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玄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了一面白色的令牌,递给刘裕,正色道:“牢之有他的私心,如果让他下令,很可能他直接会让天师道的人打头阵了,这两千多人若是送死,尸体会挡住我军前进的道路,寄奴,我现在只有信你,这是孙泰秘密给我们的令牌,孙恩也只会认此牌行事,你会让我失望吗?”

第四百六十章 公报私仇非英雄() 
    刘裕看着这面令牌,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符文,一看就知道是宗教的记号,而一个太上老君的画像,在令牌的正面,这块令牌只有一半,显然,另一半在孙恩的手上,如同军队中的虎符,合得上才能验证下令的人是否可靠。

    刘裕咬了咬牙,接过了令牌,正色道:“国事为重,虽然我讨厌这些妖道,也知道他们的野心,但如果这次我跟孙恩上次在君川做同样的事,在战场上借敌人的刀来消灭他们,那我就成了他们这种人了。这种事,我不会做。就算以后跟这些妖道们战场相见,我也不会在今天背后黑他们。”

    谢玄满意地点了点头:“我相信小裕你是言出如山的,就如同你对我的许诺一样。这也是我愿意把这面令牌交给你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行动是绝密的,就连我也不能在这里就给他们下令,以免消息外泄,所以,这个命令,只有你和牢之能下,而我更信任你一些。”

    刘裕叹了口气:“不过,玄帅,天师道跟我是有深仇大恨的,几次害我不成,可是刘鹰扬却是他们的道友,甚至名字里还带了一个之字,让他来传递命令,是不是更好些?”

    谢玄摇了摇头:“不行,牢之虽然是良将,但在战场上有可能有私心,老虎部队是他的全部,他是不愿意有所折损的,一定会让天师道的人先行冲击,这些道教弟子轻便果敢,是近战的王者,但是当先冲击,缺乏护甲会被弓弩大量杀伤,抢滩登陆战如果第一波部队损失太多,尸体挡住前进的道路就麻烦了,非是我不心疼老虎部队,实在是重装部队更适合作为第一波使用。而牢之未必会这样想,所以,此事只有交给你办,我才会放心。”

    刘裕点了点头:“明白了,我现在就去见孙恩。对了,这回我们要以何名义带他们上路呢?”

    谢玄微微一笑:“我已经下令,让他们秘密去寿春附近作法,诅咒秦军,天师道不是喜欢搞这些神神鬼鬼的事么,正好给他们一个立功加上侦察的机会,孙恩很高兴地就接受了。你们只需要护送他们前出到洛涧一带,然后你就可以执此令牌,向他们下令了。”

    刘裕讶道:“玄帅已经下令了?你不是刚刚才决定强攻梁成吗?”

    谢玄的眼中冷芒一闪:“其实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至于出兵洛涧的决定,在朱序来的时候我就已经作出了,甚至从广陵出发的时候,我就决定这样打了,之所以一直没有下令,只是因为左右两军的主帅意见不一,难以定夺罢了。如果不是朱序来营,我也会在这一两天下令强攻,苻坚亲至的消息对我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样让谢琰也站在我一边支持我,四叔和桓伊也不好反对了。”

    刘裕笑道:“真是天助玄帅,看来我们这回一定可以取胜。”

    谢玄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我并不在意天助不助我军,我更需要你这回能全力助我,助北府军,助大晋!”

    刘裕收起了笑容,正色行了个军礼:“我会用生命来实现您的愿望的。”

    谢玄点了点头:“记住,传完令后,你就是普通的北府一兵,一切听从牢之的安排,而你的幢主,是刘毅,不管他们下什么命令,你都必须要遵守,因为,铁的纪律,才是我北府军的立军之本,如果你都不听号令,那别的军士就会视军令如无物了。”

    刘裕正色道:“放心,战场之上服众号令听指挥,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要我摇旗呐喊,我都接受,现在的刘裕,不是什么京口大哥,也不是飞豹幢主,就是最普通的一个老虎部队的军士。”

    谢玄的眼中冷芒一闪:“去吧,不要让我,让相公大人,让妙音失望,我会亲率大军为你后援,明天的早晨,希望能在梁成的大营里,为你,为老虎部队摆酒庆功!”

    刘裕转身就走,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地传来:“梁成的首级,我会亲手放在他的大营辕门之上,以助酒兴!”

