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时之间都有点恍惚了,自己能当宰相?别开玩笑了,他当个秦州知府都快累死了,要是当宰相,那还不得减寿十年才成。

    不过徐清虽然心里是这么想,可是在他的内心更深处,却是对韩琦的这番话,有一种暗喜的情绪,自己拥有成为宰辅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说这话的人可是未来成为枢密院的枢密使,掌官大宋百万军队的大人物韩琦,韩稚圭,这番话的含金量,可就更大了,所以徐清看着韩琦,很是真诚的说道:“大人说的是,下官会多多研读兵书的,现如今,还请大人指教。”

    见徐清态度诚恳,韩琦很是欣慰的捏了捏胡子,对于像徐清这样年轻有为的官员,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傲,因为自己的骄傲而毁掉自己的人,韩琦见过的太多太多,徐清能够这么快的改变自己的态度,却始终保持谦虚,光凭这一点,这小子的未来就不可限量了。

    “岂弟,你听我说,西州回鹘与西夏开战之时,是什么日子?”韩琦看着徐清问道,既然要培养徐清,自然不能够直接把答案说出来,那就变成应试考试了,大宋的宰辅可不是一个只会回答标准答案的人就能当的。

    他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范仲淹总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老友,范仲淹诗经中最喜欢的一句,韩琦敬重自己这位老友,所以也很认同这句话,人无精神不立,士大夫更应该如此。

    “秋冬之日。”徐清想了想,说道。

    “恩,记性还不错,知道是秋冬之日开的战,不过岂弟,你可曾想过,开战之时,我等是秋冬之日没错,可西夏与回鹘之间是什么样的日子,你有想过么?”韩琦点了点头,又一个问题抛了出来,这个问题相比之前的那个问题,就要深奥许多了。

    “西夏与回鹘的日子?”徐清听到这个问题疑惑了一下,转而看向韩琦那双老鹰一般的眼睛,他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在初中的地理课本上看到过一段关于中国地形的描写,按照教科书上所写的,中国的地形属于西高东低的态势,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而西夏和西州回鹘,正处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度,属于平均海拔超过一千五百米的地域。

    想到了这一点,徐清就又想到他曾经在课本上看到过的一段知识,他就是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候就会越冷,冬天也会愈快来临,以前在新闻中新疆和西藏,以及内蒙古这些地方,每每在十月份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大雪纷飞了,也就是说,他看着韩琦,脱口而出道:“是冬天。”

    “恩,你是怎么想到的?”韩琦惊喜的点着头,他没想到徐清竟然能够回答的出来,这一点就是他自己也是因为看了情报才知道的,徐清只是个知州,可没有权利查看军事文件,他竟然也能自己想出来,这可不容易,所以韩琦忍不住就问了出来。

    听到韩琦问他怎么知道是冬天的,徐清倒也不含糊,就把自己刚才的想法给讲了一遍,不过他倒没有说那些科学原理,毕竟这些东西对于北宋人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所以徐清干脆就把这些道理全部都变成了一些生活用语,例如西夏为什么会比大宋更早进入冬天,徐清就说这是老天爷定的,韩琦听到这话,也没什么想法,毕竟此时的世界,老天爷可要比科学两个字好用多了。

    而尽管如此,对于徐清的回答,韩琦也非常的赞赏,毕竟规矩摆在那儿,谁都能看到,可很多人却根本不会去注意那规则,而徐清注意到了,你不能说这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运气,所以韩琦也就愈发对徐清欣赏起来。

    “既然是冬天,那岂弟你可曾想过,冬日打仗对于西夏与回鹘两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韩琦的双眼之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原本他之所以要如此问,是因为想要让徐清自己去设想情境,得出答案,可是现在韩琦却被徐清的答案给吸引住了,只依靠自己的一个问题,便想出正确的答案来,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现在之所以还如此问,纯粹是想听一听,徐清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什么样的看法了。

    “冬日对两国的影响……”徐清摸了摸自己嘴唇上的两撇小胡子,大脑则是快速的运转着,若是问秋日开战对于北宋的影响,徐清倒是能很快答出来,无非就是战事伤农吧,毕竟打仗这种事,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旷日持久,为了维持战争,就必然需要动员国土内的百姓来负责各项徭役。

