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位内阁大臣挨着轮流劝陛下道出实情,在车轮战地盘问了十余天后,张林在偏殿忍不可忍地对吴用咆哮出“蔡媛在登州沿海投海自尽以全贞洁名誉”的答案。

    尽管惹得陛下咆哮震怒,但内阁大臣们终于是可以放心了。

    蔡媛此女为保皇子安慰,忍受凌辱两年,最终以死成全自己,也保全了陛下声名,实乃千古奇女子。

    尽管她遭受金人的羞辱,但其名声却绝不会受到玷污,反而应该得到天下百姓的称赞。

    那么只剩下唯一的问题了,这位大皇子似乎是因为生母投海自尽,跟陛下起了间隙不过这不要紧,孩子年龄还小嘛,培养培养感情还是可以挽回的。

    张林连续多日没得精神,哪还有心情处理朝政啊,多次试图修复和儿子的关系,但每次都被儿子拿鞋子、茶盏、枕头、器物砸出了门。

    最后不得已,还是扈三娘亲自出马,以女人特有的温柔慢慢地接近了他。至少这个七岁的绝强儿子不再故意绝食,不再排斥与外人接触了。

    但张念夫一遇到内监或者他亲爹张林,立刻就暴脾气地随手拿东西乱砸,搞得内监总管刘灯的额头都被茶盏被砸出了个灯泡,委屈死了。

    又过十余天后,经过扈三娘几女的劝道,张念夫慢慢地接收了他亲爹张林的示好接近,虽然还是板着臭脸,但至少不会抄东西砸他了。

    这孩子记事后,或许是自小生活环境恶劣,异常成熟,对张林提出了第一个要求,就是为他母亲蔡媛正名,妥善安排后事。

    也不知道谁教他的,居然七岁就这般懂事了。

    张林感慨之余,保正把事情办妥,不但让官报宣传,还答应为蔡媛建衣冠冢,封为贵妃,等他死后同葬一墓。

    另外,张念夫要求张林把曾经欺负他母亲的人尽数抓来,关起来,等他长大后亲手报仇。

    张林不但答应了他,还答应把罪魁祸首金国的皇帝和完颜宗望等人一并活捉到他跟前,等他长大亲自动手决定怎么个死法。

    第三个要求,则是要求他爹张林去救出福金姨娘,并娶她为妻。

    张林问了旁人,才知道儿子嘴里的福金姨娘原来是当初嫁给前朝宋国宣和殿待制蔡鞗的妻子,茂德帝姬赵富金,是宋微宗的女儿。

    赵富金目前被金朝宰相完颜希尹所占,年龄才一十九岁。

    面对儿子的这个要求,张某人显然无法答应,小孩子不懂事就罢了,他怎么可能随意废后新立,而且还是个被金人蹂躏的赵家女子。

    扈三娘的面色也不太好看,不过好在张林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让她稍稍好受些。一番劝道后,张念夫坚持让他爹必须救出她并且纳妃,以报在金人洗衣院的给食活命之恩。

    张林为了认下这个儿子,也不顾众女的相劝,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既然那赵富金能自由出入洗衣院给里面许多女子送吃的,显然很受完颜希尹的宠爱,应该没遭多大罪。这件事交给锦衣卫去办就行了,要是这点偷人本事都没有,那这部门也没资格存在了。

    至于纳妃就纳妃吧,这事儿用舆论好好宣传一番,应该大臣百姓们都能理解。再者,纳了赵家女人,也算是稳定了赵家人。

    虽然被完颜希尹占有过算了,不去碰她就是了。

    答应了这三个要求后,张念夫才恭恭敬敬地跪在张林面前,磕头认爹……尽管仍是一副不待见的臭脸。

    这孩子太过早熟懂事,智商是绝无问题的,只是心中杀性有点重。才七岁大就能说出要亲手为母亲报仇的狠话,一般孩子这时候还歪在母亲怀里撒娇卖萌呢。

    张林决定先让这孩子在宫里养养身体,养个一两年后再送去外面进小学里读书,让他多跟外面百姓孩子交往交往,或许能减少些他的怨念。

    有了这个意外的儿子,至少,皇太子人选有了着落。不过最终他能不能胜任,还得看他十八岁之前的表现了。

    把皇位交到一个杀心太重、刚愎自用又内心封闭的人手中,绝不是一件好事,对张念夫和国家都是灾难。

    当皇帝,杀心是要有的,却不能因脾气而滥杀。刚愎自用是要有的,却不能顽固地听不进旁人意见。至于内心阴暗而封闭,那更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大忌了。

