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两句而已。

    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到头来发现他们几乎没有了做官的希望,也是怨气满满,少不得在乡民面前抱怨一二。不过这些人倒是最不成气候的,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李岩也只是适当留意而已。不过李岩也没有打算放弃这些人,毕竟是读书识字的,让各地挑选一些老实堪用的,做个稚子蒙童的开蒙先生,也还是能胜任的。

    他要关心的,还不止于此,还有军器局的生产,也有太医局的试验。

    火炮坊造出了架退火炮,提高了火炮的连续发射稳定性。可是架退装置太笨重,只能用在巨型岸防大炮上,离野战炮的使用还有不小的距离。现在火药的配方试验基本结束,找到了合适的******和爆炸药配方,提高了射程,也增强了爆炸威力。但是,火药坊对于更强威力的火药发现,却没有停止,还在继续探索试验。

    而太医局,经过两年多,上百次的秘密解剖和手术,终于把内脏、血管和骨骼分布完全搞清楚了。并且基本实验成功了在针灸加麻醉情况下的肠、胃、肺、肝、胆等处的损伤处理,不过心脏依然是难题,心脏受伤依然是无能为力。

    但是太医院的试验依然是由何大夫秘密进行,粗浅学得手术技能的医士也不过六七人而已,要推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要让其他医者和百姓破除对开刀动手术的恐惧,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所幸的是,李岩已经让太医局的太医开始收徒传艺,增加合格大夫的数量,将来在各县开设太医局分院,也能让百姓们少一些求医问药的痛苦。

    当然,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福建方面的动向,毕竟这算是大梁一统天下最大的障碍了。本来他想让刘宗敏去给郑芝龙捣乱去,可是据最新情报,似乎两者有合作的迹象。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再等下去了,应该尽快南下,把郑芝龙的根据地解决掉。即便郑芝龙继续在海上抵抗,也是无根之萍,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至于张献忠的残部,虽然已经退到了云南贵州一带,试图联络当地土司继续作乱,可是不是每一个土司都有挑战中原王朝的胆量,大部分还是愿意坐等天下太平。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东奔西跑,队伍中已经有不少将领厌倦了征战,都开始秘密接触大梁军将,准备随时反正,归顺大梁。

    大梁的一统天下,也就是这两三年之内的事情了。

第七十二章 两位大夫() 
杨守备一听,觉得李岩说的有道理。只要李岩对苏县令这么一说,苏县令那是肯定会给他一个文书的。可是他杨守备又能得到什么呢?

    杨守备的犹豫被李岩看到了,于是他低声的说道:“要是守备想要换几件兵器,那就在这里拿好了,当是李某送与守备的。”

    杨守备眼珠子一转,顺势说道:“咱可不是乡兵,咱们的兵器马匹都是朝廷供给。”

    李岩这下就知道了,这杨守备是想要些别的东西了。他知道杨守备是个花丛老手,当了四年守备,几乎是每年都要娶一个小妾。而其他没有娶过门儿的外室,那也是有好几个呢。

    “那么李某送与守备一百两银子,如何?”李岩又开出了新的价码。

    杨守备有些恼了,皱眉道:“本将还缺这点儿银钱?!”

    李岩笑着解释道:“这可是比县尊的俸禄还要高的呀。再说了,李某是每年给守备送上一百两,守备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切!”杨守备冷笑道:“哪个县太爷是靠俸禄活的?来个同乡、同年、同宗,那些俸禄连送人的程仪都不够的。”

    李岩低头想了一下,道:“二百两,每年二百两银子,如何?要是守备还嫌少的话,那李某也就不出这个冤枉钱了,我就同守备到县尊那里去。”

    杨守备看了李岩一眼,觉得不能再敲了,于是爽快的哈哈一笑,道:“哎呀,既然是李把总的产业,又是给本县的乡兵打造器械,那自然是能继续开工了。”

    “多谢守备明察秋毫。”李岩拱手致谢。

    杨守备也是一抱拳还礼,之后却是小声的说:“十日之内,我等你。”

    李岩点点头,也是微笑着小声道:“守备放心,十日之内,必定送到府上。”

