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7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可真是便宜了这两个老小子了!”

    大清皇宫之中,两位至死都还保持着仪容仪表,端坐在大清皇座一左一右的两位亲王尸体,最终被哄她不够军队给发现,并保存了现场直到尚可喜他们的到来。

    孔有德既有惋惜,又有几分老怀大慰之情,发出不甘心地感叹道。

    “人死为大,至少在最后一刻,他们的选择也配得上他们身为大清亲王的身份。”

    尚可喜无悲无喜,放下以前,或许他还会为有了此等功绩而兴奋,为多年心愿得尝而自豪,但是现在洪堂军队在他们带领下,建立了一道又一道功勋,在他看来本就应该如此而已,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

    “加紧攻势,防范大清残余份子狗急跳墙突围!”

    同时,尚可喜还不忘叮嘱身边士官们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最后这一步咱们越是得办的漂亮点!”

204 身边的人才() 
大员岛基隆县,水师提督府衙门更名为南海王王府,但实际上其内里的布置一点未变。

    李天养没有趁机加筑衙门单位,反正如今基隆县的政府机构职权明确,工作岗位荷地址也早为当地百姓所熟知,李天养却也没必要大肆花销,做那用钱来赚面子的事情。

    “……大清礼亲王代善、肃亲王济尔哈朗两人畏罪自杀,其余残余将士几乎被我军队剿灭,唯一一支不足千人之队伍,在盛京昂邦章京巴彦的带领下,逃出了我军包围网,窜入大清原始丛林中,暂时不见踪影。”

    “……大清顺治皇帝为首之北逃残余,绕过叶赫伊通部地盘远渡北方,具我军派出斥候情报现实,对方最终落脚点,是距离盛京超过六百里的隆安府城。”

    “如今东北已然冰冻,将士们在完成对盛京城的占领后,便暂停了对大清军队的军事行动。”

    一封封来自辽东吴杰他们汇报上来的文件,让李天养和洪门大本营的成员们,能够了解到辽东战局发展进程。

    “呼!!”

    李天养心中长出一口气,心情觉得格外的开朗,大清于他而言本就是一个心魔,从后世带来的历史记忆,让其对大清充满了畏惧等等复杂情绪。

    直到现在,将大清爱新觉罗家的人,赶到了更为艰苦和遥远的苦寒之地,至少数十年内对方是不可能再有多大作为了!

    而洪门有这数十年时间的发展,必将更为强大,哪里还会在意区区一介女真蛮夷呢!

    “将这个大好消息通告全岛,让咱们的百姓们知道,他们的子弟兵们立下了何等功勋!”

    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怕是城府渐深的李天养,此时也是掩饰不住内心喜悦,脸上挂着笑容地下达指令。

    “是!”

    李天养身边的秘书,同样笑颜开展,大清人的强大,不仅仅是李天养一个人的噩梦,其实又何曾不是汉人们心里的一根刺呢!

    洪门麾下百姓来源广泛,可即便是来自于江南的百姓渔民,对于大清女真人的传闻,也多半是凶神恶煞,强大无可比敌的坏人,更不用说哪些原本就饱受大清残害过的北方难民之流了。

    消息用文书的方式张贴在了各居委会的板报上,随即又被刊登在大员岛各家报纸之上,很快变为大众百姓们锁熟知,引起了阵阵震动。

    “大清两位亲王的尸首,也在运送回大员岛的途中,门主您让人将它们运回来,有何用意吗?”

    即便已经被大明崇祯皇帝封为南海王,可是在平日里李天养依旧不喜欢这个称呼,反而更喜欢大家叫他门主。

    当然,李天养如此作态,引得底下不少将士和官员们的不满,纷纷上书李天养让其穿戴应有之冠冕,居行也该有匹配的制度,但是确都被李天养强势地压了下去。

    李天养以最大的毅力,在抵挡着权力给他带来的诱惑,他很清楚坐上王位其实很简单,可想要再从上面走下来,没有外部不可抗力因素的话,只凭李天养自己等毅力,却是极难的。

    “我就是想要咱们洪门等百姓们亲眼见证一下,所谓满万不可敌的女真人亲王,其实也不过是跟咱们一样的一个鼻子两只眼睛,哪里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凶神恶煞!”

