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耀大中华-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寄托在了唐杰的身上。

    “你和你的一营是咱们江西新军的精锐,是希望。所以我走了之后你一定要好好练好一营,只要你还在一天,咱们江西新军就有辉煌的一天。”

    “还有,”吴介璋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和林芝夏等人素有矛盾,我这一去怕是他们会越发的肆无忌惮,到时候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如果能够和新来的协统李瑞打好关系就再好不过了。

    “和李瑞打好关系?”闻声唐杰心里可是没有多少信心。如果可能的话他当然愿意和李瑞打好关系。谁不知道和上级打好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自己和林芝夏有矛盾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和林芝夏的上级李瑞打好关系那就再好不过了。唐杰自己愿意去和李瑞打好关系,哪怕是使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也不是不可以,但李瑞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说实话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唐杰心里没什么信心,不过毕竟还没有尝试他也不敢百分之百肯定,只能答应会去尝试。

    不过和结交李瑞相比,唐杰更在意的还是林芝夏,“难道大人没有办法将林芝夏查办或者调走吗?”

158。第158章 :新协统上任() 
“将林芝夏查办?之前我也以为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吴介璋说道。本来吗,吴介璋手上有林芝夏贪赃枉法的详细证据,再加上他又是林芝夏的上级,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弹劾林芝夏成功率应该是很高的。

    可是实际上,吴介璋摇了摇头,说道:“我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弹劾林芝夏,可不管是朝廷还是陆军部都没有丝毫回信,反倒是我这个协统被免了职。”这也是吴介璋气愤的原因之一,现在朝廷为了收拢军权已经到了连真正的忠奸都不分的地步,这如何不让吴介璋为之失望。

    朝廷到底是因为何种原因没有查办林芝夏,吴介璋对此并不清楚,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之内想要扳倒林芝夏绝无可能。至于对他进行调动,更是非得有陆军部命令才行。”

    闻言,唐杰也是好生失望,看来未来被林芝夏打压是免不了的事情了。

    不过随即吴介璋从身后拿出了一份卷宗,交到唐杰手上之后说道:“这里面是有关林芝夏的详细罪证,你一定要好好保存。未来说不定就可以用到。”

    最终,拿着一份林芝夏的罪证,唐杰离开了吴介璋那里,直接将卷宗放到了梦想助手的储存室里。对于卷宗的内容唐杰并没有查看,里面的内容他猜也能够猜到,无外乎是克扣军饷、私造名录、排除异己等一大堆事情。这一份罪证暂时肯定是用不上的,既然吴介璋亲自弹劾都没办法将林芝夏查办,那就说明林芝夏在京城有十分强硬的后台或者现阶段的陆军部根本就没打算处理他,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这个小小的管带更没办法拿这份罪证扳倒林芝夏了。

    之后的几天里,唐杰一如既往的训练自己的一营士兵,就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当然,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假象,唐杰只是在强装镇定而已。

    至于吴介璋,自从上次见了唐杰之后,他一步都没有走出自己的协统部,甚至于唐杰几次前去探视都没能进去。显然心灰意冷的吴介璋是打算一直在里面呆到李瑞的到来,然后直接离开这里。

    此时此刻,江西新军的所有人都在等着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便是新任的江西新军协统李瑞。而很多事情也只能等李瑞上任之后才能有一个了断。

    而此时李瑞在哪里呢?正在顺着京城前往武汉汉口的铁路上。1906年4月1日,连接北京到汉口的京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行,京汉铁路全长1214公里,它的开通大大的缩短了从北京到武汉的时间,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北方与南方连接的更加密切。

    这条铁路的开通自然是意义重大,它是中国第一条纵贯南北的大铁路,在当时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条铁路相当于另外一条京杭大运河。只不过这条铁路是列强们通过强取豪夺的手段硬生生从中国拿到的筑路权,所以从这条铁路的修建开始一直到之后的几十年里,说起这条铁路人们更多的是联想到中国的屈辱历史和对列强的仇恨,所以这条铁路的名气一直比不上同时期的另外一条铁力,京张铁路。

