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禁令,则是必然会被忽视的。

    这就是朝廷与商人之间的关系,数百年来基本上就是如此,现在想要让他们把钱存进朝廷开办的银行之中?赵祯还真不敢肯定的说这事一定没问题,所以对于徐清的自信满满,赵祯不由有些存疑,他问道:”徐卿,商人惧朝廷日久,现在让商人们把钱从银庄中拿出来,存入国家开办的银行之中,此法,可行么?“

    “当然可行,陛下口中所谓银庄,臣也曾经走访过,根据臣的观察,其中绝大多数银庄,都是以赚取手续费和存款费用来达到盈利的目的,除此之外,便只有拿钱投资地产、商铺等一类方法来敛财,而银行则不同,通过这些筹集上来的资金,完全可以形成另外一种盈利方式,比如说贷款,将钱财以贷款的形式放给需要金钱的商人,然后按照时间期限来收取利息,依托朝廷的力量,想要不还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另外银行还可以发行新的货币来赚取利润,现在我朝所使用之货币,大多数为铜币,其面额太小,对于商业来说,实在是有所阻碍,陛下完全可以从市面上买进黄金和白银,然后将他们熔铸成银币和金币,这些金币和银币就可以变成新的货币,而这项功能,则只有银行可以使用,陛下便获得了金币和银币制造的垄断权,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方便商业贸易的往来,还能巩固国家的执政基础,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之策么。

    至于盈利的模式,除了印币和贷款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银行的钱来成立国家项目,然后让商人们进行投资,以股份的方式来分取每年的利润,这也是赚钱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不必像银庄那样依靠收取手续费来赚取钱财,只需要用其他方面的利润来弥补就是了,手续费自然而然也就能够降低了。

    商人即便忌惮朝廷所办的银行,可既然是商人,就代表他们必然是为利所动的,那些大商人们,往往来一趟京师,所置办的货物价格往往以十万贯作为基本单位,一年下来所交易的金额都会在百万贯,即便是按照千分之八的方式来抽取费用,一年下来便要损失八千贯,这可是相当于一个富庶州府全年百姓的收入了,若是能够减少,自然愿意加入,陛下的担心,便也就迎刃而解了。“

    徐清很是轻松的说道,银行和银庄,一字之差,天差地别,不得不说,站在高于这个时代一千年时间的距离看着这个时代的一切,无疑,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非常简陋的,也包括他的制度,即便在这个时代他已经是出类拔萃了,可于21世纪来说,则犹如还没有长大的孩童一般。

    人类总是不断向前的,无论一个人多么崇拜古代的生活,可若真是让你回到古代,你绝对会认为现代社会更为适合你的生存,这就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动物一千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而人类则不同,一万年前我们刀耕火种,现在则是文明荟萃,万物灵长,其间的跨度,只不过一万年罢了。

    其中自然也包括赚钱的方法,此时的银庄制度非常的简陋,人们对于银庄的概念,也只是存钱然后取钱而已,等到真正的银行开始发展,还得到十五世纪左右才会初步形成现代银行的概念,而现在的银庄,在银行的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对此徐清自然没有必要担心,他需要做的,只是把银行按部就班的制造出来就行了。

    听了徐清的这番话,赵祯的心中也安定了不少,通过这道奏折,赵祯确实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从来没有人提过的,通过这些办法能不能够让银行这种东西存在于朝堂之上,赵祯不确定,可他愿意去试一试,他对徐清说道:“那好,朕准了,徐卿,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赵祯点头同意,徐清便有了工作的方向,离开宫殿之后,他立刻回到了三司使,在应付了众人的恭喜之后,徐清赶忙用今天晚上请客吃饭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随后便把三司使的官员全部召集了起来,把要建造银行的事情告诉给了他们。