    李天养并未给予对方准确答复,难道他要告诉对方,将这两具亲王尸体运回来,只不过是李天养自己想要亲自确认大清的衰败?

    “哦,不过属下还是要说一句,对方毕竟是一国亲王,咱们与对方再是对手,人死之后没有必要再对对方尸体做出其他动作!”

    秘书处如今的秘书长,不是别人,却是当初被洪堂特战小队的人,从明朝京师当中劫持过来的洪承畴。

    在大员岛上待了已经好几年时间了,洪承畴受到李天养的热情款待,除了不让其以真正名分示人以外,其余方面却是再也没有多加阻拦。

    要知道,像洪承畴这样的一朝封疆大吏,本身地位极高,民间却是少有能够真正见过他的人,就算同在官场上打拼的人,也难得能再中枢朝堂中见到洪承畴本人之面。

    加上这个时代素描、画像极难留在太多实证,故而洪承畴也好、吴三桂也罢,在大员岛上生活了好几年,愣是没有人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

    或许,其中南洋商会的东主们有人见过洪承畴、吴三桂其人,但是如今他们与洪门一条绳上的蚂蚱,倒也不至于拆了洪门的台,徒让自己不自在。

    而越是在洪门之中行走,洪承畴和吴三桂两人锁受到的冲击越大,火车、轮船、自行车等等新兴物件儿,对于平日里百姓们所带来的便利,一眼便能看出来。

    但是身为军政人才,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所能够看到的,更是不仅仅局限于眼前民生方面的益处,这些东西在军事政治上的用途更比在民生上还要重大。

    洪堂军队的操演、训练,新式火枪、火炮战术的更新换代,哪一样都让洪承畴和吴三桂两人,有一种深深的落伍感。

    身为大明弃臣,洪承畴对于大明的忠心,其实在京师天牢之中时,便已经消磨大半了,加上他本人善于审时度势,历史上也不是一个忠诚不二之辈,渐渐在李天养的优待下,开始踏足洪门政局,成为李天养的智囊。

    倒是吴三桂其人,早前受到李天养从后世带来的固有观念,在刚开始时着实吃了些苦头,被李天养认为是汉奸的情况下,过得虽然不说很差,但是夜说不上多好。

    好在他当初就职于洪承畴麾下,后又因为有心救护洪承畴,于洪承畴处接下了善缘,在李天养有心收买洪承畴人心的情形下,洪承畴多番求情,最后李天养也是顺水推舟,让吴三桂在洪门安定下来。

    不过洪门如今的升迁有其定例,就算是李天养本人想要提拔人才,也需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而行,故而到的如今洪承畴在李天养身边做着秘书长,而吴三桂则刚刚从笨港学堂进修毕业没两年,在洪堂鲸部担任一名营长之职。

205 大明应变() 
其实在捷报传过来的时候,身为李天养秘书处秘书长,按照洪承畴自己意会也就是幕僚的职务,他内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失落感的。

    自己大半辈子与辽东女真人打交道,深知女真人的强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后却是败给了一个大本营身处遥远南海之上的民间势力。

    这让当初身为薊辽总督的洪承畴自惭形愧,同时却也对洪门强大的战斗力莫名心惊,而其心向洪门之情,也渐渐坚定起来。

    洪承畴自认不是一个迂腐之人,对于大明朝,他自觉已经尽到了身为人臣锁能做的一切了,而今他受李天养优待远胜大明皇室恩威,以它本人老迈之身,也是时候为自己等子孙后代考虑一番了。

    洪门对洪承畴的优待,不仅只体现在他本人身上,同时其在大员岛生活这些日子,他那一大家子就在一海之隔的家人们,也被陆陆续续、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大员岛,与洪承畴团聚。

    同时,洪承畴庞大家族的子弟们,也渐渐开始融入到洪门生活中,年幼的孩童们进入笨港学堂学习新式知识,年轻的士人们则在接收一定新式理念熏陶后,通过考试、招募等方式融入到洪门各个行业。

    大清两名亲王尸首运送回大员岛上时,不仅惊动了洪门麾下的百姓,引起他们热烈的讨论和欢呼,同时也震惊到整展开兵锋,加紧收回失地的南京城中的一干大明朝臣和崇祯皇帝。

    “李天养这厮到底要做什么?你们谁能告诉朕?”