    当然,抛开这些外在的因素,京汉铁路的开通确确实实是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南北客运以及货运的流通速度,同时也一举奠定了武汉在之后几十年里特殊的地位。从京汉铁路开通之后,武汉的地位陡然上升,开始频频和北京、上海以及南京等城市联系到一起,而且民国数十年的历史里,武汉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甚至于在某些时间里还做过中国的临时首都,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得益于这条铁路。

    在京汉铁路开通之前,想要从京城到达武汉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在京汉铁路开通之后,坐着火车一路走来只需要两三日便可以从京城到达武汉。如果要去武汉周边的城市或者省份,坐京汉铁路到达武汉,然后再走水路也可以大大的缩短整个行程。

    此次南下,李瑞便是乘坐京汉铁路直接从京城处出发,先一步到达武汉,然后再从武汉走水路到达南昌。而南下的除了他之外还有他的副官和亲兵们。南下南昌不比在京城或者北直隶,对于李瑞来说到南昌完全就是背井离乡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如此李瑞自然不敢自己一个人赴任了,要不然到时候一旦地方势力排挤他连一个帮手都没有。所以在得知自己被调往南昌之后,李瑞特意从军中挑选了几个能干的副官和亲兵跟随自己上任。

    而从京城做火车到达汉口之后,李瑞一刻都不曾在这里停留,直接转换轮船顺江而下前往江西。武汉是张之洞的地盘,而袁世凯等北洋派系则和张之洞等地方大臣关系僵化,身为北洋的一份子,李瑞自然不会在这里停留。

    从汉口做轮船南下,这样又过了一日,李瑞等人才算是到达了江西重镇九江。九江,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靠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九江不但经济发达,而且向来便是一座军事重镇。控制了这里西北可直达武汉,东北可直达南京、上海,而向南则可直达南昌。同时这里地处长江中心,截断九江便可东西截断长江。

    如此重要的位置,朝廷自然要严加看管,所以江西新军的一部分五十三标的三个营,再加上五十五标的第二营以及九江的常备军、巡警等,这里的兵力超过三千人。再加上这里水路纵横、水面宽敞、要塞密布,想要攻陷这里没有强大的海军是绝不可能的。

    李瑞此次南下就任的第一步便是到达九江,因为这里还有一部分军队是他未来的下属。

    刚刚升任江西新军五十三标标统的马毓宝显然早就知道了李瑞到达九江的确切时间,所以一大早便整顿军营,然后备好酒席等待着李瑞的亲临。

159。第159章 :马毓宝转变() 
马毓宝此时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刚刚升任江西新军五十三标标统使得他一举成为了整个九江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只是五十三标的标统,可是实际上在九江军界,他马毓宝的话才是最管用的。

    他的五十三标是整个九江势力最大的一只军队,同时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而五十五标的第二营虽然名义上不归他统帅,可实际上大都数时候第二营都是听从五十三标标统的命令。至于第二营名义上的统帅五十五标标统庄守忠则因为双方之间距离太远对第二营的影响力始终有限。

    而除了江西新军之外,其余的常备军以及巡警数量极少,至于战斗力更是堪忧。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当初绿营、团练营等旧式军队淘汰的人员,其战斗力自然是从未被期待过。常备军以及巡警的作用只不过是为了给那些被淘汰的人员一个去处,顺便让他们作为二线部队维持维持一下地方的治安。

    在这种情况之下,五十三标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就被无限的凸现出来的,而身为五十三标标统的马毓宝,没有他的命令这里的什么军事活动都搞不成。

    马毓宝能够升任五十三标标统虽说是陆军部的调动,可是实际上吴介璋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当初五十三标标统职务出现空缺,陆军部在筛选之后决定升任马毓宝为五十三标标统,而在命令正式发布之前陆军部曾经为此时专门发电报询问过吴介璋对马毓宝的意见。

