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后来这件事情没有做成,不然如今中国的文字就只能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字那样,彻底成为历史的尘埃,而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依旧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了,而如今的宋朝,显然不会有这个担心,但其实对于汉字来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普通话的普及实在是非常的困难。

    在现代,普通话之所以能够普及,是因为拼音的存在,abcdefg,通过这种英文字母代替音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最终才大面积提高了识字率,可在这个时代,想要用英文字母来代替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作为天朝上国,又怎么可能去用蛮夷的文字呢,所以还是只能按照老规矩,那就是使用反切,也就是两个你认识的字,然后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从而使人们使用普通话。

    所以在中国古代,其实是有普通话的,只是每一个时代不一样,但还是有的,不过这种反切的手法,这无疑就要难得多了,但徐清也没什么好解决的办法,最终只能想出来用民国的那一套来进行教育,也就是很像日文的那一套语音字母来使用教学,如今的台湾地区,依旧还使用这一套教学方法,相比起ABCD来说,无疑要复杂了许多,但相比起反切来说,却要简单的多了。

    文字是需要改进的,不能因为毛笔字写繁体好看就说简体字不好,简体字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使许多文字被合并成为了一个文字,但在传播知识上,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但如今的宋朝,徐清想要改变这一点,无疑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没废这个力气,还是继续适用繁体字作为宋朝的文字。

    除此之外,对于基础教育,最为实际的就是政策的支持了,朝廷规定,所有未满十三岁的孩子,都必须在小学接受最为基础的教育,如果有家长不愿意的话,就要求当地的衙门教育家长,如果屡教不改,则由当地的教育部门联合司法部门对家长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务必使所有学龄儿童可以接受最基础的教育。

    同时徐清还大力鼓动私学,公立学校对朝廷的压力实在太大,必须要由私立学校来分担朝廷的压力,这些私立学校由当地的企业家或者乡绅建立,其学费自定,教师待遇也自定,总体来说,要比公立学校好一点,毕竟有钱,就可以挖到更好的老师么,但所需要的学费也非常的贵,是属于中上层读的学校,而公立学校就是普通人读的学校了。

    这样一来,虽然会加重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但有和没有是两回事,这样一来虽然会不平等,但总的来说起码让穷人能够上得起初中了,这就是一件好事,不然原本所有的初中生都要朝廷负责,那又哪里负担的起,宋朝除了教育开支之外,可还要干其他的事情呢,现在让这些有钱人学费自理,那么对朝廷来说,教育经费自然是宽松了许多,原本初中生的学费或许需要一贯,现在只需要五百文则够了。

    这就是巨大的进步,强制别人上学,但也得让别人上得起学不是,上个学开支便是整个经济的一半,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会是一大恶阵,不过徐清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很注重的,尤其是金钱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所以在高中,他就不允许私立高中的存在了。

    私立初中的存在,虽然能够让有钱人接触更好的教育资源,但其体现是有限的,那就是最多有几个人能够进重点的高中而已,若是连高中都有私立,完全凭借金钱的话,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人进入重点大学了,这就影响到普通人的教育资源了,而高中是公立的,虽然其中私立初中的人会占便宜,但大体上来说,这便宜还是很小的。

    就比如初中能上高中的人大概是初中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私立初中的,他们的人数少,上高中的比例高,而还有三分之二是公立初中的,他们人数多,上高中的比例少,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特别的高,但若是高中也分私立和公立,那差距就太大了,所以在这个领域,徐清是禁止一切私立高中的存在的,所有的高中都必须是公立的,大家公平竞争进入大学的机会。

    这是徐清能够在影响力范围做的事情,至于完全平衡教育资源,如今的宋朝可没发达到这个地步,除了教育之外,养老这个问题也让徐清很是困惑,这个问题,其实原本是不存在的,因为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之下,古人的寿命很少会超过四十岁,只要到了这个年龄,基本就能称自己是老夫了,若是活到六七十,那可真的是一个县城里都值得尊敬的人物了,每年地方官都要去拜见,自然不需要养老了,因为人数少,所以大家都尊重,就由地方来养老了。

    可现在不同了,工业革命的十五年,也是人口寿命飞速增长的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人均寿命从三十七岁到六十一岁,这巨大的飞跃,首先便是让宋朝的人口狂增,二来便是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个县城,如果只有一百个六十岁以上的,那县令就直接照顾了,也就得了,可现在,一个县城里得有五六百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奶奶,这衙门可养不起啊,对于地方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养老制度自然就要开始建立起来,不然这些老人们怎么办?

    尤其是如今工业时代,许多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对于城市里的老人还好,孩子生得多,活的多,就算没有养老金,也能靠着孩子们的供养活下去,但农村的呢,很多孩子都去城里打工了,家里都没有照顾的人,许多老人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了,这也同样需要徐清去想办法解决。

    (本章完)

第566章 567。孤儿院的建立() 
    一个发达的国家,不是看他在什么地方足够强大,而是在对待弱者时,到底有没有怜悯之心,就像孔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然,在他的那个年代,这终究也只是一种梦想而已,可大同社会的梦想,却始终根植在中国士大夫们的灵魂深处,所以对待老人,基本整个社会都是十分尊敬的。

    比如宋朝就规定,凡是七十岁以上的人,见到县太爷便可以不跪,只需要拱拱手就行了,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遥看当年的欧洲,七八十岁的老头也必须向着自己的领主下跪,这是等级决定的,对于年龄,并没有什么用,而在中国,因为从宋朝开始便信奉以孝治天下,所以老人的地位被空前推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中国的皇权不下县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些乡绅把持了乡下的权利,这些宗老们,甚至在自己的地盘上,处决犯人都是可以的,这正是所谓的宗法制,这在中国古代,才是老百姓最为熟悉的法律,至于县太爷审案子,那除非是大案子,或者地方上无法判断,不然都是由地方上自行解决了事,哪里会有那么多案子上缴朝廷呢。

