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九十三章 微小的进步() 
    李自成这个时候还没时间去追击朱常汸,因为在浙东宁波一带,方国安等人推举鲁王朱以海做监国,在对抗他的部队。

    他就纳闷了,他打击士绅地主的政策早在陕西的时候就差不多停止了,当然,在他的控制区域之内,也没有多少士绅大户了。可是到了现在,到了浙江,这些士绅大户却还是要起来反抗他的统治。

    所以他要用主要的兵力,来对付浙东的敌人,因为他也需要钱塘江来做掩护,来抵挡随时可能南下的李岩。至于朱常汸也做了监国,他此时还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只能一个一个解决。

    此时的李自成对于他的政策唯一满意的地方,恐怕就是把朱明的藩王都解处理掉了。不过他消灭藩王的数量,显然还是不够多,明朝的藩王遍地,随便拉出一个来,就能当监国做皇帝,来对抗他的统治,他还需要继续努力。

    他还有一个不明白的是,就算士绅大户要反对他,可是浙江的平民百姓似乎也没有支持他的,来他队伍中参军的都没有几个。不过他也知道此时已经不是五年前了,用那些乌合之众没有什么用处,也就没有大量的裹挟百姓。

    此时他正在考虑,是不是把朱由崧先处理掉。让朱由崧发布的劝降诏书,作用很不明显。除了那些没有几个驻军的地方投降之外,其他的地方依然还是要他的部队去攻打才能拿下来。

    而率领部队攻向长沙的左梦庚,此时却是发现他有可能陷入张献忠的重围中。后方已经有张献忠的数万大军追过来,据说张献忠从南边调来的数万大军也已经快要到了。

    此时他的队伍已经不是全盛时期的二十万大军了,被李自成一路追击,溃散和逃跑了一些,等到江北暂避的时候,又有一些人去投靠了李岩。他此时剩下的只有不到八万人马,而且士气还比较低落。

    所以左梦庚不敢留在湖广与张献忠继续硬拼,而是趁着张献忠的合围还没有形成,迅速带着部队向东南逃跑,向福建方向运动。虽然福建山多地贫,可是那里没有强有力的对手,应该能够相对容易的安定下来。至于郑芝龙,他还真没放在眼里,一个海盗头子,在内陆山区,还能有多大能耐?

    此时南方各个势力混战一团,而北方地区,却在李岩的统治下,已经基本没有了战乱的纷扰,各地都快速的安定下来,百姓们正在为他们自己努力的生产着。

    李岩此时正在听取水军统领张翰的汇报,是关于车船的建造。

    “船厂已经改建了一艘车船,”张翰认真的汇报着:“卑职也已经亲自在近海试航过了,不过效果并不好。顺风的时候,车船的桨叶太慢,非但不能让舰船加速,还会拖累舰船的速度。在逆风的时候,虽然能让舰船勉强前行,可是对水手们的体力消耗太大,不能坚持太长时间。”

    李岩皱眉,问道:“你们用的是人力驱动?为何不用畜力?就算是两百料的船,还放不下几头骡子,还有它们相应的草料?”

    张翰小心的回道:“放倒是能放的下,可是,船只在海上颠簸,牲畜怕是难以适应,反而不如水手们做的好。”

    李岩一愣,随即自嘲的笑道:“哦,这样啊。是我错了,乱出主意,你提醒的很好。”

    “卑职不敢,请大元帅恕罪。”张翰赶紧请罪。

    李岩抬手:“你没有错,不必请罪。谁对谁错,事实说话,我没有再船上呆过,自然比不上你了解船上的情况。今日你要是不说明原因,真的按我的意思去办了,那我以后还真要撤了你。我这里,只问对错,没有其他避讳,要是不能做到直言不讳,那才是你们的失职。”

    “大元帅教训的是,卑职记下了。”张翰感激的说着。

    李岩点头,继续讨论着车船的话题,不过他说话也平和了许多,没有刚才那么严厉。问道:“关于桨叶的速度,可以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来解决。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对接,大齿轮转一圈儿,小齿轮却可以转好几圈儿。至于省力的问题,可以通过杠杆实现,不过还要看船上的尺寸。”

    “这个,卑职就不懂了。”张翰回道:“大元帅还是请更懂行的人来解决吧。”

    李岩想了一下,说道:“这样,我从匠作院调一些工匠师傅,去船厂看一看。你负责协调他们和船匠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来商量具体的解决办法。”

    “卑职遵命。”

    李岩提醒着:“一定要让双方充分沟通,要充分考虑船体的承载能力,不能出现想当然的事情。你清楚了吗?”

