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弟兄,莫要如此低垂,我等尽人事便可,至于天命如何,非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掌握,岂弟兄还是要放宽心胸啊。“张合也知道此时的徐清情绪很是低落,便走上前安慰道,看着徐清如此落寞的样子,张合心里也是颇有些不忍。

    “呵呵,衍之兄说的是,是我太固执,总想尽善尽美,却没想过这世间万事万物,都终究有着属于自己的瑕疵,我却抛开瑕疵不看,只当不存在,真是太过想当然耳了,多谢衍之兄提醒,小弟谨记在心。”

    徐清口头上虽然如此说,可是心里却依旧不服,自己再怎么说也是个现代人,虽然没有现代的机械,可终究是要比这些古代人多了一些见知识,见过许多大场面,对于事物的处理方法,也有着更多的思路,像以工代赈,不就是从自己的脑袋里蹦出来的吗,徐清就不信自己还搞不定这些人的工作问题了,手上拿着茶杯,徐清的脑子飞快的转动着。

    (本章完)

第62章 62。新的工程() 
突然,一个颇为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出现在了徐清的脑袋里,他看向一旁正在喝茶的张合,问道:“衍之兄,不知道,我们平阳有没有烧陶瓷的地方啊?”

    “烧陶瓷?”张合皱着眉看了一眼徐清,不知道徐清问这干嘛,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我们平阳只不过是个小地方,而且境内多山峦,并没有适合陶瓷的泥土,倒是土陶窑有那么几个,平日里产些陶碗、陶罐之类的家用物品,岂弟,你问这干什么?”

    “那现在这天气,那些陶厂能开工吗?”徐清听张合说还真有几个陶厂,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希望,便继续追问道,张合看徐清没有告诉自己的意思,倒也没生气,只是看着徐清脸上带着些兴奋的样子,有些好奇,点了点头说道:“能开工,他们用的那些泥都有备用的部分放在仓库里,量不小,若是要生产,只要点了火,再给窑厂搭上个帐篷,还是可以立即开工的。”

    “那就好。”徐清的手轻轻在空中挥了一下,整个人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回不停的走动着,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如果放在这个时代,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而且徐清也并不清楚,凭借这个时代的工艺,到底能不能够把自己脑袋里的东西给做出来,所以有些犹豫,怕说出来之后惹人怀疑。

    不过徐清再一想,反正现在也没其他的办法,不如死马当活马医,说不定说出来之后,张合能够想出些办法,最起码也能给自己参考参考不是,徐清就走到张合的面前,很是郑重的说道:“衍之,我想修下水道。”

    “下水道?什么意思?”这是张合第一次听到这个非常陌生的词汇,若不是知道眼前的人是徐清,张合差点以为刚才眼前人所说的是哪个番邦的语言呢。

    “就是排除污水和雨水的管道,额,埋在地里面的。”徐清对着张合解释到,关于修建下水道,徐清自己脑袋里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而已,到底能不能完成,他也没底,所以对于他的功能,徐清也不是特别的能确定,只是把下水道最基本的两个功能给说了出来,说完之后,徐清还怕张合不理解,把他的特点给说了出来,却没想到张合一下子恍然大悟的说道:“岂弟兄,你说的是石渠吧。”

    “石渠,这什么东西?”这一次倒是轮到徐清懵逼了,看着张合,一副没听懂的样子,张合见徐清好像真没听懂的样子,便解释到:“石渠就是你口中的下水道啊。”

    “哈?石渠就是下水道,衍之,难道你还见过下水道?“张合这短短几个字里所蕴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直接就把徐清给震懵了,听张合的语气,难道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下水道这种城市建设利器了?这可是千年前的宋朝啊,不会那么先进吧。

    徐清在这震惊着呢,一旁的张合却更是震惊了,眼睛盯着徐清,很是不可思议的说道:“岂弟,你这是怎么了,京都之中不就有这石渠嘛,你进京赴试的时候难道没有发现地上有许多沟痕吗,在那沟痕底下,便是石渠了,我还听闻你曾经在京都住过一段日子哩,难道到了夏天就没感受过臭气满京都的时候吗?“

