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的,就地格杀。”

    孙四福问道:“那进剿李际遇要向后推迟一些?”

    李岩点头:“通知一下赵大同,进剿李际遇的行动推迟一月。让他继续严密监视,寻找合适的向导。这次围剿,要一战而尽全功,不能有丝毫差池。”

    本来他想利用李自成混乱的时机把李际遇也解决掉,可是刚从南边调过来的四个营,却不得不先留下来,辅助开封的四千守军监视这一万多不稳定分子。也不知道最后是得益了还是受累了。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状况() 
进入五月,终于传来了消息,清兵带着劫掠的大量物资和人口牲畜出边墙走了。朝廷的兵马总算是在怀柔和清兵打了仗,不过各镇都是相互观望推诿,各自为战,不出所料的又是大败收场。

    而自请督师的周延儒却是向崇祯不断报捷,还赢得了太师之位。不过没几天就被揭发了出来,于是发配戍边。

    不管怎么说,京城总算是取消的戒严,官民们又恢复的正常生活。此时崇祯皇帝终于又想起了剿匪的事情。击败清军,收复辽东这些事,他现在是暂时不想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抢了那么多的东西,总要消停两三年了。现在紧要的事情就是先要把流贼剿灭。

    崇祯收到塘报,知道李自成和罗汝才火并了,认为时机难得。于是马上令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立刻出兵湖广,消灭流贼。

    同时他又想了起来,河南大部分地方已经被李岩收复了,可是官员基本都被杀了清光,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于是立刻下令吏部选任官员,进士举人都可以,赶紧过去把河南给管理起来。

    之前河南流贼土寇遍地,而且没有粮食,人竟相食,所以官员们都不愿意去很难任职。现在既然流贼已经被打退了,还有李岩这样的猛将坐镇,自然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而且去这样残破的地方任职,随便一两年就能得个卓异的考评,升官要快的多。

    既然这些官职成立抢手货,那吏部的官员,内阁的辅臣们,还有能说的上话的太监们,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所以这次的选官,注定是不会很快完成的。

    对于李岩的功绩,崇祯还是有些犹豫,于是就先放到一边,没有封赏。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岩这里,他立刻对孙四福吩咐道:“通知沿河渡口注意,有朝廷派来的官吏南下,立刻通报。你们都做好准备,不能让他们去各地赴任。”

    孙四福明白李岩的意思,点头回道:“属下知道了。”

    此时梁振方进来,汇报道:“大帅,孙督臣的幕僚张先生到了。”

    “请张先生进来吧。”李岩吩咐着。

    孙传庭还真是有办法,一个多月的时间,居然还真的就凑齐了一批战马过来了,有一百五十匹。不过他也没有把左勷他们的财路给断了,这次左勷还是派出了家人,也带着一百五十匹战马来交易。

    马匹在城外就交割清楚了,由白世雄负责查验。至于给付银钱和土豆,李岩交给了****去办。他还随机派出了几个亲兵,过去做一下监督,完全没有什么需要他操心的。

    张先生进来,拱手道:“小人见过李大帅。”

    李岩也站起来,还礼道:“张先生客气了,请坐。”

    张先生没有坐,而是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说道:“这是督臣给李大帅的书信,请李大帅阅览。”

    孙四福将书信转递给李岩。李岩让张先生坐下之后,就立刻打开来看。很快,他就把信放下了,脸上的笑容却是没有了。

    “张先生,”李岩问道:“孙督真的要接纳土寇李际遇?”

    张先生点头,道:“既然李际遇向督臣乞降,而且他在李大帅的威压之下确实是肝胆俱裂,那么投降必然是真。此次督臣纳降与熊文灿主抚大不相同,李大帅不必担忧。”

    李岩为了监视田勇带来的一万多流贼队伍的甄别和挑选,而推迟了对李际遇的围剿。现在到好了,他刚准备要去围剿,李际遇却是搭上了孙传庭的路子,要投降给孙传庭效力了。

    李岩沉默了一下,才终于点头道:“好吧。既然孙督力保,那我就不再进剿了。不过,李际遇要在一月之内离开河南,赶赴陕西。”

    “这,”张先生很诧异,说道:“督臣在信上说的很明白了,让李大帅将李际遇的部众亲眷就地安置呀。”

    李岩摇头,拒绝道:“这个不行。李际遇要是在一个月之内还不离开的话,我只能继续进剿了。”

    “李大帅,这可是督臣的钧令!”张先生站起来,不满的提醒。

    之前孙传庭只是三边总督,可是现在刚兼督河南、四川,也能管的到李岩了,所以这张先生才说是命令。

    李岩才不管是不是命令呢,他冷冷的说道:“先生只管回去给孙督传话便是。李际遇就在嵩少之间,不向李某乞降,倒是向远在西安的孙督乞降,李某没有安置他的义务!”

