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北方版图饱受摧残,这些世家豪族的数量正好处于他们的最弱小之时,等到未来他们缓过神来,重新恢复过来,再想有这样的动作,恐怕会比现在困难太多太多。

    

297 慢慢发展() 
四月对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北方土地来说,正好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刚刚换了一个统治者的北方百姓们,重新恢复了生机,在化冻的土地上奔忙起来。

    “……凡家中劳苦贫困者,可向当地政府机构提出申请,借贷粮种与工具之用……”

    晋阳县因为洪门政府未有沿袭明朝官府制度关系,从九边重镇降级为一县之地,如今在其地盘中,又划分了数十个乡镇。

    在各个乡镇,以及乡镇统辖的村落之间,刚刚多分了数十亩良田的百姓们,因为实际拥有已经重建了地契的土地关系,已经渐渐习惯了种种与大明统治时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

    “……现我洪门有高产作物红薯、土豆、玉米等,并有专门的种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有兴趣者,可到农业局进行询问(此类作物,每季每亩最少能收获三石粮食以上)……”

    诸如此类的各种信息,都悬挂在了乡镇政府,或者村委会所在办公点的门口,虽然大多数百姓并不识字,但这并不妨碍此类消息通过种种渠道,传递到底层百姓当中。

    此时红薯、玉米一类作物,在大明朝虽然并未完全推广,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开始种植起来,使得它们高产的信息传递到了底层百姓耳中,让其充满了兴趣,至少有几分好奇。

    北方的气候,本身便不如南方那边适宜种植农作物,加上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影响,一般都只能种植一季的粮食罢了,故而百姓们对于高产的农作物,有着天然的好感与兴趣。

    新京市,现今华国繁华首都之中,城郊五环外的一处灰白色密封建筑,建筑体大门口树立着一扇门匾,上面书写着“华国科学生物研究院”几个大字,大门口几名真枪实弹武装站岗的华国战士,充分说明了该研究院的重要地位。

    就在这座表面无有特色的巨大水泥建筑体地面以下五百米深处,一个繁杂的研究实验室群中,正有无数穿着白色大褂的研究人员忙碌地工作着。

    其中最深处的实验室中,一名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眼镜,身披白色工作服的女性研究员,正端坐在实验室里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下,神情专注地注视着显微镜下密封完好的实验切片。

    一边操作观察着显微镜下的切片样本,女性研究员一边还分心对显微镜一旁的摄像仪进行实验记录。

    “第3774次实验,改良后的cⅡ型感冒病毒靶向注入实验受体中,通过观察发现,实验体基因组中第13869至13884对基因出现变化,证明靶向病毒已对该基因链进行改造。”

    “经过十五日来的仔细观察,实验体体质有所改变,身体机能增强,情绪变化凸现,易躁动不安,进食频繁……”

    “……”

    有序而缓慢的陈述事实,被女性研究员身前启动的摄像头荷麦克风记录下,并存入实验室中那台虚拟3d显示电脑中。

    “陈宇,陈宇!”

    实验记录完毕,邋遢的女性研究院此时抬起头,发声呼喊实验室中原本该出现的助手。

    “对不起,张瑶博士,陈宇博士今早发来视频信息请假,他的感冒越发严重需要前往医院检查一日,今天由我来代替他协助您的工作。”

    一名同样穿戴着工作服的研究员,在听到女性研究员的呼喊后,迅速过来向其解释。

    “……”

    叫做张瑶的博士研究员,抬头望了一眼眼前依稀有些面熟的研究员,确实在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来:“你、你叫什么来着?”

    “张瑶博士,我叫杨旭,是来自青华大学的研究生,是您和陈宇博士的助理研究员。”

    年轻的研究员对于眼前清秀的女子忘记自己姓名之事,一点都不意外,谁都知道,眼前这位在国际基因学和生物学上有着卓越造诣的女子,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性格,除了她所熟悉的知识以外,其余的事物基本不能如她的眼,更别说被她所记下来了。

    “哦,那好,现在该是给动物实验室的小东西们喂食的时间了,你去给他们喂食吧!”