    说完,张合便看着徐清,好似很是奇怪徐清竟然不知道石渠,而这时的徐清则是彻底被震惊了,他可真没想到,这个世界竟然真的有下水道这样的东西,这对于徐清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古代中华文明给他的冲击了。

    其实这点冲击并不算什么,如果徐清哪一天知道其实早在更为久远的唐代,中国人便已经在他们当时的首都,长安城中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下水道时,说不定会直接昏死过去也说不定呢,对于徐清来说,他应该庆幸才是。

    震惊过后,徐清这才注意到张合那有些奇怪的视线,徐清赶紧回过神来,敷衍道:“是,是吗,我这病刚好,有些记不得以前的事儿了,衍之兄你一提醒,我这便想起来了,呵呵。“徐清干笑了两声,声音中能够听出他底气的单薄。

    “那岂弟可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啊。“张合了然的点了点头,并没有怀疑徐清的说辞,对于任何时代的人来讲,穿越时空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张合作为一名标准的古代人,自然也不可能会想到这一点上,所以相信徐清的话,倒也是水到渠成。

    不过徐清自己可不能对自己那么宽松,心里不停的暗自告诫自己,以后可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说话之前一定要多想想,不然要是一错再错下去,早晚有一天是会出事的,说着便把这一篇接过,不管古代有没有下水道,反正这平阳县总是没有的,这就成了。

    “劳烦衍之兄费心了,那,我们这平阳城,能不能修这石渠呢?“这个问题才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徐清最在乎的,张合听到徐清这话,略微沉吟了一下,最后颇为慎重的说道:”这我倒是不太了解,咱们大宋朝能修得起这石渠的,总共也没有多少的州府,会修这石渠的人便也就集中在这些州府之中,更别说我们这平阳县了,怕是找不出半个精通此道的人啊。“

    张合这话说的确实在理,这地下水道的建设并不简单,他不仅仅要涉及到水利方面的知识,对于管道的材料材质和建设所在地的土壤质量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不是只要有人便可以建设起来的,这跟加固堤坝之类的粗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一旦失败,对整个平阳县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说不定还会造成地陷之类的事故,把这样专业的事情,交给自己这样的文官,张合对自己,是真的没什么信心。

    徐清听到张合这番话,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难处,这也是他为什么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些异想天开的原因,不过张合的话没有说绝,这给了徐清很大的希望,而且徐清对自己也颇有些自信,不就是一个小水道吗,难道自己就真的搞不定了?他还真不信这个邪了,看着门外淅沥沥不停滚下的雨水,徐清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

    (本章完)

第63章 63。奋斗一夜的成果() 
第二天一早,徐清顶着一个黑眼圈便从自己的书房里走了出来,之所以是书房而不是卧室,是因为昨天整整一个晚上,徐清连一个时辰都没来得及休息,把全部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下水道这项工程。

    在昨天于张合告别之后,徐清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徐清便想在这儿书堆中找找看到底有没有什么有用的书能够帮自己了解一下这个时代下水道的建设,最后在一本医术里,倒是真的被徐清发现了一些给石渠相关的资料。

    城市建设放在医术里,古代人的思维又一次让徐清大开眼界,不过仔细一想倒也没错,城市里面要到处都是脏东西,这传染病的概率自然就高了,大夫要解决这些高传染病的问题,卫生自然是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这个大夫会把这石渠之法放进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能够发现这本书,对于徐清来说,可谓是意外之喜,他也来不及太过兴奋,捧着书便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除了空出来五分钟的时间吃了一顿饭之外,便再也没休息过,凭借着强大的记忆能力和解读能力,在半个时辰之后,对于这所谓古代的下水道,徐清总算是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古代所谓的“石渠“,并不像徐清所想的那样,是通过管道连接各家各户,最后统一将污水和雨水汇集到底下,然后直接排出城外的管道,而是一种埋在地底下,用砖石来固定通道的排污建筑,污水和雨水并不分流,而是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简陋,并且这石渠也不通到各家各户,而是在每一个坊中设置一个大的通路,所有的污水将会直接倒入这一个通路之中,然后被排放到城外,这于下水管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也正是为什么张合在说道石渠的时候,会说有臭味的原因了,就是因为那些污水并没有被管道隔离在土陶之中,而是直接与雨水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这庞大的地下网络在城市之中汇聚,这要是到了夏天,不臭才怪。