    半个时辰之后,刘裕站在营中一处小丘之上,冷冷地看着两千余名天师道的弟子,个个黑色劲装,白色布带束腰,发带也是一水的白色飘带,上面纹满了各种符文,重剑与长刀背在身后,一整块操场之上,这两千多人站成了密集的队列,个个一脸虔诚,随着站在前方的孙恩的阵阵号令,或是跪拜,或是额首,行着整套宗教仪式,就连不少军营里的天师道普通信众士兵,也都跟着在一边额首祈福,檀香袅袅,若不是身在军营,会让人恍然觉得,这里更象是个道观。

    卢循的声音从刘裕的身后传来:“寄奴,好久不见。”

    刘裕没有回头,他冷冷地说道:“请不要随便叫我的小名。在军中,我的战友和袍泽可以这样叫,但是你们并不是。”

    一阵爽朗的笑声由远而近,卢循的笑脸,伴随着他开始蓄起的唇上两抹短须,出现在了刘裕的面前:“现在我们不是战友吗?”

    刘裕没有看卢循,双眼仍然直视着祈福的人群,摇了摇头:“玄帅说,你们是来军营里为将士们祈福的,并不是战斗人员,严格来说,咱们可不是什么战友。再说,经历了君川的事,我也不想有你们这样的袍泽。”

    卢循笑着摇了摇头:“都是男人,大气点。在京口你坏了我们一次好事,君川的事情不过是一报还一报罢了,既然上天让你活着,那我们就不会再对你出手。何况我们神教志向远大,跟你一个军汉有什么好置气的?”

    说到这里,卢循勾了勾嘴角:“不过听说你最近不太走运啊,没守住寿春,又从幢主给降成军士了,寄奴,你的运道并不在军中,就是北府兵,多半战后也会解散,要不要考虑来神教发展呢?”

第四百六十一章 范阳卢氏浮沉史() 
    刘裕冷冷地说道:“自古道不同不相为谋,卢元龙(卢循的小字),你就别打这种主意了,我这个人不信命,也不信鬼神这些虚无的东西,而且,从你们这几位少时旧友的身上,我也算是看透了你们天师道,以后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的好。”

    卢循微微一笑:“寄奴,你就没想过,我为何要加入天师道呢?”

    刘裕没好气地说道:“因为你卢家在大晋做不了官,所以干脆一咬牙加入了天师道,靠着这些神神鬼鬼的名堂,也许能另谋他途呢。”

    卢循叹了口气:“寄奴,别这样,咱们同是天涯沦落人,我卢家的家世,你可能并不太了解,谢家很清楚,但他们不太可能会对你说,今天正好趁这机会,我们也打开心门说说心里话,如何?”

    刘裕心中一动,以前在京口的时候,卢家就跟别的人家不太一样,极少好勇斗悍,那卢循的父亲卢嘏,成天手不释卷,不务农活,也不知道如何维持生计,跟京口的乡里乡亲,是那么地格格不入,后来徐家趁乱起事,卢家也跟着沦落,徐道覆和卢循在幼年时就离开了京口,家族的来历,也就无人关心了,不过今天这卢循主动提及此事,也可以遂了自己多年的好奇心。

    于是刘裕点了点头:“我只听说过,你家好像是北方望族,不知为何会在京口落户,正好今天有点时间,你不妨说来听听。”

    卢循点了点头,说道:“我卢家有着光荣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就是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宗室,分封在卢地,因封邑得姓,后来齐国内乱,田氏代姜,我卢氏一族也因此而逃亡,最后落户在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楚地淮北,也就是你祖上的彭城一带。”

    刘裕睁大了眼睛,奇道:“什么?你家祖先是彭城人?”

    卢循微微一笑:“寄奴,我知道你家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也是祖籍彭城,巧合的是,我卢家先祖,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自幼至交,同乡人卢绾。后来刘邦起兵,卢绾一生相随,最后官至燕王,镇守北境,可谓裂土封疆,荣光一时啊。”

    刘裕突然笑了起来:“卢元龙,你是欺我不读书么?别的事情可能我未必清楚,但楚汉相争这段,无论是史书还是兵书我都是烂熟于心,你说的那个卢绾,后来不是叛汉入匈奴了么?最后还死在了匈奴,怎么又成你祖宗了?”

