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城跪请史可法饶命。史可法只好出城迎战,据说还手刃了几个闯兵。李自成也颇为感动,因而在乐平城外厚葬。”

    “气节,悲悯,忠勇,都有了。可惜呀,这是一个刀枪称雄的乱世。”李岩惋惜的低声自语。

    李仲等了一会儿,继续道:“还有,江南有了新的动向,需要注意。”

第703章 提前南下() 
“什么情况?”李岩关心的问。

    李仲说道:“从最新的情报来看,李自成已经同江南的士绅们合流了。原来的地方官员,只要没有反抗的,一概留任。而且,他还探访江南的士绅家族以及有影响力的学问名家,请他们出来做官。”

    “现在还有人看不清形势,向李自成投降的?”李岩不屑的问。

    李仲解释:“那些大家族精得很。没人出来做官,但是也不抵抗,低调的合作。有他们这些士绅维持地方,李闯就不用担心各地的治安和税赋,他就可以用最大的力量来扩展地盘儿,防备咱们的南下。虽然江浙粮食自给已经办不到,不过有张献忠的湖广,李闯可以向张献忠购买。”

    “湖广地方也是一样,”李仲继续说着:“士绅们几乎没有反抗的了,除了初期抵抗被灭族的之外,剩下的都采取了低调合作的态度,所以湖广也算太平。照这样下去,咱们让当地士绅同李闯等人消耗的目的就无从实现了,张献忠和李自成的统治反而会越发稳固。”

    李岩默默的点头,在想事情,没有说话。

    李仲继续汇报:“还有,浙东的方国安等人也在李闯的打击下投降,李闯对方国安原官任用,对部队不做任何整编。而在温州的南明朝廷,已经退入了福建地方,不过据说还没有得到郑芝龙的同意,没有船只来接,所以只能在沿海的福宁暂驻。郑芝龙正用大部兵力,同窜入邵武一带的左梦庚作战,刘泽清等人也向东侧布防,防备左梦庚。”

    “这个左梦庚,还能继续搅乱东南,也算是没有白放过他。”李岩淡淡的一笑,说着:“既然江南有了变化,那就准备出兵的方案吧。还有各种物资准备,也要做好调集的方案。江南冬季少雨,对咱们的火器发挥有利,要注意时间。还有,要看一下北方和西北,是不是确实没有危险,或者能够确保边地安全。”

    李仲早有腹稿,说道:“西北问题不大,占据青海的瓦剌部和硕特这几年一直都在入侵和稳定乌斯藏,暂时还没有与我为敌的意向。这些年,他们各部落与牛成虎等人做互市贸易,一直都相安无事。至于北方边墙,还是要等骑兵返回之后,再重新做评估。山海关方向应该可以无虞,吴三桂等人一直都与咱们保持着联系,多次重申没有敌意,并且许诺会及时通报关于清军的动向。”

    “不能掉以轻心。”李岩吩咐:“把牛成虎派回三边,让他协助冯程做好三边的守备,尤其是把瓦剌尽量稳住。西北兵力薄弱,要是清国有动作,瓦剌再跟着起哄,南下就没有可能了。”

    李岩停了一下,又说道:“还有,在西安,兰州建两个骑兵基地,让牛成虎带两千新入营的骑兵过去,就地置办马匹,进行训练。鞍具,装备等物,随同辎重一起运输。北京,大同的骑兵基地,也要扩建,后勤保障要及时调整。”

    “好的,我马上让下面统筹信息,商讨方案。”

    泉州,郑芝龙宅邸。

    此时郑芝龙正在听手下汇报今年夏天的贸易情况,郑芝龙边听边点头,脸上泛着笑容。虽然南京失守,南明朝廷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逃亡,可是他的生意却是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各支在南洋运营的船队还是照常交保护费,沿海地区还算稳定,能生产出他需要的货物。

    同时他也保持着对财富继续增长的乐观,不管是谁统一天下,他的海上帝国,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有一个生产基地,台湾蛮荒,难堪大任,所以福建就是他的根基。因此,他才对窜入邵武的左梦庚警惕非常,知道消息之后,就立刻调集兵将去围堵,就是要让福建稳若泰山。

    郑森穿着便服,腰间却挂着宝剑,虎步龙行的进入了正堂。他进去之后,也不管手下还在向郑芝龙汇报着,就开始给郑芝龙行礼问安。

    郑芝龙皱眉,没有让儿子起来,而是一挥手,先把手下都打发了出去。等了好一会儿,他才不满的说道:“一点儿规矩都没有!”