    而除此之外,这本医术里倒也是讲了不少石渠开挖的注意事项,以及所处地区的土壤要求,徐清都一一仔细的看了一遍,为了确定平阳的土壤可以执行自己的计划,徐清还连夜让徐忠到衙门里去拿了平阳县的县志翻看了一遍,最后看着医术上和县志上相互符合的文字记载,不得不说,上天还是眷顾着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的。

    所有的外部因素已经确定,徐清的脑袋里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代的石渠他是不打算用了,不过对于自己脑袋里原本固有的下水道,他也并不打算用了,在这个时代,想要把下水道引进每一个家庭之中,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唯有集中管理,这才是好办法。

    而对于下水道的规划,徐清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略,首先污水和雨水就必须施行隔离,而隔离的办法,就是用土陶做成水管来互相连接,让污水在土陶管道中流通,而雨水则是直接滴落在埋放土陶管道的沟渠之中,虽说以现代的工艺来说,那土陶管道并不可能像后世的密封管道那样滴水不漏,不过能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臭气,这对于平阳县未来的生活来说,有总比没有好。

    其次则是对于石渠的深度,根据医书上所有,大部分的石渠、排水沟,都是在距离地面二十米左右的地方,之所以挖的那么深,一是大型都市不缺劳动力成本,二来呢,也是修建沟渠的城市,大多都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非常稀有,即便是挖到十米一下,也都是泥土和石头,并不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设计的深,也就合乎常理了。

    而对于这一点,徐清是必须要改变的,在徐清的规划中,这条沟渠的深度,必须要在五米以上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地下水污染,其次也方便维修,毕竟就算是放在现代,下水道里面都总有垃圾堵住排水口,更何况是古代了,其情况只有更严重,更糟糕才对,设计的浅,也是经过徐清的深思熟虑的了。

    至于劳动力,徐清大致的估算了一下,整个平阳县若是都采用自己的方法来修剪石渠,其所需要的人口,大约是在三万人左右,而土陶厂则可以再分担走八千人左右的规模,如此一来,再加上昨天张合能够解决的二万七千人,总共六万伍仟的壮劳力便可以填充到工作岗位去,这对于平阳县的治安压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缓解。

    看着自己这一个晚上辛苦得出的成果,即便已经是乏得上眼皮要碰上下眼皮了,徐清的精神却还是相当的兴奋,走出书房,立刻就向着衙门口走去,一走出房间,冷风一吹,徐清那原本还困顿的面貌顿时恢复了不少神采,看上去就跟休息的很好似得。

    此时的衙门口相比往日的肃穆,要多了不少的人气,很多官兵正在粮库旁边搬运着粮食往衙门外赶去,徐清抓住一个捕快问了问,这才知道张合已经让李德一带了一部分人去平阳县四周的堤坝上进行加固了,这些粮食,正是准备煮熟之后运到平阳县边境上的,徐清点了点头便放人离开了。

    “就说怪不得一股子米饭香呢,原来是在煮饭啊。“

    徐清笑着说道,这时他肚子也有些饿了,看了看天色也不算早了,张合既然都让李德一去了前线指挥修筑工作了,想必张合也已经醒来了,徐清便干脆跟旁人问清了张合的住所,直接去张合的府邸讨饭吃了。

    张合的家并不远,没走几步路,徐清便到了,敲了敲门,一个老翁便走了出来,看见徐清先是愣了愣,随后便认出了徐清,赶忙把徐清让进了屋里来,吩咐仆从递上茶水,自个儿就跑进后院去了,没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