    “走了,走了。再去其他匠坊看看。”杨守备招呼着他的手下离开了。

    等兵丁们都退走了,周铁匠不服气问道:“公子,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去老父母县令那里说清楚就是了。”

    李岩解释道:“这里毕竟是他来管,要是他的气不顺了,时不时的来找些麻烦,那你们还怎么开工?还不如花些钱财,买他不来捣乱。”

    周铁匠无言以对,县官不如现管,要是杨守备不高兴了,见天儿的来找麻烦,他们也不能安心的开工。

    李岩说道:“把你们打造的腰刀,枪头,还有箭头都准备好,我今天都带走。”

    “好的。”周铁匠答应一声,就吆喝工人们去搬运东西。之后他对李岩说道:“对了,公子,我在街上发现了两个郎中,不知道公子要不要?”

    “郎中?”李岩惊喜的说道:“太好了,在哪里?寨子里就是缺郎中。弟兄们受了伤,都是我来给他们处理,这下可好了。”

    周铁匠指着外面,说道:“他们在城隍庙给饥民们治病呢。要我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病,都是饿的,给吃上两天饱饭,就都好了。”

    李岩立刻随着周铁匠去了城隍庙,发现那里聚集着数百饥民。庙里是不让进去的,那可是城池的守护神。

    要是在洪武朝,每个城里的城隍庙都会有几具人皮草人。而皇帝的旨意,也是要求新上任的官员都要先去拜城隍,看看他们贪腐同僚的下场。不过现在还算好,没有这么残酷的刑罚了,但是城隍的神灵还是不能随便打扰的。

    周铁匠带着李岩,在人群中找到了正给饥民们看病的两个郎中。

    “吴大夫,何大夫。”周铁匠叫道。但是两位大夫都没有动,还是半跪在地上,给各自的病人诊脉。

    李岩阻止了周铁匠的继续招呼,两人小心的躲避着或躺或坐的饥民,慢慢的走到了两位大夫的附近。

    两位大夫都看完了各自的病人,吴大夫拿出一点点叶子,交给病人,让他回去煮水喝。而何大夫,则是安慰病人说没有事,只要多喝水就行。

    两位大夫站起来,来到李岩的面前,拱手道:“可是李公子?”

    李岩还礼,点头道:“正是在下。两位先生,咱们还是找个地方说话吧。”

    吴大夫回头看了看在广场上的满地饥民,问道:“公子能救我们二人,就不能救一救这些可怜人?”

    李岩看了看数百的饥民,无奈的说道:“在下力有不逮,请两位先生见谅。”

    何大夫点点头,说道:“大灾之年,此乃年天时,人力不可及。李公子,咱们走吧,我们在这里也是徒增伤感。”

    李岩和周铁匠带着两位大夫去铁匠铺。李岩在路上问道:“吴先生,您给那病人的是什么?好像是叶子吧。”

    吴大夫摇头苦笑道:“枸杞叶,清热明目的,就剩下这一点儿东西了。让他们拿去煮水喝,有个味道,比白水好一些。”

    “我的草药也都没有了,要不是城隍庙里有些施舍出来,我们也要饿的站不起来了。”何大夫也是无奈的说着。

    等到了铁匠铺之后,铁匠们已经开始了工作,炼铁的,打铁的,烧炉的,各司其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李岩歉意的说道:“这里是有些吵,不过咱们下午就要出城,请两位先生将就一下。”

    “无妨,能有个栖身之所,能吃上饱饭,也算是人生大幸了。”何大夫自嘲的说道。

    李岩问道:“两位的家眷在哪里?在下尽力设法将他们请来,与两位相聚,以免离别之苦。”

    吴大夫和何大夫向后看来一眼,摇头道:“游方郎中,哪里有家眷?都不在了,公子不必费心了。”

    李岩也不深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无所谓了,只要他们能给他效力就可以了。他说道:“那么两位对刀箭之类的外伤可有研究?”

    何大夫先开口道:“在下略有涉猎。”

    吴大夫起身,拱手告辞道:“在下只会号脉看疾,对公子没有多少益处,在下告辞了。”

    李岩赶紧挽留道:“吴先生不必妄自菲薄,外伤要人治,内疾也是要有人看的,请吴先生一定要留下来。再说了,只要您愿意,您学起来可是比没有基础的要轻松的多,您说是吧?”

