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跑了,好歹也给你们侯家留一个最后的落脚地。李岩虽然仁恕,可也不会任由你胡闹。”

    “若是你父亲能回来,你多听听他的意见。”叶老爷也是提醒道:“不要跟着旁人胡闹。”

    侯方域很生气,可也不敢说什么,只好向众人拱手告辞。

    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他父亲真的做了伪官。现在复社的人可是都在讨论,要对附贼的臣公进行处罚,即便是逃到金陵来,也不准录用。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更严重的处罚,要是影响到他的科考,那可就糟了。

    北京,吴府。

    吴三桂在密室里和他的父亲谈话。此时吴三桂刚刚觐见过李自成,发现李自成除了是独眼之外,似乎其他的还都不错。对他也算和善,毕竟双方没有什么仇怨,即便是刘宗敏想抢陈圆圆,也不过是刚刚入城,形势混乱而已。而且李自成也及时阻止了刘宗敏,这让他很感激。

    不过他心中也有疑虑,尤其是对官绅的烤掠,让他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李自成让唐通带着部队去和高第一同守山海关了,可是却一直都没有说要怎么安置他,让他有些着急。

    “父亲。”吴三桂问道:“若是新皇不能给我安排一个好去处,若是不能把关外迁回来的百姓安置好,那这次内迁积累的人望,可就要付之东流了。”

    吴襄无奈的说道:“降都降了,还有选择的余地吗?”不过他又安慰儿子:“你也不必担心,不论到哪里,那些关外百姓,都是咱们的后盾。你有这三万兵将,就能在新朝立定脚跟。之后你再给关外百姓争取一些好处,百姓士绅们自然会加倍爱戴。”

    吴三桂点头,他觉得李自成不会亏待他。像唐通,姜骧,白广恩那样的才能和兵将都不如他的人,都能加官进爵,那他吴三桂一定会更有前途。

    之后他问道:“父亲,李岩的战力如何?新皇似乎想让我去征讨天津的李岩。”

    他虽然也看邸报,知道李岩的名字,可是具体的事情他就没有关心过,认为李岩不过是靠着一个仪宾的身份才在乱世中博取了功勋。不过他到底是员战将,对于从来没有交过手的对手,还是习惯性的保持了警惕。

    吴襄皱眉,说道:“很厉害,战守俱佳,似乎还没有败绩。我也是听那些新皇嫡系军兵们说的,他们都不想去和李岩作战。据说,在开封城下,他们死的人在地上铺了好几层,都没有办法前进了。尤其是火炮众多,威力可怖。你最好不要去,免得吃大亏。”

    “恐怕是由不得我了。”吴三桂无奈的说道:“今天新皇提了几次李岩,估计很快就会下圣旨了。这是我降顺以来的第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啊。在新朝能有多大前途,就看这次机会了。”

    吴襄摇摇头,叹息道:“唉,还是要交投名状啊。新朝刚立,法度森严,确实是不好推脱。”

    “父亲不必担心,”吴三桂笑着说道:“我有三千重骑。只要李岩敢野外争雄,那定叫他伏尸百里。若是他凭城据守,那我就学清兵,锁城半年,我看他是降还是死。”

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方() 
    南京还在混乱中,各色人物奔走游说,钱谦益等人主张拥立潞王,而也有不少大臣按照正统程序,要求福王即位。可是身为南京最高长官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却是犹豫不决。

    立福王没错,完全符合正常程序。可是当年争国本,以及后来的“庭击”、“红丸”、“移宫”三案,他的老师左光斗可都是得力干将。要是福王真的即位了,他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当年他们审理逆案的时候,也是牵连甚广,福王翻案,自然也不会客气。

    不过他们还有时间。自从京城陷落以来,南京的消息就相当闭塞,关于北京的消息都是从河南传来的。可是河南又是李岩的地盘,崇祯皇帝生前还命令讨伐河南的李岩,所以他们也不敢完全相信。

