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耀大中华-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除了西奥和沈瑜庆需要他亲自写信通知之外,其余的就有唐英来操办了。至于唐杰在法国认识的那些人,这一次也没打算通知,时间这么紧估计就是通知了他们也赶不过来,所以还是不通知了。

    分别写了两封信寄出去,然后又给唐英说了一下都要通知哪些人之后,唐杰便将目光从婚事上暂时挪开了。唐杰关注的事情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兵的训练。而另外一个则是巡防营。

    这阵子唐杰主要在和两个人接触,一个是饶州知府李隽仁,而另外一个则是饶州巡防营管带来康。别看现在巡防营只剩下了两百余人的编制,但是人家在编制上那也是营级别的,长官一样被叫做管带。

    当然,来康这个管带就和唐杰这个管带不一样了,虽然也是管带,但是来康的权势和地位就比着唐杰这个新军管带远远不如了。巡防营已经是过时的不被世人重视的军队,再加上人数偏少,所以来康自然就没什么可威风的。不过虽然比不上唐杰,但是在饶州巡防营的这一亩三分地上,来康却是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来康是饶州巡防营的老人,年纪虽然不大才将近四十,但是却已经在这里呆了二十年了,可以说对巡防营的上上下下极其熟悉。在巡防营被裁撤之前,来康就管着驻扎在鄱阳城内的所有巡防营。那个时候的饶州巡防营人数极多,有将近两千人的编制。不过巡防营却分别驻扎在不同的县镇,而且在上面还有一个参将管着。

    虽然来康管不了鄱阳之外的巡防营,但是对于鄱阳城内的巡防营来康却牢牢的控制在了手中。如果说以前还有一个参将在上面掣肘着他的话,那么现在他也算是真正的在巡防营里一手遮天了。

    朝廷下令裁撤巡防营之后,除了鄱阳城内的巡防营之外其他地方的巡防营全部被裁撤,再加上鄱阳城内的巡防营也被裁撤了不少,所以整个饶州巡防营实力锐减,从当初的近两千人变成了现在才两百人。

    而以前的参将则在巡防营被裁撤的时候顺势致仕回家。其实也算得上是退休了,因为本身那个参将的年纪就不小,这个时候也不想再折腾了,所以就顺势告老还乡。而那个参将一走,瞬间来康就成为了饶州巡防营里职务最高的人。

    一个两百人的巡防营也没有必要再设置一个参将的高官,所以来康顺势成为了管带,然后这一年多以来一直负责着这只有两百人的巡防营。虽然人数不多,不过来康也算是悠然自得了,他自己就是鄱阳城人,本身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就想守着巡防营的这一亩三分地过着安稳的生活。

    本身来康在巡防营就比较有权威,再加上参将走了之后这里他最大,所以这一年多以来他早已经将整个巡防营的上上下下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当然,来康虽然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但也算不上什么刚正不阿的人,事实上那样的人在这个年纪一般都会比较有政治抱负,根本就不会窝在这里混吃等死。来康选择留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好处可以捞。

    这不,巡防营名义上还有两百余人的编制,可是实际上却只有一百人左右。剩下那一百人明明是不存在的,但是却一直领着朝廷的军饷?这银子都到哪里去了?自然是他来康的口袋里。

    而且剩下的那些关系户也大都走的是来康的关系,再加上平时克扣一些军饷,来康虽然不算位高权重,可是也算是盈利颇丰了。靠着自己是本地人和鄱阳城内不少大家族关系密切,来康也算是屹立多时不倒了。不管是李隽仁亦或者是其他人都没想过要把来康整到下去。

    来康的习性正好让唐杰省力不少,如果来康是那种油盐不进的人唐杰反倒是不好利用巡防营了扩充实力了,而遇上这样一个贪财却又喜欢安于现状的来康,唐杰只是抛出了一笔不太多的钱财便将其搞定。

    当然,唐杰所谓的不太多只是相对于他自己而言的,对于来康来说一年一万两已经比他现在自己每年捞的银子多出一倍还多了。所以,就冲这么多的银子,只要不让他造反,他也豁出去干了。

