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园里的动物还要来的稀奇,此时这个世界全体人类的识字率,连百分之三都不到,而中国尽管有科举制这样神器,也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说,全国百分之九十五的民众,是不认识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字的人自然便有了特权,因为他们看得懂官府张贴的榜文,他们能够用书信来跟千里之外的人进行交流,他们能够用文字来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便是文化上的特权,而有了特权的人,是万万不会从事贱业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而徐清心目中的科学院,是负责钻研科学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除了基础物理、化学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要研发出新的农具来扩大耕地效率以及守城,还有研发出新的砖石来搭建更为牢靠的建筑物,研发出新的武器来加强宋军的战斗力,这些东西,文人做得来么?

    答案是显然的,这些特权人士,只见过种地的,根本就没有自己种过地,就跟别提让他们研究些新的器材了,他们根本连割麦子应该怎么割都不知道,这些东西,只有交给土生土长,知道土地的农民去干才行,而这样的人里,就算是最优秀的农民,又怎么可能会识字呢?

    他是不可能识字的,因为如果他识字了,也就不会去种地了,而是让别人来给他家种地了,这就是徐清失落的地方,真正的英才将会因为不识字这个原因而进入不了体制之中,这对于徐清来说,是最大的遗憾。

    不过遗憾归遗憾,面对这个多方妥协的结果,徐清也是无力回天,只能不爽的接受了,对此,范仲淹等人并没有给出什么意见来,甚至包括他们,根据徐清的观察,也大多采取默认的态度,显然,科学院的创立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十分有些不能接受的事情,没有了他们的认同,徐清能做的,便也只能是接受了。

    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之后,聚拢在三司使衙门口的人群总算是渐渐离开,一场风暴也就此消散与无形,徐清开始按部就班的按照朝廷制定的新规,在全天下范围内发布了科学院成立的消息,并且在其中严明,只要是识字五百以上,能写文章者,并且拥有一项专业技能的人,便都能来参加考试,只要考试通过,就能得到九品到从五品之间的官位。

    而至于有专业技能但不识字的工匠,徐清也照样招收,他可不会放弃自己心中的观点,大不了这些人就不会授予官位了,不过徐清也有办法安排他们,他在想了几天之后,便再科学院设立了一个吏员的队伍,然后将这些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工匠们安排到了其中,让他们先学习一些文化知识,背背四书五经什么的,等到知识储备足够满足成为院士的条件之后,便再晋升,晋升之后,同样也能享受官员能够得到的所有待遇。

    徐清这样的做法,自然再一次引起了许多读书人的反感,不过这一次,反对的人群就要小上很多了,毕竟除了木匠、石匠之外,科学院之中还会设立关于基础科学和算术题以及医学、兵器制造学等门类,这些门类,一般的工匠可是掌握不了的,只有读过书的知识分子,才有可能进入其中,这就给许多科考失意的人才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于他们来说,便就有了一个机会了,自然不会再有所反对。

    而这样失意的士子,往往是占据整个知识分子中比较大的一部分的,毕竟科举考试,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功的只有极少数,失败的才是绝大多数,而这些人失败了之后,往往会转头它业,医学、算术,还有基础科学(所谓的炼丹术之类的道家修行),这些门类里面,他们是有绝对优势的,而现在,这些旁门左道竟然有了当官的机会,他们自然也不会放弃的。

    声浪的减小让赵祯也有了支持徐清的底气,这一次,他没有再像上一次那样保持中立,而是直接站在了徐清的这一边,皇帝的支持,让徐清在这件事情上再也没有了顾忌,在徐清的大肆宣传之下,全国各地方最为优秀的人才纷纷开始进入汴京城中,等候徐清的遴选。

    而就在这样如火如荼的选拔人才大典进行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正在整个汴京城中蔓延,谁也不知道这鼠疫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只是在一瞬间,便将整个汴京变成了人间炼狱,就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宋王朝的二皇子,赵曦,不幸中招,在还没有医治的情况之下,便离世了。

