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好吧!我知道啦!”郭嘉双手合什,不无求饶地说:“公明大哥速去速回,我们得好好合计合计才行。”

    “嗯!”徐晃也没有再啰嗦,分了五百兵马,沿着黄忠留下的痕迹追赶而去,只留下阵阵灰尘。郭嘉目送徐晃远去,才率队进入了卢奴城。

    徐晃没追多远,就迎面碰上了黄忠和张郃所率的大部。徐晃看见黄忠身边的张郃,有点二丈夫摸不着头脑,同时也知道自己应该错过了什么好戏。

    “公明,说来话长,我们回卢奴城再说。”黄忠见徐晃欲言又止,知道徐晃想说什么,给了徐晃一个安心的眼神说:“张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从此就是我们的同僚。”

    “张将军好!欢迎你的加入,张将军的到来无疑如虎添翼也。”徐晃在吃惊之余,也十分友好地行了个礼,问候了一声张郃。

    “徐将军好,还请日后多多关照。”张郃满脸羞色,微低着头向徐晃回了一礼,声音有点小地说:“败军之将,安敢当徐将军之赞誉。”

    “咦,奉孝来了?”黄忠招呼过徐晃,才看见徐晃所率的兵马都是自家亲卫本部,随即反应郭嘉到了。

    “是呀,我一出卢奴城就遇上了奉孝,他已经进城。”徐晃点着说:“我们也快点回城,奉孝说要合计合计。”

    徐晃本想问黄忠为何不追击了?念及张郃已经归顺,已经猜到黄忠不追击可能是因为张郃之故,也就没有开口问。

    “将军!”这时黄忠的亲卫长才上前见过自家将军。黄忠的亲卫长是叫黄山,约三十五六,是从长沙跟过来的老人,武艺也是黄忠亲授,是黄忠的亲卫长兼黄府管家。

    “郭军师无碍吧?”黄忠有点严肃地问。黄忠可是有交待,就算这一千本部亲卫死光了,也务必保证郭嘉不少一根汗毛。

    “郭军师很好,很好!”黄山点头又摇头,左右瞧了瞧,才又说:“将军,我们可以归队了么?”

    “回城!”黄忠展颜一笑,对亲卫长黄山的问话没置可否,而是下令三军回城。

    黄山抓了抓脸颊,屁颠屁颠地跟在黄忠身后,黄忠的一众亲卫也哗啦啦排着整齐的队形尾随,惹得徐晃哈哈大笑。

    “唉!”徐晃笑过之后,蓦然想起自己的亲卫死伤惨重,从千余到只剩下百名,不由叹了口气。

    “公明,怎么啦?”黄忠耳聪目明,听到徐晃叹息,不由关心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你独守孤城,能打成这样已经是胜利了。”

    “你的这支本部亲卫不错!”徐晃感叹地说:“可是从楼桑村就跟随我的千余兄弟,卢奴城一战就只剩下百人。”

    “……”黄忠明白徐晃的感受,也清楚一个将领与本部亲卫的感情,是以张了张口,才发现不知该说什么。

    “徐将军,对不起!”一边的张邰也明白徐晃的感伤,也想起徐晃的本部亲卫悍勇善战英勇无比,诚心地对徐晃道谦。

    “这不怪张将军,之前我们是各为其主,没有对错。”徐晃一摆手说:“他们死得其所,我会记得他们,中山郡民众会记得他们。”

    “公明,战后你亲自送他们回楼桑村,进英灵殿。”黄忠有点肃然地说:“中山一战,多了无数冤魂,死了许多无辜的人,这世道何日才会太平呀!?主公所描绘的盛世早点现实才好。”

    “嗯,我们一同努力!”

    ……

    当黄忠等人率部入城时,卢奴城已然井然有序,樊刚把城内的事务都处理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城内民众安置妥当,伤残得到救治,敌我双方阵亡的将士也收拢了。

    原来蔡邕带万卷藏书出京,一路沿黄河北上幽州,全天下的人都知晓。尤其是士族士子更是一片哗然。

    冀州士子在有心人的怂恿下,聚中了好几百人在清河县县城门口堵住了刘备一行人,要求分享万卷藏书。

    在这个时代来讲,一卷书籍值万金可真不是开玩笑。有的是人为了一本书而倾其所有求取。用田产庄园换书籍者屡闻不鲜。如蔡邕蔡家如此藏书万卷在大汉天下也是独此一家。

    如果硬要说,灵帝放蔡邕还没有比放万卷藏书出京更有影响力。前者再厉害也带有个人的烙印,而后者可以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就算是同一卷书,学习的人不同所获也各异。

    蔡邕可以教出许多人才,而万卷藏书就可以教化万民。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玄德,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蔡邕大摇其头,表示极度不爽地说:“这还叫士子?这还叫读书人?读的圣贤书都喂狗了吗?”

