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事情已经定下了,于是光时亨立刻弹劾李明睿:“陛下,李明睿擅提南迁邪说,蛊惑陛下,祸乱人心。臣请陛下严办!”

    崇祯正在气头上呢,立刻呵斥道:“都是南迁之说,如何只参李明睿一人?!显示朋党!姑且不究!”

    朋党这个罪名可是不小,当年的首辅温体仁就是因为朋党被拿下的。此时的光时亨也只能默默的回到班次中擦冷汗了。

第五百三十五章 愿望落空() 
李岩在等流凌结束的时间中,不断受到各处的消息。有的是田见秀给他送来的,有的是他的斥候侦查的,还有的则是人们的各种流传。

    虽然有些消息细节上不太确实,可是大体的事情还是有参考性的。他知道山西全境都被李自成占领了,而且边镇中,除了宁武关抵抗了一下之外,其他各镇都是不战而下。

    这就让李岩很郁闷了。本来他还指望这些边镇能够给李自成造成一些杀伤,减弱李自成的实力呢。可是这些边镇却是让他非常失望,不但没有削弱李自成的实力,反而还投到了李自成的麾下,将来他面对的压力就更大了。

    还有刘泽清也没有让他如愿。他之前还想把刘泽清往北京赶呢,可是刘泽清却是抓住这次黄河流凌的时机,果断的向南逃走了。

    不过他想想也就不生气了。现在的情况,还真是田见秀说的,每个人都看出来了,大明的气数尽了。所以这些兵将投效新朝,继续保持富贵,或是求得更大的富贵也就理所应当了。有大明的例子在,开国的好些国公和侯伯们可是延续了三百年的富贵,这个诱惑对谁来说都足够大了。

    不过李岩却是不怎么看好李自成,虽然李自成现在烈火烹油,其势正旺,可是他总是觉得李自成有些隐忧。比如李自成的军队,现在地盘扩展太快,以前那种训练之后再行分配的方式被放弃了。为了控制地方,他们在地方上留守野战部队,而把投降过来的官军整建制补充进队伍。虽然所领的部队人数没有什么大的减少,可是战斗力却是下降了一个等级。

    这种情况,对付早已打算投降的官军自然不会有问题,可是用来对付李岩,就更加不是对手了。所以即便是刘芳亮在真定府留下了五万兵力来防备他,他也没有多少担心。

    “大帅,”孙四福进来,汇报道:“刚收到李牟将军的鸽信,他已经派人北进,去接收济南去了。”

    李岩皱眉,有些不满。虽然刘泽清南逃,济南附近也没有多少官军的部队了,可是毕竟他在山东的部队也才两万而已。要是分兵太多的话,遇上一些大股的官军和贼寇,那些留守部队可能就要吃亏了。他的部队可不是拉来的壮丁,随时都能补充上,损失一个都可惜。

    李岩吩咐道:“让他不要处处分兵,只控制住济南就可以了,其他的州县我会派人过去。”

    “好的。”

    李岩又吩咐道:“让黄得胜过来。”

    一会儿之后,黄得胜来到了李岩这里。

    “你准备一下,明天就带部队出发。”李岩直接吩咐道:“到了山东,要先剿匪,把大股的盗匪都剿灭之后,再去接管州县的防务。”

    黄得胜有些意外,随即问道:“大帅,我们的虎蹲炮和小口径的弗朗基炮还没有补充呢,我们现在只有三门大炮,要是遇上大股匪徒,我们会吃亏的呀。”

    李岩不满的说道:“你有三十六门虎蹲炮,要是还对付不了那些土贼,这个一军(万人)指挥你也别当了!”