    “孩儿知错。”郑森跪在地上,直起腰,抬头说道:“不过,孩儿是有要紧事情向父帅请教,这才忘了规矩,请父帅责罚。”

    他这几个月,倒是在海上走了两趟,不过是送了几批百姓去台湾屯垦而已,不过一路风平浪静,至于敌手,就是连一个小舢板都没见到。他们郑家的船队实力雄厚,海商们已经没有人敢不买郑家的出海旗了,至于大小海盗,那都是他们家的喽喽,哪个敢造次?

    郑芝龙看着这个心爱的长子好一会儿,才开口:“说吧,什么事?”

    郑森继续跪着,问道:“父帅,孩儿听闻,皇帝陛下已经到了福宁,但是您却派兵阻拦,不让圣驾南行,孩儿不知这是何故?”

    “那是派兵去堵截左家小儿!”郑芝龙严厉的说着。

    郑森却是继续问道:“那为何不派船只去迎驾?若说船只不够,孩儿刚刚同五条大船一起回港,孩儿愿代父帅前去恭迎圣驾。”

    郑芝龙见儿子完全不得要领,大声的呵斥着:“多嘴!福建地方,除了我郑家,谁也不能染指!左家的小子不行,那个仓促自封的皇帝也不行!云贵两广的督府还没有表态呢,谁认他是皇帝?!他还带着几万军兵呢,我大军在外围剿左贼,他们好趁机夺我根基?!南直,浙江,他们哪个守住了?!我决不允许他们再把我福建也给糟蹋了!”

    “父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国家残破”郑森大声的劝解着,可是却被郑芝龙一拍桌子给制止了。

    郑芝龙不屑的说道:“什么天下兴亡,改朝换代又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记着,谁做皇帝都一样,但是根基要攥在自己手里。我郑家虽然以海起家,可咱们不是渔民,可以一辈子呆在船上。我们是商人,必须要有一片陆地,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交易物资,丰饶安定的陆地!”

    “可是父帅”

    郑芝龙再次打断郑森的话头,严厉的命令:“没有可是!你要是有心,就去绍武军前效力。想办法尽早把左贼逐走,那潞王的事情就可能早一些解决。”

    “孩儿明白了,”郑森一抱拳,坚定的说道:“孩儿明日就动身,一定将左贼尽快赶走。”

    郑芝龙见儿子眼神中的坚毅,害怕出什么事情,补充道:“记住,你是将帅,不是小兵。你自己莽撞行事,于事无补。”

    “父帅放心,孩儿省的。”

第704章 按步就班() 
随后的一段时间,各方势力的争夺逐渐清晰起来。随着李自成在苏浙地区的扩张,一直在长江南岸看风色的高杰终于下了决心,向李岩投降了。对于高杰来说,他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张献忠与李自成已经开始合作,这他能看的出来,所以他只能向李岩投降。

    而张献忠把左梦庚赶走之后,却没有把他从南边调来的部队派回去,而是留在了长沙附近。可能被左梦庚这一捣乱,发现他的京城安全系数太低,需要更多的军队来保卫他这个大西皇帝的安全。

    至于左梦庚和郑芝龙之间的较量,估计还要继续拉锯下去。左梦庚虽然人多势众,可是受到张献忠和郑芝龙的两方打击。而郑芝龙虽然算是地头蛇,可是他的嫡系手下在陆上作战,实力大打折扣。而福建本地的陆军,也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战斗力连大一些的土匪都没办法剿灭,更不用说有数万之众的左梦庚了。

    对于高杰的手下,李岩没有去整训他们,而是让这些人先过江,之后再定怎么安置他们。毕竟这些人都是作恶数年的惯匪了,李岩不想让这些人坏了他军中的风气。可是这些又是主动向他投城的,也不能都推出去,所以只能暂时先圈起来。至于让他们回家,那也要慢慢的来,否则数千积年老匪出去,对社会稳定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也有令人高兴的事情,那些传教士和工匠们经过不断的试验之后,终于能烧出透明度不错的玻璃。不过离望远镜镜片还有距离,首先是厚玻璃的气泡很多,远没有达到做镜片的条件。