    张先生吃惊的盯着李岩,他没有想到李岩会如此乖张,连总督孙传庭的面子都不给。他面色铁青的拱手道:“好,李大帅保重!小人会把李大帅的话转达给督臣知道。告辞了!”

    “不送!”李岩也是冷冰冰的说了一句。

    等张先生一走,他立刻对孙四福命令:“去给赵大同去信,要他们立刻再找向导,把出入嵩少的孔道都弄清楚!要是再有闪失,绝不轻绕!”

    他之所以没有惩处,是因为他知道,这次错不在前线的将领。山区那么大,出入的通道多如牛毛,而他们各个方向的兵力也不多,只能重点看住那些大的通道。而且这次他推迟一个月进剿,也给了李际遇反应的时间,这才找上了孙传庭。

    张先生在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几十辆太平车,还有带来的五百护军,护送着从李岩换来的土豆,沿着宽敞平整的官道回陕西去了。而左勷的家人则是没有回去,他们拿了银钱,直接去了朱仙镇,采买茶砖、绸缎等物品去了。

    其实这次来的三百匹战马全是左勷等人弄来的,不过被孙传庭强要去了一半,用来和李岩换取粮食。而且孙传庭已经言明,以后的交易他都要拿一半的战马去换粮食。所以他们必须想办法把交易的成本降下来,否则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可不愿意做了。

    虽然左勷他们不满,可是毕竟是要从孙传庭那里领取饷的,也不能反应太激烈。更重要的是,突然有一伙儿罗汝才的手下从勋阳过来投降,足有数万人马,这也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投降过去的就是杨承祖和王龙等人。本来他们去河南,向李岩投降更方便。可是他们都知道李岩已经和李自成合作的事情,于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去投奔了陕西的孙传庭。他们知道,孙传庭是一定会去攻打李自成的,他们就是要借助官军的力量,给罗汝才报仇。

第五百章 谁也不例外() 
在西安的孙传庭知道李岩的态度之后很生气,可是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当初他诱杀贺人龙,那是奉了密旨的。之前跟侯恂商量要斩了李岩,那是因为侯恂有尚方剑。现在的李岩可是比去年强的多,把李自成都撵出河南了,比他可强多了。

    再说了,他的军粮还要靠与李岩用马匹来交换呢。现在也只有李岩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用粮食来交换战马。没有了李岩,他就算能弄到战马,又能和谁去交换呢?

    而杨承祖等人则是向孙传庭隐瞒了李岩和李自成的合作。他们只是想去攻打李自成,给罗汝才报仇而已,要是把李岩和李自成的合作说了,那他们极有可能会被要求去和李岩作战。他们可不愿意去攻打李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是李岩的对手。

    孙传庭无奈,只好派人去给李际遇送信,让他带着人马过来。不过只能带部队和直系亲属,其他人来了,他可没有粮食发放。他也没办法,朝廷实在是没有粮食给他了,湖广被李自成和张献忠侵袭,直隶和山东又刚被清军抢掠,他也只能从李岩这里弄到些粮食了。

    李岩这里又调派了两千兵力过去,他已经让人给李际遇送信了。只要时间一到,李际遇还没有带队离开,他就会开始进剿。他的部队已经占据了各个山口,也找好了向导,为了方便山中作战,他们用大量的虎蹲炮来替代三寸炮。虽然李际遇在山中有地形的优势,可是李岩知道,李际遇是一定会失败的。

    被包围的李际遇也知道,一旦开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他一直都很克制,等着孙传庭的消息。

