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林大喇喇地坐到毛毯上,盘起退,吆喝着二女:“坐吧,好朋友吃个饭而已,不必如此拘束。”

    李师师叫丫鬟把遮风回暖的屏风摆好,随即笑盈盈地落座,把丫鬟支使出去,亲自倒酒添菜忙活,边笑道:“皇上和玉仙妹妹怎有空来我这里吃酒?”

    张林干笑道:“成天有人上门拜访,又不是什么公事,烦也烦死了,倒不如来你这里清静清静。”

    “皇上勤政爱民,百姓多有称赞。”

    “虚名而已,谁不想偷懒呢。”张林压压手示意对方别忙活了,一边儿自己拿起筷子夹起菜蔬往烧得扑腾的火锅里涮烫,笑道:“都别看着,自个儿动手啊,丰衣足食。”

    李师师和唐玉仙也熟练地拿筷子夹起肉蔬往汤锅里涮,或是把肉丸鱼丸等添些进去,等烫七八分熟时便端起碗碟衬在嘴边儿享用。

    张林一边自顾自地吃菜,一边儿偷偷打量对面女人,只觉得她小口小口的吃相也是如此的优雅恬美,一身素色纱衣裹得娇躯玲珑有致,间隙露出来的手腕肌肤比外头飘的雪花还要白皙柔腻。

    光看着眼前的无边丽色,他已然三五分饱了。

    李师师忽而打瞧到对面男人的目光,却也没有抬脸直视过去,只是微微抬起少许下巴,笑道:“羊锅早已有之,但如皇上发明的这般吃法却是有趣的很,如今各大酒楼都是依样学样,托了皇上的洪福。”

    “师师姑娘少给朕戴高帽子。”张林呵呵道:“我这人最不喜繁文缛节,这吃饭嘛本就是以填饱肚皮为第一要务,享用美食才是其次。”

    他伸筷子夹起几片薄如蝉翼的羊肉在汤锅里涮了几涮,先往唐玉仙碗碟里放,又涮了几片递去对面。

    李师师受宠若惊地忙拖碗来接,哪里见过天子如此行径,不禁惶恐道:“皇上,奴家自个儿涮就行。”

    张林笑道:“咱们汉人吃饭,吃的既是美食也是情谊,饭桌上没必要生分。师师姑娘在这里住的还习惯吗?”

    “托皇上的福气,奴家一切都好。”李师师端起酒杯,美目澄清如水地道:“奴家斗胆,敬皇上一杯酒。”

    张林亦是爽快地端起酒杯,对饮而尽,肚子里暖气盘旋,浑身透出舒坦二字。唐玉仙替他脱下绸袍,叫一旁的太监小灯子稍稍打开窗户透透气。

    “灯子,别忙活了,去厨下自己跟徐婶弄些吃的。”

    刘灯感动地道:“皇上,奴婢不饿,只在您身边伺候着就好。”

    张林笑骂道:“去去去,再不滚我叫苗儿姑娘撵你走。”

    皇上这般跟他开玩笑,刘灯只感觉鼻子酸酸,差点儿没忍住流出眼泪来,只想跪地上磕他几十几百个响头。曾几何时,太监也能这般享福了,简直不敢想象。

    李师师的丫鬟苗儿也是满脸羞红,带着跟他年岁差不多大的小太监退出房去,自去厨下吃喝。

    看李师师满目诧异之色,张林失声笑道:“太监也是人,只不过命运不好罢了。古朝常有太监祸乱朝政,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不在这些人身上,整个朝堂风气不正,民间大臣自然要把罪责推到他们和女人身上。师师姑娘以为呢?”

    李师师低声道:“常言道:红颜祸水奴家也不知道。”

    张林摇摇头,道:“自古而来,世人多以商纣为昏君暴君,以妲己祸乱朝纲,其实不然。商纣王用人唯才是举,不任用皇亲国戚,但即便是奴隶战犯只要有才能,也能得到赏识,比之现今,可谓圣明。其二,商纣王时期,就敢大胆地任用女官,俗话说,女人能撑半边天。这世上很多女子,治国写文的才能可是不弱于男子的。就比如师师姑娘,在你面前,朕也只能算个大老粗。”

    李师师红着脸道:“皇上说笑了。”

    唐玉仙在旁开玩笑道:“皇上近来多读古书,学问比之以往可是大有长进呢。”

