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科学城旁边往余杭的方向再度圈了占地一百平方公里的大地皮当做工业园区。目前正在进行搬迁住户和围墙建设,等到今年八月份,差不多就能把机械物理和材料化学两个研究所给转移过去。

    未来,这块地皮将兴建两个大的国营厂,一是机械制造,二是冶炼。附近地区铁、煤矿都较为丰富,而且就近皇城比较安全。

    有超过一万名辽人青壮在汉人建筑师的指挥下为这个命名为127工程项目“由拳工业区”进行劳动,这个工业区的围墙是与皇宫同一个规格,达到了五米高度,墙头上扎满玻璃渣,每隔两三百米就设有一个军人站岗的瞭望塔,配备内部警务署、内务署、常规军三个防暴部门。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兴建起数个用于机械设备制造以及金属冶炼大坩埚的厂房,此外还有购物商店、公共澡堂、大型食堂、办公楼、医院、仓库、进出工业区的有轨车道等等。

第579章 黑土地() 
北地战况愈发眼花缭乱。

    金国朝廷虽然宣布投降,但依然就超过十万人的女真人在进行抵抗,元帅府所掌控的七万骑军四处搜刮粮草,根本不与汉人大军面对面硬碰硬。

    贵武和杨文广二人只能是一步步地往前推进,从南往北、从西往东地不断蚕食掉上京道和东京道金国领土,抓捕女真族青壮男子送到国内去劳动。至于女真女子,则被他们抓进营房里看押,让她们做些简单的活计换取维持生命的食物。

    二十四万大军不停地进逼,压缩敢于反抗的女真族腾挪空间。中华国朝廷亦是从国内抽调出一部分表现优异的公职人员和基层官员送去前线,帮助大军维持局面,尽快把辽人百姓集中起来安顿住处,种植春小麦,开荒荒废的耕田。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东北平原的这种优质土地一年都荒废不得,只要规划好农场承包,继续开荒新的黑土地,养活几千万人不是什么大问题。

    据国家资源勘探所测绘的东北农耕土地资源,至少可以开垦出一亿亩的耕地,按照现下亩产三百斤(跟后世八九百斤没得比)的粮食产量,一年一季情况下,理论上至少能养活五千万人口。

    当然,东北现在的耕地远远达不到最大开垦的程度,也就八百万亩左右,由于兵荒马乱和游牧民族政策原因,养五百万人都吃力。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暴殄天物啊。

    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这种文明低劣的游牧民族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农耕地,还是老老实实地畜牧或者安排到国内劳役吧,种地的事情交给我大中华民族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正常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只要不偷懒,有相应的铁制农具,两人一年忙碌个三十亩田是没问题的,就是收获季节时候比较累。

    假如十个夫妻二人的散户家庭种植三百亩田,若是放给农场主承包,只七八个劳动力使用牲畜农业器械就足够了。这倒不是说农场承包比散户家庭种植的收成高,而且是能节余一半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方面工作,比如手工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基础工业等等。

    朝廷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在东南和中部地区动员底层百姓,骗也好强征也好,已是准备好了十万多人(有家庭,大部分是年纪18到35岁以下的单身男子),只待北方局势稳定下来,就开始迁汉人过去。

    之前手段太过温和了,为了大局,朝廷也不得强硬一些稀释东南和中部地区的底层人口。去东北承包黑土地多爽啊,这群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守着家乡那三五亩水田有啥满足的。

    第一批次是十万人,朝廷依旧在不停地宣传政策和动员迁徙,内阁给移民总署的任务目标就是今年必须迁一百万汉人进入东北一带。

    至于东北一带本地的百姓还是沿用老一套,夫妻家庭中女子三十五岁上的住户可不用迁徙,继续生活在黑土地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子甭管你有无老婆孩子,必须迁到中原分散开来,劳役(包吃住,给月钱3。5元)三年后定居各地,融入汉族。

    三十五岁以下十四岁以上的被拆散家庭的女子或者是单身女子,必须找汉人男子重新组织成家庭。至于未满十四岁的男孩,由中华国接手抚养,满十四岁的少年一律按成年男子算。

    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亲。始作俑者张林,自个儿都觉得造了天大的孽。算上西夏、高昌至少被他拆散上百万家庭了。

    造孽归造孽,政策还是要施行的。要不是国土太大实在缺人口,他宁愿屠杀也不想这般费事。

    瞧瞧金国和蒙古族,入侵中原后屠杀汉人人口的政策,大大削弱了汉族的力量,维护了统治。另一个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往外移民,哪一次不是奴役、屠杀土著?