    刘备没有意见,在典韦的护卫下与蔡邕一起到车队前一探究竟。入眼一群衣冠楚楚的家伙,堵在了进清河县县城的门口。

    “在下陈留圉县蔡邕,尔等之意吾已尽知,读书人拦路甚是无礼,尔等给吾一个信服之理由,要分享这万卷藏书也无不可!”蔡邕脸色不豫地对众士子道。

    这时士子中有两个二十岁左右的越众而出,其中一个对蔡邕拱手为礼道:“伯喈先生,学生冀州广平沮授。闻先生受不白之冤心中多有不平,今特来拜见。”沮授绝口不提讨要书籍,只说仰慕之情。

    另一个青年也拱手为礼道:“伯喈先生,学生冀州魏郡审配。久闻先生藏书万卷,心痒之余只想拜读一二。”

    “沮授沮公与,审配审正南。好得很!这就是尔等拦路的理由?读书人行强盗之事,很有前途呀!”蔡邕冷笑道:“再者说这万卷藏书吾已赠于弟子刘备!”

    “沮授,审配?”刘备一听,差点惊呼出声。刘备记得很清楚,审配善守且正直,是个忠贞不二之辈。而沮授少有大志,擅于谋略。人称其为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汉末三国时期翼州出色的人才很多,而田丰,沮授,审配三人无疑是最出色的三个。重点是忠心和才能一样让人放心。

    蔡邕说完,十分不高兴地勒马退后几步,把刘备凸显示人前。刘备定了定神,强行终止了无尽的YY,用一种在动物园看动物的眼光扫视着这群士子。

    “逍遥侯!久仰了,不知侯爷凭什么独拥这万卷藏书?”沮授对刘备这个靠献奇物而获得的侯爷没一点好感,开口就不善地问。

    “沮公与?人道少有大志长于谋略!小子欲用这万卷藏书教化万民可否?”刘备准备一个大坑让这货跳。

    “万民?目不识丁之人也会读书?侯爷诓谁呀?”沮授大咧咧地说:“侯爷找借口也找让人信服的好吗?”

    “是呀,目不识丁!而恰恰是这群目不识丁的万民供养着你!你连供养你的人都看不起,又何谈看书?看书又有什么用?”刘备手一挥,让沮授退开。

    “你,你强词夺理!他们耕种的土地是吾等所有,供养岂非理所当然?”沮授有点气急败坏地说。

    现在沮授还是个未成型的人才,还没有坚定的信念,更不会为自己的信仰付出生命。他的认知来自于儒学,来自于家族的家学。不以万民当社会基石也就理所当然。

    沮授说完,四周人数明显比士子更多的民众唏声一片。刘备不答话,看着审配道:“审配审正南,人如其名,正直不阿,不知属实否?”

    “然也,浩然正气不惧世间妖邪!吾想问侯爷,身为汉室宗亲何以自绝于斯?”审配傲然答道。

    刘备想到这俩货在历史上为袁绍竭诚力尽,最后连命都搭上了。就算是时代限制了目光,就算是愚忠。也是值得敬佩的,也不想太让他们难堪。

    “到底谁在自绝于斯且不论。吾刘备答应尔等可以分享这万卷藏书,只要尔等有让万民生活幸福的策略!”刘备提出了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

    “侯爷可真是大言不惭!不知侯爷可有此良策?”诸多士子异口同声地问。

    “呵呵!吾当然有!”刘备也不怕吓死这些士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当那位高士自认为可以富民兴国,随时可以来涿县,万卷藏书任君取选!”