    而当时吴介璋的回复则是“善”。虽然之前马毓宝也是江西新军的一名管带,可是实际上吴介璋对于马毓宝并不熟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距离。马毓宝之前一直在九江任职,而九江的军队虽然名义上都要归南昌管,可实际上因为距离较远再加上九江军界作为一个军事重镇地位较高,这里在一定程度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独立。

    身为江西新军的统帅,吴介璋不能说不认识马毓宝等人,可是要说私人关系则几乎没有。虽然当时吴介璋和马毓宝并不熟悉,可是在明知道陆军部想要重用马毓宝的情况之下,他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得罪对方。毕竟马毓宝和林芝夏等人不一样,马毓宝身为毅军统领马金叙之子,其背后的关系网也是极其强大的。

    虽然不知道当时吴介璋如果给马毓宝投反对票是否会影响马毓宝的升迁,可是吴介璋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对马毓宝的升迁有着重大积极影响。当时的吴介璋还牢牢稳稳的当着自己的协统,身为江西新军的最高统帅,吴介璋如果不赞同马毓宝升迁,虽然最终不一定能够改变陆军部的决定,但绝对能够让马毓宝的升迁多出许多波折。

    不管怎么样,就因为那次支持,吴介璋对马毓宝算是有恩的。而事后,马毓宝也心里十分高兴,并且还下定决心以后在江西新军就跟着吴介璋混了。马毓宝也是有野心之人,虽然远在九江,可是马毓宝也知道吴介璋在南昌和林芝夏以及庄守忠等人之间的矛盾。他想着有了自己的支持,未尝不可让吴介璋彻底压制林芝夏等人,进而他也可以跟着吴介璋掌握更大的权利。

    可是马毓宝和吴介璋之间的美好合作还未开始便要结束了。陆军部的一纸调令直接让马毓宝立即拉开了和吴介璋之间的距离。马毓宝也没想到年前还当得好好的协统吴介璋在年后竟然会被免职,不过在得知吴介璋被免职之后,马毓宝立即做出决定,投靠新来的协统李瑞。

    马毓宝是一个有野心,也很实际的人。之前之所以决定支持吴介璋除了因为对方对他有恩之外,也是因为吴介璋是江西新军的统帅,跟着老大混自然才能够混的最好。可是在吴介璋被免职的情况下,他自然要调转方向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协统李瑞的怀抱当中。

    对于马毓宝来说这样的转变根本就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负担,毕竟他和吴介璋之间的合作还未开始,这个时候转向李瑞也算不上是一种背叛。要知道历史上马毓宝的所作所为那才是真正能够气死吴介璋的,历史上几年之后江西的第一任都督便是吴介璋,而将吴介璋赶下台的则是当初他支持过的马毓宝。当然,现在的吴介璋并不知道几年后发生的事情,所以对于此时此刻马毓宝的转变自然也没有什么气愤,况且这个时候心灰意冷的他也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

    为了能够在李瑞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在李瑞到来之前,马毓宝便已经刻意打听到了李瑞到达九江的时间,然后命人整理好军务,再备好酒席等待着李瑞的亲临。

    在李瑞等一行人乘船到达九江之前,马毓宝便已经来到了九江码头,对于李瑞,这次马毓宝可是给足了面子。而李瑞到达之后见到马毓宝已经在码头等待自己,自然也是大为欣喜。相对于江西新军来说,他李瑞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来户,所以他此次上任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能不能被江西新军的原有势力接纳。而马毓宝的主动示好则让李瑞看到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元良兄,没想到你我有一日竟然能在江西共事。”到达码头之后,李瑞拱手对马毓宝热情的说道。而“元良”则是马毓宝的字。

    见自己的示好得到了李瑞积极的回应,马毓宝也是大喜,“没想到协统大人还记得标下。”马毓宝和李瑞自然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不过他倒是没想到李瑞还记得自己。

    虽然马毓宝是在江西军界混出头的,可是在自己的早期马毓宝大都是在京城度过的,而且还和李瑞一样在保定军校深造过,两个人算是师出同门,只不过李瑞要比马毓宝年长的多,算是他的老学长了。两人在军校的时候自然没有见过面,可是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马毓宝却跟着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