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徐清的心中不由疑惑,若是按照这些粮商们所说,那么殖民地的粮价不应该会到要把老百姓逼疯的状态啊,四倍的粮食价格确实很高,可是大部分人还是支撑的起的,而小部分人的叛乱,根本不会让殖民地陷入如此巨大的内乱之中,且根据狄青的调查,殖民地中粮食的价格,现如今何止是原本的四倍,已然到了百倍以上,这样的差距,与粮商们的言行无疑是不符合的。

    可这些粮商们说的却无疑是实情,对于这些粮商来说,涨四倍的价格,他们便能过上世间最富足的生活,又何必再去承担风险要那百倍的价格呢?四倍的价格,恰好会拿到最好的利润,而当地百姓虽有怨言,但也不会爆发太大的骚乱,这样一来朝廷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拿了好处,还不用受惩罚,无疑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若是像现在这样逼反了本地的老百姓,而导致朝廷震动,他们又能有什么好果子呢,不仅所有的财产都要被充公,就连他们的家族也要被迁徙到深山老林之中度过余生,这样的代价,不是任何人付得起的,尤其是在徐清跟这些人聊过天了之后,发现这些人除了极少数有野心的之外,大部分只是想要过上奢侈的生活而已,这种人会这样大胆的行事,徐清是不相信的。

    而刨除了这个答案,剩下的唯一可能,那就是当地的粮商在看到宋朝的粮商开始炒高粮价之后,借此机会,便向着自己的同胞下手,伙同宋朝的商人,开始大规模的抄底,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将原本只是四倍的粮食炒到百倍以上,毕竟宋朝的商人虽然多,可是炒粮的地区也很是广泛,且又是第一次在海外作业,自然是有些生疏的,而这些当地粮商掌握着当地的情况,他们炒起粮食来,自然要比这些宋朝粮商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把粮食炒出了黄金的价格,大发横财,同时也逼反了百姓,让老百姓不得不举起反旗,选择推翻宋朝的统治。

    不,与其说是为了推翻宋朝的统治,倒不如说是为了粮食而已,之所以把仇恨转移到了宋朝的身上,无疑是有人在其中挑拨而已,至于是谁,徐清并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只知道,他找到了众人造反的理由,既然如此,便可以很快解决它。

    不过粮商们的贪婪也实在是让徐清害怕,为了自己的贪图享乐,能够不顾自己骨肉同胞的死活大发横财,然后在战争到来之际,这些粮商便用自己积累起来的钱财在自己国家之外买下一座座巨大的庄园来支撑自己**的生活,那些百姓们甚至到死,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害死了他们,他们只会记得自己的仇人是宋人,对于真正害他们没饭吃,同时逍遥法外的粮商,却是根本不知情的。

    这无疑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自己的骨肉同胞为了金钱竟然比异国的商人还要心狠手辣,这样的消息不由让徐清想到了原本世界中的中国,那时的中国也是如此,外国人欺凌我们,而中国人更是欺负中国人,这或许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吧。

    不过这件事更让徐清难受的还不是人性的卑劣,而是这一切竟然都是因为奢侈品价格的上涨引起的,中下层官员的反对,殖民地的暴乱,全部都是因为这一点,而这个命令,却是自己下达的,此时的徐清终于知道,违背市场,干涉物品的价格到底会对一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自己的一道命令,让天下陷入大乱,这让徐清十分的痛苦。

    (本章完)

第365章 365。抑制物价() 
不得不说这道命令是徐清执政以来最为愚蠢的一道命令了,当时的他根本没有想太多,只是想遏制一下国内愈发滋长的享乐主义,却没想到这道命令竟然会害的底层百姓遭受更加惨痛的生活,可以说现在因为自己的这道命令,每时每秒都有无数的人正在死去,此时的他,犹然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那一个在匈牙利萨拉热窝开枪击杀费奥匈帝国王储迪南大公的刺客来,自己现在不就是那个拿着手枪鲁莽的刺客么。

