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岩皱眉,之后快速的决定:“派一支骑兵去接应一下。这些人可都是咱们的宝贝,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危险。”

    “卑职明白,这就派人去接。”

    京城里的兵仗局和军器局内存放着大量的铜料、锡、精铁、硫磺、硝石、木炭,动物的筋腱这些东西。李自成和清军撤的都很仓促,而且他们都选择带走金银,所以这些原料都被幸运的保存了下来。

    李岩自然不会浪费。辎重队每次回程,都会把铜料铁料这些东西带回河南,用来制造火炮弓弩。而火药的材料,他打算就地制造,所以让火药坊派出各个工序的骨干人员,来北京建立火药生产工坊。

    杞县的火炮坊,制枪坊,弓弩坊等工坊,也是在不断的扩大。杞县已经不能满足建立工坊的需要,所以已经有几个工坊在开封的东郊开工建设。为了防止黄河为害,所以从洛阳开始,黄河的堤坝开始被又一次加固,而这次俘虏的清军也都被押了回去,参与到河堤的加固工程中去。

    同时李岩还打算在黄河南岸开一道沟渠,引黄河水出来,先建几个利用水力的机械,看看效果如何。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所以那些俘虏们有的干了。而这个工程,他交给了汤若望等人来负责规划实施,这些人也懂得一些工程制造,和开封的工程人员一起研究,也许能让计划完成的更顺利。

    永平府,山海关。

    “到底怎么办?”唐通说道:“必须尽快商量出一个办法来。李岩那里一直都是拖延时间,看看现在,已经又增兵数千,咱们当面,李岩的部队差不多有两万了吧?再拖下去,咱们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了。”

    清军在安抚好内部之后,终于向吴三桂等人抛出了合作的计划。而且同时还带来了十万两白银,一千石粮食作为礼物,这可是比李岩大方多了。

    “那不是还是让咱们做挡箭牌?”高第有些担忧的说道。

    吴三桂淡淡的说道:“难道你还想迁去沈阳去?”

    “那也比夹在中间强呀。”高第悲观的说道:“清国和李岩,咱们可是都惹不起。夹在两方中间,随时都会被消灭的呀。”

    唐通建议道:“要不,咱们投降清廷算了。李岩再厉害,还能打到关外去?在清国,咱们少不得有一个王侯的爵位。”

    吴三桂犹豫了半天,才说道:“那就先和清国谈吧,我还要看看辽民们的想法。要是他们也同意,那一切好说。若是辽民们反对,我也不耽搁你们的前程,你们自己出关便是。”

    唐通和高第相互看了看,也都点头同意了。虽然他们知道,清军在意的还是吴三桂和他的部队。要是他们单独投降过去的话,未必有更高的爵位官职。可是现在是危急时刻,再拖下去,他们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对于吴三桂来说,这十余万辽民是他的资本,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丢弃的。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589章 投降清廷()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进入七月,平静终于被打破。

    姜骧等人虽然人多势众,还有不少地主官绅叛乱做策应,不过毕竟他们还是原来那支明朝官军,战斗力确实是不怎么样,被挡在了忻州不能继续南下。此时太原的马重禧终于腾出了手,派了三千精锐从故关出击,攻击井陉的驻军。

    之前李自成的部队一直人心惶惶,接着就是正压平定州的官绅叛乱,还有对豪强的强制移民,一直都没有做侦查,他们还以为驻守井陉的还是清军呢。等刚出了井陉口,看见在谷口外列着的整齐军阵,还有八瓣儿提盔帽上的各色绒毛柱,才知道他们的对手已经变成李岩的部队了。

    对于清军,他们有个印象,就是骑兵厉害。不过他们想到了对付的办法,所以是带着大炮出来的。费劲巴拉把六门三寸多口径的红夷大炮带出来,发现对手已经变成跟善于使用火炮的李岩所部,这让他们有些吃惊。