    吴大夫又坐了下来,点头道:“那就谢公子给口饭吃了。”

第七十三章 心中的恶魔() 
中午的时候,他们就在铁匠坊吃的饭。吴、何两位大夫终于看见干饭还有蔬菜了。但是他们都是大夫,知道久饥之后不能多食,于是都很克制的吃了一碗面条就不再吃了。

    等到下午,李岩将弓箭坊的樊师傅他们四个都叫来,把他们的工具也都带上,装了两辆大车出城去了。

    此时站在城门楼上的杨守备看见了李岩的出城队伍,自言自语的说道:“这家伙,家底儿还挺厚啊!”

    之后他对一个亲兵吩咐道:“你去查查,看看这个李把总是什么来头?要是没有什么大人物撑腰的话,咱们就再从他那里弄些好处。”

    亲兵答应一声,麻利的下城楼办事去了。而另一个小校则是急匆匆的跑了上来。

    “哎呀,姐夫,可是找到您了。”小校气喘吁吁的说道。

    杨守备皱眉呵斥道:“别瞎叫啊!你那倒霉姐夫早死了!”

    “这还不是一样嘛,他要是不死,您怎么会有机会呢?”小校嬉皮笑脸的说道。他们没有刻意避着其他人说这些话,显然这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杨守备不耐烦的挥挥手,道:“有什么事就说!不要总是说这些没用的。”

    小校终于说道:“我在城外看了,东边有一个村子的人没跑,有十来户人家,种着小三百亩地。那地不错,有条小河,地里也种上菜了,都是现成的。”

    杨守备看着小校,问道:“那他们是什么意思呢?”

    “嗨!别提了,”小校沮丧的说道:“我跟他们说了,他们不愿意。说是县尊已经免了他们以前的积欠,只要后面的交齐了就行。他们不想给咱们交租子啊。”

    “敬酒不吃吃罚酒!”杨守备冷冷的说了一句。他得了苏京的许诺,本来要是种出荒地来,不用交役钱,税赋也只交一半。但是他不愿意去弄荒地,于是就去打还没有被撂荒的田地的主意。而且他不但要把免除的这一部分都收到他的手里,而且还要再收两成的租子。这让农民们的负担比给朝廷交税还要重,谁愿意给他交这个莫名其妙的租子呢?

    小校问道:“那您说该怎么办呢?”

    杨守备站起来,走了两步,之后恶狠狠的说道:“他们是流贼!剿了他们!”

    小校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好心的提醒道:“可是,要是剿了他们的话,那谁来给咱们种地呢?”

    杨守备压根儿就没有告诉他的麾下,能够让家眷们去城外复垦荒地。他就是想要把这个收益当做他自己的钱袋子,一点儿也不想分给旁人,所以才派了他的便宜小舅子去做。

    “城里的流民那么多,随便选上二三十个,就能伺候好庄稼了。”杨守备自得的说道。

    “将军英明!”小校立刻称颂着。

    杨守备想了一下,严肃的问道:“他们有多少人?你们几个能不能把事情办了?!”

    “就我们七八个,怕是办不来呀。”小校哭丧着脸说道。

    “废物!”杨守备黑着脸怒骂一句。

    小校赶紧低下头,开始想办法。他可是不能失宠,要是办不好事,就算是有他姐姐这层关系也没有用。这位守备大人的女人可多的是,不缺他姐姐一个孀居的寡妇。

    他苦思冥想着,还终于让他给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他赶紧说道:“将军,有了,有了。”

    “说!”

    小校急忙说:“我们晚上去,点上几把火,把他们都逼出来。将军您带着人正好去巡视,把这些想要袭击县城的流贼就地剿灭。您看这个主意怎么样?”

    杨守备想了一下,觉得还不错。于是点头道:“去准备吧,今夜就去做!”

    “得令!”小校立刻抱拳接令,去办他的差事去了。

    夜晚,杨守备破天荒的带着他的队伍出城巡视去了。

    城东郊外,远处的村庄燃起了大火,有二三十个村民向县城方向逃跑了过来。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七八个戴着斗笠的拿刀汉子,这些拿刀的汉子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