    北地战争打到现在,中华国因为各种各样因素,士兵死伤数目达到了一万八千人,光是这笔抚恤费用就要三千多万元。钱从哪里来?自然得从辽人等民族身上榨取。

    不谈强征这些民族百姓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成本,就光是三年、五年的劳役,这将近一千两三百万人口就能给朝廷财政每年节余一亿五千元开销。加上他们给中华国创造的劳动价值,至少十五亿元是有的。

    五年就是七十多亿元的战争红利!

    就算劳役期结束,朝廷按工契给他们人头补助一笔八十元的劳务费,财政也不过支出区区八亿元。

    这笔七十多亿元的战争红利,虽然是掌握在朝廷手中,但归根结底是落入了中华国商人和底层百姓的手中,朝廷只是充当中介机构盘剥了一番而已。

    盘剥的工具是土地,盘剥的依仗就是强大的军事。

    大军开进金国境内,土地当然是属于汉人的,属于中华国朝廷的。有土地才能延伸出其他一系列的利益,没有土地就是空的。

    大军所到之处,土地尽数收归国有,朝廷把土地无论是开办国营大农场,开始租赁给私人农场主,都是无本或小本经营地赚大钱。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粮种和满足当地土著的口粮,以及一点点工钱而已。

    东北一亿亩肥沃的黑土地,每亩地能平均产出七十元,朝廷光是收税,除了第一年的资金投入,以后每年都能获利至少七亿元以上。

    光是想想,内阁大臣们都心动无比,东北每年至少七亿元的稳定收入,足够朝廷开建很多重工项目啦。

    八千元一所小学,东北分出一亿元能建一万多所孩童小学校来同化他们!当然,事实上用不着这么多。

    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把土地站稳,把金国内部残余的敢于反抗汉人的异族人给抓捕光,将金国元帅府最后一支抵抗骑军给剿灭。

第580章 迁族() 
三月的北方,依旧是冰天雪地,寒风凛冽。

    完颜宗翰骑在马背上,众望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头,繁茂的山野,肥沃的黑土地很快就将不属于他们女真族了。

    从白山黑水里走出来的族人们将再一次迁徙他方,沿着匈奴人昔日衰落的足迹,去西域寻找一片可以繁衍生息的土地。

    只要女人和孩子在,大金国永远不会灭亡,女真族亦将顽强地壮大起来。

    打不过汉人没关系,凭着手中的八万大军,他可以轻轻松松在西域战领一块地盘,奴役和杀光他们的男人,用他们的女人为女真族生育勇士。

    这次大迁徙中,完颜宗翰带了将近两千名能够制造各种火器的工匠,将来未必没有重返中原,拾起昔日辉煌的机会。

    准备带走的百姓队伍中,大部分人的年龄都是处于十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壮年期,能够在迁徙的困难中存活下来。至于老的小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女真族最后的希望,八万骑军,九万族人。

    外头风雪交加,营帐中温暖如春,架在三角木杆上的铁锅中,木炭通红发亮。

    完颜宗望揭开帐布大步踏入,沙哑着声音道:“大哥,探子回来了,于巳尼湖那边至少有汉人八万步骑军,咱们人马冲是能冲过去,但族人就不好保护了。”

    “咱们不走于巳尼湖。”完颜宗翰轻轻地说了句,抬起头目光深邃地道:“若是我为汉人统帅,不光会在于巳尼湖驻守重兵,鄂毕河一带也必定派军堵截。咱们若是进入草原,无论如何都是躲不开蒙古人的视线。”

    “那大哥想走哪条路?不沿着水草走,族人们也活不下去啊。”完颜宗干、宗弼也跟着进了大帐。

    “往北先越过金阿林山(兴安岭),沿阿尔丹山脉到勒拿河中游的草原上,再往西去,绕开汉人的驻军。”