    从中就可以看出,老人在宋朝的地位了,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是能活到七十岁,就可以拥有不下跪的权利,这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的,甚至这种趋势还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厉害,当年乾隆皇帝摆下六十大寿的宴席,便邀请整个大清帝国所有百岁老人一同来庆祝,区区普通老百姓,竟然能够上皇帝的餐桌,这无疑是对于老人空前的尊荣了,所以国家一富起来,自然要对这些老人加以优待了。

    首先便是养老制度的建立,当然,这一套制度自然不能跟后世相比,像欧美那种福利国家一样,可以保人一辈子无忧,这在宋朝是不可能做到的,徐清也没想建立起那样的高福利国家,这等于是在透支国家的未来,这种事情,徐清是不会去做的,他所要建立的养老制度,其主要是辅助年轻人照顾老人的,而不是由政府一力承担老人的一切,这样的承担太大,同时也容易剥离亲人之间的感情。

    就像后世的美国,人们之间的亲情比较淡薄,后世中国的大城市中也是如此,许多人相处最多的是朋友,同学,至于亲戚则是交往十分的稀少,这种情况在大城市非常的常见,这些都是社会制度的改变而造成的问题,这是大势,但徐清并不希望这种事情太快发生,因为当人群开始以个体存在,而不是以家族存在的时候,许多问题便会浮上水面来,比如生育率必然会下降,还有就是人们会更加自私,这种自私并不是不好,但确实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年代。

    有的时候过于富裕也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如今的宋朝,富裕程度已经接近后世的低等发达国家水平了,但老百姓还处于古老农业时代的思维,这两种极端之下,其实是有好处的,那就是社会的生产力会爆发出来,等到这个时代的人们开始习惯工业时代的时候,则会有许多问题产生,第一个自然也是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这件事徐清当然不用立刻担心,但是防患于未然总是需要的,所以养老制度的核心,便是辅助养老,还有就是养老院的建立,除此之外,孤儿院也大批建设起来,如今的宋朝,孤儿自然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放在古代,孤儿实在是很常见的状况。

    任何一次天灾人祸就有可能带走一大批人,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孩子就会成为孤儿,除此之外,一场瘟疫也能立刻诞生一大批孤儿,除此之外,这个年代的人寿命实在很短,就算十六七岁结婚,十八九岁生娃,三十几岁死掉的也多得是,这是一个感冒就能死人,流行性感冒就能死一个村子的时代,所以很多孩子都会成为孤儿,他们漂泊无以,好一点的被有钱人家收走当做丫鬟、杂役,运气次一点的流浪街头,最后更差的,则是在不知不觉中死掉,有可能因为天气太冷被冻死,又或者因为饥饿而死,或者是单纯的被想要找乐趣的老百姓杀死,如同小孩在草地之中玩弄一只蚱蜢一样。

    失去了家长的庇护,幼小的孩童着实是这个世界中十分弱小的一种生物,即便是一只小狗,也能够欺负你,所以那个时候的孤儿,大概率是在不到十岁之前死亡,只有小部分能够活下来,其中绝大多数进入黑社会,然后不到二十岁死亡,还有一些则被好心人收养,又或者成为了杂役。

    真正能够进入孤儿院的,只是少之又少的一部分,这还是宋朝富裕的情况下,根据宋朝的记载,所有的县城都必须要修建一些馆舍用来安排孤寡老人和孤儿,那是因为朝廷有钱的缘故,甚至到了冬天,朝廷还会发一点黑炭让这些孤苦无依的人来取暖。

    若是放在其他朝代,这种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可即便如此,孤儿们死亡的依旧是不计其数,这些孤儿给社会自然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没有家长的教导,再加上亲情的淡薄,这些人只要一进入社会,便立刻是整个社会的毒瘤,他们没有道德,不懂得是非,只要别人给一口粮食,他们就能赴汤蹈火,也正是这些孤儿的存在,山匪、盗贼才会横行乡里。

    现在大家提起山匪,或许都已经没有印象了,在现代社会,便是一个连环杀人犯都能够让整个社会为之胆寒,可在古代的中国,甚至是民国时代的中国,屠村这种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屡有发生的。

    宋代自然也是如此,山匪盗匪横行,这种局面几乎是每一个古代王朝所必备的局面,直到新中国的成立,经过好几次大规模的剿匪这才算是彻底消灭了这些盘踞在山林之中的恐怖分子们,真正让国家安定下来了,而现在,虽然经过工业革命,天灾人祸对于人类的打击已然可以得到控制,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死亡率也下降了很多,这也知道导致孤儿的数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但是归根到底,孤儿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即便是工业革命已经完善的英国,那是也依旧有很多孤儿,比如说天灾,这就会带走很多人命,也会一瞬间产生无数的孤儿,然后就是疾病,这种也是无法抗衡的,所以宋朝的孤儿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军队经过改制以后,再也不招收难民进入军队以拖垮军队的战斗力之后,更是无法安置这些人,所以建立成熟的孤儿院收养系统,无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宋朝,孤儿院是本来就有的,叫做举子仓,或者是慈幼局,都是用来收养弃婴孤儿的,并且待遇还是很不错的,根据《梦梁录》的记载,官给钱典雇乳妇,养在局中,如陋巷贫穷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无力抚养,抛弃于街坊,官收归局养之,月给钱米绢布,使其饱暖,养育成人,听其自便生理,官无所拘。若民间之人,愿收养者听,官仍月给钱一贯,米三斗,以三年住支。

    也就是说,这些慈幼局不仅仅照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