    黄得胜立刻说道:“要是一点儿兵都不分的话,别说是土贼了,就是刘泽清,我也能对付。可是现在占了那么多州县,我打算把部队按营(千人)分开,各自画区剿匪。”

    “先不用分兵,”李岩嘱咐道:“就算是分,也要以师(三千多)为单位。你们过去,先打探各地的大匪,找向导带领,先把这些大股的盗匪解决掉。不过要主意,不要被奸猾之徒给骗了,要警醒些。那些州县,你不用担心,有你这么一支部队威慑,就算是有异动者,也没有多大影响。”

    黄得胜点头道:“卑职明白了。”

    李岩教训道:“要多想!要是你不能独立做出合理战略战术的安排,那你现在的职位也就到头了!我可不放心把数万弟兄交给你。”

    “卑职一定多学,多想,不负大帅信重。”黄得胜抱拳说道。他虽然被骂了,可是他心里却是很高兴。说明他在李岩心中的地位,已经和李牟、李仲差不多了,只要他能努力进取,也就能独领一路人马了。

    等黄得胜离开之后,李岩又吩咐梁振方给各地下令,还是把黄河两岸的百姓组织起来,去河滩里消灭蝗虫卵,把蝗灾消灭在萌芽里。

    还有通知百姓们注意灭鼠,防备瘟疫的发生。去年北京周围的瘟疫,着实让人吃惊,死了不少百姓。吴大夫怀疑是清兵杀伤的百姓太多,尸首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引发的瘟疫。其他老鼠,跳蚤,蚊蝇等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所以也要及时清理。

    同时还给各地的农庄下令,要他们继续提高苜蓿和豆子的种植面积。他们的战马和牲口越来越多了,对于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他也向百姓们订购,可是百姓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前两年的饥荒把人都吓坏了,百姓们还都是愿意种粮食。即便是家里的粮食已经够吃一年的了,还是想着要储存更多。所以他也只能直接让农庄来解决问题了。

    此时的北京,却是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情形。

    去年的瘟疫,随着天气的转暖,似乎又有复发的迹象。现在北京的街头,偶尔会出现倒毙的尸体。刚开始以为是饿死的,可是倒毙情况越来越多之后,即便是殷实人家,也会出现家中接二连三有人死去的事情。

    不过官府现在也不管这些了,所有的官员都是在关注着居庸关的消息。前几天虽然下令吴三桂,唐通还有刘泽清来北京勤王,可是吴三桂要安置百姓,需要时间。而刘泽清则是没有消息,有流言说刘泽清已经南逃了,也指望不上了。只有蓟镇总兵唐通带着八千人马奉命来了北京。

    可是崇祯给唐通派去了一个太监监军,这让唐通很不爽。于是唐通上书,说他的人太少,不适合在平原作战,要去协守居庸关。之后也不等皇帝的指令,直接就带着人马走了,把京城的官员勋戚们的心都弄得一片冰凉。

    所以官员们只希望居庸关能够把李自成挡住,那可是北京唯一的一道屏障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亡国景象() 
三月十三,黄河上的浮桥终于建好了,炮兵们带着火炮,和新训练出来的一千骑兵一起渡河,来到了濮州。

    两天之后,部队经过休整之后,就在李岩的带领下,向济南开去。这里由王仁甫留下来负责守备。

    李自成的部队只占领了真定府,而李岩又没有向北继续进攻,所以广平府就成了双方的缓冲区,那里的官军每天都活在恐惧中。最糟糕的是,他们不论是向李岩还是李自成投降,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拒绝。这让他们觉得更加害怕,不知道双方将来会怎么处置他们。

    李岩带着部队进入山东,一路上只是在县城周围休息的时候去城里看看,见一见城里的维持秩序的原来朝廷官兵和士绅们。虽然县城里也有从河南各地抽调过来的吏员和村长,不过只有一两个而已,就是起到监视的作用。大部分人还是在城外的乡村,登记户口,丈量田亩,为将来的征兵分田和收税做准备工作。

    各县里保留的鱼鳞册和户籍册,李岩是信不过的。大户们隐藏田土,百姓们隐藏人口,官吏们收受贿赂。总之所有人都在作弊,为的就是少交税,少承担役力。而且经过清兵的劫掠,人口也存在很大的损失,自然一些田地就成为无主之地,所以他们要掌握最新数据。

    那些士绅大户这些天也在打听李岩的政策,知道李岩会向他们收取足额的税赋,还会重新确定他们的田产,以官府发的红契为准。他们这些人家,哪家没有占田和投献呀?要是按照李岩的规矩来,他们的田产可就要少了大半了,所以他们相当不满意。不过鉴于李岩的军势,官军的无能,还有百姓们的踊跃,他们只能暂时屈服而已。

    李岩没有管这些士绅的感受,现在他还没有时间理会这些。即便他们反叛了,也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一些。

