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冬天的,还是北方,刘备竟然鼻尖冒出细密的汗珠。摸了把鼻梁,刘备轻声道:“除了琰儿师妹,师兄何来几个好妹妹?”

    “是吗?”蔡琰芳心窃喜,有丝小胜利的小得意说:“去趟青州,带回仙儿三个小妹妹。去趟洛阳,跟来个宁儿小姐姐。现如今,蹦出个雨儿小姐姐。往后还不知道会冒出啥姐姐妹妹。”

    “呃!”刘备似乎无从反驳,不过,又关琰儿那门子事?当然,刘备只敢想想,说出口?只怕蔡琰永远也不会踏进这书房半步。

    “逗你的呆瓜!”蔡琰很高兴刘备的窘态,嫣然一笑道:“父亲为琰儿取表字,特来问寻师兄以为如何?”

    刘备一听,立马不痴不艾,兴致盎然地问:“老师为琰儿取了什么表字?”

    “昭姬。”蔡琰红唇轻启:“昭昭日月,光明磊落。”

    关于一代才女蔡琰的表字,刘备在后世就有所知。蔡琰之前确实字昭姬,后为讳当朝,改为文姬。如今一如历史,蔡邕为女取字昭姬。

    “昭姬不错,不过男儿气太重,恐怕让琰儿命运多舛。”刘备胡说八道曰:“琰儿娴静,兰心慧质,本应读书行文。不如表字文姬若何?有华美文章相伴,琰儿一生必静美无比。”

    “好啊,好啊!美文似锦,本乃天成。”蔡琰鼓着白嫩的玉掌儿,盈盈一福:“师妹文姬拜见玄德师兄。”

    “文姬师妹有礼!”刘备亦正式回了一礼:“愿琰儿安康快乐!”

    “谢谢师兄!”书房中传出蔡琰银铃般的笑声,久久环绕于楼桑村四合院的夜空。

    ……

    涿郡商会的成立,是在刘备授意下,由刘德然主导,简雍和张世平,苏双三人协助。涿郡的刘家,张家各一名代表就此组建而成。

    刘德然这家伙是愈见福态,真让人怀疑摔跤了能不能爬起来?滚肯定是很利索。他逢人笑咪咪,心里的算盘却打得叮当作响。

    时间可以让人发福,更加可以让人成长。刘德然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不会敝帚自珍,知道什么叫剩余价值。知道一万个人永远比一个人更能创造价值。

    商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收集有商业价值的情报。买方市场需要什么,卖方市场又有什么。知道供应和需求才能把握和掌控市场。

    还有就是统一度量。这个有点麻烦,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要改变,肯定有部分人不乐意。不过在强权高压下,通过半官方的商会收效还可以。

    你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圈子就将你拒之门外。在涿郡不入涿郡商会,有的是明刀明枪砍来,直砍得你缩手缩脚,甚至得不偿失。

    只有进入了这圈子,得到了甜头的人,才知道之前自己是多傻多无知。薄利多销,资金回笼快,加速再次生产。明明是良性循环却被目光短浅之辈以为是世界末日。

    刘德然对此很有天赋。在商会里也是做得风生水起。有刘备背书,现在他是没什么生意不敢沾手。

    粮食,盐巴,生铁,麻布,甚至成品半成品的军械也敢收进卖去。有个坐东的大佬在后面,不虞没人买单,想不混得风生水起都不行。

    今天刘备又出台了商税。在免三年黎庶的赋税同时,这涿郡刚刚成型的商业市场必须规范,统一登记注册后,这商税也好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无可厚非。