    卢循的脸色微微一红,说道:“你既然熟读这段历史,就应该知道错不在先祖那里,而是刘邦登基称帝之后,猜忌心太重,对昔日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们一个个痛下杀手,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为他建国立下大功的老弟兄,哪个得了善终了?先祖也是看到这些人的下场,被逼无奈才会割据自立的,只是想求个安稳而已,不然他年过六旬的老人还要起兵谋反作什么?”

    刘裕叹了口气:“好像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你家这个祖先,后来就一直在匈奴了吗?”

    卢循摇了摇头:“没有,匈奴毕竟是蛮夷之邦,一时避难可以,但长久居住是不可能的,后来我卢氏后人从匈奴重新归汉,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经学大师,同时也是著名的大将,平定黄巾军的大英雄卢植,就是我范阳卢氏的得姓始祖。”

    刘裕点了点头:“卢植我听说过,大大的有名,想不到居然是你家的祖先。不过他不是在幽州范阳吗?你怎么又会来京口?”

    卢循微微一笑:“你刘裕的先人也不是世居江南吧,不也是从北方迁了过来?永嘉之乱,各路军阀与胡人纷纷自立,西朝(西晋)灭亡,当时身居尚书之职的我五世祖卢公讳志,舍身捍卫晋朝末帝,最后在勤王的路上,被胡人军队俘获,连同几个儿子,一起英勇就义,也算是以一腔热血,捍卫社稷了。”

    说到这里,卢循的眼圈红红的,神色肃穆,语气也变得忧伤起来,就连一直当故事和笑话听的刘裕,也不免黯然,想起那神州陆沉,蛮夷横行的悲惨历史,不免咬牙切齿,双拳紧握。

    卢循缓了缓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只有志公的长子,卢公讳谌,也是我的曾祖父,活了下来,他成功地逃过了胡人的追杀,投奔了当时在北方唯一还在坚持抵抗的晋国大将刘琨,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刘裕猛地一拍手:“男儿当为刘琨,祖逖,国难当头,奋起保家卫国。你说到这里我知道了,刘琨最后失败前还写了首诗,诗名就叫赠卢别驾,里面有何意百炼钢,竟成绕指柔,这是大英雄在走投无路,即将就义之前写的绝命诗,连我这个粗通文墨的人,读起来都会感同身受,泪湿衣衫。”

    卢循叹了口气:“那卢别驾,就是先祖卢公讳谌,我卢氏为保大晋,可谓呕心沥血,几代人都为之死节,但终于敌不过这天下大势,大晋南渡后,无力北伐,留在北方的大族世家,望王师年复一年,终于只剩一声叹息,为了保全北方的汉人,不得不违心地在胡人朝廷里做些事,毕竟,这样多少还能帮助一些在北方的汉人。”

    刘裕不屑地勾了勾嘴角:“说的好听,还不是给胡人当奴才。真要有志气,就应该跟王家谢家这样,举族南下,扶晋于危难之中。”

    卢循摇了摇头:“刘寄奴,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王家谢家那是在胡人占领北方前就逃过江了,连抵抗都没有,当然跑的容易,可我卢家当年可是北上去投奔了刘琨,刘琨失败后,整个北方尽入石赵帝国之手,我家先人就是想回来都不可能。只能在石赵政权里先虚与委蛇,等到石赵帝国灭亡时,我卢家后人马上就趁乱来到了南方,这还不够忠心吗?”

    刘裕叹了口气:“那后来呢,为什么你们卢家没象王,谢家这样得到高官厚爵呢?”

    卢循的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之色:“这件事问晋朝皇帝去,问问他是如何对待不远万里,冒死来投的北方士人!”

第四百六十二章 从军理当争将军() 
    刘裕摇了摇头,说道:“别卖关子了,有事就直说吧。到底出什么事了?朝廷不是一向优抚北方流人吗?我家就是受了皇恩,在京口安居落户了。”

    卢循冷笑道:“恕我直言,刘裕,你家祖上并没当过什么大官,更非望族,能在京口落户已经觉得不错了,可是我范阳卢氏,连续四五代都是高官,自植公起,哪个不是可以影响国事的人物?如果只是让在京口落户,那何必要来南方呢?”

    刘裕微微一笑:“因为你家大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