    轻轻一句哦字,张瑶博士随口将事情吩咐了下去,仿佛压根儿就没想记住对方的名字一般。

    “对了,记得穿戴好防护服!”

    临了,像是突然想起来,张瑶博士抬起头慎重地对杨旭叮嘱了一句。

    “好的。”

    搞了半天,张瑶吩咐的事情,竟然只是给一群小白鼠喂食而已,可是即便只是这件小事,在杨旭行动中可看出他却也格外的重视,因为这是他进入实验室以来,张瑶博士第一次吩咐他干的工作。

    喂养实验小白鼠的地方,与张瑶博士她们只有一墙之隔,可是这一墙之间,却是充满了一整套最先进的杀菌设备,每每张瑶、陈宇他们进入小白鼠的生活区,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条例。

    杨旭不是第一次踏足这间喂养着数百只小老鼠的实验室,但是像今天这样,由他独自一人踏足此地,却是他进入张瑶博士的研究小组三个月来的第一次。

    原本可爱而温驯的实验小白鼠,在这间实验室中展露出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一面来。

    有的小白鼠,身上皮毛已是脱光,露出皮毛下肉色的肌肤,而在细薄肌肤包裹下,眼神不错的杨旭,甚至能够看到这只小白鼠身上的每一条血管,包括毛细血管。

    有的小白鼠则是性情暴躁,随着杨旭的接近,它们用已然扭曲的爪牙使劲挖凿着不比钻石脆弱多少的超钢化玻璃,哪怕因此将爪子撕落,几只小爪子鲜血淋漓,它们仿佛也完全没有感觉。

    而更多的,则是一副奄奄一息的神色,萎靡不振地趴在属于它们的玻璃格内,直到杨旭将一份份养料送入到格内,它们才闻着食物的气味开始蠕动,为维持它们渺小的生命而艰难挣扎着。

    第一次踏足这里的时候,杨旭整个人差点被吓懵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只只小老鼠,竟然会有如此狰狞地一面。

298 传授技术() 
“这红薯以浅坑埋入,一个月左右便会开始长出根苗。”

    沈河来到萧义福他们的冯家湾一天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工作,将他带来的数百斤红薯給利用了起来。

    冯家湾村长冯伟从自己家的田地里,分出一块土地出来,供给沈河作为栽种红薯之用。

    整个冯家湾两百多口人,都被村长冯伟給叫了过来,一同听取年轻的沈河手把手教授这听说来自遥远海外的高产作物。

    “……咱们栽种的耕地,间隔一尺挖出一条沟陇以便种植红薯苗,土地选择上,只要尽量别选择低洼地带,一般土地就可以……”

    “……红薯苗长到一尺深时,咱们就可以将其用镰刀齐根儿收割下来,在栽种之时,只需将红薯苗根部压入沟陇底部,埋土三四寸为佳。”

    “……作为种子的这一顷土地,红薯苗可以无限繁殖,只要你们不将其从土地当中挖掘出来,那么只是这数百斤的种子,便足够你们村子大半的土地苗种之用。”

    沈河极负责任的,将自己多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传授給这些素不相识的百姓们。

    底下被村长强硬拉过来,满心不情愿的村民们,大多脸上都带着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这些靠务农为生的人,吃的就是这门手艺,哪里还需要这个年轻人教导呢!

    “……”

    沈河第一天传授的,是红薯的种植技术,同时带着一群村民实际操作,将他所带来的这数百斤红薯种給种植下地里。

    第二日,他则带着大家种植玉米,相比红薯的种植,玉米显然技术要求更高一些,比如利用粪肥泥土制作营养块,提前一夜将玉米种浸泡在用日常搜集的肥料制作的营养液等等。

    随着这些有着极大讲究,同时在沈河的循循善诱讲解中所感受到似乎很有道理的知识,逐渐被百姓们所看到、学到,大家之前对沈河的轻视之心,渐渐地化为了敬佩和感激。

    感激的原因很简单,像这种营养液浸泡、营养块栽种的方式,放在一般人家当中,都应该是他们百姓秘而不宣的技巧,以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习惯来说,谁都不会将它们拿出来传授给一个并不认识的外人的。

    只是,大家虽然敬佩和感激沈河,但是对于这些新式农作物都产量,却是半信半疑的,哪怕沈河推荐良久,也很少有人会动心。

    “想什么东西!这事情我做主了,每家每户拿出一亩地来,先栽种一批这些玉米、土豆!”