    刘德然亲自找到刘备,不说涿郡的商人不肯交商税,而是说刘备出台的商税太轻。相比于商人所获得的利益而言,差不多是九牛一毛。

    说商税太轻是小事,重点是从前秦至汉以来,商人的地位十分低微,有人甚至有为难之时宰一批商人以解燃眉之急。这种事类历史上屡见不鲜,连商人本身都认为理所当然。

    横竖看诸大世家豪门,就没有以商业起家的。商业一直是附庸,商人一直是附庸。金钱从来服务于权力。

    这与历史中袁术袁公路不屑剥削于治下黎庶一样,他是不把广大黎庶当人看,当成了一群蝼蚁。这与把商业和商人不当人看是异曲同工。不过都不妙。

    明眼人,目光长远的人,才会知道广大黎庶才是这社会的根基。没有他们,上层会轰然倒塌。甚至冷死,饿死。

    可是有人知道而不说,有人明白却选择遗忘,有人无知而变本加厉,有人愚昧却身居高位。于是乎,根基还是蝼蚁,商业仍是贱业,商人亦在寻找依附。

    这也是刘德然来见刘备的根本原因。刘德然习惯性认为离开刘备他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小胖子,最多现在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涿郡没有刘备,会黄巾军肆虐,会民不聊生饿死无数。涿郡的商业没有刘备,更无从谈起。

    而刘备内心的想法是,想让人们明白商业的重要性,明白民以食天,明白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才可能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想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很重要,甚至人人平等。明白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有学习知识的条件。只有在温饱之余才能谈道德素养。不然所有一切都是扯淡。

    当刘德然一副为刘备着想的语气,一副刘备好傻的神情。刘备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改变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备哥哥,小弟以为商税太轻,九牛而一毛于事何补?不说四合院及郡府的支需,双峰岭下可五万余张口要吃要喝。”刘德然躬身恭敬道:“上头也三天两日来讨要呀!”

    “德华老弟呀,当年我为你取表字就是期望你德馨双全。为己更能为人,最好胸怀天下。”刘备答非所问。

    当年刘备初穿越而来,对后世的一些人事难以忘却,加上对穿越之事难以释怀。才为刘德然取表字德华。德华在后世的评价多高,最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吧。

    刘德然听得有点茫然,自己的表字又与商税有毛关系?就算个人品德又与利益能挂上多少钩?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又与商人商业有多少纠葛?

    刘备对刘德然的反应不意外,今天他能来敢来就说明了太多问题。

    “月有阴晴圆缺,行商亦有盈有亏。我们不能只看人家光鲜亮丽的一面,只看日进斗金的一刻。”刘备叹道:“人家起早摸黑,人家血本无归,有谁知道?”

    “杀鸡取卵固然解一时之困,可非长久之计。只有细水长流才是生生不息之机。”刘备目视刘德然道:“回去好好想想,想明白了我让你去会天下四大豪商。如果想不明白你永远会局限于涿郡。”

    刘备说完,转身品茶。

    刘德然只觉得满头星星,暂时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要怪就怪刘备平日不多说教,只会表扬人家。这下可让刘德然彻底木了。

    看着刘德然失魂落魄地离去,刘备心生不忍。再怎么说刘德然一直是自己的铁杆死粉。而一直任劳任怨为小集团后勤贡献一切。

    “公子是不是不忍心啊?”田丰从容地从后堂走了出来说:“慈不掌兵,欲成一番事业者,一些儿女私情必须抛却。”

    “不忍心是真。没办法,只有自己悟到才算真懂。我希望德华成长。”刘备笑了笑又道:“说成一番事业者必须拋却一些儿女私情,这点我不敢苟同。”

    “哦!愿闻公子高见。”田丰自己抓起茶杯,一边弄茶水一边说:“多情就牵挂多,牵挂一多寸步难行啊!”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情感。”刘备撮了一撮茶叶扬进了田丰的杯中,自个饮了口茶水说:“上至君臣之情,下至战友情,同学谊,街房邻居莫不是以情相系。”

    “若连一点私情都可以不顾,又如何让人追随于你?”刘备放下荼杯道:“不放心把后背托付于战友,战何以胜?不把别人放在心上,别人又如会交心?”

    “公子强辩也!”田丰深知刘备是怎么一个人。说声多情都是轻的,就不是好的人主。不过田丰喜欢呀,不怕无缘无故被卖喽!

    “直接说美女吧,如果说爱个美女或保个美女而让事业不存,这样的事业本就虚伪。”刘备目光有飘忽地说:“公私分开,财产公开,个人能挥霍多少?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明确程序,谁又敢伸手?”

    刘备的后半句说得有些远,一个君王再无度能用几何?有条件,有程序,有监督,无论是晋升还是利益分配都会相对公平公正。这样的话怎么会因私情而废大业?

