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艘五千料火炮战舰,配合数十艘三千五千料的弩船,已经是一支可以在这个时代纵横沿海的浅水舰队了。

    后世的每个中国人都饱含着蓝水海军的大国梦,张林也不例外,船坚炮利带给后世中国的耻辱,绝不能在这个时代重现。

    仅福建路,就有三十处官、私船坊,张林一口气下了近乎百艘中、大型战船合计两百七十万贯钱的订单,官坊分了百分之七十,其余百分之三十订单用以刺激私商船坊的发展。

    像这种官坊大工程、大订单,既解决了辖地内闲散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又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一朝天子一朝臣,周应留在夷州岛上主持工作,而福建路的负责人则是泉州官坊的船监官,唤作郝大鹏。

    郝大鹏被主公的突击检查弄得心慌慌,引着主公在船坊最新开建的“泉州号”海船施工现场巡视,一路介绍道:“其实早百多年前,把榫卯和龙骨铺铁用来加固船体、以及龙骨减摇、水舱隔密、舵杆平衡的工艺就有了,只不过五千料已是足够,未得朝廷上面允许,也就没人敢造大船。万料船小人不敢担保,但七千料是绝无问题的。”

    “坊工们的月钱都如实发了?”

    “主公放心,小人们却不敢居中克扣。再者有廉政署的人盯着,也没人敢在其中做手脚。”

    张林点点头,道:“我给你们发的官俸着实不低,比宋朝廷涨了三倍,只要不犯大错误,金饭碗能保一辈子,千万莫要偷鸡不成蚀把米地自误。”

    郝大鹏额头冒汗,躬身称是。

    “船坊里的坊工手艺有高有底,也要把月钱明细划分好高低,有本事肯吃苦的人就多拿,厮混没本事的就赶出去。过些天我会派人来,找一些坊工成立工社,一方面是给坊工们说教些手艺和普及下律法,另一方面工社有权利在遭遇欺辱时跟衙门通报。你这边”

    郝大鹏忙道:“这是大好事啊,属下一定鼎力支持!”

    工匠有工社,商人们有商会,种田畜牧的也会有农社,这是张林从后世社会体制中想到的。不过,他不会把这些工社农社弄成什么书记不书记那种无厘头作风,而是参考美欧制度。

    不管哪一种工社制度,都有它的利弊,缺点可以改进,但要是拖后腿那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张林可不希望自己立下的工社,只是给当官的们用来欺上瞒下和养老贪腐的。

    在船坊视察一番,到了午时,张林也没打道回府,而是去了泉州府城里最上档次的望仙楼。望仙楼又称小樊楼,乃是泉州商会副会长梅润名下的酒楼之一。

    自打商会同意将钱财存进隆兴钱庄后,隆兴钱庄也被升级成了官方银务署,现下正在各处铺设分点,进展迅速。

    张林投桃报李,把自己麾下的镖行运输行当让了出去一部分,同时也放开了部分酿酒名额,允许私商参与官酒坊的入股分红。

    主公来望仙楼里吃饭,客人们没认出来,但梅润刚好在,便只能被拉来陪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两人一问一答地聊得酣畅,张林忽而想起一件事,便笑道:“现下各处行当兴旺发展,你们做商人的岂能目光局限在一城一地?走出去才是正道,缩在泉州一地,终究做不到富甲天下。”

    梅润赔笑道:“主公何以教我?”

    张林举着筷子,指点道:“若是古人没有发明这筷子,咱们也就只能用手吃饭了,既不方便也容易得病。你说原先第一个发明这筷子的人,是他开作坊造筷子的吗?”

    梅润不明所以,只好附和道:“传闻发明这筷子的乃是商纣的宠妃妲己,她应该不会去开作坊的。”

    “是啊,所以这筷子的发明者却不一定是赚钱的人。假若你身处商代那个时候,会不会开作坊去造筷子?”

    “当然,这是赚大钱的营生,小人岂会错过?”