    等他接到孙传庭的指令之后,没有多少犹豫,立刻就派人去通知李岩的部队,他要带人离开,请求放行。

    赵大同在取得李岩的同意之后,调集好兵力,之后规定好路线,让李际遇按照指定的路线撤出,否则立刻攻打。

    虽然李岩的部下都是严密的戒备着,可是李际遇却是没有耍什么花样,老老实实的带着部队和家眷离开了。至于在山间的那些百姓,他就没有精力顾及了。

    李际遇一路西行的过程中,白世雄的骑兵还有钱二的快速部队一直在后面跟着,只要李际遇有什么异动,他们立刻就能展开攻击。

    李际遇看着后面跟着的万余骑兵,他就更加老实了。他手下只有两万多人愿意和他去陕西,加上家眷,也不过五六万而已,怎么可能是万余骑兵的对手。他把钱二的快速部队也当做骑兵了,在他的部队里,只要骑着骡子、驴子的都算是骑兵。

    等李际遇一走,李岩就来到了嵩山中。因为这里还留着不少百姓,足有六七万人。还好是在李际遇的控制范围内,李自成上次来的时候才没有把他们也掳走。这里的山坡上开出不少田地,虽然产量比较低,可是毕竟有些收成,除了供给李际遇之外,百姓们也能勉强吃个半饱。

    李岩对百姓们推选出来的代表承诺道:“你们放心,等你们收了粮食之后才向外迁徙。到了山外,你们将在县城周围得到土地。我给你们发地契,那块儿地就是你们的了。还有,每年只收田里种植的三成税收,其他的差役一概没有。”

    百姓们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获得土地的条件,所以此时他们不过是听到了李岩的亲口承诺而已。

    “李将军,”一个老者拱手,说道:“有些老弱,家中又无青壮从军,他们不想去庄田,想要留在这里,给少林寺种地过活。不知李将军是否能同意?”

    李岩点头道:“可以,但是照样要收税。不过这里条件所限,产量不高,可以少收一些。具体的税率,以后再谈。不过,这里必须要接受我的管理,必须要编户齐民,要建立保甲。还要组织乡兵,防备贼盗。”

    老者有些惊讶的没有说话,他没想到李岩的要求这么多。

    而中间的一个中年和尚双手合十,念着佛号,说道:“阿弥陀佛,这些田地都是本寺的寺产。”

    李岩看了那和尚一眼,头发茬子都有一寸多长了。问道:“可有地契?”

    “这些田地,大多都是敝寺寺众还有向佛的居士们开垦和捐献的,却是被李际遇把地契都烧掉了。”和尚有些伤感的说着。

    “大多是多少?”李岩继续说道:“不管是谁的产业,都要交税,寺庙也不例外。”

    “寺庙历来不交税赋。”和尚恭敬的提醒着。

    李岩淡淡的说道:“自此以后不行了。”

    “将军三思。”和尚悲悯的说道:“我佛慈悲,深得民心,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历来抑佛之世,皆不长久。将军乃开创之雄主,自当为万世谋。”

    李岩疑惑的问道:“佛门要那么多的钱粮做什么?三餐饱腹,参研佛法即可。而且香客每年捐献的香油钱亦是不少,维护寺庙应该是足够了。”

    “禀告将军知道,经此一劫,庙宇、佛像,佛经,法器毁坏殆尽,敝寺方丈也被杀害。敝寺恢复,所需费用不少。之后还要维持寺众生计,以潜心礼佛,弘扬佛法,劝民向善。寺庙没有产业,难以维持。”和尚缓缓的回答。

    李岩点头,说道:“寺庙被毁,当徐图恢复,不要急在一时。以后我也会给寺中捐献钱粮,为恢复少林旧观尽些心力,不过税收不能免。税收乃国家运行之根基,自当一视同仁,不可偏废。还望师傅能够理解,并向寺众和信徒解释。当此乱世,兴亡一念,望师傅明了。”

    和尚看了李岩一眼,又立念着佛号,低声说道:“阿弥陀佛,感谢将军慈悲。请将军放心,佛法只劝人向善,不会教人为恶。”

    李岩拱手,说道:“具体的事务,你们和派来的吏员商谈。寺庙的田产,可以说明清楚,给以地契。不过这里田地不少,最好不要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