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富品中文

    

第八百二十九章 第一个目标,吕宋() 
杨峰在明朝时空呆了十多天,远征的准备事宜也已经安排妥当后这才招来了众将来征南大都督府议事。

    天启九年五月初一,征南大都督府的大堂里可谓人头涌动,杨峰麾下大将们齐聚一堂。无论是最早跟随他的耿炳义、褚茂光、李革、齐岩还是后来才投靠他的黄振业、邱迪生、乃至厚着脸皮投靠过来的大舅哥吴克善全都无一缺席。

    当然了这里面自然是少不了福建水师提督卢光彪、副提督刘香和杨峰亲自从辽东调来的曹文昭和曹变蛟叔侄。

    看着数十名将领将诺大的大堂坐得满满当当的,杨峰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志满意得的心情,大堂上的这些人可以说就是他的班底,今后无论是为大明开疆扩土还是建功立业都缺不了他们。

    看着众人齐聚在他身上的目光,杨峰朗声道:“好了,想必诸位都知道今日本候为什么要将诸位招来。是的,经过这些日子的准备,咱们要远征南洋了。”

    说到这里,杨峰停了下来,将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遍,发现大多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振奋之色,褚茂光猛的一拍大腿道:“总算是又有事干了,这些日子可算是把末将给憋坏了。侯爷,您就说吧,啥时候走,末将已经等不及了。”

    褚茂光的话音刚落,大堂上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一旁的苟醒马瞥了他一眼:“你小子可别的了便宜还卖乖,前俩月你跟着侯爷在盛京……嗯,现在应该叫沈阳了,在那里可是跟鞑子好好打了一仗,可是好好的发了一笔横财。怎么着,还不满足啊?”

    褚茂光一瞪眼:“谁说我发财了,也就分了那么一点而已,再说了,谁还会嫌自己的银子多啊!”

    “喂,我说老褚,你别只顾着自己啊,别忘了还有一波兄弟穷得发慌呢。”说这话的是南京江宁卫指挥使严狄,这两年他奉命常驻南京江宁卫,这次也来了。

    “对啊,老褚,我可是听说了,你小子最近可是掉进钱眼里去了,这样可不好。你这么做会没朋友的!”另一名将领也在一旁起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跟杨峰呆久了,江宁军不少将领也学会了杨峰那些来自现代社会的口头禅。

    看着江宁军一系的将领们毫无顾忌的聊天打屁,坐在一旁的诸如曹文昭、曹变蛟、吴克善等新来的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羡慕的神情。

    杨峰来到这个时空已经快五年了,江宁军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到了今天,如今的江宁军已然发展成为一支拥有陆海两军共十多万大军的庞然大物,其实力已然是大明之最,而最早跟随杨峰的那些人如今也一个个成为江宁军的重要人物。

    而江宁军发展到今天也不可避免的分为了好些派系,诸如最高追随杨峰的以耿炳义、褚茂光等人为代表的元老派,中间插进来的黄继业、邱迪生一派,福建水师一派以及最后才来的曹文昭叔侄一派。

    虽然这些派别平日里从来没有人提起,就如同后世的某些潜规则一般,平日里从来没有人提起,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曹文昭叔侄俩人奉命调来福建也有好几个月了,虽然杨峰给了他一个营的兵马,粮饷、兵器铠甲也跟其他江宁军一样从不短缺,但在平日里和江宁军将领的交往中确实感到了一种淡淡的隔阂。

    虽然他们和这些将领平日里说话交流没什么问题,但他们就是感到这些人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少了一丝亲热多了一丝客气,曹文昭叔侄俩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自己叔侄俩还没有得到这些元老派的真正认同。

    华夏历来都是陆权国家,重视陆地而轻视海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曹文昭叔侄对于杨峰要远征南洋还有一些想法,认为这是钱多闹的。

    现在看到这些元老派一个个都争着要跟随杨峰远征南洋时,他们忽然意识到这里面应该还有一些自己不明白的东西,或许去南洋还真是一个机会呢。

    看到众将踊跃争夺机会的情况,杨峰暗自点了点头。古人云闻战则喜,这就说明军士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