    没有准确的消息,自然也就会有无数的流言,有人说太子逃出来了,就在南下的路上。还有的说皇帝没有死,和太子以及二王在海船上坐着呢,要不了多久就能来南京。

    但是这些都是民间的流言,那些高官们,则是对河南的消息深信不疑。因为李岩没有必要编造这样的谣言,不论皇帝是不是还活着,李岩对于河南的掌控都是不会发生动摇的。不过官场上的高层却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尽量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结果。

    史可法两相为难,只好去江北见马士英。马士英是凤阳总督,高杰等人都是暂时投效在马士英的麾下,所以马士英对于新皇继统也是有很大发言权的。

    两人商量过后,采取了两不得罪的办法,福王和潞王都不立了,打算去广西迎桂王过来即位。钱谦益等东林一脉自然不会反对,他们反对的,只是福王而已。这个事虽然定下来了,可是还不能宣布。北京那里令百姓信服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他们这里就另立新君,实在是说不过去。

    不过他们忽略了的是,他们能从河南得到北京的消息,高杰,黄得功等人也一样可以。对于非军事机密,河南是完全不封锁的,任何人都能得到消息。而河南的文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还把公布出来的消息收集成册,每日增修,作为将来修史的材料。

    对于河南的文人来说,现在就显得比较尴尬。李岩也没有明确说不接纳他们,不过要求必须通实务。去各科做官,必须要熟悉各科事务以及流程,而且是从基层做起,也就是做吏员做的活计。

    可是小吏是不入流的,长久以来都是遭到读书人鄙视,现在让他们去做吏员,好多读书人放不下这个脸面。于是他们就开始钻心研究学问,编纂历史。反正在河南生活,要比在其他地方安心一些。首先是不用担心饿肚子,河南的农业生产恢复的很好。再一个是不用担心流贼土寇,李岩部队的战斗力,足够保证河南的安全。

    所以黄得功等人很容易得到北京的消息。尤其是高杰,手里有福王,更是奇货可居。最关键是,南京守备太监卢九德,当初在北京的时候伺候过老福王。有这层关系在,自然不能让潞王得了头筹。

    本来福王就是第一继承人,又有卢九德从中联络,于是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人都支持福王即位。潞王在淮安,在刘泽清的控制之下,还有卜从善的支持,可是毕竟他们两人的兵马合起来,也不到高杰等人的一半,于是也只好同意让福王登基。

    马士英虽然是凤阳总督,可是他没有一个自己的兵马。他看到各镇将领们都要让福王当皇帝,于是也立刻推翻了与史可法的约定,决定支持福王登基。文臣,太监,武将,三方势力合理支持,福王的即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等北京的确切消息传来,就能付诸实现了。

    而钱谦益和史可法等人还全然不知道,正在高兴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东林党人则是正在商量着以后的官员任职安排,以便他们东林君子能够占据要职,让江南半壁完全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运行。

    在湘赣一带的张献忠,也同样在攻城掠地。

    本来最初是想去四川的,可是他突然发现李自成的主力去了陕西,而左良玉则是又占据了武昌。而后李自成又占山西,攻北京,似乎要在北方发展。

    这样一来,他和李自成就没有接触了。北边有李岩挡着,南边有左良玉阻隔。而且李自成控制了陕西,从汉中南下就是四川,他若是去了,岂不是又要和李自成正面对决了吗?

    所以他改变计划,继续向南、向东攻城掠地。现在他名下的控制区域,已经南抵赣州,韶关,东到鄱阳,西达桂林。他控制的区域,也不小了。虽然还不如李自成,可是却胜在地方富庶,物产丰饶。

    同时他也终于在稳定的地盘上制造了一批火炮。不过他手下的匠人们不会只会造明朝的大将军炮。好在他给的工料足,薪俸也不低,而且处罚也严厉,工匠们不敢不尽心。这次一共铸造五十门大炮,等最后检验验收的时候,只剩下十四门能用的。

    就这,工匠们还兴奋的向张献忠报功呢。因为在给朝廷铸炮的时候,他们的成功率可从来没有多过两成。

    张献忠无奈,只好给工匠们一些酒饭,还有没人发二两银子,让他们再接再厉,继续铸炮。虽然火炮没有李岩的打的远,不过质量上倒是让人放心不少,总算是敢足量的装药了。

    不过张献忠现在遇到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问题。占领的地盘儿太大了,部队不够用。收编了一些明朝的官军,不过数量有限,不起什么大用。而其他的都是听说他要过来打了,才自发组织起来造反的农民。