    如此一来,本事应该收获的季节,却因为前线要打仗,而让大量的粮食荒废在了农田之中,这必然会导致全国性的粮食价格上涨,这一点徐清能想明白,可是西夏会因为冬天打仗而发生什么,徐清一时之间有些想不明白了。

    他看着韩琦,韩琦则也带着笑看着他,徐清有些逃避似得躲开了韩琦探究似的目光,这一躲,正好就看见桌子上放着的几份文案报告,其中就有一份来自于养殖机构的三月报告,看到这份报告,徐清突然之间想起前几个月那段时间,羊牛马价格暴跌的事情来,他猛然转回头看向韩琦,对着韩琦肯定的说道:

    “西夏冬日开战,实因战事累及牧民迁徙,寒风之下,以致草料缺少,牲畜死伤过重,西夏立国,非因农事,而为放牧,牧民一损,则举国接损,所以,西夏才要向我朝开战,以夺取今年果腹之粮!”

    “好,好,好!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听到徐清这番推断,韩琦忍不住拍起手来连声赞叹,能够单凭自己的几个问题,便把一窍不通的问题彻底想透,若不是亲眼所见,韩琦断然不会相信,他看着徐清高声说道:“岂弟,你此番推测,于夏大人及范希文毫无二致,真是了不起啊。”

    “大人实在过誉了,二位乃是国之柱石,下官怎敢与二位大人比肩。”听到自己的想法竟然与范仲淹和夏竦的想法一致,徐清心中一阵骄傲情绪立马泛了起来,这两位的功绩可是彪炳史册的,虽然徐清没怎么读过历史,可是这两人的名字却是知道的,能够跟他们相提并论,徐清很是激动。

    “可比,可比啊。”韩琦回应道,捏着自己的胡子,犹如一个长辈看待一位优秀的晚辈一般,十分亲切,等徐清慢慢平静下来之后,韩琦才接着说道:“你说的很对,西夏粮草缺失,所以要与我朝开战,现如今,已不剩多少时日了。”

    见韩琦重新提到了战事上,徐清也严肃了起来,他已经亲眼见过一场战争了,自然明白战争有多么的残酷,所以当韩琦开口说出战事即将爆发的时候,徐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恐惧,这恐惧来源于秦州数万死去的人民,也来自于那些牺牲的战士,因为战争,即将会有一批新的人,再也不存在于这个人世间,这种漂若浮萍一般的感觉,让徐清很是慌张。

    紧接着的则是一种无奈的情绪扑面而来,上一次西夏屯兵与秦凤路外的时候,皇帝对此并没有什么想要反抗的样子,等到西州回鹘联合黄州回鹘进攻的时候,皇帝没有想要联合西州回鹘对西夏进行打击,甚至连骚扰的部队都没有派,只是简简单单的下达了几道加强防守的诏令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消息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西夏的进攻,徐清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估计不是送钱就是送女儿,这样一想,徐清也就没什么再思考下去的动力了。

    面对着这样的未来,徐清也说不出来到底是高兴还是该难过,那端坐于汴京的皇帝能够不开战端,这于百姓来说自然有利,他们可以继续年复一年的过着太平日子,徐清也喜闻乐见,可若是真的甘愿被欺压,徐清心中却还是会有些不好过,和平不应该是依靠求饶换取的,他的心中隐约这样觉得。

    “韩大人,陛下意欲何为啊?”徐清脸上已经没有了笑意,他的心中也不觉得朝廷会允许他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可徐清还是问了出来,他实在是不甘心,上一次的绝好机会已经生生错过,那么这一次呢?只是消极防守,还是一往无前,甩开膀子真刀真枪的干一仗?徐清希望是后者。

    韩琦看着徐清,他也跟徐清一样,对于朝廷的所作所为多有不忿,不过这一次,他却站在了朝廷这一边,因为这次朝廷的决定,正合他意。

    “陛下诏令,命夏竦大人为指挥使,我和希文则为副使,全权指挥对西夏作战,陛下将会命枢密院,全力支持!