    洪门越是强大,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就越是紧张,而其中最为震怒的,却是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眼看着大明朝与大顺李自成之间的战事,正朝着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发展,突然大明朝便接获了洪门战胜大清,并占据大清王都盛京的震撼性消息,让一干原本还因为兵临洛阳城下而沾沾自喜的大明君臣们,无不感到惊恐与震怒。

    “陛下息怒!”

    “南海王与大清人之间的战事,其实于我大明而言,未必就不是一件坏事,双方势力皆是强手,便是分出胜负,怕也是两败俱伤之局。”

    “至少,南海王未趁我大明举兵攻打大顺逆贼之时,做出威胁我大明之事,却也能看出他们忌惮我大明之心。”

    奉天殿中,首先出来安抚崇祯皇帝心情的,便是当前大明首辅史可法,虽然自己内心也是惶恐、震惊等情绪陈杂,但是至少在明面上,史可法却是不得不尽量挑出洪门此行对大明有利之处。

    “只要南海王一日不与我大明翻脸,则我大明就更多一分信心,积攒更多力量收复失地。”

    “哼!”

    “你们除了说这些妄言之外,还能有什么建树吗?”

    崇祯皇帝也是羞恼交加,面对底下这群酒囊饭袋般的朝臣,他心里充满深深的无力。

    “臣等无能!”

    一群朝臣除了垂首告罪以外,再无其他言行。

    其实,若是没有洪门这个强大对手来做比较,他们大明朝这半年多来的成果也真的是值得大家欣慰的。

    督师孙传庭与大将左良玉两师,已经在洛阳城下完成了汇合,霍乱大明超数十年的罪魁祸首李自成,却是带着大部分残兵败将西窜逃入陕西地界,进入到长安城中苟活。

    田见秀、刘宗敏等大顺朝在河南地界的驻军,在孙传庭与左良玉两支军队的兵锋之下,却是步步败退,损兵折将无数,如今只能龟缩在大顺王都洛阳之中,成为大明兵锋之下的瓮中之鳖。

    再给孙传庭很多左良玉两月时间,这不可能生腿跑掉的洛阳城以及城中将近十万大顺官兵,都将成为孙传庭他们手中功勋。

    除此之外,河南大部分失地已然收复,除了与陕西地界相交的几个府县还在大顺官兵手中之外,大明已经打通了京师与南京之间的路线,再不用绕道山东往来补给。

    除了在军事上建树颇深外,在经济上受到洪门影响,大明朝在吃到大航海时代带来的红利之后,对于闭关锁国等政策有了明显改善,至少不会像前几任皇帝在位时那般坚定。

    户部财政收入,在少了大半的流民负担、北方税赋土地增加、江南工商业发达、以及航海贸易带来的种种利好影响下,一年更比一年资金多,使得他们能够支撑起北方的收复之战,却没有沦落到无钱发饷等地步。

    “你们除了回说这一句之外,就不能有点别的花样吗?”

    崇祯如今年岁也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加上一直以来喜欢事必躬亲,造成他总是时不时地生病,隐隐感觉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好在太子朱慈烺已然成年,这些年跟在自己身边倍受栽培,倒也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不至出现后继无人的窘境。

    “遣使前往大员岛,询问南海王出兵大清缘由,同时下旨犒赏澎湖水师将士,具体封赏你们拿定主意吧!”

    “着锦衣卫北镇抚司,速速查明洪门在关外一战兵力损失情况!”

    “对待洪门齐心堂、以及与其有瓜葛之商号势力方面,不要过多为难,免得徒生事端!”

    最是无奈的事情是,明明自己千百般不愿意封赏洪门子弟,可是为了安抚人心,他却又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用功名利禄作为筹码,来维持如今与洪门之间的关系。

    迁都南京之后,崇祯皇帝的性格一点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他不敢说是独断专行的暴君,可也是性格喜怒不定,行为处事更多冷酷无情而自私。

    可是随着经历的事情更多,帝皇之术却也多有进长,以往他身为帝皇所不愿意做的事情,现在也能被其忍辱负重地接受起来。

    “臣等遵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