    这个消息让整个大宋朝都陷入了悲哀之中,当今天子,子嗣绵薄,少有皇子降世,这对于整个王朝来说,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毕竟中国历史上,有过太多太多,宗室不行,分室争权的事情发生了,而皇帝,作为全天下的掌舵人,他的儿子稀少,就代表皇室分支获得皇位的可能大大增加,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一不小心,便会王朝倾覆,天下黎明受尽涂炭之苦,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而对于赵祯本人来说,则更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了,他今年已经是33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不得不说已经是有些大了,而他所生育的皇子,则只有雍王赵昕和两岁的赵曦这两个,其余的则不是夭折便是早产而亡,可现在,这唯二的两个皇子就这么死了一个,这对于赵祯来说,不可谓不是一场巨大的打击,从来不缺朝的赵祯也不由得连续罢了三天朝,以此来平复自己的抑郁之气。

    可时间不等人,鼠疫,这是一种在古代与天花属于同一级别的可怕的传染病,只要感染上,依照古代的医学水平,几乎是必死无疑,而除了鼠疫这个名字之外,他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那就是让古代欧洲人受尽苦楚的死神,黑死病。

    他的传播速度超过所有一切病菌,他的致死率高居古代所有传染病之最,感染者的死状则与天花旗鼓相当,面对这样的一种可怕的病毒,整个汴京每天都在举办着百事,而拉死人的车则在城门口排起了长队,原本繁华的北宋京都一时之间变成了一座炼狱,所有人蜂拥向城门口,他们无疑不想要赶快离开这里,去往安乐平和之地,面对这样的情况,徐清不得不连忙去了一趟城门口,宣布从此刻起全城戒严,一人不得离城的命令,在众多反对的声浪中,徐清赶忙离开了城门口进入宫中,准备向皇帝陈述其中的厉害。。

    “徐大人,官家正在安睡,请明天再来吧。”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穿着一身白衣的徐清,赵祯的贴身太监语带哀戚的说道,赵曦的死让赵祯着实有些意志消沉,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天的时间,可赵祯还是走不出丧子之痛中,这也是人之常情,徐清也能理解,可是国事为大,尤其是现在,整个汴京城中的百姓都想要离开汴京城,去到外面躲避黑死病,这样一来,必然会让黑死病的病毒随着人群蔓延到汴京之外的地方,这是徐清绝对不允许的。

    现在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而若是让人员疏散开的话,那么感染的人就会成倍增加,就像当年的欧洲一样,一死就是一个城市,几百万上千万的人口规模,在一个月内快速消失,徐清绝对不想见到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面前发生,所以他必须得阻止他们的离开,他看着眼前的内监,不由加重了口气的说道:“这位公公,我要禀告的事,事关国家安危,请公公务必传达给陛下,时间紧迫,拜托公公了。”

    “这…。”公公看着徐清,很是有些为难,徐清便再一次开口说道:“公公,此次鼠疫来势汹汹,城中死者不计其数,可死的再多,也只是城中之人而已,若是再慢一步,让灾情扩散到城外去,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到时候死的就不再是成千上万,而是尸山遍野了,公公,请去通报一声陛下吧。”

    “好,咱家这就去见陛下。”或许是徐清的这番话让这太监感到了害怕,又或者是徐清的真情实意打动了这位老人家,他叹了口气,终于同意了徐清的请求。

    “多谢公公。”徐清赶忙鞠躬,看着这太监离开的身影,徐清不停的向宫殿之内张望着,急切的在宫殿门口的台阶上不停的来回踱着步,也不知道等了多久,那太监总算是走了回来,站在徐清的面前,说道:“陛下召大人觐见。”

    “是,臣遵旨。”见赵祯还愿意见自己,徐清心中总算是舒了一口气,他怕就怕赵祯沉浸在悲伤之中,连见也不愿意见自己了,那可就真的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毕竟想要出城的人中,除了普通老百姓以外,可还有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呢,想要拦住他们,自己可没有这个能力,唯有依靠皇帝的力量,才能让他们也出不了城,为此,他必须要从皇帝那得到诏书才可以,若是皇帝不见自己的话,那么那些宗亲势必会用蛮力打开城门,到时候恐怕人间炼狱,就真的要诞生了。