    所以在唐杰和来康接触过几次之后,给他送了几次礼然后又承诺以后每年给他一万两银子的好处费,来康直接答应了唐杰帮他在巡防营里安插一些人手的要求。

    当然,搞定了来康还得搞定巡防营里的其他人,不过对于来康来说,这都是小意思。唐杰给了他一笔费用,来康便高兴的再三对唐杰保证帮他搞定巡防营里的所有人。

    不过还有一个人却需要唐杰自己来搞定,这个人便是饶州知府李隽仁,作为饶州知府李隽仁对于饶州的事务具有很大的发言权,想要扩充巡防营、想要不被人挑毛病都需要搞定李隽仁才行。不过搞定李隽仁可比搞定来康麻烦多了。李隽仁不像来康那样贪财,也没有其他太明显的缺点,而且他虽然亲近唐杰,但是却只是为了不让唐杰给他制造麻烦,却没有要和唐杰同流合污的意思。所以在李隽仁的身上,唐杰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是不少。

    但还是那句老话,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虽然李隽仁不好搞定,但是在唐杰的长时间努力之下,还是被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然,李隽仁不像来康那样好控制,所以在李隽仁跟前唐杰也没敢透漏出一点自己的真实用意,只是曲线救国以城防安全的借口让李隽仁答应扩充巡防营。当然,此事来康也没少出力,因为很多时候直接出面的都是来康,而不是唐杰。

第219章 :扩编巡防营() 
唐杰自己自然不好直接找李隽仁要求将饶州巡防营进行扩编,毕竟他的身份太过于敏感而且他也不是巡防营的人,所以为了不引起李隽仁的怀疑,唐杰便让已经被自己收买的来康出面。

    按照唐杰的要求,来康多次出面找上李隽仁以巡防营人数太少不足以保证鄱阳安全为由要求对巡防营进行扩编。李隽仁一开始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禁不住来康多次劝说,来康常常把鄱阳城的安全挂在嘴边,而且还动不动就说一旦有人进攻鄱阳城,则巡防营几乎没有守住城墙的可能。而且来康甚至都把唐杰作为例子,他以唐杰一个营的兵力便轻而易举的攻下浮梁为由,来告诉李隽仁两百多人的巡防营守城是多么不靠谱。

    李隽仁一开始是不为所动的,而且在他想来虽然巡防营的人数有点少,但是现在唐杰不是已经率领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在了鄱阳城吗?巡防营的两百人再加上一营六百人的兵力,难道八百人的兵力还不够?

    “还是不够。”,来康直截了当的对李隽仁说道。按来康的说法,鄱阳城这么重要的城镇,怎么能没有上千的兵力防守呢?鄱阳城本来就是饶州的府治所在地,而且这里还地靠鄱阳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枢纽,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要做好安全工作了。

    而且这一次来康的理由又多了一个,他不单单以守城为由要求将巡防营进行适当扩编,而且还在李隽仁跟前提到了制衡的问题。按照来康的说法,巡防营只有两百人,可是一营却有六百余人,两者之间兵力相差巨大,时间长了之后巡防营必然会牢牢被一营所压制。到时候一旦一营有变?那么巡防营将毫无反抗之力。

    本来唐杰因为浮梁的事情在李隽仁那里留下的名声就不是很好,来康不说还好,这么一说李隽仁还真担心唐杰一旦再次铤而走险,那么自己仅仅靠着巡防营将毫无反抗之力。

    被来康劝说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之后,李隽仁慢慢的就对扩编巡防营有点支持了,一个是为了使鄱阳城更加安全,鄱阳城这么重要的地方确实是得多增加一点兵力。一个自然是像来康所说的那样,单纯为了对一营形成制衡,不使唐杰的一营成为城内独霸的一方军队。

    到底李隽仁更加在乎的是哪一个原因谁也不敢肯定,不过对于唐杰来说,只要李隽仁答应扩编巡防营便可以了。而且说起来来康的那些话其实也都是唐杰教给他说的,为了达到扩编实力的目的,唐杰不介意自黑一下。现在看起来自黑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李隽仁没有明说,但是唐杰自己想来,可能李隽仁答应扩编巡防营更多的还是出于制衡自己。

    作为饶州知府,李隽仁必须得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鄱阳城的安全他需要考虑,同样的作为饶州知府,鄱阳乃至整个饶州的方方面面也必须在他的掌控之中。如果鄱阳城内的军队只有巡防营也就不说了,哪怕巡防营的兵力达到千人,说实话李隽仁都不会怎么担心。