    “恶来,黄将军,公骥兄,不俊兄!咱们进城,若有阻拦,逐赶之!”刘备不顾群情骚动的士子,驾马入城,吩咐着四大打手。

    “喏!”四个煞神应了一声,一股逼人的气势向四周的人群压去。四周人群不自觉地向后退去。

    就在这时,从城内冲出一队士卒,为首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领头大叫:“是何人聚众闹事?”这青年一边说,一边毫无惧色地独自闯入人群中。

    “咦!”作为见多识广的黄忠轻咦一声,对刘备低声道:“这个青年不简单,无论是胆色还是其武功修为。”

    “这位小军爷,吾等冀州士子,无意聚众闹事,只是在此欢迎伯喈先生。”众士子一听,这可不答应,读书人爱书岂能说闹事。

第523章 ,中山风云(三十九)() 
沮授等人率部一路奔逃,早就人困马乏,就是明知一张无形的大网罩来,也必须休整下才行。何况沮授和荀谌都无比自信,总认为自身才智不逊于当世任何人,再高绝的计谋,都有破绽可寻,有破解之法。

    沮授等人吃东西并没花多少时间,或者说心思不在饮食上。饭后几人就碰头议事,将彼此所知的情况和境地都说了一通。

    “我们谋划中山郡,对方也在算计我们。”了解完大概情形,沮授叹了口气说:“唉!是我大意了,想不到关羽已经占领了新乐城。这是要致我们于死地,想将我们消灭于中山郡内,好手段呀!”

    “确实是好手段,这个人就是颍川郭嘉郭奉孝,被刘备称之为鬼才,真是后生可畏也!”荀谌同是颍川的人,对郭嘉只是稍有所知,还是听其弟荀彧说起过。

    “颍川啊,你家王佐之才的兄弟荀文若和小叔荀公达可都在刘备帐下,不知荀大人作何感想?”沮授就是听不得刘备两个字,一听就有些热血上脑,说起话来都阴阳怪气。

    “沮大人,你什么意思?”荀谌一听不干了,霍地站起身来说:“所谓人各有志,你难道能左右你沮家吗?”

    这时代的世家都是一个德性,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如荀家,在历史上就分别于曹魏和袁绍处投资。又如诸葛家,分别于刘蜀和孙吴投资。

    这似乎没有什么可苛责的,因为谁也不知道那方势力会最后登顶。为了家族计,为了子孙后代计,这都正常。沮授这么一说,就太得罪人了。

    “两位大人都息怒,我们还是说说如何摆脱当前困境吧!”高览见势不好,连忙跳出来做和事佬说:“新乐被占,归路已断。张将军断后,生死未卜,麴将军也不知所踪。”

    “是呀,两位大人都是当世有数的智者,要破当前危局,非大家通力合作,精诚团结不可。”蒋奇也出声和稀泥地说:“我想郭嘉就是鬼才,也不是两位大人的对手。还望两位大人莫计较小事,给我等指引方向。”

    沮授也并不想真得罪荀谌,不说荀谌本人惊才艳艳,就是颍川荀家也不是沮授得罪得起来。再说荀谌一向在袁绍集团处中立立场,在派系斗争如火如荼的袁绍集团中是超然的存在,是任何一个派系都要交好和礼让三分的地位。

    沮授也是被当前形势所逼,一时乱了方寸,才口无遮拦,才说了几句得罪荀谌的话。虽然说的是事实,但是很难听,真的十分得罪人。尤其沮授说的阴阳怪气,似有所指,荀谌不发作才怪。

    在高览和蒋奇开口后,沮授趁坡下驴,没有回荀谌的话,而是叹了口气说:“刘备军有骑兵优势,意逼我们于定县,新乐之间进行决战。一旦真如其意,我军必败。”

    荀谌本就因为兄弟和大侄子都效力于刘备,在对战刘备军时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嗯,无论胜负都怕别人说闲话,是以沮授不纠结这话题,荀谌也不会纠着不放。

    荀谌不会纠着不放,但是要他现在就接过沮授的话茬,也是不可能的。沮授你行,你拿主意吧,我就听着,荀谌此时就这么种状态,道不同就不相为谋呗。荀谌嘴里不说,心中还是记了沮授一笔小帐的。

    “荀大人,我们该如何破局呢?”高览见两个家伙没有吵,为了调节下气氛,笑咪咪地问计于荀谌。

    “既然看清了形势,自然就有破局之法。”荀谌就这么说了一句,然后老神在在地闭目养神。你沮授行是吧,那么就让你唱独角戏,荀谌就这么个意思。

    高览一听荀谌这么来一句,又见其没有多说什么的架势,只好摇头苦笑看向沮授。

    “反其道而行之!”沮授也无心计较太多,扫了荀谌一眼开口道:“放弃定县,兵分两路突围,一路经曲阳,进常山郡,一路经安熹,汉昌,无极,进常山郡。”

    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