    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自责的情绪愈发占据着徐清的思绪,这也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然只要一个地方出了差错,最后就会满盘皆输,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还好,现在的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不晚,还有时间去挽救这一切,徐清很快便振作起来,他立刻让狄青加速消灭那些正在反叛的军队,同时对于那些还没有反叛,正在动摇的殖民地下放粮食,稳定物价,以让这些动荡的因子被遏制住,他可不想今天灭了这边的火,明天那边就风云再起,宋军可不能陷入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战,这对于宋军来说,实在太累了。

    而另一方面,对于各大殖民地的租界之中,立刻开放当地的粮仓开始平稳物价,同时联系当地的粮商,让他们协助宋朝稳定物价,至于条件便是免除他们囤积粮食炒作物价的罪责,如果不开放粮食,那么将会被判炒作粮食罪以及叛国罪,剥夺所有财产权利,同时对于他们的粮仓也不将进行任何的保护,他们本人也会遭受到帝国法律的制裁。

    这种种措施让许多殖民地地区的本土粮商不由心生畏惧,可是大多数粮商却根本不听朝廷的指令行事,在他们看来,百倍的利润简直是太好赚了,并且对于有些殖民地来说,他们处在的位置正好是在辽宋两国之间,如果出了事情,他们完全可以逃到辽国去避难,如今的辽国实力虽然不如宋朝,可是宋朝也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毕竟这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有些大了。

    而辽国此时也借着这次徐清错误命令的机会,源源不断的把各种辽国的武器通过地下贩卖的方式宋到宋朝的殖民地叛军手中,以支持他们抵抗宋朝军队的镇压,这一度让宋朝军队的死亡数量大增,相比起殖民地那粗糙的武器来说,辽国的武器显然要比他们好得多,虽然不能和宋朝比,可奈何他们人数多啊,六七万人的军队,若是装备上了辽国的火器,其力量就要比往常提高三到四倍左右的战力,这自然让宋朝军队的死亡人数开始上升,同时辽国为了让宋朝的平叛之路变得困难重重,还暗地里派出辽国的教官教导这些殖民地部队新的军事技术,以提高他们的作战水平,这样一来这些反叛军的作战实力便愈发强大,在跟宋朝作战时也是十分的难缠,让宋军吃尽了苦头。

    对于辽国这样卑鄙的行为,宋朝自然知道,毕竟辽国人生产的武器有他们自己的习惯,虽然没有商标,可那种武器,全世界能够生产的国家也不超过三个,除了宋国便是辽金,而辽国接壤的国家有限,海运则成本高昂,并且容易被宋朝发现,剩下的便只有辽国了,可是面对辽国这样近乎明目张胆的挑衅,宋朝能做的也只有忍气吞声,光是殖民地的平叛,便用去了宋朝接近一百三十万的军队,负担这些人的军备和消耗,无疑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

    此时的宋朝已然开始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了,若是再与辽国开战,先不说国内剩下的军队只剩下六十万人,到底够不够跟辽国两百万的大军开战,便是这六十万人能够打得赢辽国的两百万大军,在宋朝的北边可还有金国的百万雄师环伺在旁啊,三个战场同时开始,便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蓝星第一的美帝也做不到,更何况现在根本没有如此先进武器的宋朝了。

    科技的进步从工业时代开始,便处于跳跃式的发展,在此之前,人类的科技其实并没有什么进步,所研究的只是如何把人力和畜力进行更好的利用而已,直到蒸汽机的发明这才让人类开始掌握了世界上超脱于人力与畜力的力量,进入到了工业时代,而在此之后,人类的发展日新月异,短短几百年的时间,便超越了人类六千年文明所得到的一切,在二十世纪末期的美国,其实力是完全可以碾压世界上其余任何一个国家的,而在此时的宋朝,显然没有这样强大的实力,毕竟此时的宋朝没有飞机、坦克,更没有GPS和核弹,在这种状况下,双方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我的枪比你的枪更先进而已,可是这枪又能杀死多少人呢。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双方的武器存在着代差,而二十一世纪的美伊战争,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世纪之差,当时的伊拉克武器不可谓不先进,可在美国的强力打击下,却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最后伊拉克的六十万大军在美国仅仅损失两百人不到的代价中烟消云散,这便是科技的力量。