    好在孩子还小,还能培养培养。

    孩子的事先放一边,张林对金国的灭族之心更是浓郁了,不但完颜氏要遭殃,所有投靠金国的民族都得跟他们陪葬。

    金国以及当初跟随金国南下的附庸民族六岁以上男性,三十五岁以上女性全部得死,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死在劳役工地上吧。

    没第二个选择。

    完颜氏,他张林定要让这个姓氏彻底绝种!

第519章 背后袭击() 
事实上,从福建行省、两浙行省落入张林政权之手的五年前,他已经是专门组织了一批人用以收集中原大陆沿海地区的气候。

    用后世的话说,中华国是处于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当然,部分地区还沿海也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以夷州岛为出发点的话,向北最远可达库页岛,向西南最远可达印度南部的僧伽罗王国(斯里兰卡),这些地方的海洋气候都可以相对轻松地获得。

    船队沿海越向西航行,速度就越慢,受海洋气候影响是一部分,主要还是因为补给点和要探索沿海暗礁的原因。

    需要从大陆沿海探索出一条可行性商道来,那么不断地跟各地渔民总结水文地理和气候变化是必须的,而且船队本身也得尝试着在一些沿海陌生海域进行测量深度的行动,为吃水量更深的大船队同行提前做准备。

    就好比日本海,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会变得干冷(干冷空气流入),降温降雪。尤其是往北航行的海域,接近西西伯利亚,海面会是结冰期,这个时期通常自11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而6月以后盛行偏南……季风,气温升高,降雨降雾等等。

    这些气候通过当地的渔民,不是太难就可以总结出来,那么总结出各地海域的气候就是海军总署的任务了。

    在蒸汽动力出现之前,船只只能依靠风力航行,因此熟悉海洋在每年的哪段时间里会刮西南风还是东北风是很重要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僧伽罗王国的半岛上设立补给点相当重要,毕竟海岸线那么长,船队一是需要维护保养……去藻类寄生物和刷油防腐等等……其二需要补充淡水、食物……尤其是蔬菜,船员本身也需要适当地在陆地上放松下。

    现在东南沿海的海商们已经是在从占城、蒲甘、爪哇、吉里闷地、苏门答剌、僧伽罗、泰米尔等数十个蕃族地区采购香料、宝石、金银、香油、药草、熏香、胡椒、石蜜、蔗糖等等。而商人卖的不过是国内泛滥成灾的棉布、瓷器、丝绸、佛像品(从各大寺庙收缴的)、玻璃罐头(保质期甚至能达到一年以上)、等等。甚至,商人们还得到朝廷允许,可以出售一些类如矛枪、皮甲、弓箭的军械给“友好”的部族小国,帮助他们之间进行战争厮杀。

    总而言之,对中华国周边国家,张林就是沿用后世英国那一套玩法,挑拨其地民族矛盾,暗地支持叛军打仗,倒买倒卖军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军事介入从而名正言顺地以军事调停分割出战略要地。

    当然,火器现阶段是绝不能卖给他们的,最多买卖弓箭皮甲矛枪之类,连弩都很少卖,而且卖家也是国营镖行海商公司。

    收集海航气候和水文地理是需要庞大的组织机构和人手,光朝廷是很吃力的,所以海事公署也把任务下放给海商们,让他们沿海航行到陌生海域一定要做记录。

    海事公署里的水文气候地理资料十分重要,比之军器监也不遑多让,在无朝廷允许的情况下,严禁把这些资料泄露给沿海一带大食国等西域商人们。

    让中华国的海商们能多吃一段独食自然是好的,等到稳定商道后再把海路商道资料给与这些西域商人,加强贸易额。

    依照张某人的估算,从天竺国南部到大食国沿海商道的探索最多再花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了。

    当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沿途还得跟小国家邦交呢,也就只花了两三年时光,如果单独探索航道,最多一小半时间就足够了。