    “你少拍马屁,朕可不吃这套。”张林打趣一句,往唐玉仙碗碟里夹了一筷菜蔬吃进嘴里,道:“其三,商纣王不搞迷信。东京大战时那宋钦宗任用郭京之辈守城,妄图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啊,这百姓们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史书上记载的也不一定就是正统。一朝天子一朝臣,嘿,这哪一代开国天子都想美化自己,丑化前朝君王,歪曲历史,实在是可笑至极。民间百姓追风追雨,把宋国灭国的原因强加在师师姑娘身上,倒真是学足了古人那一套。”

    李师师忍不住抽泣道:“今日能听得陛下这番话,师师死而无憾了。”

    唐玉仙起身,来她身边坐下,宽慰道:“姐姐莫哭,皇上要给您平冤昭雪呢。”

    张林道:“年后开朝,我会让官报刊登一些文章,把宋国灭国之因宣扬于民众百姓,倒不是特意为师师姑娘平冤昭雪,乃是清开民智。”

    “奴家叩谢皇上大恩大德。”李师师欠身一拜,泪水止不住地留下来,惹人怜惜心疼。

    张林道:“其实说到底,宋微宗这人也算是个大才子,嗯,至少写字画画赏鉴珍奇是比我强八辈子。宋国遭难倒也不全怪他,乃是国家百年积累下来的诟病。燕云一战,十三万平燕大军被辽金合兵大败,一是天气,二个就是前线将领对金人警戒不够。金人长驱直入,兵锋压在东京城外,其实当时只要上下一心地死守,金军无论如何也是打不下来的。只可惜,宋国大臣和皇帝都被吓破了胆子,被金人派遣使节招降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不自知。这些原因,没一件与女子有关。所以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李师师泣声道:“多谢皇上替奴家美言。”

    张林自觉说的有些儿多,忙是吆喝二女吃菜,端酒与她们互碰几杯。

    李师师心下感激,不免多劝几杯酒,三人就着雨雪纷飞喝到夜幕降临。最后以一曲琴瑟之音送别皇上的车马离去,在道口风雨中凝望许久。

第433章 大整改() 
年后开朝。

    如今的皇帝陛下不喜玩古人那一套,弄什么天天上朝的把戏,大臣们也轻松许多,平时都在自己的官署里办公。

    只有陛下批阅札子后传唤某人,抑或是六天一次的朝会,内阁大臣们才会聚集在议事厅中汇报一项项公务。

    皇上的旨意通过秘书署传达到各个官署,各个官署也通过秘书署把公务上传,然而偏偏秘书署的不属内阁成员,权利被一层层分的很细。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大多官署的副职官员都是有着秘书这个角色的职责,也知道陛下似乎有意把这个部门当做人才储备来培养。

    就如首相和外交大臣的关系一样,皇上不止一次说过首相必须要懂外交的话语,暗示日后的首相选拔会优先从朝公署里挑。

    年前,许多政策虽然颁发下去,但有没有落实到位,张林有些不放心。于是带着秘书们四处突击检查,搞得各处官署手忙脚乱,胆颤心惊。

    银务署的货币政策成了第一个被检查的项目。

    目前市面上已经在大肆回收铜钱金银碎铤,把金银币和新版一分纸票(含两条银丝)每日每夜地加印制造,没有了宋国的威胁,低面值一分纸票也渐渐得到了百姓们的信任,有了流通好转的迹象。银务署也出台强制措施,禁止民间百姓大额度地兑换一分纸票(超过十元就必须去当地银务分署里兑换),有效地加大了纸票流通率。

    在商务总署制定经济政策后,各处作坊都按照人数的规定改名为公司或者集团公司,引进福建和两浙路流行的先进机械扩大生产。

    为了进一步刺激内需,银务署配合经济发展降低了储蓄利率,并且开始逐批次地回兑去年的战争债券,发行了一种新的长期国家债券,只不过利率较低。

    工建总署的首批次建设四十三处大型国营砖窑和二十一处国营水泥厂的计划也正式落实,主要是在北部和西部建造这些大型国营基建工厂,一方面是改善北地的民生,一方面是加大对边境地带的防御工事建设。

    原本单纯的炮楼、碉堡计划进一步完善,以修路为主,修工事为辅,炮楼碉堡之类可以在战争过后改建为驿站或者居住村落,因此工期延长以为长久之计。

    商务总署亦是在北地投资,尤其是西北一带大量建造棉花加工厂,鼓励农民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同时计划修建一条从开封府到太原府的有轨马车铁道。