    最后,还是看到沈河推广不利的冯伟,生怕这个年轻小伙子下不来台,恼羞成怒下载官府里说些对他们村子不利的话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原本作为冯家湾最大地主的冯氏一族,如今随着洪门统治晋阳这片土地之后,下到民间来丈量了冯家湾所有土地,将他们冯氏一族族产,到冯伟主支一脉超出规格的土地,按照市场价格通通回收了回去,而对冯家湾中没有田产、或是田产不足的人家,却又无偿分配给这些人家土地,这种矛盾的做法,看在冯伟等人眼中,自然是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冯伟他们心里,更多的还是对这种强硬做法的抵触,虽然洪门用真金白银来采购的冯氏一族地产,但是有着严重务农思想,将土地看得极其重要的冯伟等人,又哪里真的愿意做这种买卖呢!

    然而,周边村落当中,许多土豪士绅之家,因为反对这般做法,甚至因此干脆揭竿而起暴动抵抗,最终结果却是极为惨痛,使得消息比一般百姓更加灵通的冯伟等人噤若寒蝉。

    胳膊怎么也拧不过大腿的,在没有办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冯氏一族最终只能带着心痛的感觉,双手奉上他们家族几代人经营下来的祖产。

    唯一让他们还觉得有些安慰的,是他们多少还是能占些便宜,本族人在上缴多余土地之前,干脆先在本族当中分配一下,肥沃、地势良好的土地按照洪门标准分到每户人家,剩下的劣地、贫地则出售給洪门。

    虽然价格相对良田要低上一些,但是好歹肥水不流外人田,冯氏一族因此不用按照洪门规定,优劣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耕种。

    而洪门基层政府部门,对于这种耍些小手段的办法,却也没有过分管制,毕竟人家作为利益受损一方,就像规定上所述多地的人家可以按照多一成自留地的方式补偿对方,这种小手段,也算是給人家的一些额外补偿了。

    不过对于最底层百姓们的补助,用土地来收买人心的办法,同样也是效果斐然,民间虽然一直动荡不安,可是真正能够威胁洪门统治的暴动,直到现在一件都没有。

    甚至还有百姓们,为了已经到手的利益,而主动向洪门悄悄传递情报,以保证洪门政府的统治地位。

    有了冯伟这位村长的帮衬,百姓们固然还有许多都疑惑,可是也还是依照他的决定,开始在自家的土地上准备起来。

    与此同时,沈河则趁机开始在百姓之中推广他们洪门农科院所研究改进都各种粮种,一下子从一名农业技师,转变成了一名粮种推销员。

    有钱的百姓人家,可以直接采购洪门新推出的“占城七号”水稻,或是玉米种子;没有钱的人家,也不用担心,可以直接从沈河手里签署一份借贷契约,等到今岁粮食采收完毕之后,再行归还等价的粮食作为代价。

    这一方法,更是洪门收拢人心,尽快维持住晋阳这些新占领之地中生活百姓们民心的有效手段。

    “好了好了,不用送了,我这还要敢去张家集那边传授技术呢,冯村长您就留步吧!”

    五天时间很快便过去了,沈河在这五天时间里,将播种的技术传授给了大家,接下来他再传授施肥、除草等事宜,还得要等到播出的种苗长起来之后。

    而他还需要趁着春耕的机会,赶紧去他另外一个主管对村落去,将这些技术传授下去。

    如沈河这样的技术人员,在整个新占据的北方土地中,有着数百名之多,相似的场景相似的对白,让洪门很快便深入人心,获得了底层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

299 声名() 
晋阳再往北行,便是毗邻草原的大同和雁门边关了,因为洪堂军队实力限制,虽然这些边关都已落入洪堂军队之手,可是作为第一军区地盘,尚可喜却是直到现在,才能腾出手来整理这边的情况。

    说是腾出手来整顿地盘,其实还不是为了加快扩充军队兵力的脚步,晋阳周边由于属于九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