    田丰本是通人,还是妙人。闻言并没答话,而是进入了长考模式,连茶水已满也不自知。

    “无论是打江山还谋划天下,不可能君主亲力亲为,君主只需把握大方向,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刘备淡然地说:“这样的君主就不错,也会是个成功的君主。皮点,懒点,多情点又何妨?”

    “啊!”田丰被茶水烫得不浅,吹了吹才说:“难的是大方向不能偏错,合适的位置不一定是合适的人。”

    “这就是你的工作了!”刘备不无引导地说:“指出问题,说出问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别人明白这是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才妙啊!”

    “受教,学习再学习。”田丰认真一礼道:“这已经关乎做官的艺术,做谏官的境界,我尽力而为。”

    “彼此彼此,相互学习。”刘备亦正色道:“你必须做到,因为你是田丰田元皓,眼中可容不少半粒砂尘之铮铮铁骨之人。”

    “呃!”田丰翻着白眼说:“公子不怕我烦么?”

    “怕!”刘备有点俏皮地说:“更怕你不烦。”

    刘备见由丰略有不解,就辦开来讲:“烦表示问题不大,不烦表示问题都没发现。因为我们这一路都会在摸索中前行,一路尽是向题。我们在前行的同时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道理。”田丰点头,双手握着荼杯又开始沉思。嗯,这家伙不知道有太多事没解,更别说思考可以解决,只有去行动。

    “玄德,玄德!”门外突然传来蔡邕兴奋的叫声。让刘备与田丰对视了一眼,不明白这大儒乐什么?

    “来啦,来啦!”刘备一边向外走去,一边高声回应:“先生,弟子来啦!”

    “快点,快点,陪为师去接一个人,不,是一行人。”蔡邕高兴得有点语无伦次,甚至颠三倒四地说:“还是先给逍遥酒楼打声招呼,这都响午啦。”

    “恶来,去逍遥酒楼通知刘和掌柜的。”刘备招呼了一下背景典韦,又问蔡邕:“先生,大概几位?”

    “几位?按三大桌弄吧。”蔡邕大约也不知道几位,却不碍于他再次吩咐典韦道:“恶来,回趟楼桑扛几坛逍遥醉过来。”

    “好呐!”典韦高兴地遵命行事。

    蔡邕的兴奋让刘备知道来人来头不小。虽然说情报人员没有直接向刘备报信,刘备也知道对方应该是蔡邕的至交好友,甚至是与蔡邕同一级别的大佬。

    蔡邕出村接都不算,还要捎上刘备这个地主。在蔡邕眼里,刘备只是弟子。至于什么侯爷和郡太守都算个球。可是在别人眼里可不是这么回事。就算灵帝驾临涿郡,有刘备和蔡邕接也差不多了。

    至此,蔡邕今日所接之人的范围就小。不是名动天下之大佬,就是名动天下之大佬。一个人浮现在刘备的脑海。非此人不可!

    “玄德,猜猜我们去接的人是谁?”蔡邕看典韦走了,招呼刘备去郡城门口接人。

    “从先生的兴奋和热情,弟子就已经知道是那位。”刘备笑吟吟地说:“说来我和这位还有一面之缘,我该执弟子礼。”

    “嗯,应该,应该。”蔡邕点头道:“就是子干先生也不会有异议。不错,就是他。”

    “想我们已经多年未见,还犹记当年他之风采。用博学多才,胸藏万卷都不足以形容。”蔡邕兴致盎然地说:“有闻彼之故乡都成诗书经学之乡,让我十分惭愧啊。他才是一个真正做学问,欲教化万民之人啊。”

    “人创造环境,环境亦影响人。”刘备点头道:“郑玄公确实让世人敬仰。不过我的两俭先生也不差啊。道路各异,目标相同,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吗?玄德你何尝不是在谋划千秋之业。”蔡邕叹了口气说:“别怪为师多嘴,商业一途,少了点浩然之气,多了点铜臭。只能为辅,不能为主。”

    “先生,千秋大业有四个支点,缺一不可。”刘备肃然地说:“军事,政治,教育,经济。这四方便一样重要。”

    “具体说来听听。”蔡邕一边说,一边快步向郡城门口走去。

    刘备也快步跟了上去,看看郡门外的视野内都没相应的目标人物。刘备才开口道:“军事不用说,没有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就只有挨打的份,更别说发出自己的声音或千秋之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