    张林笑道:“那就是了。你想不到发明,却能够利用别人发明的成果来赚钱,这便是商人的作用。发明这道四喜丸子菜的厨娘也许只是个农家妇人,但你若有眼光把这道菜给买下来,甚至把烧这道菜的厨娘给聘用了,那便可以从中获益。”

    “小人明白”梅润似乎懂了主公的意思,但还没完全懂。

    张林摇头道:“你只明白一点点,但却想不到更远的地方。眼下各地都有不少的新发明,有的农具适合耕田,有的器械适合灌溉,再比如北地传过来的双肩背包等等,以后这些利于民生的发明会层出不穷,就要靠你们去发现并且普及开来。比如这背包,有双肩的,也有单肩的适合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人的喜好,也可以把包做成挂在腰间的腰包,甚至是专门用于盛放书籍的书包。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你们这些商人除了要发现现有的好发明,将它大量生产普及开来,更要让人去研发更好的东西。这就叫作风险投资,意思就是你提前花一笔钱来帮某个人研发更好卖出去的东西,若是销量好那便赚大钱。若是销量不好,那也只亏损少部分钱。”

    梅润恍然大悟道:“小人明白了,其实这道理小人一听就懂,只是没想到如何去做。”

    “在宋朝廷管制下,好东西都是要优先孝敬高官和皇亲国戚的,你们这些商人想插手,只怕落不得什么好,赚的没有给人送孝敬的多。而且,发明者研发了好东西,最多就是赏赐一点小钱,大不了封个不入品的芝麻小官,没有实际的好处。”

    张林呵呵笑着道:“不过在我治下,这种情况以后不会再有了。过几天,我就成立一个‘墨师公署’,专门用于寻找、收集、评估、赏赐这些利于民生的新发明,同时也会立下律法保护这些发明者能获得丰厚的奖励用于继续研发。而你们商会则定期跟墨学公署这边交接,可以以一个买断的价格从发明者手里购买东西的制造流程,可以和发明者共同参股开作坊生产,也可以继续一次性买断后继续投资发明者研发更好卖的东西。”

    即便是一张空白图纸,梅润这等聪明人马上就想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这天下利于民生的东西太多了,若是朝廷不跟他们抢钱,其中大有文章可作啊。

第321章 国家体系() 
文明的进步在于科技,科技的进步在于持续的创新。

    华夏这片土地上历史悠久,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数千年的文明积累让得汉人拥有当今世上最强大的科技和制度文明。

    缺一遗憾的,是科技没有转化成民生和军事力量,让得百年后的蒙古人打断了进程。

    以官方带动民间科技发展,这是策略之一,其二就是需要整个社会对于科技力量和科技人才的认同,而推动这一观念普及出去的便只有官方和商业。

    荣耀什么的尚且不论,白花花的银子和金灿灿的黄金才是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对科技人才最实效的奖励。

    成立墨师公署只是官方动作的第一步,相当于张林的小朝廷正式承认墨家地位,其后还要设立“墨师阁”机构,专门处理民间科技匠人的发明成果,要经过收集、筛选、审核、评估、商洽、表彰、宣传等一系列过程。

    用于抛砖引玉为墨学阁打响名气的人选已是有了,那便是军器监的田火匠和崔铁匠两位师傅,前者是黑火药,后者是炼钢之法。

    虽然火药和钢铁最大的推动者是张林,不过张某人德行高尚,就没必要参合进去了。

    张林来找梅润也不是无的放矢,此人虽是泉州商会的二把手,但向来是以幕僚的身份自居,他点头的事,会长金大礼多半会同意。

    投资的概念不难懂,商人早已在做,只是一直没有个说法而已。就比如商会前番百般推迟把钱存进钱庄,后来听闻朝廷禁军惨败后才同意存钱,这也算得上的风险投资的另一种形式。

    只不过,他们承担的是张林这个小政权会不会如方腊和宋江辈垮台的风险,投资的乃是新任主公的前途。

    傍晚时候回到府上。

    门卫士兵见到张林,立正敬礼后,递上一个札子禀告道:“主公,这是朝国理事公署送来的札子。”

    朝国理事公署相当于宋朝廷的鸿胪寺,等同于后世的外交部,虽然这个机构还没有正式成立,但胡翼之已是在认真履行职责了。

    张林接过札子,踏过府邸门槛边走边看,看到某处不由会心一笑:“果然不太笨,算是明白我的意思。刘忠。”

    “在!”