    对于李岩的部队,他们心中都是有不小的阴影。尤其是强攻李岩的军阵,那真是尸山血海啊。所以带队的将领果断的下令后撤,不打了。

    不过陈永福这里却是依然让火炮发射炮弹。他现在需要军功,来稳住他目前的位置。而且这里地形不错,他们的大炮正好可以打到山谷的拐弯处。能杀伤多少算多少吧,蚊子腿也是肉,先吃了再说。

    轰隆隆的声响在山谷里回响,李自成的部队急急忙忙的掉头撤退,人马都挤在山谷中。弹丸所过之处,一串串的士兵和战马被击中,当场阵亡的还算好的,那些露着骨头茬子的伤员却是发出凄厉的惨叫。

    陈永福这边不为所动,没有让炮兵停下来的意思。可是周鹤却是给炮兵下令,让炮兵停了下来。

    “周参将,你这是何意?!”陈永福不满的问道。虽然他是这里的主官,可是周鹤的命令显然要比他的指令还要管用。

    周鹤拱手道:“他们已经没有胆量和咱们作战了,何必多造杀伤?这样非但不能震慑敌胆,反倒是会激起他们同仇敌忾之心。”

    “嗯?还有这种事情?”陈永福怀疑的问道。他也不能彻底翻脸,否则他这不算多的威信也要荡然无存了。

    周鹤笑着说道:“陈总兵想一下,如果是您遇到这种情况,会是什么心情?”

    陈永福认真的想了一会儿,才点头道:“确实是生气!本将若是遇到这种情况,下次一定会拼死作战,绝不苟且退缩,反正早晚也是个死。”

    “陈总兵说的对。”周鹤拱手说道:“以己度人,对方的心思也就不难揣测了。李闯虽然退出了直隶,可是他麾下还有百万之众。将来这些人要是都想着与我死战,那就不是好事了。为了将来战事顺利,卑职越权行事,还望陈总兵恕罪。”

    陈永福哈哈一笑,说道:“说清楚就好,都是为了大局嘛,没什么罪过。”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哀叹。得亏他投降的早呀,李岩手下的一个参将就有如此功力,他当初要是选择对抗的话,恐怕现在也早就进了俘虏营了。

    “谢陈总兵宽待。”周鹤拱手感谢。

    此时还没有撤退走的李自成所部,却是有些发愣。他们一边继续随着人群向山谷的拐弯处撤退,一边回头看一下,李岩的部队想要做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李岩的部队一旦开炮,炮火之间的间隔不会有这么长的时间。

    等他们发现李岩的部队似乎是不想再对他们进行屠杀似的炮击之后,的确心中是生出一些感激的。否则的话,谁知道下一刻,自己是不是会被一颗炮弹击中呢?

    不但李自成这里不老实,就连永平府的吴三桂等人也来凑热闹。

    北京,城东军营。

    “佘先生说的可确实?”李岩问道。

    佘一元躬身道:“学生说的句句属实,千真万确。平西伯,定西伯唐通,还有高总兵确实是计议已定,要全军撤出关外,投降清廷。”

    李岩缓缓的点着头。他这昨天确实收到探报,还有永平百姓的报告,说跟吴三桂进关来的辽人都在准备行装,似乎是要迁徙了。现在加上佘一元的通报,这个事情基本就是真的了。

    “清军给了他们什么条件?”李岩问道。

    佘一元回道:“封三位主将为郡王,三位主将的兵将全部留用,由清廷核查人数之后供给粮饷。最关键的是,清军答应把宁远以及以南的土地还给入关的辽人,让他们返回家乡居住。宁远等地的堡寨全由三位主将把守,同时清军派一万人来协助防守山海关。本来平西伯是犹豫的,可是辽民们都愿意返回桑梓,平西伯这才下了决心。”

    李岩立刻问道:“清军已经入了山海关?”

    “学生动身来的时候,还没有到。”佘一元回道:“不过听说快来了,所以平西伯才让百姓们准备的。”

    李岩又是问道:“辽民们都愿意投降清国?”