    其间自然是又要浪费一大堆口水,不过这比起范仲淹等人来说,倒是情况好了许多,毕竟银行这东西,实在是个新鲜玩意儿,在徐清说出来之前,世间本没有银行,自然也就没有既得利益者,不像范仲淹等人想要改革的对象,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夺走利益,自然是很难搞定的。

    而徐清在做的则是创造一个新产业出来,要说既得利益者勉强去找的话,也就是那些开银庄的了,不过那些开银庄的并不像那些地主一样数量如此众多,所以他们的力量也就不大,想要抵抗朝廷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的。

    凡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便是既得利益者的反抗,而徐清的这项改革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既得利益者来反抗他,自然一通会议下来,这件事便也就彻底立项了,等到下班以后,徐清立刻把范仲淹等人叫到了自己的家里,随后把开设银行的计划告诉给了范仲淹等人,算是通了个气。

    他们在表达惊讶之后也表示了自己会支持这项改革的意思,毕竟现在改革最缺的就是钱,而银行能够带来欠,这就够了,更何况根据徐清的说法,等到银行真的做起来之后,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利润,到时候只要从其中分出一部分,以股份(对于股份,范仲淹等人自然不熟,为此,徐清还得把这其中的门道讲给他们听)的形式来给勋贵们,他们便能够每年从银行的得利中分到一部分,如此一来,范仲淹等人的改革压力也能小上很多,这也是他们会支持的重要原因。

    这些人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朝堂之上站在最高点的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徐清心中便也没有了任何一丝的恐慌,等到第二天上朝,徐清便把开设银行的计划,告诉给了所有来参加朝会的官员们。

    不出意外,绝大多数的官员脸上都写满了困惑,徐清便又讲解了一便,经过皇帝、下属、同僚这三遍下来,徐清对于银行的论述已经是十分熟练了,所以只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便把银行的全套系统都给讲完了,至于讲完之后还不懂的,徐清也懒得多讲了,反正这项计划在徐清的眼中虽然很是重要,可在这些士大夫们的眼里,只不过是皇帝的又一个敛财工具罢了,只不过是借徐清的口说出来罢了,他们又为什么要反对呢?这不是让皇帝难堪么。

    可以说,士大夫们鄙视商人的传统眼光在这个时候无疑帮助到了徐清,至于那些看出其中精妙的官员虽然有,可这些人只是占据整个朝堂官员的少数,并且,既然知道了银行的妙用,他们自然也就不会阻止了,等到朝堂议事通过之后,有许多官员便纷纷私下里来找徐清,说自己能不能够加入银行,成为股东的一员,对于这些有钱人们,徐清自然是来者不拒。

    银行的成立是需要本金的,这些本金会放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之中,来支付商人们的资产转移,其金额非常的庞大,单单是依靠大宋朝的国库,可实在不够,毕竟这国家虽然挺有钱,可开销也不少,能拿出来三百万贯已经是极限了,而依照徐清的判断,最起码得需要一千万贯的本金,才能够保证资金运转不会出现太大的缺口,这其中的七百万,自然要通过这些人来募集了。

    对此,赵祯也表示了同意,徐清便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反正只要不让他们的股本超过四成便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出现,而且有他们的加入,便也算是有了新的既定利益阶层,如此一来,即便到时候有人想要反悔,依靠着这些新的利益阶层,想要被推翻也不会那么容易,这也是徐清之所以会吸纳他们的主要原因。

    (本章完)

第250章 250。银行选址() 
等到跟这些人一一谈过了话,徐清便回到了三司使衙门,要想建银行,第一个便是要有钱,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是没有本金,任凭是谁来给银行做担保,也是不可能有人会存钱进来的,而这笔钱,除了国库支出的三百万贯以外,其余的钱便都需要别人来付了。

    七百万贯,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想要凑齐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为此,徐清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其中一个努力,便是他的晚间闲暇看书时间算是彻底跟他作别了,每天晚上徐清要么就是在各大酒楼、青楼之中,要么就是在去往烟花之地的路上,不喝到个凌晨他是根本不可能歇息的。

