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的律师告诉他,美国的律法和中华国相差无几,所以这件事最好的结果就是把他引渡回国,受到贸易限制一二十年,他在美国的资产应当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最多是现金流枯竭,工厂开办不下去而已。

    普尔森算运气好,是在毒烟果生意收手后入籍美国,奉公守法受到移民法案的保护,否则他就真的回不去了。而他昔日的合伙人陆忧,则会被处以监禁至少三十年的处罚,得死在某个不知名的矿山中。

    对此,普尔森只能选择自保,至于陆忧的事情,他日后会看情况帮助下其家人的生活。

    人,肯定是捞不出来的,谁叫他当初赚了大钱后还不愿意收手呢。这行当,早晚是要出事的。

第683章 飞黄腾达的普尔森() 
像普尔森这样的商人,在此次缉私风暴行动中倒霉的不少。

    不过普尔森算是幸运的一批人,他贩卖毒烟果时候是法兰克王国的国民,生意结束后很果断地加入美国国籍并且脱手了这一行当。

    如今,他只被判处五十万元的罚金,被安置在萍山林场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就可回国。当然,他已被列入违法商人黑名单,正当贸易权益将被限制二十年。

    这一趟来中华国,普尔森连本钱和货物价值四十万余元,是他三分之一的家产。为了不影响火柴订单的交易,普尔森只得托弟弟找赵三旦老爷帮忙,希望对方看在昔日情面上伸一下援手。

    赵三旦老爷果真没叫普尔森失望,替他支付了其中三十万元的罚款,等到普尔森回美国后处理了自行车工厂资产再通过汇兑手续还钱。

    三十万元可不是小数目,一般的商人可拿不出这么多现钱的,相当于中华国普通国民半辈子不吃不喝努力打工的积蓄了。

    夏洛克亲自跟船去了法兰克,找到哥哥的朋友盖尔金先生处理了火柴订单后,带着一船煤款回到东亚本土,倒腾一趟总算平安无事,赚了约莫五万元钱。

    连同三十五万元的本金,这笔钱被普尔森安排还债给了赵三旦老爷,剩下的十万元则全部订单火柴,准备带回美国,销售去南美。

    蓝鱼号作为贩卖毒烟果的脏物被没收了,也抵押了部分罚款数额,普尔森得把蓝鱼号上的人员带回美国,并且一分不少地支付他们该得的工钱。

    万幸,这件坐监的事情虽然被记录在丽华州犯罪档案中,但并没有传到自己母亲和妻子的耳朵里,普尔森为了掩盖这些不光彩的历史,决定以后再不跑海了。

    至于蓝鱼号的事情,他则撒谎说是在东亚沿海触礁沉没,妻子对此将信将疑,却也没有深究下去。

    回来后,普尔森拍了份电报感激赵三旦老爷的帮忙,并请商船捎了些礼物回去。他另外找妻子的弟弟出面创办了普达贸易公司,负责为自行车工厂的货物办理贸易手续。

    丈夫的一系列反常行为虽然值得怀疑,但普尔森的妻子并没有追究下去,也懒得刨根问底,只要男人安顿下来,比什么都好。

    中华国的处罚虽然重了点,但还没让普尔森破产,他还拥有着美国三百多亩麦地和一家两百多人的自行车工厂,损失的是价值十多万元的蓝鱼号货船和约莫四十万元的现金,相当于他一半身家。

    华人说得好,破财消灾,普尔森经此一难后安心踏实地留在陆地上打拼,三年下来,不但当了爸爸,自行车厂还得到了丽华州州府注资扶持,成为第三家上市可以发行债券的自行车车厂。

    一家工厂在当地可以上市发行债券票据,那就意味着当地政府承认了它的实力和发展势头,那么工厂就可以通过金融集资手段迅速发展壮大,相应的是要承担债券市场的风险。这一套经济体制最先是在中华国出现的,美国不过是依葫芦画瓢而已。

    这种经济体制一个很关键的设备就是电报机,因为只有信息及时通达,才能把债券市场盘活。没有电报机设备的其他国家,想搞也是搞不起来的。

    当初怂恿普尔森购买了一万美元的光美投资银行业务主管陈先生也给普尔森一笔丰厚的回报,一万美元在短短三年翻了五倍,这让普尔森有点惊喜,钱是另一回事,关键是他看到了金融行业不亚于毒烟果的暴利。

