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裕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些北方士族南下之时,几乎一无所有,可是几十年下来,却是富可敌国啊。原来是这样中央和地方结合,上下其手,可以合法地巧取豪夺。以前我是一无所知,现在却知道了。看来桓玄说的没错,这大晋的天下,非司马氏的天下,而是这些世家的江山。”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是自然,所以之前历次北伐不成,就是因为这些世家门阀,不肯出力,要知道想组建大军北伐,就必然要从这些世家门阀之中征丁抽税,那可是动他们的禁脔啊。北伐的成败未知,就算打下洛阳长安,也没有太多自己的好处,除非是想求青史留名的人,不然,还不如守着自己的庄园,成群结队的僮仆,享受着王候将相的生活呢。”

    刘裕恨恨地说道:“我现在才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百年时间,我大晋有那么多次好机会,却都不能北伐成功了。看来桓玄说得没错,世家大族没有北伐之心,这点上,还不如他桓家为了篡权夺位,来的强烈呢。”

    刘穆之叹了口气:“刚才就说过,这事情会变化的,北伐的动力也是一样。世家之中,不是没有有雄心壮志之人,王导,王羲之,谢相公之样的人,都是希望能北伐建功,青史留名的,虽然安于本家族的经济好处的是多数人,但世家子弟毕竟还是有不少人有家国情怀,想要澄清宇内,要不然,当初何必吃苦受罪,抛弃家业举族南下呢?留在北方为胡虏效力,岂不是更好?”

    刘裕点了点头:“你说的对,所以我们这样的奋战,就是为了能给北伐创造一个好机会。只要胜了这场寿春决战,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打开进入北方的通道,那以谢相公的雄才大略,就一定会挥师北上,建立不世之功业的!”

    刘穆之的眼中冷芒一闪:“是的,但这会和大多数的世家门阀起了冲突,这次他们之所以肯出钱出丁,是因为都知道北方强秦一旦南下成功,灭亡大晋,那他们现在所有的这些庄园,僮仆,都会失去,为了保现在的利益,只能作些暂时的牺牲,支援国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但是一旦秦军战败,我大晋的北方威胁解除,那他们会不会继续支持北伐事业,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刘裕的脸色一变:“他们敢!有谢相公在,有这次大胜的余威在,谁敢不从?再说了,北伐也能夺取大量的土地,人口,对他们怎么能说没有好处呢?”

    刘穆之叹道:“那些好处都是虚的,不一定会变成实实在在,北方打下的地盘,会有当地的豪强和北方的世家大族,这些人肯定会占据大部分的领地,不然的话他们拼死抵抗,我军举步维艰,南北之隔已近百年,北地汉人早已不视我大晋军队为王师,当年祖逖北伐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人来迎接,只能靠各种手段拉拢当地的坞堡主,现在距离那时过了六七十年,北地汉人更是对我们没什么感情,想要迅速收复失地,惟有保证当地这些实力豪强的利益,方有一线胜机。”

    说到这里,刘穆之的眼神变得黯淡起来:“当年桓温北伐,曾一度打进关中,关中父老都说,不意今生再见王师,但说归说,却没有多少人来支持桓温,仍然对于秦军与桓温的交战持观望状态,最后桓温无法立足,只能撤回,不能说桓温没有北伐建功之心,但是民心向背,也可见一二,一来南方世家无意北伐,二来北地汉人胡人也不希望有人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永嘉之乱百年以来,南北民风习俗迥异,几乎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这才是北伐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啊。”

    刘裕咬了咬牙:“就算再难,也得试上一试,再怎么分裂,再怎么风俗不一,还能比得过当年春秋战国,诸国林立,五六百年的乱世吗?比得过那些游牧塞外,吃肉喝奶的胡蛮子与我中原汉人的差异吗?连各族胡人都能在北方立足,我大晋乃是华夏正溯,北伐反倒是不可能的任务了?我刘裕不信,起码要试上一试才行!”

    刘穆之哈哈一笑,拍着刘裕的肩膀:“寄奴,我就是喜欢你这份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也许,总有一天,能在你手上完成这个壮举,而我刘穆之,也希望能帮助你成就这场大事。不过现在说这么多没啥用,你还是好好想想大战前后的事吧,寿春决战暂且不说,王凝之这样的典型世家子弟,不太可能会继续支持谢家以后的北伐,所以王谢两大家族之间产生裂痕,几乎是一定的事,而桓玄,就是看准了这点,才会出此毒计的!”