    而这个时代,科技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别说毁天灭地,便是毁灭一个国家都很困难,最终人的因素在其中还是非常大,在这种状况之下,以一敌三,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办法,所以宋朝对于辽国那明目张胆的举动除了忍着之外,也没有多余的办法。

    正因为有了辽国这个靠山,徐清的命令并没有在殖民地地区得到彻底的贯彻,许多粮商和富豪、地主纷纷都选择把持粮食不愿意将粮食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宋朝,同时还用高价粮食赚来的钱从辽国买来大量的武器,武装起自己的军队以保护粮食,而单单依靠宋朝提供的粮食,最多只能稳定租界内的粮价,在这种状况之下,各大殖民地的反叛情况也是愈演愈烈。

    面对殖民地的如此劣势,狄青也表现出了强悍的操控能力,在战斗能力上,狄青自问还没有输给过谁,他立刻把战场主要集中到了那些与辽国接壤的殖民地上,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便从各地调集了三十万大军,以攻克主力,扫荡残余的方式来作为进攻的主旨,只一个月的时间,便将接壤与辽国的四个殖民地打成了残疾,同时徐清那边也跟所有的宰相们进行了激烈的商议,最后下达了殖民地本土粮食国家化的命令。

    此命令最主要的意涵便是在战争阶段中,全殖民地所有粮食将不再接受粮商主人的控制,而是由当地殖民政府来控制,其原因则是为了更好的平息叛乱,如果敢有抵抗者,便直接以叛国罪就地格杀,所有财产将全部充公,包括土地的继承权利,财富的所有权利,以及生育的权利,所有男人将会被阉割然后送入矿场之中工作直到死亡,而所有女人则会被宋朝妓馆之中成为娼妓,在这一刻,宋朝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对于这些原本应该交好的当地势力,宋朝展现出了如同对待敌人的措施。

    而在这样的命令下,狄青也终于不用再顾忌当地的社会观瞻,立刻便对所有前线作战部队下达了这条命令,紧接着,宋朝所有宰相也立刻跟宗人府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谈判,谈判目的便是殖民总督的权利问题。

    在战争爆发之前,殖民总督在殖民地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除了海关税的权利收归中央之外,其余事物基本不管,无论是当地的司法、军事、行政、公共建设、以及与当地王公贵族的处理,都是交由殖民地总督来管理,而殖民地总督通常会雇佣一些幕僚来担任这些职位,他们的工资由总督发放,不受中央管辖,直接听命于总督,在这种状况下,总督就是殖民地的土皇帝,中央是无权顾及的。

    而现在,文官集团显然不希望殖民地的权利再由王公们一家独大了,这些殖民地总督,大多都是一些没有什么能力的寄生虫,依靠着自己的血统成为了殖民地的总督,获得了在殖民地至高无上的权利,为所欲为,对于当地的管理却是不见任何成效,只知道大肆敛财,将殖民地中所有生意全部包揽在自己的旗下,赚取天价的利润,同时对于殖民地所发生的一切也是不闻不问,即便粮价已经炒翻了天,也不知道制止,在这种状况下,文官们终于找到了借口向这些总督们发动了进攻。

    在他们的要求里,殖民地总督可以由皇帝直接任命皇室成员直接担任,并且总督在殖民地享有极大的特权,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购买土地,都拥有第一权利,并且朝廷对于他在当地的所作所为也给予极大的自由,但是在各方的工作上,却必须由朝廷指派的官员接受,而不是由总督雇佣的幕僚来做,也就是说,朝廷将收回总督手里对于殖民地的行政权和司法权,还有军权,财权,留给总督的将是依旧可以在殖民地中享有超然的经济地位,比如说所有想要在殖民地建立公司的商会,必须将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十交给当地的总督,这样一来,便保证了这些王公贵族可以继续保持他们奢侈的生活,而殖民地上的权利,将会交由朝廷来控制。

    面对文官集团想要收回殖民地权利的意图,皇室宗亲们自然是不愿意,对于他们来说,有钱自然不如有权来得好,更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