    不过这个想法也是有难度的,百姓们都在准备把家里的孩子送到李岩那里当兵,好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呢,那些士绅能纠集起人员来叛乱吗?就是土匪也找不到多少,李牟带队过去的时候,就顺手把大股的土匪剿了一下,后面还有黄得胜继续围剿。那些士绅们难道自己拿兵器上吗?他们可没有那个勇气。有勇气的,早在去年抗击清军的时候就成英烈了。

    李岩和李牟在济南会师,在这里留下一千人,用作物资中转站。在了解了山东的具体情况之后,李岩让李牟带领部队南下,去接收南部的州县,而他则是带队北上。刘芳亮直接从保定北上京城,没有分出部队来接手地方,所以他想趁这个机会尽可能的向北发展。

    这倒不是为了单纯的占领地盘儿,而是留出一个安全的空间。即便是要和李自成打仗,也要在他的控制区域之外作战。恢复秩序需要很长时间,要消耗很多的粮食物资,可是要破坏秩序,只需要一场大战就行。

    李岩他们带着部队就是行军,然后一个个县城就都投降了。现在北京岌岌可危,刘泽清又逃跑了,守城官军也都知道大明是大厦将倾了,于是投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过也是有些官员想要做明朝的忠臣,不是自杀,就是被百姓和官兵们抓住或是杀掉。

    其实那些军官和官员更想投靠李自成的大顺军。现在大顺可是势如破竹,很有可能建立新朝,投降过去才更有前途。不过李岩先来了,他们同样打不过,于是就先投降保命,等有机会了再投效新朝。

    不过他们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他们手下的士兵们也等着给家里分田地呢,没几个人愿意和他们反叛李岩。至于李自成来了,最多就是两不相帮而已。他们可是都知道,以前李自成可是打不过李岩,现在嘛,就要看情况了。

    三月十五日,居庸关的唐通投降李自成,北京北方最后的屏障消失了。而南边的保定府也已经被流贼围困,陷落也是旦夕之间的事情,北京已经危在旦夕了。

    早在二月末,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就已经成群结队的出城南去了。不单单是因为李自成马上就要来了,而是因为崇祯皇帝又开始要官绅们捐输了。

    刚开始是让勋戚,太监和百官捐助,以捐纳三万两为上等,用来募集百姓来协助京营守城。可是只有太康伯张国纪捐了两万两,太监王之心被逼着拿出一万两来,其他的只是几十两,百两的捐助而已。

    不用说其他官员了,就是崇祯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也只捐出三千两而已。本来崇祯让他出十二万两,做为百官表率。可是周奎怎么都不愿意出,只答应给一万两。崇祯让步,让他捐两万两。周奎就给周皇后送信,想让女儿劝劝皇帝。

    周皇后没有劝崇祯,而是拿出了五千两银子给周奎送去。可是周奎倒是厉害,扣下其中的两千两,只给皇帝交了三千两了事。他不但一两银子都没出,还从女儿那里赚了两千两。

    崇祯一看,没收上几个钱来,于是干脆摊派。以在京致仕官员的籍贯为标准,江南的捐八千两,浙江的捐六千两,湖广的捐五千两,江北、陕西、山东捐四千两这样。可是官员们哪个是傻子,都找理由不交。

    崇祯一狠心,下令让官员们自己推荐谁家有钱,由衙门来催逼。他想的明白,现在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既然官员们一个个都等着大明亡国,那他也不用再给他们好脸色了。主要是京营只有不到四万人,对于北京城来说,这些兵将,连垛口都站不满,还怎么守城?

    所以官绅们都害怕了,即便是知道山东不安全,也要先出北京再说。大不了去天津坐海船南下,反正这京城是不能留了,谁知道皇帝过两天会不会想出新法子,继续和他们要钱呢?

    再加上北京城里又起了瘟疫,官绅们逃出北京的就更多了。反正这大明朝亡不亡,他们是不在乎了。他们觉得皇帝自己舍不得从內帑拿银子,反倒是跟他们做臣子的伸手,让他们觉得心寒了。

    而且他们有理论依据,孟子曰过: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既然皇帝都不拿他们当臣下了,他们也自然不会去忠于什么皇帝。

第五百三十七章 虚妄() 
三月十七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