何况随着王都南迁,不可避免地让朝廷对于南方的统治更加稳固,北方关于与南方本土势力之间的较量、争夺权力等等行为,无形当中倒是给了崇祯皇帝不少机会,安插自己的亲信之辈在江南之地。

    原本江南就是当今大明财政收入等重点对象,而在损失了辽东数十万大军的人丁之后,固然让明朝军队实力大损,但是很快同样不得不承认,大明朝吃粮要银最大的那一张嘴,也因此烟消云散。

    财政的富余,以及不用再两线作战的优势地利情况,让崇祯皇帝可以专心致志地将有限的资金物资投入到山东一线的明朝大军当中。

    孙传庭作为当初拱卫晋豫等地的总督,数次征战沙场不胜,原本按照崇祯皇帝的性格,早就应该将其夺职入狱问罪了。不过其在带领大军渡过黄河以后,将军队交由当地巡抚王公壁后回朝领罪,不成想孙传庭人还没有出山东地界,济南府王公壁就传来一场兵变之危,山东孙之獬伙同当地驻军北上妄图投效大清人,并在北归明军将士中大肆收买人心,差一点就将济南府攻下,献给黄河北岸的大清人。

    朝廷紧急情况下,重新启用在山东明军当中声誉极高,威信极重的孙传庭,让其回归济南府平叛,在其打起旗号回归济南府后不久,济南府十数万明军全员响应,最后将妄图反抗的孙之獬一伙人连根拔除。

    经此一役之后,南京方面的崇祯皇帝也算是明白了,此时北方诸位封疆大吏不是死的死、伤的伤,还能有所作为的,也就不剩多少了。

    自己身边这一群文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或是一把好手可要是让那个他们辅助自己打回北地,重夺祖宗基业,却是有些困难。

    故而,崇祯一反之前的凉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