    但他很克制自己没有投身其中,而是用这五万美元买了汇通运输公司的债券,这家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在丽华州大有名气,买了放在那增值保本是绝不会吃亏的。

    而他自己的普达自行车厂则去当地商务署申请上市,第一期就集资一百二十万美元帮助他开办了第二座分厂。他把海上运输业务承包给自己的妻舅徐光明,专门跑南美的航线,偶尔会把自行车卖到欧洲爱尔兰和法兰克王国。

    当下的自行车价格在美国售价平均是三十四美元,相当于二十九元中华币,是华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但在欧洲和西亚一带,能使用这种交通工具都是中产阶级或者小贵族,乡村地带可消费不起。

    就拿南美来说,自行车卖到那边也只是以物易物,换取皮货、矿石等产品拉回来,南美都快成为美国市场的原料供应地了,那里的土著们家家户户都在为美国创造财富,没日没夜地劳作,享受他们认为的美好生活。

    更让普尔森意外的是,他发家致富的尼亚部落居然靠着跟普尔森的贸易在这几年发展壮大,不断吸纳周边的散居小部落,成立了萨尼亚王国,总人口十五万七千人。

    眼一眨,老母鸡变成鸭,尼亚从土酋长摇身一变,成为了萨尼亚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在普尔森的建议下,派遣使节来到美国递交国书。

    事实上,没人会在意这样的一个小部落,美国外交署不好推辞,在闲暇之余接待了这位看起来还算文明的部落使节,双方转交国书,正式建交。

    但使节随后便搭乘火车来到了丽华州找到发展日渐壮大的普尔森老板,向国王陛下的老朋友致以问候,这让普尔森萌生出在萨尼亚王国办厂的兴趣,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务成本和运输费用,关键尼亚国王是他的老朋友,有一支看上去还凑合的火枪军队。

    唯一让普尔森犹豫不决的因素就是萨尼亚王国的消费水平太低,国民的财富收入不足以消化掉一个工厂的产能,为了富裕起来,王国必然要向周围扩张和掠取,那就涉及到军事行动。

    而军事行动,肯定得要有武器支持。

    普尔森试探着在丽华州州府商务署询问了武器军备售卖的条件,以普尔森在当地的影响力,州府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给了诸多限制:比如不得生产燧发枪,不得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教授其余土著王国军械生产技术等等。

    萨尼亚王国需要的武器也不用太高级,火绳枪、铁甲、长矛、匕首、大刀,甚至是牛筋弓,他们的战争方式还停留在一声号子集体冲锋的水平。

    于是乎,普尔森摇身一变,当起了军火商。

第684章 家族() 
当夏洛克一家漂洋过海来看望哥哥普尔森的时候,居然发现哥哥变成了丽华州最大的军火商,在南美干的热火朝天。

    人生际遇,实在是千奇百怪。

    美国建国后,针对的经济援助一直是欧陆的爱尔兰和法兰克,与中华国支持的英格兰与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最新将成立的意大利联邦针锋相对。

    对南美,美国主要是资源索取,北美的资源都还没有勘察完毕,也没闲工夫去帮南美这群连文字都无有设立的土著部落发展经济。

    南美的文明进度主要还是靠商人们因为利益去推动,就如萨尼亚这样的小国家比比皆是,在战争中成立和壮大起来,最终获得美国的承认。

    “哇,哥哥你的房子好大。”夏洛克进了门就赞不绝口,眼前的大理石地面,粉刷白皙的墙壁和闪亮反光的瓷砖,以及巨大的吊灯,和象征有钱人身份的电灯。

    夏洛克知道电灯这种新式电器,但很多人认为这种新玩意很危险,因为民间已经发生过电死人的事件,加上安装费用昂贵,所以在中华国的普及度不高。

    能使用新式电力能源和内燃机设备的大多是有钱人或者部分大型工厂,这玩意儿兴起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而已。