    刘裕的眉头紧锁,沉声道:“那这样看来,不止是争夺妙音的私人恩怨了,而是桓氏想借此离间王谢之间的关系,阻挠北伐大业。老实说,我出身低微,如果只是从我这里抢妙音,我虽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但若是为他桓家的一已私利,想要坏了国家大事,哼,我刘裕就是拼了这条性命不要,也要阻他的阴谋。”

    刘穆之微微一笑:“只有留得性命,才能阻他阴谋,寄奴,我来就是跟你商量,如何才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建功立业的,只有在此战立功,玄帅才能升你官职,自己的地位提高,才可能阻止别人的野心,勉之!”

第五百一十六章 桓氏叔侄江陵对(一)() 
    荆州,江陵。

    一个五十余岁上下,极有气势,鹰眼勾鼻的老者,全身帅袍大铠,正襟危坐于帅案之后,他的眉头深锁,看着手中的一份塘报,久久,才长叹一声:“谢安石有庙堂之才,却无战阵之能,他派出的小儿辈又多是浮夸清谈之辈,在此大敌当前之时,仍然拒绝与我们联手,只怕用不了多久,吾辈都要左衽啦。”

    (左衽是胡人穿衣服时开襟的穿法,与汉人的右衽相对,他这意思是晋军很快要失败灭国,得学着北方秦国的子民那样穿上胡人的装束了)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年轻人,一身淡墨清衫,上好的丝绸料子,在这满是军装吏员的大堂之中,显得那么地特别,可不正是桓温的世子,刘裕的死对头桓玄?

    桓玄微微一笑,对着那位大帅说道:“叔帅大人莫忧,以侄儿浅见,这回北府军应该也能战胜秦军,不至于胡马过大江。”

    这位被称为叔帅的人,正是桓玄的叔父,现任荆州刺史,桓家班的掌门人桓冲,他勾了勾嘴角,淡然道:“灵宝(桓玄的字),虽然北府军的战斗力很不错,皇甫敷和吴甫之都交口称赞,但是谢玄毕竟只有三万核心部队,还有五万多兵马,乃是各大世家临时拼凑的军队,打着北府军的旗号而已。他们面对的秦国大军,可是不下五十万哪,苻坚又亲临前线指挥,可见其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号称重镇的寿春,只几天就陷落了,你现在还在说什么北府军可以胜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于托大了?”

    桓玄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寿春之中并无北府军的主力部队驻守,那个侄儿所说的刘裕,只带了百余名部下,本是谢玄想跟那豫州刺史桓伊,行联姻之事,以指挥西府兵马,可是阴差阳错,没有成功,于是刘裕就自告奋勇地在那里驻守,小侄在离开之间就能预料到,他必然会失败的。”

    桓冲的眉头一皱:“你手下有我三千锐卒,既然知道寿春的重要,为何不留在寿春助那刘裕防守,却要回荆州呢?这里并不缺你三千人马,但是那里很需要你。”

    桓玄微微一笑:“因为小侄认为,寿春失守,对我们桓家更好一些。”

    桓冲的脸色一变:“灵宝,你这话是何意?”说到这里,他环视左右,看着那些正在忙碌的军士与文吏们,沉声道,“尔等暂且退下,需要时本帅自会宣尔等上殿。”

    很快,大殿之中就只剩下了这叔侄二人,桓玄正色道:“叔帅,谢玄让刘裕去抢占寿春,或者是之前与桓伊的联姻,都是希望让桓伊的兵马死守寿春,以消耗秦军的实力,为北府军的集结和军粮调拨争取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让北府军在这场大战中损失太大,一旦这支部队打没了或者是打残了,那谢家想要继续掌权的打算,只怕就要落空啦。”

    桓冲点了点头:“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但是灵宝啊,现在国难当头,我们还是要以保家卫国为重,这些权谋之争,可以放在别的时候来做。要是大晋亡了,我们这桓氏的荆州之地,又岂能独全?你是大哥所有儿子里,最聪明的一个,所以他当年不立你的兄长,而是偏偏立了你这个最小的儿子为世子,这荆州以后早晚也会交到你手上,你这种思想,太危险了。”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不利用这个机会,到了太平时期,更加无法行动了。叔帅啊,你就是对那司马氏皇帝,还有那些个建康的世家门阀太客气了,想我桓氏白手起家,一门忠烈,南征北战,方有今天之地位,先父三次北伐,功高盖世,却仍然被这些世家门阀打压,壮志难酬。现在上天给了我们最好的机会,可以借机夺取被谢家控制了几十年的朝权,为何不利用呢?”