    张翰抱拳:“明白,卑职一定让双方充分交流,不会闹出笑话来的。”

    “水师的扩充做的如何了?”李岩接着问道。

    “已经有一千二百多人入营了。新收复的江淮地区,沿海渔民只能参加水师。而大元帅给水师官兵的粮饷又是最多的,所以水兵招募进行的还算顺利。”张翰欣慰的说着。

    一千两百多人,对于陆军来说,还比不上一个县报名参军的人多,可是对于水师来说,已经算是不小的收获了。之前在山东,不但没有参加水师的,就连水师的官兵都想要改去陆军服役的。还好政策调整的及时,否则的话,水师恐怕是只能维持一支很小的部队了,对于万里海疆来说,简直是不值一提。

    “那战船呢?”李岩接着问。

    张翰回道:“已经造了几艘小型的连环船,并且在上面也装了车船的桨叶。由于船只重量轻,反倒可以在水上飞速航行。其速度快若离弦之箭,很难被敌船击中阻截。其中的小船装载炸药,快速冲撞钉住敌船,点燃炸药之后主船又能快速撤离,这不失是一个很好的破敌战法。再加上我们战舰上的抛石机远距离打击,卑职认为,只要舰船足够,就能击败任何敌人,包括南海的郑芝龙。”

    李岩却是摇头:“小船作战,只是权宜之计,建造巨舰,驰骋于大洋,才是最终的目标。”

    “可是,要建大船,不但要有巨木,还要有工匠。”张翰老实的说道:“卑职寻访多时,工匠们只是听说先辈们能造三桅以上的大船,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会建的。海禁时日太久,建造大船的技术已经失传了。”

    李岩不赞同的说道:“先辈们的技术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慢慢摸索积累之后得出来的。让船厂的工匠们多合作,多交流,假以时日,一定能造出坚固耐用的大船。”

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入草原() 


    入秋的草原,天高云淡。微风吹拂,高高的牧草像海浪一样,起伏荡漾。而草原的牧民们,则是在抓紧时间收割牧草,赶在入冬之前储备好足够的牧草,好让更多的牛羊能够活下去。那些老弱的牛羊,则会在入冬之后做成肉干,成为他们漫长一冬的食物。

    要是在以前,他们把这些工作做好之后,没准儿男人们就会接到王爷台吉们的征召,去明国边界骚扰抢掠,弄些谷粮和钱财回来。可是现在不同了,明国换了主人,军队厉害的很,把长城沿线的部族都收拾的没了脾气,他们这些离长城较远的,也不敢轻易去袭扰了。

    不过他们依然能获得粮食布匹,但是需要用银钱去买,用马匹毛皮去换。虽然他们在汉人强盛的时候也是如此生存,不过前几年跟着清国连续深入中原,一下子让他们循规蹈矩,还是有些不适应。

    现在,虽然草原上都已经知道,有一支数万人的汉人队伍进入草原,说是来贸易的,可是像敖汉部,乃蛮部,扎鲁特部等部落,还是早早的把他们的骑兵都集中了起来。不过他们几个部落也没有统一意见,只不过是以防万一而已。他们每个部落两三千的骑兵,可不是数万汉人骑兵的对手。

    其中的乃蛮部的衮楚克郡王却是十分紧张,因为他已经听到消息,说是这次汉人骑兵进入草原,是要惩戒向清国通风报信的人。他知道那说的是他自己,至于其他部落有没有给清廷报信,他就不知道了。

    所以他在收到消息之后,就第一时间通知了清国,请清国派兵来助战。上次汉人的两千骑兵,清国出动了两万多骑,才把汉人骑兵撵走。这次可是来了数万,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虽然清国的部队还没有过来,不过汉人的部队也只是刚到喀喇沁而已,他们还有时间。

