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媛痴痴地仰头望着他,被他一番逆反言论震得心生骇然,刚才不过随口一问,却不料对方真敢长篇大论了。

    张林也是回过神来,想起眼前女子可是当朝太师的女儿,顿时有些慌,却故作镇定地重新坐下,玩世不恭地笑道:“小人就是信口开河,刚才说的什么我可不记得了,夫人也别挂在心里。”

    心道:这特么把心思说漏嘴了,希望眼前这女人别当真才好,不然老子得跑路了。

第142章 接手张大户的家财() 
张林还是头一次把造反心思光明正大地说与外人听,而且对象还是当朝太师的女儿,回去路上细思极恐,愈发的有些后悔。

    自己这张嘴和下半身的家伙事真是管不住了,迟早得栽个大跟头。还是太年轻了,藏不住心思。

    连带着这件事,他也没什么心情去见见那戴玉英了,后续两天就泡在马陵船坊里和周老汉一道筛选船只。

    十艘三百料,十艘五百料的内河官船选取好后,起名定号做成名册报备给发运使吴桂,至于发运司和转运司是如何交接程序的他也懒得过问。

    货定好了,剩下的就是钱款就位,动用大王乡账面上款项自然是不够的,得张林亲自回去开地窖小金库。

    不过在回大王乡前,他得拐路去一趟清河县,把接手张大户家财的事情定下来,免得主母余老太那头的子侄小辈还贼心不死地掂望着。

    蚊子再小也是肉,张大户的财产虽比不上如今的他,但也足够张林不用担心买船后的资金空窗期了。

    先去梁府跟七姐张巧云说了一声,随后回到东湖宅院,此番去清河县,打算走便捷的水路。

    让唐玉仙替自己收拾行装,其实也没啥可收拾的。

    女人心中不舍,却也不会死缠烂磨,只噘嘴叮嘱道:“爷路上可得保重些身子,莫让寒气侵体了。”

    帷帐暖褥中,张林趴窝在女人饱满的胸峦里,呼吸着芬芳和淡淡的乳香,笑道:“我这身子骨还用你担心?

    唐玉仙满心都扑在男人身上,见他如此迷恋自己的身体,心中欢喜,媚媚儿道:“爷要去多久?”

    “十天半个月吧,总得回乡里看看,住几天再回大名府把官船钱交了。”

    “然后呢?”

    “什么然后?”张林察觉到女人小手顺着自己胸膛轻抚而下,逗留在自己小腹下处动作,笑骂道:“前天刚耍过,今儿又要,这般能吃?”

    唐玉仙娇笑一声,调皮地萎缩身体进了被窝里,稀稀疏疏一阵动作,桃口轻就,噙住了那处凶器。

    这般玩法已不是第一次了,稍过一会儿便是被窝里跟蒸拿似的发热出汗,张林揭开被褥,起身八字脚地站着,让女人双膝跪在床榻上服侍,感受着格外的帝王般尊荣满足。

    唐玉仙一边口舌服务,一边含糊不清地媚媚叫出声:“爷”

    “嗯?”

    “好大呢,奴奴含不下,嘴都酸了。”

    她愈是故意这般说,男人只会更加亢奋,张林抓着她云鬓秀发,直贯咽喉,直到女人受不住了猛烈咳嗽起来才作罢。

    二人连番缠绵,尽兴而眠。

    天光大亮,张林便叫上吕成等五个随从,起早登船从永济渠北上去往恩州清河县。

    昨晚跟唐玉仙耍的有些疯,导致他上船后也没心情观赏沿岸雪景,倒头就睡,补了个回笼觉,午时才醒。

    他揉揉有些酸的腰子,暗道美色果真是刮骨尖刀啊。

    正月十四来的大名府,十八号离开去往清河县,二十号上午才是到达。下船后,即雇了两匹马赶往县城。

    “二爷。”

    “二爷回来了!”