    这个铁道建设计划最初的制定目的乃是安排宋国遗留下来的将近十二万禁军的士兵,张林为了防止这批人搞事,亦然大笔一挥签署了这件工程建设计划,把这十二万人全部划归军部为工程兵种。

    为了让这批人安稳下来,整个财政计划都向北地倾斜,预算超过了两千五百多万元,计划耗时两年。但同时也有问题产生,那便是军器监铁产量吃紧。

    眼下,南方的冶铁厂既要供应武器装备的制作,又得用于农业器械生产,产能严重不足。

    张林只得着令商务总署在北地投资一批铁厂,就地取材地用于工建工程,同时拨下一批名额进行招商,鼓励商人开办私营铁厂和开矿。

    对于这批铁厂名额,南北大商均是抢破了脑袋,以前的朝代均都把盐铁当做赚钱项目只准朝廷经营的,谁不知道其中可以赚大钱?现下新朝廷既然允许私营铁料,商人们趋之若鹜想挤进来分一杯羹。

    财政总署也是没有办法,若是全部以国营开办工厂,对眼下的财政负担的确太大了,下放一批招商名额,既能回收一部分“保证金”减轻财政负担,又能加大铁产量用于铁轨项目。

    从中原帝国宣布和金国断交后,双方驱赶走了对方的使节,北地的羊毛牲畜贸易搁置,张林便把这部分贸易项目的对象改为吐蕃。

    同时,在国内开办大型国营畜牧场,利用“人工授精”的办法加大畜牧业发展,把民间的“散田”“乱田”整顿,进一步把乡村土地承包制度落实到位。

    但无论如何,羊毛制品、羊肉等物价上涨是避免不了的,好在猪肉和棉布等丝织品的产能提高导致物价降低,百姓们也就没什么怨言了。

    张林为了改善南北经济的贫富差距,亦是把今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交通运输上,除了开封至太原的铁轨建设,另外就是扩建官道,整顿内河航道,加大南北经济沟通。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政策却是必须要落实下去的。

    首当其冲的一条官道就是开封到河中府的整修,好在宋朝承袭唐代,官道四通发达,工建总署也只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休整加长而已。

    要想富,先修路。

    不论是发展民生经济还是方便军队运送,道路尤其是平坦官道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库主要花销就是工建总署和商务总署制定的国营集团建设规划。比起这两个大项目,军费排第三。

    军费中的武器更新换代其实耗资并不是很大,最主要就是军饷花费,为了稳定各大军区,所需军费亦是由中央同一调度发放。

    虽然宋朝也是这么干的,但其实并未落实下去,大部军费都是当地官署分摊,因而造成军阀割据。其实宋朝的西军就相当于军阀,名义听朝廷的,内部几乎插不进手。

    张林改革军制时,调换基层军官进入西军里集训,很是引起一阵骚动,不过折家钟家比较配合,所以很快地就把流言镇了下去。

    加上新朝廷很快就把令人心头痒痒的火器装备下来,士兵们也乐得接受这批基层军官的培训,而且军饷比之前朝大有提高,虽然规矩甚多,但各种军队内部的福利政策也不少,西军已经是彻底服从中央军部的指挥了。

    士兵也是人,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若是生活过得去,谁又愿意跟朝廷对着干呢。朝廷又是分地又是发饷,还给他们换更厉害的武器和坚固的板甲军服,甚至连营地都改头换面地改善了,哪里还有怨言。

    所以,当年后士兵们被要求剪发整理军容的时候,所有人都很配合地把长发剪掉,戴上了新奇的内垫皮革的铁皮大圆帽。新朝廷还专门派人替他们把脸上的刺字去掉,更是收获了士兵们的效忠之心。

第434章 比斗() 
在各项政策有条不紊落实下去的时候,张林为了进一步笼络住西军,决定携皇后扈三娘前去视察西部军区的边防。

    其他军区相对比较安全,都是拆散了原编制后进行混编的,基本上都是士兵们不在原地区服役。但西军没有抽调换防,只是掺入了一批培训的基层军官而已。

    年后正月过完元宵节,亲卫师团在开封西郊牟驼岗举行了大校阅,从其中抽出一个旅的兵力保护着元武陛下前往西部军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