    完颜宗望沉默少许,缓声道:“此时才是三月初,天寒地冻,勇士们或许能支持住,但族人们只怕吃不消啊。”

    “那也比从草原上硬闯汉人的围剿好。”宗翰眉头都不眨一下地硬声道:“现在是三月份,咱们只要能抵达阿尔丹山脉的西边进入勒拿河草原,那时便是四五月份的春暖时节。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通古斯人)就生活在那边,咱们抢些粮草,足够横穿整个草原了。”

    宗弼闷声道:“大哥,鄂温克族那边就算四五月份依旧是天寒地冻,要不咱们再等等?等天气转暖些再走,凭八万大军,跟汉人周旋两个月也不是难事。”

    “不能再拖下去了,若被汉人步骑军咬住尾巴,咱们带着这么多族人迁徙很难甩开他们。一旦他们派兵堵在前路上,后果不堪设想。趁他们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咱们机会更大些。”

    “好了,我意已决。你们下去准备吧,多让族人带些弹药、酒水、肉干、羊牛骡马和粮食,其他的金银瓷器全部找地方埋起来。这些财宝都是拖累,只要咱们活着进入西域那边,财宝再抢就是了。”

    “好吧大哥,我们听你的。”完颜宗弼重重地叹口气,转身离开了营帐。

    等宗干和宗弼离开后,宗望笑着坐下来,缓声道:“既然大哥决定了,那小弟就留下来吧。我这身子只怕受不得外头的风雪和长途跋涉,与其死在路上,倒不如留下来痛痛快快跟汉人干一场。咳咳。”

    完颜宗翰望着这个明明比他年岁小,却面容苍老甚多的弟弟,目光柔和中泛着悲伤,道:“咱们四兄弟中,论勇猛数属宗弼,但说治政理财,二弟你才是上上之选。可惜啊,神不庇佑我大金。”

    “大哥切莫如此说,咱们还有翻身的希望。”

    “难啊,横穿冰原上万里路,缺衣少粮,也不知族人和勇士们也不知能有多少活下来。至少百年内,咱们是没有机会再回家乡看一看了。”

    完颜宗翰顿了顿,对宗望道:“你既留下来,我便分你一万人马与汉人周旋,不要与他们硬拼,拖两三个月后就降了吧。汉人大军进东京道后,并未屠杀,很显然,他们还有一丝怜悯之心。让族人们多活下来一些总是好的。”

    “是,那我便把图朵带走,今晚就出发去完达山脉的诺罗河那边,牵制汉人大军。”

    宗翰点头道:“你眼光不错,那个地带尽是平原、河流、山林,的确是个腾挪大军的好地方。”

    “大哥保重,替我跟宗干他们告别,我今晚就走。”完颜宗望猛咳几声,摇摇晃晃地起身,踱步离开。

    完颜宗翰淡淡点了下头,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闭上了眼睛,脸上尽是痛苦之色。

    于巳尼湖东南岸,经过小半年的建设,这里已是初步修建起了营寨、土堡等犄角防御工事,即便金军再偷袭过来,大军也不会如前番那般折损严重了。

    年前,朝廷从北线大军中抽调了三万步骑军加强他这里的兵力,目前总兵马达到了七万六千数,若金军敢硬闯,绝对叫贼子有来无回。

    金国大势已去,契丹族和蒙古部族尽皆投降了中华国,折彦质统辖他们,将哨骑侦察范围布满了整个蒙古草原,并且向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北方继续侦察。

    军部命令折彦质部加大侦察范围,后者也大概能猜出原因,这是朝廷防着女真族学匈奴那边西迁逃跑啊。不过这个季节可不是好时候,至少也得五六月份吧

    但他也不敢保证女真族会不会铤而走险地顶着恶劣气候秘密迁徙,一旦在他手中漏掉了金国残部,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到陛下和内阁大臣们不会放过他折彦质,甚至军部也不会再维护他,

    好在蒙古和契丹投降了,这群人兵权被收缴,哨骑可以更广泛地撒出去,他就不信了,金国残部能从他眼皮子底下溜走。

    西迁无非三条路,一条是从蒙古草原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