    张林的到来,惹得小厮丫鬟们雀跃禀报,高声呼喊。

    张大户和余氏把他叫去内厅后,见他风尘仆仆的劳累神色,爱护道:“先去歇歇罢,回头等人到齐再说不迟。”

    “好。”张林道:“七姐也托我向您二老问好呢。”

    “嗯嗯。”余氏叫来一个丫鬟,道:“好生服侍着你二爷。”

    丫鬟芳心窃喜,恭敬欠身道:“是。”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张林连戴玉英都没心情去见识了,哪里还会对丫鬟们动心思,让她服侍着沐浴后,也没叫她暖被窝便自己安睡了。

    一觉睡到傍晚才醒,精神焕发地前去给二老请安。

    余氏不在,只张大户在厅里坐着,这老头年岁已高,起得早睡得早,白天精神还好,入夜后就哈欠连天,困乏疲倦。

    张大户道:“晚上大家一起用膳吧,我先前已把话说了,但总得二郎你在场才作数。那些个小子虽然顽劣,但也不无可造之材,你自己看着办吧,能用即用,不能用就留点亲戚情面罢了。”

    张林点头道:“好,侄儿知道了。”

    “大名府里的买卖还顺利?”

    “还行,前些天因为请教坊司的花魁坐场,每日都亏三五百贯钱。若后面能留下一半客人,每日赚个两百贯钱还是没问题。至于布铺和镖行,订单也不算少。”

    “你年前不是说要做水运吗?”

    张林笑道:“是,侄儿已从发运司里找人买了三百料和五百料船各十艘,都是在册的免税纲船。这番回去,就是把钱款运到大名府里缴纳。”

    张大户好奇问道:“多少?”

    “算上转运使每料三贯的周转钱,船只购买和翻修,以及船夫招纳,合计八九万贯钱。”这是总额,包括了船夫工钱等等,一次性交的钱只有七万贯左右。

    张大户咋舌道:“这般数目,二郎手头可是吃紧?”

    张林无奈道:“按照原先计划,是要五十艘船才够,侄儿目前只能拿出这么多,等年半后再行购买足数。”

    “二郎你的买卖越做越大,大伯确实没什么可教你的,家财交予你手也算放心。走吧,将那几个小子的心思打发掉。”

    张林起身扶他去往大厅,心思浮想联翩。

    他对于张大户而言,虽不是亲生,却也是血缘最近关系。比起余氏那边的子侄辈,他接手家财可谓顺理成章。

    这顿饭吃得比较尴尬,有张大户和余氏坐镇,各房小子不敢抬扛,红眼睁睁地看着张林老实乖巧地盘手了这万贯家财。

    在座的子侄里都是男性,有几个年节时候在大王乡里见过,另有两三个面生。

    张林满脸堆欢地举杯道:“各位兄弟抬爱,伯父伯母信任,小弟不才,却也能操办着这偌大家业。众位若是愿意在我手下行当里做事,小弟欢迎之至。”

    众多远房子侄纷纷附和,恭维道:“二郎做买卖手段,我们都知道,你不嫌弃我们弟兄愚钝,某愿意出出力,添砖加瓦也好。”

    其中一个阴阳怪气地问道:“却不知二郎想指教我们做什么事?”

    还真有刺头敢哔哔的,张林斜觑他一眼,冷笑道:“指教不敢当,倒不知林四哥想做什么?”

    “听你说在大名府里办了几处酒楼,鄙人不才,做个掌柜还是胜任的。”

    张林呵呵道:“林四哥可知晓猪肉、羊肉、牛肉每斤价格几何?”

    “我虽不知,遣人去问就是。再者说,二郎你原先初入酒楼行当,大概也是不知的罢?”

    还特么抬杠?

    张林有意地道:“你要做酒楼掌柜也不是不行。我当初在阳谷县也是先从面食铺做起,和面切肉烧灶洗菜,晚睡早起地忙活。林四哥既有此志向,小弟当然得支持,不若先在面食铺里做上一年半载?”

    林四郎咬了咬牙,撇开头去哼了一声,不作回应。

第143章 新东家() 
张林却起身对其余人道:“小弟有话在此直说,但凡来我铺上做事,需得守规照例。耐不住性子的,那小弟的庙里也容不下大佛,还请另谋高就。若有真才实学,肯踏实用心,小弟举贤不避亲,委以重任不在话下。林二哥你为人谨慎少言,敦厚稳重,平时又在浅口镇上常住,有没有兴趣帮小弟打理一处镖铺?”