    这些人连乡兵都如,派个人过来和他的人联系一声,就算是他的部曲了。而这些人的家乡,则也算是他的控制区域了。而后他派出官员就了事,反正想要做官的读书人多的是。不过到底能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官军在江西和两广建立了防线之后,张献忠就基本停止了扩张,而是准备训练一下部队,巩固一下地盘。就这方面来看,他倒是比已经占了北京城的李自成还要强一些。

第五百四十三章 北方() 
    十天期限很快就到了,李岩这些天一直在关注着北京的消息,发现李自成的部队虽然调出了城外,可是却并没有派兵南下的意思。而且他得到回报,沧州,德州等地当面也没有增兵的迹象。

    此时李牟的部队刚到滨州,他也只能庆幸李自成不够果决了。他们之间的通信只能用快马来完成,李牟又在山东的最南端,所以部队的调动显得缓慢。

    李牟还有五六天才能过来,但是李岩也不敢死等。要是李自成南下来攻的话,一定会倾巢而来,而且天津也人心不稳,不能做为坚固的守御之地。所以他已经做好了后撤的准备,粮仓已经准备好了火油,随时都能点燃。而港口那些修船的工匠们,也被看管了起来,也要一并带走。

    本来他还想说服在港口停泊的海船的水手们驾船去莱州,可是那些水手没有答应。跑海运虽然危险,可是赚钱也多,这些水手们出一趟海就能挣数十辆银子,哪里会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去投效李岩呢?

    李自成没有出兵,也是不得已。他的部队之前一直都是在北京城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兵营里就不断有士兵染病,甚至是死亡的。刚开始只是每天几个,可是后来就成了每天数十人了,而且军中医官也束手无策。这个时候下面的军官才报上来,说是兵营中可能有时疫。

    这还了得?兵营中出现疫病,那一传就是一大片。当年在商洛山中,他们就遭到过瘟疫的侵袭,近三成的老兄弟没有挺过去。于是李自成立刻下令,采取措施,并且让兵营全部都去城外驻扎。

    此时他才注意到,京城里也在有百姓因瘟疫而死,而且是从二月,他还没有来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二话没说,直接把原职任用的巡城御史全数抄家灭族。同时责令刘宗敏负责全城的巡查,并且张出榜文,寻找能够治愈瘟疫的医生。

    而吴三桂的兵马一直在城外驻扎,反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不过现在李自成的嫡系人马被瘟疫侵袭,战斗力大减,此时要是让吴三桂去攻打李岩的话,若是战事不利,那就麻烦大了。

    毕竟吴三桂只有三万人马,当初他们可是四十万大军,却是在进攻无果之后只能退走。要是吴三桂被击败,北京怎么办?还是先不要贸然去进攻,李岩也应该是不敢孤军来打北京的。

    “营中情况如何了?”李自成在乾清宫里,不满的问道。

    之前他一直在关注登基大典的事情,刘宗敏等人在忙着向高官们追赃,而牛金星则是在甄别选派官员,宋献策忙着向汤若望请教西洋历书。他们各忙各的,谁也没有注意到京城的疫情,所以此时他很生气。

    刘宗敏回道:“还是那样,每天死十几个或几十个。那些患病的,已经送到外营去了。”

    “还没有人揭榜?”李自成又是问道。

    刘宗敏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听说有人能治。”

    “那还等什么?!赶紧请过来治呀!”李自成皱眉说道。

    “死了。”刘宗敏遗憾的说道:“刚进城那会儿乱,有人说已经被杀了。不过我问过那些百姓了,他们说好像是挑破长出来的疙瘩就行了。可是咱们的患病士兵,身上没有长疙瘩,兴许根本不是一种病,就是活着也没用。”

    李自成吩咐道:“要做好全城的巡查,及时把尸体烧掉!告诉老兄弟们,也都要小心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