    虽然巡防营的战斗力不行,但是说实话这些旧军对于朝廷的忠心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李隽仁丝毫都不担心巡防营会做出谋反等出格的举动来。同样的,他对来康极为了解,也不认为来康有本事架空自己。

    但是唐杰那就不一样了。新军新军,新军和旧军的差别是巨大的,新军的存在可以说和整个满清官场上都是格格不入的,可以说整个满清官场上整体上还是以排除新军为主的。而新军的忠心问题也一直是被人非议之所在,而具体到了唐杰这里?一场浮梁战事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对唐杰放心。

    李隽仁为什么在唐杰到来鄱阳的时候表现的那么亲热?还不是为了不让唐杰给他惹麻烦。而归根到底,还是他李隽仁对唐杰不放心。反抗朝廷这种事情有了前科,李隽仁还真担心唐杰在未来会像在浮梁一样突然造反?那样的话,一个两百人的巡防营在一营面前将不堪一击。

    而且即便是唐杰不造反,李隽仁也得防备着唐杰在鄱阳城内势力扩大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权威或者将自己架空。现在鄱阳城内最强大的军队牢牢掌控在唐杰手中,而且鄱阳上下不知道多少世家大族、官僚们在巴结唐杰,而只要唐杰善于抓住机会,那么他完全有可能在鄱阳城内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进而架空自己。

    当然,有可能是李隽仁受来康的影响有点想多了。不过他也确实忌惮这种情况出现,唐杰有这样的条件,而且他的性格也不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一营在城内一家独大,李隽仁便觉得扩编巡防营以和一营进行制衡或许是一个好主意。

    这是唐杰对李隽仁想法的猜测,而由此也看得出来李隽仁虽然表面上和自己关系亲密,但是心底里还是对自己心怀戒备的。

    在正式下决定之前,李隽仁还专门就这件事情咨询了一下唐杰的意见。当然他没敢问唐杰会不会有不轨之心,而是问的现在靠一营六百人以及巡防营的两百人能不能确保鄱阳城的安全?

    唐杰费了这么大的劲就是为了让巡防营扩编,如此他又怎么会拒绝李隽仁的好意呢?所以在李隽仁征求意见的时候,唐杰直接说道:“大人,鄱阳城是一座大城,即便是一千人用来守城,到时候分散开来估计都无法守住城墙的每一处,就更不要说能不能守住城墙了?到时候一旦有人利用此来偷袭或者使用大军强攻,那么鄱阳城可能连一日都不保。”

    “那你觉得鄱阳城需要多少兵力合适?”李隽仁纯粹是一个文官,对于军事上的事情可谓是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当下就对唐杰询问了起来。

    “至少三千人。”唐杰说道:“除非是数万人来攻,否则三千人足以守住鄱阳月余。”反正李隽仁是来咨询意见的,唐杰自然往最保守了说。

    三千人?就是李隽仁疯了他也不会把巡防营扩编为三千人,而且即便是他自己愿意,朝廷也绝对不会答应。所以在咨询完唐杰之后,李隽仁虽然说服了自己对巡防营扩编,但是却没打算对巡防营扩编太多,考虑过之后李隽仁决定将巡防营扩编为和一营差不多一样的人数。

    扩编巡防营这种事情还真不是唐杰、来康和李隽仁他们几个人可以决定的。作为饶州知府,李隽仁对饶州巡防营具有一定的管辖、监督权,但是巡防营的大事却还是需要上报给朝廷拿主意,特别是扩编巡防营这种事情李隽仁更是不敢冒着被朝廷视为造反的风险私自行动。

    第二天李隽仁便将写好的折子上报给了江西巡抚瑞良,他没有直接送给沈瑜庆是因为他知道沈瑜庆和唐杰的关系,他奏折上的东西要是让沈瑜庆知道了,那很有可能会给自己招惹巨大的麻烦。

    李隽仁写的内容倒是比较简单,首先提出了要对饶州巡防营进行扩编,而后面紧跟着的便是扩编巡防营的理由。主要有二,其一自然是阐述了一下鄱阳城地理位置如何重要,其城防安全又是如何重要,鉴于城内兵力不足所以很有扩编巡防营的必要。

    光这一点还不行,重点还是第二点。第二个理由上,李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