    岂弟,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本章完)

第216章 216。西羌作乱() 
“动真格的?!陛下想通了?”徐清猛然回过头去看向韩琦,心中震惊犹如地震一般,这答案不对啊,那位皇帝不是最讨厌战争了吗,怎么这次竟然会同意了呢?这实在是有些超出徐清的预料了,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句话,又得罪了皇帝一次。

    “岂弟,注意用词。”韩琦眉头一皱,什么叫陛下想通了?陛下乃是真命天子,天有想错的时候么?当然不会,既然不会想错又怎么会有堵住的时候呢,没有堵住又何来的通呢?说陛下想通了,无疑就是在说陛下以前做错了,而陛下是不可能错的,所以一定是徐清错了,这就是韩琦的脑回路,也是天下人的脑回路,错不在皇帝,而在周遭诸大臣。

    现在这叫正本清源,陛下本是圣明天子,只是受了周遭奸臣的蒙蔽,这才会下达如此名不副实的诏令,现在众正盈朝,自然与往日情形不同了,尽管韩琦的内心不是那么想的,可为了附和天下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小命,他就必须得这么想,久而久之,脑回路也就固定了下来,现在听到徐清突然之间跳脱出了这个模式之中,自然会吓一大跳。

    “是是是,那陛下为何会做出如此英明决断呢?”对于韩琦的警告,徐清虚心的接纳了,并没有反驳,想在这个时代活下去,除非你拥有改变这个时代规则的能力,不然就要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才能活下去,对于这一点,徐清很是清楚,在这种攸关生死的问题上,自然也不会逞强。

    韩琦见徐清很快改了口,倒也不再追究了,只是心里却被徐清这句无心之言给扎下了一根刺,这跟刺上有一颗种子,它埋进了韩琦强壮的身躯之中,静静的等待着变化的那一天。

    “这本是机密,我只传于你耳,你切不可再传于其他人,知道吗?“韩琦小心的说道,这些事情,现在整个西北知道这件事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可以称得上是绝密了,理应来说他是不可以告诉任何人的。

    可是他真的很想听一听徐清对此有何意见,所以便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夏竦和范仲淹,让他们两个来决定这件事,范仲淹是西北两路,另外一路的安抚使,而夏竦则是他们的上司,征求他们的意见,是韩琦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同意,那么韩琦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身为朝廷命官,他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而出乎意料的是,范仲淹和夏竦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便同意了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将这件事告诉给徐清,并且要求韩琦把徐清所说的话要原封不动的带回来,念给他们听,这大大出乎韩琦的意料之外,可却又在韩琦的情理之中,这两个人,都睡人中龙凤,与自己相比,丝毫不差半分,自己能够看出徐清身上的闪光点,他们自然也能够看到,说不定还看的更透彻也说不定。

    这样的人才,听一听他的意见,对于任何人来说,就算没有好处,起码也不会有坏处,更何况通过这件事还能考察一下徐清的战略能力以及对于机密的保密能力,以此来看看他是否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这些考验都是必要的,而这件事,恰好非常的合适,所以便都同意了。

    “下官知晓,还请大人明示。“听到机密两个字,徐清心里不由一阵兴奋,尤其是国家机密,这对于徐清来说绝对是一种刺激,犹如电影中的007接到任务一般,他看着韩琦,很是小声的说道,仿佛这机密只要小声说话,就能不传出去似得。

    韩琦见徐清这幅小心的模样,心中莫名觉得有些滑稽,可也不好意思教训,毕竟徐清这样做是出于小心,如果自己训斥,倒显得自己有些不近人情了,所以韩琦就配合了徐清的姿态,也弓起了背,靠着徐清的耳朵说道:“西羌首领以面见我等,意欲脱离西夏,归我大宋之境。“

    “西羌归附?此事确切无疑?“西羌对于徐清来说,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无疑是非常陌生的一个民族,可到了这个世界之后,尤其是来到秦凤之后,对于羌族,徐清就非常熟悉了,因为在秦州,就有无数羌族和汉族的后代,他们的长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