    桓冲叹了口气:“为叔不是说不去争那权力,只是大敌当前,还这样勾心斗角地算计,并不是好事。万一因为我们的内耗而战败,无论谢家还是我们桓家,又有哪个能得到好处呢?”

    桓玄冷笑道:“叔帅,谢家为了长期保自己家族的权势,倾尽其家族几十年积累的财富,重金招募了两淮一带的流民勇士,把这些强悍的流民们收归已有,组建了北府军,其目的可不止是为了打一场保卫战的,而是想要进图中原,走先父未走完的路啊。”

    桓冲勾了勾嘴角:“当年大哥三次北伐,我都跟随,对于北方胡虏在平原上的战斗力,深有体会,连大哥都做不到的事情,谢玄能做到?我不信!”

    桓玄摇了摇头:“如果只是我南方士兵,自然不行,但北府军的厉害就在于他们招的是两淮流民,这些人本就多是从北方南下,多年来占山为王,不停地与各路汉人胡人战斗,战斗经验极为丰富,远胜于平时务农为生的普通百姓,所以战斗力也是强得可怕,小侄亲自跟他们接触过,也暗中观察过几战,说是战斗力冠绝天下,甚至强过我们荆州将士,也一点不为过。”

    桓冲的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若是真有这么厉害,倒真的可以打败苻坚,甚至进而北伐了。所以,你故意让秦军攻陷寿春,就是为了提前让北府军与秦军决战?”

    桓玄微微一笑:“正是如此,寿春一失,谢玄无法继续坐视,只能挥师前出,这样必将提前与秦军决战,若秦军胜,则北府军作鸟兽散,谢家也只能交出兵权,那时候虽然江北尽失,但靠着大江天险,也可保一时无虞,只要我们荆州这里能顶住,秦军必退,到时候执天下之牛耳者,除了叔帅,还有何人?”

    “若是北府军获胜,也势必伤亡惨重,之后无力挥师北伐,而我们这里只需要趁着东线秦军战败之机,对当面之秦军发动有力反击,必能大破敌军,到时候先收襄阳,再取中原宛洛一带,甚至可以伺机攻取关中,或者是北上河北,完成先父之遗愿,岂不快哉?!”

第五百一十七章 桓氏叔侄江陵对(二)() 
    桓冲的眉头渐渐地舒展了开来:“灵宝啊,你的设想很好,但是以我荆州一州之力,想要独力北上,还是困难了点。我想,就算击破当面的慕容垂,也非易事。”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叔帅放心,慕容垂野心勃勃,他不是秦国的忠臣,我相信,最想要苻坚命的人,绝不是我们,而是他!”

    桓冲满意地点了点头:“此人跟我们也多年暗通,我早就知道他并非善类,不过,在秦国未败的时候,想必他也不会轻举妄动,若是苻坚能在东线大败谢玄的北府军,那慕容垂一定会对我们发力死打的,这点,你要有充分的认识才行。”

    桓玄微微一笑:“这点小侄清楚,前一阵慕容垂率军离开襄阳,前往两淮,可很快又返回,应该是苻坚不信任他,不想让他在寿春添乱。这样也好,我们可以继续跟慕容垂保持默契,相安无事,若是苻坚兵败,慕容垂也会退兵的,之后北方一乱,此人必将趁乱自立。”

    桓冲摆了摆手:“那是以后的事了,先说眼前。灵宝,你为什么要假借我的名义,向那王凝之的女儿提亲?这个时候做这种事,不是公然挑衅谢家吗?虽然我对建康的了解,并不如你多,但也知道,这个女人是几乎确定许配给那个刘裕的,而刘裕是谢家的爱将,你这样夺人所好,不好吧。”

    桓冲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美女,只配强者拥有。王妙音这样的高门贵女,天生就不应该属于那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