    拉拢一批,威胁一批,打压一批,最普通不过的手段。张林此刻用来,效果立竿见影。

    林二郎点了点头:“那兄弟就却之不恭了。”

    张林笑道:“不过上任之前,还得随小弟回大王乡里训练月余时间。这是规矩,小弟不好徇私,请二哥体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的应该的。”

    张林又对另外四个二十五六的同辈远房兄弟道:“眼下小弟要开张几处船运镖铺,地方不一,有的在浅口镇,有在马陵道口,也有在南乐镇、魏店镇等处。若不嫌辛苦,小弟衷心感激兄弟们来帮衬。毕竟一家人,凡事好说话嘛。”

    “是是,二郎说的对,咱们都是一家人。”

    张大户将这些个年轻人之间的口舌之争看在眼里,并未插话干涉,他毕竟年岁太大,没有心力管那许多。见张林镇住了局面,也就放心下来。

    打铁需得自身硬,张林自己就是万贯家财,底气足。身份为直系亲侄儿,接手张大户的家财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谅这帮远房兄弟事后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膳后,张大户被丫鬟搀扶着回房休息,余氏却将他叫到偏厅说话。

    “二郎几时回去莘县?”

    张林道:“总得在这里把大伯家业铺子和佃屋梳理一遍再走,怎么也得七八天时间。”

    张大户的主要家财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佃田七八百亩,县里对外出租的铺子(潘金莲和武大郎租住的套宅)也有十一二处,还有就是几处茶肆酒坊和卖羊毛制品的大通铺。

    地窖里的藏金却不多,只有三四万贯钱。

    张林既然接手过来,肯定要先把这些产业商铺跑一趟,把身份落实下去后再进行整合管理。

    余氏笑眯眯道:“那就好,那就好,来得及。”

    某人一头雾水。

    余氏笑呵呵地解释道:“年节时曾说与你一门亲事。那丫头还不错,要样有样,识字女红样样行。”

    女人太多,有些操劳不过来啊,张林心有余而力不足。前头在唐玉仙身上折腾的太狠,休息两天才把腰子恢复过来。

    他苦涩道:“伯母好意,侄儿心领了。只是我现在已有两个妾氏,通房丫鬟也有两三个,一心忙于买卖,实在没有心思再娶妻纳妾啊。”

    “说都说了,成与不成,总要先见见面。”余氏道:“唉,你大伯膝下无丁,心里遗憾多年。二郎你身边虽不缺人,但却没个能生养的,岂能走你大伯老路?”

    张林头疼万分,自己打出去百发子弹算是有了,可只在潘金莲身上中过一次,这让他也是无语凝噎。

    他知道,自己身上出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些。只是年前曾让大夫看过,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愁,自己这家伙事虽然硕大顶用,却不给力啊。

    见余氏语气加重,他也不好推辞,只得勉强答应下来,心想着见见也无妨,过门不过门还不是决定权在自己手里?

    第二天大早,张林就带着张大户宅院管家出门去看,老头儿姓魏,做了宅上二十多年总管,算是张大户知根知底的亲信好友。

    张林礼待于魏老头,对方也识趣地并未倚老卖老,而是耐心指点,详尽介绍各处商铺和佃屋。

    三五日下来,张林对张大户的总产已是有大概了解,心算了一下,每月盈利流水账平均下来约有两千贯钱。固定资产包括佃田、佃屋和羊毛制品的商铺,合约五六万贯钱是有的。

    再加上地窖里的库金和账面用度,张大户身家在十二三万贯上下,和被张林弄死的张主薄差不多身价。

    财帛动人心,张林知道余氏那头的几个远房子侄虽然不敢明面上哔哔,但肯定眼红自己横刀夺爱地盘手这笔遗产。所以,他这几天挨个私聊,许以承诺。

    所谓口说无凭,这些承诺肯定不会写在纸面上,至于以后会不会实现,张林还要看他们的表现。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跟在阳谷县里起早贪黑地那一阵打拼不无关系。

    至于余氏所介绍的那个远方表妹,张林见过后也没有当场表态,而是敷衍着往后推脱。此女长相和白玉莲水平差不多,却极为害羞怕生。

    张林现在眼界高了,很难对这样女子一见钟情,他委婉推辞的态度谁都看得出来。对此余氏也不好说什么,而那个相亲表妹背后委屈的不行。

    张家羊绒通铺,厅中。

    张林查看着账簿,问道:“铺上制品都是外包给作坊,怎么不自己做?”

    魏老头解释道:“早些年曾做过,只是入不敷出,坊里账目有时好有时亏,老爷嫌管着麻烦便把作坊转手了。”

    “除了羊毛毯,羊毛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