    “你派个人去替我传话给胡翼之,如何接待朝廷诏安使就按他的意思去办。招募人手让他自己亲自去从学坊里挑人,花费用度自去跟银务署打个批条。”

    “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没有了,,叫他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诏安又不是两国邦交,宋朝不承认咱们,那就没必要谈下去。去吧。”

    “是!”

    刘忠离去,张林环顾一圈偌大的院子,在大厅中坐了许久,忽而觉得身边没有个正式的传话筒的确不方便。

    宋朝廷都是用的太监,但他对太监没什么好感,又总不能老是把亲卫营的人当跑腿,他考虑着是不是用正常男子。看来,自己得招募几个秘书了。

    张林进入福建路后除了整顿军武和政事机构,在教育发展方面也下了大功夫,新式学坊针对底层百姓家庭的孩子开展了五年培养计划。意思就是,这些百姓家庭只要肯送孩子来读书识字,五年之内是学杂书本费全免,学坊还提供一顿午饭。

    针对的主要是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年龄段,这批少年只要经过为期一年的速成教学,基本的读书认字是没什么问题的,而后会根据具体情况发放到各处技术性学坊中学手艺,短期一年培训就足够让他们能靠手艺混口饭吃了。

    基础学坊除了教育读书认字,也会培养他们关于物理、化学等旁支课程,让这批少年以一个新的思维来看世界。

    可惜的是,即便学杂书本费全免还提供午餐,学坊招收情况也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很多底层百姓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成家用劳动力,宁愿让他们去田里锄草捉鱼,也不愿意去学坊里读书。

    这是张林很难想象到的怪事情,然后就这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不得已,他只得着令银务署支出一笔钱,以每天十文钱的月钱来招募底层家庭的少年们去读书。

    花钱请人读书识字,这事儿想想都觉得好笑,然而却是无可奈何。

    一个国家能不能强大起来,要看综合实力,就算偶尔在战争中失利,但只要这个国家的底蕴存在,就有翻身的机会。

    国家底蕴是什么?是全体国民的受教素养!

    就如后世中国那般努力了七十年,国民素养比之隔壁的小日本都要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更别提欧美了,这是近代历史上令国人痛心的悲哀。

    官员和教师的高福利待遇,是张林早就定下的政策之一,而同样的,这两个方面的人员也将承担失职重罚的后果。后世那种吃拿卡要,家长红包现象,张某人是绝不会让它有发芽的机会。

    院子里凉风习习,张林提笔在石桌上铺纸写写画画,把自己的军政民建设思路尽量地完善计划。脑子里还有很多可用的点子没有想到,他也只能不断地补充进计划中。

    军队:国防总署,细分为将官内阁和参谋部、军医署等。

    民政:税务总署、银务总署(国家总行和国库)、朝国理事总署(外交部)、育教总署、工建总署(含墨师公署)、警务总署(警察机构)、廉政公署、律法总署、财政总署、农政总署(下含土政总署)、交通运输总署(含海船、河运、路运、铁道等各部公署)、水利总署、商务总署、文化总署、卫生总署(含军医署)、人口和计育总署、审计总署、官报总署、体育总署等

    再往下分,则是各地公署衙门,包括海关、内航码头等

    当然,一个国家的机构远远不止这些,张林一个人没办法把所有东西都想那么全面,也没法子一下子把体制健全,需要很多人支持他一起完善。

    不管怎么说,福建路的地盘堪比日本和高丽国,人口和矿产资源丰富,足够张林把将来治理天下的班底给搭好,一步步的从军力、经济、民心上挤压北宋朝廷的生存空间。

    而目前要做的,就是彻底把福建路和部分两浙路地盘给巩固下来,让扩充的新军有足够的时间渡过训练期。

第322章 隐秘的政策() 
陆余、袁涛、赵跃三人乃是最初跟着张林在大王乡里发展的三个书生,也是启蒙书的主编作者。

    现今,陆余负责官报总署,赵跃负责育教总署。袁涛在育教总署里配合赵跃干了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