    白世雄和冯太初带领部队来到了喀喇沁部落的领地,虽然数十里才能见到一个聚居的小族群,可是这里的人们很热情,都早早的准备好他们的东西,来和过来的商人们做交易。他们需要茶,布匹,粮食,烈酒,针头线脑,胭脂水粉,用他们的马匹,牛羊,皮毛来做交换。

    当然,这是普通牧民,那些王公们就不一样了。王公们从中原可抢了不少金银,手里还有各种财富,他们需要的是新奇的玩意儿,是绫罗绸缎,是精巧的饰品。

    白世雄看着临时交易点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从远处赶着马群和羊群过来的牧民,皱眉说道:“带着这些商人,真是麻烦。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耽误时间。有这么多时间,早就追上那些清军骑兵了。”

    他上次被清军围攻,损失了五百多骑,这次来草原,就是找清军报仇的。

    冯太初劝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时间紧,咱们自己弄不出那么多粮草。而且,大元帅的意思,是来草原向蒙古人表明,清国在草原上也没有绝对的统治权。不但如此,商人们跟着来,不是能更多的换到咱们需要的马匹吗。”

    “我看这些人就是累赘。”白世雄依然不满的说着:“看看他们带着那么东西,虽说都用马车装载着,可是要是清兵再次来攻击的话,咱们可保护不了他们。”

    冯太初笑着说道:“别小看了他们,他们可精明的很。您看,他们要的羊很少,大部分都是要求用马匹交换。那些羊是用来做食物的,而他们换来的皮毛和金银都驮在了马背上,真要有危险,命和财,他们都丢不了。”

    白世雄冷着脸不说话。他现在就想着能抓住清国的部队,给死伤的弟兄们报仇。一次战斗伤亡了近三成,他要是没有给弟兄们和大帅一个满意的交代,他这个骑兵统领恐怕也该挪地方了。

    他们进入草原以来,几乎没有什么战事。他们加上跟随的商队,有数万人马,就算是几个部落联盟,也不敢来向他们挑衅。而且大元帅又有指令,对于这些没用敌意的部落,他们也不能开战。白世雄他们此时浑身的力气没处使,正难受着呢。

    “统领不要急,”冯太初劝着:“咱们这么大的阵仗,清国方面早就知道了,就看他们敢不敢派兵过来了。再说急也没有用,清国的那些骑兵,袭击了您之后立马就回辽东去了,咱们就算马不停蹄的追,也追不上呀。”

    面对他的副手,也是骑兵统领职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的提醒,白世雄迅速恢复了理智。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出错,必须要保持冷静。同时他也不担心冯太初会使绊子,相互拆台的事情,是李岩绝对不允许的。

    白世雄深吸一口气,之后吩咐道:“你去选一下今晚的宿营地吧,把部队轮换职守等事也都安排好。毕竟是在异域,不能掉以轻心。”

    “属下领命。”

    而在盛京,清国的王公们也在讨论着这支进入草原的李岩部队。

    “蒙古各部是我大清藩篱,绝对不能让李岩任意来去。”多尔衮侃侃而谈:“若失去蒙古诸部,我大清就失去了威胁中原的利器。到时候李岩就能心无旁骛,调集所有的兵力来直击我大清。那个时候,就算是我大清想要同李岩和谈,也断然没有机会了。所以蒙古必须要保护,必须要让蒙古诸部完全诚服于我大清。”

    上次调动大军袭击李岩的骑兵,就是多尔衮全力促成的。而且战果还不错,歼灭了李岩至少五六百人,还生俘二十六个。虽然这些俘虏人人有伤,不过还是有两个已经开口了,他们也知道了李岩的虚实,这对他们今后的战略制定十分重要。凭借这次的功绩,多尔衮恢复了郡王的爵位,又可以参与朝政了。

    众人都沉默着没有发表意见,就是多铎和阿济格两人,也没有给多尔衮助威。上次对付李岩的两千骑兵,他们出动了两万满汉大军,伤亡三千多骑,何况这次李岩派来了两万多骑呢。谁手里的旗丁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是伤亡太重的话,在朝廷里的话语权就会减少。

    还有就是,随着李岩的不断强大,那些已经入了旗籍的汉人们,也没有原来那么忠心了。上个月,甚至出现了有举家出海逃跑的情况。虽然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