    他也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养成谈事情必须得在酒桌上谈的传统,即便是在北宋,这个一千年以前的朝代,谈起事情来,若是离开了酒,便根本不可能成功,半个月下来,徐清几乎每一天都是醉生梦死,有的时候甚至连着喝两天都是有的,这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个十分大的挑战。

    而且这些人在酒楼之中,除了喝酒之外,可还有其他的业余活动,找几个姑娘陪酒他都算是小的,曾经徐清还专门陪着几位汴京本地的土豪去了一家兔店,里面来陪酒的不是姑娘,而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当这些男孩子穿着绫罗绸缎出现在徐清身旁的时候,天知道他是以什么心态喝完那顿酒的,而当他看到身旁的土豪们开始在他面前上演真人秀的时候,徐清整个人都有种世界观崩坏的感觉。

    他以前留学美国的时候,虽然也接触过这一类的文化,对此也并不排斥,只觉得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方式,可他毕竟只是从别人的嘴里或者是文学作品里听说过,而现在,则是真的在他面前上演,更为关键的是那些土豪有的都五十多岁了,跟一群十几岁,能当他们孙子的人滚在一起,徐清真的是有些没办法接受。

    可他却必须接受,能在这皇权时代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他们的背后要么是四世三公的大族,要么就是皇亲国戚,这里面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徐清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拿钱,就不能像对待那些地方上的粮店一般强夺,必须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钱送到自己的口袋里。

    为此,他就必须得忍耐,无论是眼前的这一幕,还是其余不堪入目的场景画面,徐清都必须得陪着看完整场,有的时候甚至都会觉得自己也像那些人一样,变成了一个变态,直到徐王氏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来到汴京,徐清这才算是找到了归属感。

    这样的日子,徐清大概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半月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陪着汴京城内的大商人们,等到半个月以后,则是陪着地方上打听到银行这玩意儿的商人们吃饭,这一圈陪下来,徐清便把银行的理念纷纷传给了他们,这些商人,相比起官员们来,显然要更加敏感一些。

    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行商最难的事情,只有两样,一个叫做运输,另外一个则叫做流动资金,只要解决了这样东西,对于他们这些大商人来说,便可以说得上是衣食无忧了,至于营销和销售渠道,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则是构不成任何的问题,毕竟他们可都是背靠大家族的商人,想要找到营销的门路,有官府的帮忙,还会有什么困难呢。

    而徐清所设计的银行,则可以帮他们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更何况他们参股之后,便能够获得官方的背景,这对于他们其他的营生来说,当然就会更加方便许多,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所以便纷纷拿出了钱来,交给了徐清,徐清愿打算筹集的七百万贯,最后硬生生是筹集到了一千万贯才算完,把徐清都给吓了一跳。

    等到他将这个数字告诉给皇帝以后,赵祯自己也楞了很久,他依稀还记得两年前,为了与西夏开战,整个大宋都在为了打仗所需要筹集的军饷而绞尽脑汁,当时所需要筹集的军费,大概是四百万贯,当时为了筹集到这笔钱,整个朝廷都为之发愁,最后也还是没有筹集齐全,只能先把牺牲的烈士粮饷给发了,然后再来给那些有功的将士们,直到今天的元日,这才算是还清了这笔债。

    而现在,徐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竟然筹集了一千万贯的钱财,这让赵祯怎么不感到荒唐,而且更为让他震惊的是,这还只是本金,并且一千万贯,只占据大宋银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已,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则都是他的,赵祯在心里做了个算术题,稍微一算,自己这下子,什么都不做,光是这股份,就升值到两千万贯了。

    这钱来的也太容易了吧,此时赵祯终于明白徐清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银行这个东西了,他看着徐清,对他郑重的许下了承诺,放手去干,徐清则借机上表,让赵祯等到银行机构确立以后,将其中一部分的股权出让给皇室宗亲,以此来让宗亲们答应范仲淹等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