    “这个,”佘一元犹豫了一下,才回道:“也是有些人不愿意改故国衣冠的,学生便是其中之一。”

    李岩的政策,辽民们都知道,可他们还是大多数想要回关外老家。那里不仅有他们的土地,祖宅,还有他们的祖坟,这些都是让他们不能割舍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他们更看好清国的前途。虽然北京城是被李自成打破的,可是他们都知道,明国的精锐都是被清国消耗掉的。清国在与明国的战争中一直都是占据主动的,他们相信,若干年后,现在军力鼎盛的李岩,也将会再次被清军彻底击败。

    跟从强者,比什么故国衣冠重要的多。辽东汉人投降的多了去了,投降的早的还被编入了满洲八旗中,有的现在也是起居八座,呼奴使婢,过的好不快活。这些例子,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关外老家,在清国的统治之下,也一样能过的很好。

    李岩沉思了一会儿,命令道:“给王仁甫快马传令,让他立刻做好进攻准备,明天天一亮就向永平府进攻!我会派骑兵和四寸半火炮过去助战。让他务必攻下,并牢牢守住山海关!”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590章 突然打击()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李岩部队的攻击,还是让吴三桂有些意外。来的太快了,比他想的要早一两天,此时关外的辽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才只有一小部分出了关而已,更多的还在各地没有集中过来呢。

    只一天的时间,迁安,滦县,卢龙相继失陷,原来寄予厚望的滦河防线也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唐通和高第两人的军队溃败的最快,虽然吴三桂的军队想要多守一会儿,给他们的乡亲多争取一些时间,可是面对李岩所部的火炮和骑兵,他们实在是坚守不住。

    抚宁县,城门楼。

    “长伯兄,我尽力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唐通拱手说道:“那大炮厉害啊,两百步之外,就像是冰雹一样打过来,兵士们根本坚持不了两轮就溃散了。好不容易在卢龙想要坚守城池,只一个时辰,城墙一角就给轰塌了。那些辽民还是先不用管了,李岩也不会把他们都杀了。”

    吴三桂有些发愣,虽然知道清军吃了亏,可是真的轮到他身上了,也是觉得难以接受。对于那些辽民,他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里面好些都是他军中将士的家眷。

    唐通见吴三桂不说话,于是拱手道:“长伯兄,那我就先告辞了。”

    “唐兄何必着急走,随我一同在这里抵挡一阵可好?”吴三桂请求道:“唐兄的部队只在城墙上应个景即可,我亲率大军在城外御敌。”

    唐通沮丧的拒绝道:“我带兵一万,此时随我回来的只有三千余,元气大伤,实在帮不上长伯兄了。不过,我会在山海关城上等着长伯兄的。”

    其实他只带出去了五千兵而已,在山海关还有一万大军。马上就要出关去做清廷的郡王了,没有些实力可怎么立足?而且吴三桂有马兵一万,若是败了跑起来也方便。哪像他,跟他跑回来的只有一千多骑兵,其他的都是步兵。要是败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他。

    即便是吴三桂,也不是所有的兵力都带出来阻击李岩,在山海关也是留了一万部队。现在还在有败兵逃跑回来,其中五成以上是吴三桂的兵马,剩下的五成是唐通和高第的人。高第部队不算多,几乎都留在了山海关,只派出了两千人来帮忙。

    其实他们的部下也不是都想去投降清廷。除了那些家丁之外,他们这些普通士兵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连家人都养不活。他们知道李岩那里能分田地,所以家人在关内的士兵们都是借着溃败的机会,直接就向李岩的部队投降了。因此跑回来的败兵要少的多。

    吴三桂见唐通不愿意协力,也只能放唐通离开。不过他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三桂也就不强留了。不过请唐兄给清军带信,请他们立刻入关来帮忙。”

    “好的,长伯兄放心,我一定向清军转达。”

    等到傍晚时分,吴三桂的一个家丁骑兵队终于返回来了。不过他们只回来了二十几骑,少了一半还多。

    “禀伯爷,”队长疼的吸着凉气,说道:“李岩的人马已经到了孙家堡,大概有万余,带着辎重极多,骑兵有两三千。”

    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