    马上就要进入十三世纪,中华国的报纸上整天在鼓吹要进入电力时代,然而国民根本不买账,盖因这种技术还不完善,总是发生死人的灾难事故,电灯比燃气灯要麻烦多了。

    夏洛克在哥哥的大庄园里住了两个星期后才开始办正事,他是来问哥哥借钱的,因为他在中华国的贸易公司已有了大起色,需要一笔资金办实业工厂,以迎合内阁刚宣布的第十七期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

    项目,夏洛克已经考虑好了,这年头到处都是搞建设,砖和水泥虽然赚不了大钱却是能够细水长流,而且这行当在未来百十年内都不会衰落。

    盖因李朝发生学生党闹事事件,东亚西南方位的局势在短短两年内变得扑朔迷离,李朝皇帝李高宗被迫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把权利下放给新兴的李朝兴国社……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团体。

    李朝更名为越南王国,同时响应中华国的第十七期经济建设,出人出力地开发大西南广袤的森林土地,发展养殖、种植,兴建土木水利。

    在这种情势下,招商引资是必然的选择,夏洛克便是瞅准这次机遇的商人的其中一个。只不过他资金少,所以才来求助于哥哥,顺便来探望年老的母亲。

    只是他来到美国后才发现哥哥的财富比他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居然和南美新兴的萨尼亚王国的国王关系密切,在丽华州州府的商会话语权非常大。

    弟弟想创业,普尔森自然是得支持一下,大方地开了一张一百七十万美元的汇票给他带回国内,相当于一百四十万中华币,足够开一家规模不小的水泥厂了。

    纳金家族想发展壮大,普尔森在美国打拼,弟弟在中华国打拼,家族将来就算遇到什么危机也能够躲避些风险。

    夏洛克带着巨额汇票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蓝鱼号货船从商务署里赎了回来,尽管船体缺乏保养,蒸汽锅炉被拆了,但不妨碍他把这艘船当做家族起源的纪念品。

    关键是没花多少钱,两万多元而已。

    中华国到目前为止,冶钢、水泥的技术依旧是处于保密级别,想开厂就必须申请和得到批准才行,当地官署会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待遇福利都是统一标准,技术员不受工厂委派,但工厂的法人可以投诉技术员的不作为现象。

    夏洛克排号申请后,当地工建总署分发了三位技术员参与指导水泥厂的建设,地址就选在中华国和越南王国交接的昆云市,水泥销路是不用发愁的,因为不论是越南王国还是蒲甘和占城以及连通大理行省的孟加行省,都是水泥砖木的消费大户。

    中华国实行环境保护,但对海外则没那么多规矩,目前的海洋运输业务针对南美巨木的需求量不是一般的高,因为钢铁船还没问世,现有的战舰还是商场全是纯木或者是铁包木建设方法。

    自前十多期内阁大力开发了中华国的中部、北部、西北地区后,终于把资金财税和人力物力放在了西南方,一旦国家发力,西南地区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

    就去年的财税统计来说,光两广财政收入就比法兰克王国要多一倍,江浙行省的财税收入比之如今的英格兰要多三倍,似乎全世界的财富都集中在了中华国。

    全国铁路交通网经过了八十年的建设,全长两万六千公里,全欧洲和西亚美国加起来也不到中华国的三分之一。要知道,美国人的东西大铁路因为人力缺乏的问题,到现在也才修了三分之二,南美大铁路更是刚刚起步。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光纸面数据就能吓傻欧洲那一批君主。

    要不是元武陛下在临死前强制性颁布了奴隶法案,国家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掠取黑人或者南美人口来劳务,建设力度翻一倍都不止。

    哪像如今,劳务成本是建设成本的一大半,就算是欧陆难民劳务输入,每天包吃住除外的工资也开到了五毛钱左右。

    五毛钱什么概念?可以买三十斤大米,或者十二斤猪肉,或者一斤半牛肉,或者一包黄叶牌香烟。

    中华国禁烟,禁的是毒烟果的产品,对于香烟是通过高税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吸烟人群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当初元武皇帝造这种产品出来是为了增加财政税收,朝廷有钱就可以集中资金办大工程,但烟民的扩散力度的确如他所言的快。

    到了第三任安康皇帝时,拒不完全统计,全国烟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