    (本章完)

第262章 262。疾病的残酷() 
“徐卿,你告诉我,朕变法图强,难道真的是做得天怒人怨,逼得老天要把朕的孩子给夺走了么?”赵祯坐在地上,手上拿着一个白瓷碗碟,整个房间里充斥着一股酒味儿,而赵祯的身上也是狼狈不堪,酒渍滴落在黑色的衣服上,将黑色染得更加深沉,而披散在肩膀上凌乱的头发则让他丧失了一个君王该有的尊严,徐清见此,心中也是一荡。

    现在的他,也有着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试想若是徐安、徐泰、徐宁三个人中有任何一个人死在了自己的前头,徐清哪怕只是想一想,就根本一点也受不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年丧子的痛楚对于赵祯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徐清跪在地上,爬到了赵祯的身边,看着这个满脸落魄的男人,嘴中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此时这个男人正在面临着人生最为巨大的痛苦,用酒精在麻痹着自己的心灵,而就在此时,自己却要让他铁下心来,去处理国政,这确实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他的孩子死了,而且还不止一个,根据皇宫之中传来的消息,除了赵曦之外,还有两位公主,也在这次鼠疫之中不幸离世,三重打击,徐清简直不敢想象,此时的赵祯到底已经痛苦到了什么地步。

    “陛下,鼠疫并非天灾,乃是因汴京城渠道久未梳理,导致鼠害蔓延而出,叮咬百姓所导致,陛下,不要多想了。”徐清看着赵祯,轻声的劝慰道,人在这个时候往往是非常脆弱的,也会很容易想不开,而人一想不开,就会干傻事,徐清可不想跟着一个一蹶不振的皇帝干活,他需要的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的国家充满热爱的帝王,为此,他必须得让宋仁宗从悲伤中尽早的走出来,重新站到台前,来处理这个国家繁琐复杂的国政。

    “那为什么去的是曦儿?为什么是我的孩子啊?”赵祯端起自己手上的白瓷碟,将其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看着徐清,两眼之中喊着泪水,整个眼睛都是一片通红的,显然赵祯已经有好几天没有睡觉了,而在这段时间里,据宫中的太监们说,赵祯一次也没有去过赵曦停灵的地方,想到这些,徐清不由得一声叹息,丧子的剧痛对于赵祯来说,太大了。

    “陛下,生死有命,皇子殿下猝然离去,想必也不愿意见到陛下为之如此肝肠寸断的,陛下,还请节哀吧。”徐清这番话说的很是无奈,设身处地的想,若是死去的人是自己的孩子,徐清几乎可以肯定,这些话对自己将没有半毛钱的作用,节哀,自己的孩子死了,若是一句节哀便能弥平痛苦,那这做父亲的得有多冷血啊。

    果然,赵祯听到这句话之后,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继续张嘴喝酒,显然,这种话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赵祯已经听到过无数遍了,每个人都让他节哀,可曦儿真的想让自己节哀么?赵祯不知道。

    看着不说话的赵祯,徐清心中也焦急了起来,城门领位卑职浅,拦得住百姓,拦不住权贵,若是再没有圣旨命令全城不得出城,势必将会让大量的人流前往全国各地,到时候就真的危险了,想到这些,徐清也顾不得还在难受的赵祯了,他趴伏在地上,眼睛对着地上漂亮繁复的地毯,大声的说道:

    “陛下,如今城外百姓因为鼠疫,纷纷准备驱车离开汴京,前往他地以避免感染,此事与情相合,但与理不符,现在城中,瘟疫蔓延,全城百姓,人人都有可能已经感染上了鼠疫,臣询问过城中的御医,鼠疫的蛰伏期,大约有三到五天左右,这一段时间里,人体并不会有太大的反应,直到蛰伏期度过之后,人体才会出现高烧、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也就是说,现阶段,谁得了鼠疫,谁没有,并没有人能认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