    今年和明年,也就是中华四、五年将以经济发展为重心,但这不代表中华国对金国的军事行动会停止。

    大规模战争不会发动,辽国西京道上的边境前线却是摩擦个不停,陆军的策略是以防御为主,并且从乃蛮部…阿尔泰山脉西侧往北到鄂毕河一带整顿稀稀拉拉的从匈奴时代流传下来的繁多小部族。

    整顿手段以温和拉拢为主,不听话的就灭掉。

    整个策略是在辽国西部从高昌行省……乃蛮部……鄂毕河(后世新西伯利亚)构建防线,并且逐步地往东推进,收拢诸如黑车子室韦,乌古、小黄室韦、大黄宣韦,敌烈、粘八葛(部分散在阿尔泰东侧的乃蛮部)、梅里急、斡朗改等蒙古游牧部族。

    战略目的地就是于巳尼湖(贝尔加湖)。

    金国的主力大军都集中在燕云、西京道跟西军、北军交锋的前线,对蒙古西部的控制力很弱。在金国显露颓势以后,收拢西部被金人压迫剥削的蒙古诸部不是什么难事。

    军部在张林的授意下,目的就是制造一张从西往东,从南往北,从东往西逐步缩紧的渔网,把金国向西逃窜的方向卡死,进行灭族之战。

    在这个大战略背景下,金国甚至都难以察觉到,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东部和中华国接壤地带。当渔网制好的时候,这条大鱼再想蹦跶出来可就不容易了。

    有了乃蛮部的十数万匹蒙古马和西夏国的战马,中华国轻轻松松地就将原五万骑军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大至十万数,从其中抽调五万骑军专门负责从鄂毕河往东慑服蒙古部族的行动。

    当这支规模不小的骑军从西往东行进时,蒙古部族肯定无力抵挡,或者说连抵挡的勇气都没有,很干脆地表达了臣服之意。

    蒙古部族中最强大的乃蛮部也就六万人口,汉人这支骑军规模都抵得上一个大部族的总人口了,武器也是射程将近百米的火枪,还有能攻城拔寨的一两匹马就能拖着跑的野战炮。除非遭遇大部金军,否则是难逢敌手的。

    为了配合折彦质的军事行动,盘踞在河内行省(东胜州、朔州、应州、蔚州)和天津行省(燕云)种师道、贵武不断地派出小股部队渗透进大同府所在西京道和中京道展开突袭骚扰,逼迫金军不敢轻易地从边境抽调军队。

    与此同时,在西北风渐渐消停的四月初,海军总署也策划了一个从黄海绕过黄鲸海峡(朝鲜海峡)进入鲸海(日本海),袭击金国腹地长白山部东岸地带的军事行动。

第520章 战前储备() 
海军总署的军事部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折彦质部骑军东进的压力。

    金国不可能从南线把大军抽调回来的,因为南线汉人驻扎着种师道和贵武两部将近二十五万的兵马,十八万金军勉强够撑住防线而已。

    那么老巢被袭击的话,金国只能从西线抽调兵马回防东线沿海了。

    金人是绝无可能让中华国在长白山东岸沿海扎下钉子的,依照汉人的尿性,一旦扎下钉子,那么后续战略物资就会源源不断地运送上来,等回过神来,汉人土堡、军寨的防御工事已是坚不可摧了。

    这样的教训吃过三次五次就够了,金人岂能不吸取教训?

    对付这一招的办法,就是上来必须展开猛攻,调集火炮轰击,不惜消耗兵马也得把这些还没形成犄角防御的工事给摧毁掉。

    但是中华国海军总署的目的恰恰就是要在长白山东岸扎下一颗钉子,让金国难受,让金人惶恐。

    为此,从去年起,中华国就在高丽国耽罗郡(济州岛)大肆囤积粮食、砖头、水泥等物资,还修建了一个可以给船只提供保养和维修的船坞码头。

    这时代的济州岛成为高丽的领土也不过是百十年的历史,其地原先是耽罗国,在宋朝崇宁四年时候被高丽国废去国号改为郡。其地人口不过三四万人,在中华国有心挑拨一下后,耽罗人就高举复国大旗,还摧毁了上面的汉人船队补给站。

    中华国以此为借口向高丽国朝廷施压,最后以一百万元的代价就把这个约莫两千平方公里的岛屿给买了下来,并且派遣了一个混编营常年驻扎,对其地百姓一部分笼络,一部分不听话的则叛为奴隶进行岛屿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