    李岩也不着急,只是让工匠们继续想办法解决。而汤若望等人,却是急于想离开开封,去继续他们的传教大业。随着李岩的地盘儿扩大,集中到这里的传教士又多了一些,不过好像他们中间有不是一个派系的,还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不过有士兵和工匠们在,他们也没有动手的机会。

    对于传教士的教派之争,李岩没有兴趣关注。他对汤若望说道:“汤若望先生,你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记得咱们的约定吗?我要的是望远镜的镜片,而你们还没有成功。而且,我希望你们的镜片能做的更好一些,至少让镜头看起来不会那么模糊。”

    从濠境澳买来的望远镜,只有镜头中间部分是能看的清楚的,而周围的部分,则是一片模糊的彩色,让人看着眼晕。所以李岩才提出这个要求。

    “尊贵的皇帝陛下,我们尽力了。”汤若望无奈的解释:“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了。至于您说的模糊,那是色差,所有的望远镜都一样,我们无能为力。除非把望远镜做的足够大,足够长。那样的话,就不适合将军们使用了。”

    李岩随意的说道:“那就把你们的知识,教授给工匠们,让他们更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单指望你们。”

    “陛下,”汤若望激动的说道:“他们好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是在浪费时间。”

    “你们只管教,不过要放弃文人式的咬文嚼字,简单,准确即可。至于他们的识字问题,我们会解决。”李岩依然坚持着。

    汤若望沉默了一会儿,才无力的问道:“等玻璃没有气泡了,我们就能离开?”

    李岩摇头,说道:“还有打磨,对焦这些工作要做。我说过,我要的是望远镜的镜片。”

    汤若望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了,他知道李岩不好糊弄,可是没想到李岩居然还知道焦距这些东西,看来他们不完成任务,是真的不能离开了。

    之后李岩又去了火药坊,查看火箭弹的改进情况。骑兵返回之后,就详细汇报了在草原的战况,对火箭弹的效能很满意。不过,对于四百步的射程,认为还是比较短,需要进一步提高。还有点火的方式,也需要更加简洁。

    面对部队反应的问题,王仁辉心理有数,解释:“射程倒是可以怎加,但是点火方式,却不好改变。这火箭弹是精细东西,尤其是尾部喷口还有尾翼,都不能有一点儿差错,要不火箭弹就要在空中翻跟头了。只有用明火点燃虚插的引线,才是最安全可靠的办法。”

    李岩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点头道:“嗯,我知道了。那你们就着重提高射程吧,火箭弹对付骑兵效果不错,对付敌人的步兵阵型,也能一展雄风。不过产量太小了,一次齐射就要用去上百枚,没有足够的产量可不行呀。”

    “已经在增加人手了,不过火箭弹要求太精细,同一枚上的三片尾翼要一样重,粘土的喷口要开的恰到好处,只能慢慢来做,急不来。”

    对此李岩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来。尤其是火器,对于敌人和自己都是同样危险,质量绝对不能有问题。

    不过对于商人们对银币的态度,他却是有些不满意。

    这次向商人们收购马匹,全部是用银币来支付的。除了他麾下的商行系统之外,其他商人都不怎么愿意接受银币。他们从成色上就能猜到,银币不是足银,虽然银币做工精美,可是在他们看来,再精美也抵不上足银的万分之一。

    不过李岩没有给商人们选择的机会,不论愿不愿意,都只有银币。并且也通知了他们,以后流通的,只能是银币,而不是那些成色、重量和形状都不同的银锭。他这么一弄,让边商们的积极性一下就受到了打击,甚至说以后不再给关内换马匹了。

    对于这些边商的威胁,李岩此时已经不太担心了。随着这次草原行动的结束,清国没有对他的骑兵穷追不舍,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对长城沿线进行攻击,说明清国的心气也不是太高,不敢像对明王朝那样恣意横行了。

    这样的状况持续一段时间,蒙古诸部迟早都会抛弃清国。而这些边商,也只能安分守己的做买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